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TBL在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整合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顺蓉 唐华 +2 位作者 陈蓉 张春梅 万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0-1900,共1页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展开,如三早医学教育新模式的提出,医学基础学科学时明显减少,同时新知识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短时间内学好微妙而复杂的人体正常和异常的活动机制。TBL(t...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展开,如三早医学教育新模式的提出,医学基础学科学时明显减少,同时新知识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短时间内学好微妙而复杂的人体正常和异常的活动机制。TBL(team-based learning)是在PBL基础上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团队学习为基础,可实现在大班课堂上进行小组教学。我们借助TBL教学形式,打破学科界限,将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和有机衔接,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教师实行一条龙教学;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个人、小组测试,教师根据测试结果,针对性讲解基本知识,然后应用性练习,讨论实际案例。最后根据个人和团队测试、学生相互评价、阶段测试及期末考试成绩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TBL很好地改善了"学生多、资源少"的现状,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整合课程教材的编写,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进一步完善TBL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是发展个体化临床医学的新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 贺红焰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5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疾病 基因多态性 研究 个体化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肖秀丽 王晓瑜 +2 位作者 蒲霞 郭庆喜 龙汉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5-3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能力及Ezrin、MMP-9、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经黄芩素干预后用划痕愈合实验和侵袭小室...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能力及Ezrin、MMP-9、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经黄芩素干预后用划痕愈合实验和侵袭小室实验分别检测黄芩素对SMMC-7721细胞迁移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黄芩素作用于SMMC-7721细胞48h后对Ezrin、MMP-9、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划痕愈合实验显示各浓度实验组划痕愈合宽度占原宽度的比例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体外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穿过人工基底膜胶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Ezrin、MMP-9、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下调Ezrin、MMP-9、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传统中药黄芩可望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肝癌细胞株 侵袭 迁移 EZRIN MMP-9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瞬时弹性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宣吉晴 李明星 +3 位作者 苏松 陈晓梅 李烨 郭庆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FibroScan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价FS值对肝纤维化程度测定的意义,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FS值变化与肝脏储备功能评价系统CTP分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正常对照组30例、肝病组113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FibroScan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价FS值对肝纤维化程度测定的意义,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FS值变化与肝脏储备功能评价系统CTP分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正常对照组30例、肝病组113例(CHB患者62例及其所致肝硬化患者51例)FS值,对研究对象行腹部B超检查后,应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进行FS值测定,收集肝硬化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计算CTP分值,根据评分分为A、B、C 3级,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分析法检测肝组织标本的纤维化程度,分析肝病组FS值与肝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肝硬化患者FS值变化与CTP分级的关系。结果 (1)CHB患者组的F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FS值与CH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肝硬化组中FS值随着CTP分级升高而升高,ChildA、B、C 3组之间F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的FS值与肝纤维化面积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且相关系数较高(r=0.804,P<0.01)。结论 FS弹性值与肝纤维化面积有很好的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FS值随着CTP分级的上升而增加,FS值可以评估CHB肝纤维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SCAN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灵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翠薇 谢茂 +1 位作者 张旭 马跃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22-3024,共3页
目的:观察威灵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左侧输尿管双结扎的方法建立UUO模型,治疗组每天给予威灵仙水煎剂灌胃。各组分别在术后... 目的:观察威灵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左侧输尿管双结扎的方法建立UUO模型,治疗组每天给予威灵仙水煎剂灌胃。各组分别在术后第7、14和21天处死6只大鼠,检测各组肾组织α-SMA表达情况和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α-SM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液流变学结果:模型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值、低切值、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与假手术组比明显降低,血浆粘度明显升高。治疗组全血粘度低切值、高切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与UUO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血浆黏度明显降低。结论:威灵仙对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肾间质中α-SMA的表达和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威灵仙 血液流变学 单侧输尿管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MMP-2和TI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庆喜 蒲霞 +3 位作者 陈凯锋 曹灵 杨成万 孙兴旺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性肾(UUO)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脉血康胶囊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性肾(UUO)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脉血康胶囊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及脉血康组,各24只。前3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脉血康组于手术前3 d开始给予脉血康胶囊0.05 g·kg-1·d-1,以0.9%氯化钠溶液2 m L稀释灌胃,于造模后第1,4,7,14天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观察肾组织内MMP-2及TIMP-2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及脉血康组的MMP-2表达从第4天起逐渐减少,且脉血康组MMP-2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TIMP-2的表达在模型对照组及脉血康组明显增多,且脉血康组TIMP-2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脉血康组MMP-2/TIMP-2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降低;第14天,模型对照组和脉血康组MMP-2/TIMP-2分别为0.595±0.138,0.892±0.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可能通过上调MMP-2及下调TIMP-2来调节肾脏细胞外基质的代谢而抑制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胶囊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损毁大鼠弓状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苗维纳 茅子均 +1 位作者 刘世堉 殷志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4-86,共3页
