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徙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汤华军 范光碧 +3 位作者 郑宇杰 邓莉 高小青 杨朝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变化及迁徙途径。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脑出血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模型。各实验大鼠腹腔注射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 U)标记神经干细胞,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变化及迁徙途径。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脑出血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模型。各实验大鼠腹腔注射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 U)标记神经干细胞,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徙分布情况。结果脑出血组侧脑室下区室管膜上皮的Brd U阳性细胞数比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Brd U阳性细胞沿胼胝体迁徙,最后散在分布于出血灶及周边区。结论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可增殖并沿胼胝体向出血灶及周边区迁徙,参与出血性脑损伤神经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干细胞 增殖 迁徙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杰 高小青 +3 位作者 陈波 杨朝鲜 先雄斌 袁琼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观察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的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 cells,NSCs)移植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分布,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NSCs,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 目的:观察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的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 cells,NSCs)移植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分布,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NSCs,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d后用脑立体定位仪分别经脑室移植生理盐水、NSCs和GDNF/NSCs。各组移植前及再灌注1~7周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后NSCs的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NSCs经GDNF基因转染后2d发绿色荧光,抗nestin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GDNF/NSCs组与NSCs组NSS评分比较,在再灌注2周和3周显著降低(P<0.05)。移植的NSCs分布于缺血侧皮质、纹状体,移植后3、5、7周,阳性细胞数分别较1、2周显著增多(P<0.05)。GDNF/NSCs组与NSCs组比较,第2、3、5、7周纹状体、皮质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从病理学上观察,GDNF/NSCs组神经毡较NSCs移植组致密。结论:移植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对脑缺血所致的损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GDNF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载体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春明 杨朝鲜 +3 位作者 闫乃红 袁琼兰 高小青 邓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RTPCR克隆大鼠GDNFcDNA,产物回收后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氯化钙法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 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RTPCR克隆大鼠GDNFcDNA,产物回收后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氯化钙法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PCR及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做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大鼠GDNFcDNA被成功克隆,所克隆的GDNFcDNA与基因库注册的相同,以上结果说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GDNF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 基因重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存活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玲 邓莉 +2 位作者 涂江义 高小青 杨朝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达,DAPI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GDN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与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BMSCs存活率增高,神经微丝阳性细胞率上升,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结论:GDNF基因修饰有助于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plastin在培养的神经元的表达及对小脑颗粒细胞神经突起生长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朝鲜 李雷激 +2 位作者 高小青 陈波 袁琼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552,共7页
研究neuroplastin在培养神经元的表达及对大鼠原代培养小脑颗粒细胞分化与存活的影响。培养大鼠小脑颗粒细胞、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海马神经元、PC12-E2、新生鼠前脑组织,用RT-PCR检测neuroplastin65 mRNA和neuroplastin55 mRNA的表达... 研究neuroplastin在培养神经元的表达及对大鼠原代培养小脑颗粒细胞分化与存活的影响。培养大鼠小脑颗粒细胞、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海马神经元、PC12-E2、新生鼠前脑组织,用RT-PCR检测neuroplastin65 mRNA和neuroplastin55 mRNA的表达;加入neuroplastin合成肽,观察小脑颗粒细胞神经突起生长及在低钾的神经毒性条件下神经元的存活。结果表明:在培养0、7d的海马神经元、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小脑颗粒细胞以及新生鼠前脑组织、PC12-E2细胞均表达np65 mRNA、np55 mRNA,且np55 mRNA的表达高于np65 mRNA;来自neuroplastin Ig1的合成肽是1ab-s,1cd-s,1dd,1ef,1fg;来自neuroplastinIg2的合成肽是2cd和2fg。1fg,1cd-s,2cd,2fg强烈刺激神经突起的生长,1dd,1ab-s中等程度刺激神经突起的生长,1ef,1bc则无效。1cd-s,1bc,1dd,1ef,2cd,2fg能促进低钾神经毒性环境下神经元的存活,1fg,1ab-s无效。以上结果提示,neuroplastin通过亲同性结合或亲异性结合后,诱导神经突起生长和促进神经元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plastin 神经突起牛长 神经元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鼠海马不同部位CA3区巢蛋白、神经肽Y表达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国刚 范光碧 +3 位作者 陈波 徐杰 高小青 聂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14-1715,共2页
目的和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复染的方法,观察正常成年SD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内巢蛋白(nestin)、神经肽Y(NPY)的表达特点。结果整个海马内各部CA3区的巢蛋白、NPY免疫阳性反应都是高度一致的。在背侧海马中部和腹侧海马CA3... 目的和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复染的方法,观察正常成年SD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内巢蛋白(nestin)、神经肽Y(NPY)的表达特点。结果整个海马内各部CA3区的巢蛋白、NPY免疫阳性反应都是高度一致的。在背侧海马中部和腹侧海马CA3区的巢蛋白、NPY和NF200强阳性细胞密集地排列,而背侧海马嘴部和尾部CA3区的三类强阳性细胞则呈稀疏排列,后者散在地分布在大胞体的弱阳性和阴性反应的细胞之间。结论成鼠海马各部CA3区锥体层能一致地表达巢蛋白和NPY,其中免疫强阳性细胞细胞属于成熟的神经元,而弱阳性或阴性细胞则属于神经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巢蛋白 神经肽Y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詹利 王特为 +3 位作者 孙广运 杨朝鲜 邓莉 高小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941,共3页
