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屑病皮损区肥大细胞分布和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的研究论 被引量:6
1
作者 任德莲 李晓辉 +1 位作者 朱晓华 吴雨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和血管内皮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处MC和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经甲苯胺蓝特殊染色发现,银屑病患者真皮区的MC密度在进行期(33.07&#...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和血管内皮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处MC和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经甲苯胺蓝特殊染色发现,银屑病患者真皮区的MC密度在进行期(33.07±14.63)个/mm2,高于静止期(21.80±4.86)个/mm2,静止期又高于正常对照组(15.85±6.93)个/mm2,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免疫组化观察发现,银屑病真皮区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进行期(29.31±4.04)个/mm2,明显高于静止期(22.31±2.07)个/mm2,而静止期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81±2.59)个/mm2。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处真皮内肥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密度明显增加,且与病情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肥大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性静脉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吉春 郭勇 余鸿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3-696,共4页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盖诺(vinorelbine,VNB)为化疗性静脉炎(chemotherapy induced phlebitis,CIP)研究,提供效果稳定的CIP模型。方法49只成年小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从右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等体积VNB溶液...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盖诺(vinorelbine,VNB)为化疗性静脉炎(chemotherapy induced phlebitis,CIP)研究,提供效果稳定的CIP模型。方法49只成年小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从右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等体积VNB溶液,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第5天对CIP临床表现进行分级评价后处死。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镜下分级。结果随注射VNB浓度及剂量的增加,小鼠静脉炎发生率也逐渐增高,但浓度剂量过高动物出现中毒死亡。用3.2mg/ml的VNB按38mg/kg注射组CIP发生率达100%,无动物死亡,出现红斑、水肿、条索状改变等典型CIP临床症状和内皮脱落、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CIP镜下改变,对照组未出现类似变化。结论本实验通过鼠尾静脉注射VNB成功建立了小鼠CIP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静脉炎 盖诺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桑内酯致痫对大鼠突触及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基焱 黄吉春 +3 位作者 高然 殷菱 刘广益 郑福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痫大鼠运动皮质突触和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突触和血脑屏障在癫痫发作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癫痫组用马桑内酯注入到大鼠侧脑室,制作癫痫动物模型;7天后取大脑...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痫大鼠运动皮质突触和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突触和血脑屏障在癫痫发作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癫痫组用马桑内酯注入到大鼠侧脑室,制作癫痫动物模型;7天后取大脑运动皮质,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运动皮质突触和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癫痫组突触界面弯曲形态、突触活性区、突触后致密物和穿孔性突触明显增加;②癫痫组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基膜电子密度降低。结论①马桑内酯致痫改变了大鼠突触和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提高突触的传导活性,增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②突触和血脑屏障的结构改变可能是癫痫发作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内酯 癫痫 突触 血脑屏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