本文应用电解损毁的方法,探讨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的免疫调节功能。结果表明,损毁后,大鼠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脾抗体形成细胞的溶血反应均受到抑制,脾淋巴细胞的自然转化率以及对丝裂原ConA、PHA的反应性降低。说明下丘脑弓状核在免疫调... 本文应用电解损毁的方法,探讨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的免疫调节功能。结果表明,损毁后,大鼠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脾抗体形成细胞的溶血反应均受到抑制,脾淋巴细胞的自然转化率以及对丝裂原ConA、PHA的反应性降低。说明下丘脑弓状核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核 免疫功能 电解损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宣吉晴 李明星 +2 位作者 陈晓梅 罗志建 郭庆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建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PW)检测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兔和假手术组(S组,n=... 目的探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建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PW)检测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兔和假手术组(S组,n=24)兔恢复血流后2h、8h、24h肾叶间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d)、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HE染色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R组在2h时较S组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Vmax、PI、RI逐渐增大,24h时达高峰,其中RI24h较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I/R组24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程度最重;S组Bcl-2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推移而逐渐上升,24h达高峰;叶间动脉Vmax、PI、RI与Bcl-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16、0.647,P<0.05)。结论在兔肾缺血-再灌注中,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损伤程度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脉冲 血流动力学 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生物蝶呤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艳青 张英 +1 位作者 王顺蓉 李著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 :探讨四氢生物蝶呤 (BH4)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IR)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手术前 1h喂饲BH4,动态检测其对肾组织NO含量、cNOS和iNOS活性的影响 ,并通过肾功能、MPO、MDA的变化来评价BH4对肾IR... 目的 :探讨四氢生物蝶呤 (BH4)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IR)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手术前 1h喂饲BH4,动态检测其对肾组织NO含量、cNOS和iNOS活性的影响 ,并通过肾功能、MPO、MDA的变化来评价BH4对肾IR模型的作用。结果 :BH4能够升高再灌注早期cNOS活性 ,增加内皮源性NO含量 ,减轻炎症反应 ,减弱再灌注后期对iNOS的诱导作用。结论 :BH4可改善再灌注初期cNOS活性 ,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 一氧化氮 肾脏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蒲霞 郭庆喜 +2 位作者 任美萍 杨成万 龙汉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0-773,786,共5页
从茶多酚中分离提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单体。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EGCG对其进行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检测EGCG作用于SMMC... 从茶多酚中分离提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单体。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EGCG对其进行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检测EGCG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对Survivin、突变型P5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EGCG的作用下,SMMC-7721凋亡明显增加(P<0.05);Survivin和突变型P5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表明EGCG可能通过下调人肝癌细胞株Survivin和突变型p53的表达,进而促进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以达到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肝癌细胞 凋亡 SURVIVIN 突变型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大鼠宫内缺氧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鸿 吴雨岭 +1 位作者 邹平 赵明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8-641,共4页
目的-建立适合不同胎龄大鼠宫内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孕15、19天的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缺氧组孕鼠用低张性缺氧原理致鼠胚宫内缺氧,将鼠胚大脑组织作c-Fos蛋白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双标染色后,... 目的-建立适合不同胎龄大鼠宫内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孕15、19天的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缺氧组孕鼠用低张性缺氧原理致鼠胚宫内缺氧,将鼠胚大脑组织作c-Fos蛋白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双标染色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缺氧组鼠胚大脑神经元c-Fos蛋白和NOS阳性细胞均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可采用低张性缺氧方法使孕鼠缺氧来制造胚胎大鼠宫内缺氧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缺氧 动物模型 大鼠 C-FOS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介一种新的细胞坏死—胞体割裂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佳 陈代伦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9-339,共1页
关键词 胞体割裂 细胞坏死 肿瘤细胞 氧化损伤 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13
作者 贺红焰 何进 +2 位作者 李隽 王明勇 刘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06-1007,101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WST法检测培养系膜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Smad3/7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WST法检测培养系膜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Smad3/7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1-7)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GMC增殖(P<0.05);同时,Ang-(1-7)对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内Smad3,Smad7基因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Ang-(1-7)对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Smad3/7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1-7)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增殖 Smad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14
作者 张旭 马跃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160-161,164,共3页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是非甾体类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Willy等于1995年从肝细胞cDNA文库中分离而得.由于这一类受体在发现之初配体未知,曾被称之为"孤儿"受体或X-activated受体,又因其在肝脏表达丰富,故命名之...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是非甾体类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Willy等于1995年从肝细胞cDNA文库中分离而得.由于这一类受体在发现之初配体未知,曾被称之为"孤儿"受体或X-activated受体,又因其在肝脏表达丰富,故命名之.最初的研究发现LXRs与胆固醇和脂类代谢密切相关,近来的研究表明其在糖代谢、能量代谢及炎症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是糖尿病时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的关键.本综述集中讨论LXRs在糖类、脂类、能量代谢以及炎症方面的生理作用,并着重阐述LXRs为什么是药物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骗受体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5
作者 陈春燕 龚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cR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涎腺肿瘤中DcR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DcR3主要表达在涎腺肿瘤的肿瘤性上皮细胞胞质和正常涎腺闰...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cR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涎腺肿瘤中DcR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DcR3主要表达在涎腺肿瘤的肿瘤性上皮细胞胞质和正常涎腺闰管和纹管的细胞质中;DcR3在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P<0.05);DcR3在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cR3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DcR3可能参与了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R3蛋白 DcR3mRNA 涎腺肿瘤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