目的:构建不同亚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重组质粒载体。方法:取成年小鼠大脑皮质提取总RNA,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得到NCAM-120cDNA、NCAM-140cDNA和NCAM-180cDNA后用XbaⅠ、HindⅢ酶切,在T4DNA... 目的:构建不同亚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重组质粒载体。方法:取成年小鼠大脑皮质提取总RNA,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得到NCAM-120cDNA、NCAM-140cDNA和NCAM-180cDNA后用XbaⅠ、HindⅢ酶切,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酶切产物定向插入于质粒pcDNA4相应位点中,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其序列正确性。结果:PCR、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pcDNA4-NCAM-120、pcDNA4-NCAM-140及pcDNA4-NCAM-180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pcDNA4-NCAM-120、pcDNA4-NCAM-140和pcDNA4-NCAM-180的重组质粒,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不同亚型NCAM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GDNF基因转染大鼠BMSCs后的转录水平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朝鲜 马芳 +3 位作者 袁琼兰 周玲 高小青 邓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了解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转录水平。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其随机分为GDNF基因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3组;GDNF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分别用GDNF基因和... 目的了解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转录水平。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其随机分为GDNF基因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3组;GDNF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分别用GDNF基因和空质粒重组腺病毒感染BMSCs,并按感染后培养时间的不同(3、6、9和12天)又分为4个亚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GDNF基因在BMSCs中的转录水平。结果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无GDNFmRNA的表达,GDNF基因转染组在转染后3~12天的GDNFmRNA相对表达量为0.00751±0.00067。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GDNF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有外源性基因GDNFmRNA的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以GDNF基因转染的BMSC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白质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光强 张慧 +3 位作者 萧洪文 高小青 杨朝鲜 余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Ginsenoside Rb1,GS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白质重塑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处理组和人参皂苷Rbl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Ginsenoside Rb1,GS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白质重塑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处理组和人参皂苷Rbl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损伤模型,用LFB染色观察大鼠胼胝体和内囊的髓鞘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侧胼胝体GFAP和APP的表达以评估星形胶质细胞和轴突的改变。结果缺血2 h再灌72 h后,溶媒处理组胼胝体和内囊有明显的髓鞘紊乱、脱失,胼胝体GFAP和APP表达显著增加。与溶媒处理组相比,GSRb1处理组髓鞘脱失有明显改善(P<0.01,P<0.05)且胼胝体GFAP和APP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GSRb1可能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白质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L 局灶性脑缺血 白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朝鲜 周玲 +2 位作者 高小青 邓莉 袁琼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研究实验性脑出血时大鼠脑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成脑尾壳核出血模型,... 研究实验性脑出血时大鼠脑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成脑尾壳核出血模型,并按不同的再喂养时间(1、3、7、14及30d)分为5个亚组。运用RT-PCR检测PCNA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染色观察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增殖水平及分化情况。RT-PCR结果显示,PCNA mRNA表达在脑出血后14d达高峰。免疫组化单标结果表明,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出血灶边缘、脉络丛、室管膜下层、胼胝体和额顶皮质等处。PCNA阳性细胞数在脑出血后1d开始增加,14d达高峰,随后渐下降,但30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免疫组化双标结果显示在脑出血侧纹状体和额顶皮质可见PCNA/GFAP双标阳性细胞,在额顶皮质可见PCNA/NF-200双标阳性细胞。以上结果提示,脑出血可诱导PCNA阳性细胞增殖、分化,并向出血灶周边区聚集,这可能是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增殖细胞核抗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挫伤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变化
11
作者 邓莉 李明 +3 位作者 王廷华 杨晓华 李进领 和凤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作用及其对bFGF表达的影响,为BMSCs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采用改良的Allen的WD法建立脊髓(T12节段)损伤模型,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损伤后未移植的对照组(B组)和BMSCs...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作用及其对bFGF表达的影响,为BMSCs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采用改良的Allen的WD法建立脊髓(T12节段)损伤模型,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损伤后未移植的对照组(B组)和BMSCs移植治疗组(C组)。通过BBB行为学评分记录两组动物后肢恢复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果显示:BMSCs移植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bFGF在各组大鼠脊髓中均呈阳性表达,损伤后对照组与BMSCs移植组各个时点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P<0.05),7d最高,后渐下降,但21d表达仍高于正常。其中B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各个时点的bFGF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BM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有助于其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