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F-α含量的改变与肾小管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董文斌 杜逸亭 +3 位作者 陈跃 航永伦 陈枫 邓存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TNF-α含量的改变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缺氧-复氧性损伤的关系。方法:以HK-2细胞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建立缺氧损伤模型,分别在缺氧4、12、24h和复氧4、12、24h,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生化法和台盼蓝拒染... 目的:探讨TNF-α含量的改变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缺氧-复氧性损伤的关系。方法:以HK-2细胞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建立缺氧损伤模型,分别在缺氧4、12、24h和复氧4、12、24h,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生化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细胞计数及活细胞率的改变。结果:缺氧后4h,TNF-α的含量、LDH的活性开始升高,细胞总数及活细胞计数开始下降,并于缺氧后24h达高峰。TNF-α含量的改变与LDH活性的升高呈显著的正相关(r=0.89,P<0.05),与活细胞计数的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r=-0.91,P<0.05)。结论:肾小管缺氧-复氧后,TNF-α的产生增多,并参与了肾小管细胞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TNF-Α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介导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文斌 侯红梅 +2 位作者 王琼 陈枫 航永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4-585,589,共3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谷氨酸(Glu)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1日龄Wistar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建立Glu兴奋性毒性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谷氨酸(Glu)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1日龄Wistar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建立Glu兴奋性毒性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lu组、EPO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NF-κB活化阻断剂)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评价细胞损伤程度。结果:Glu处理后神经细胞形态明显受损,EPO组神经细胞形态趋于正常,PDTC组细胞形态与Glu组相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lu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Glu组相比,EPO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下降、凋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PO组相比,PDTC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些变化与Glu组相似。结论:EPO对Glu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涉及到NF-κB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谷氨酸 神经元 核因子-ΚB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诱导HK-2细胞黏附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杜逸亭 董文斌 +4 位作者 余鸿 邓存良 王明勇 杭永伦 许开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2-753,757,共3页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情况下,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6个组:缺氧4、12、24h组和...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情况下,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6个组:缺氧4、12、24h组和缺氧24h后复氧4、12、24h组,每个实验组均设立空白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造成缺氧环境,分别对上述各组用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细胞悬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判断肾小管上皮细胞介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HK-2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K-2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LDH含量升高,MPO活性增加,细胞膜表面的ICAM-1表达明显增高,在缺氧24h达高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TC干预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刺激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其胞内信号机制可能涉及到NF-κB活化,进而诱导小管上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和合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肾小管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因子-ΚB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减轻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洪宇 董文斌 +4 位作者 李清平 雷小平 熊涛 邓存良 陈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减轻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的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窒息和黄芪干预组3组,用含20%(体积比)窒息后血清作为攻击因素。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 目的研究黄芪减轻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的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窒息和黄芪干预组3组,用含20%(体积比)窒息后血清作为攻击因素。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损伤及黏附中性粒细胞的情况,用生化法检测细胞悬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l)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窒息组HK-2细胞黏附较多中性粒细胞(MPO活性增加),ICAM-1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窒息组比较,黄芪干预组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较少(MPO活性下降),ICAM-1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具有减轻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K-2细胞表面ICAM-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窒息 肾小管上皮细胞 髓过氧化物酶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