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系医学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建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医学化学 教学改革 护理 分层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纤维化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及cyclin E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孙兴旺 曹灵 +5 位作者 于国华 唐学清 郭庆喜 张弦 王巍 许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5-587,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DS-201)对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uma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s,hRIFs)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DS-201)对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uma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s,hRIFs)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hRIFs;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DS-201浓度组hRIFs的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对照组与不同DS-201浓度组hRIFs cyclin E基因的表达。结果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用药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第3、5、7、9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1天用药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DS-201对hRIFs体外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②DS-201抑制hRIFs体外增殖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cyclin E基因的表达,阻滞细胞通过G1/S关卡,延长细胞周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肾脏 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细胞周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与自身免疫疾病 被引量:8
3
作者 叶迎春 年四季 +2 位作者 刘佳佳 高燕 袁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2-1137,共6页
2003年Baekkevold发现一种高内皮小静脉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high endothelial venules,NFHEV),2005年Schmitz搜寻序列资料库发现该基因序列与IL-1家族同源,命名为IL-33,在人体定位于染色体9p24.1,编码270个氨基酸。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IL-33 高内皮小静脉 免疫反应 NUCLEAR 基因序列 序列资料 病人血清 结肠炎模型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对哮喘的免疫治疗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年四季 张金平 +2 位作者 吴桐 罗屏 袁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3,187,共4页
关键词 免疫治疗作用 Th1/Th2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剂 哮喘 Th1细胞亚群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抗原提呈细胞 TH2型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楤木总皂苷对S_(180)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蓉 张潇 +3 位作者 任美萍 肖顺汉 李华 刘明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楤木总皂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肉瘤细胞S180为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观察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 目的:研究楤木总皂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肉瘤细胞S180为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观察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楤木总皂苷400 mg/kg对S180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33.63%;楤木总皂苷200、400 mg/kg能增强S180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促进DTH反应(P<0.05或P<0.01),且呈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楤木总皂苷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且能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楤木总皂苷 肿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鹅观草属与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属间及种间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春 王晓丽 +2 位作者 于海清 张海琴 周永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探讨在二倍体拟鹅观草属物种中St基因组的分化及其系统关系,本试验通过对3个二倍体拟鹅观草的种间杂种及黎巴嫩拟鹅观草和托瑞拟鹅观草与4个四倍体鹅观草属物种(StY)和3个披碱草属(StH,StYW)物种的属间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 为探讨在二倍体拟鹅观草属物种中St基因组的分化及其系统关系,本试验通过对3个二倍体拟鹅观草的种间杂种及黎巴嫩拟鹅观草和托瑞拟鹅观草与4个四倍体鹅观草属物种(StY)和3个披碱草属(StH,StYW)物种的属间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及繁育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东的拟鹅观草二倍体物种(黎巴嫩拟鹅观草和托瑞拟鹅观草)中St染色体组与来自北美的物种(穗状拟鹅观草)可能存在差异;2)St染色体组在鹅观草属物种中(StY)和在披碱草属物种中(StH,StYW)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3)St染色体组与Y染色体组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亲缘关系较近,而与H染色体组的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属间杂交 染色体组分化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佳佳 张姿 +2 位作者 何浩 李昕 何延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EP3受体基因的表达,以5mmol/L的ONO-AE-248作用12h后,其多叶核融合为单叶核,核膜起泡、破裂,核质溢出,细胞死亡;但其快速死亡不具有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形态特征且需要能量(ATP)供应。结论:ONO-AE-248所致这种新型细胞主动死亡的形式,可能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一种,这对于重新认识和定位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AE-248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中性粒细胞 凋亡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诱导HK-2细胞黏附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杜逸亭 董文斌 +4 位作者 余鸿 邓存良 王明勇 杭永伦 许开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2-753,757,共3页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情况下,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6个组:缺氧4、12、24h组和...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情况下,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6个组:缺氧4、12、24h组和缺氧24h后复氧4、12、24h组,每个实验组均设立空白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造成缺氧环境,分别对上述各组用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细胞悬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判断肾小管上皮细胞介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HK-2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K-2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LDH含量升高,MPO活性增加,细胞膜表面的ICAM-1表达明显增高,在缺氧24h达高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TC干预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刺激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其胞内信号机制可能涉及到NF-κB活化,进而诱导小管上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和合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肾小管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因子-ΚB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白质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光强 张慧 +3 位作者 萧洪文 高小青 杨朝鲜 余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Ginsenoside Rb1,GS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白质重塑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处理组和人参皂苷Rbl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Ginsenoside Rb1,GS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白质重塑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处理组和人参皂苷Rbl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损伤模型,用LFB染色观察大鼠胼胝体和内囊的髓鞘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侧胼胝体GFAP和APP的表达以评估星形胶质细胞和轴突的改变。结果缺血2 h再灌72 h后,溶媒处理组胼胝体和内囊有明显的髓鞘紊乱、脱失,胼胝体GFAP和APP表达显著增加。与溶媒处理组相比,GSRb1处理组髓鞘脱失有明显改善(P<0.01,P<0.05)且胼胝体GFAP和APP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GSRb1可能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白质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L 局灶性脑缺血 白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衰老和氧化应激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波 陆燕蓉 +2 位作者 陈又南 康裕建 程惊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内皮活性氧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和NADPH氧化酶4。过量活性氧是氧化应激的主要原因,也是内皮衰老及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细胞已经进化出合适的抗氧化信号通路及时清除过量活性氧,如Nrf2/Keap1-ARE、PPARγ、SIRT... 内皮活性氧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和NADPH氧化酶4。过量活性氧是氧化应激的主要原因,也是内皮衰老及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细胞已经进化出合适的抗氧化信号通路及时清除过量活性氧,如Nrf2/Keap1-ARE、PPARγ、SIRT和FOXO等。其中,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大内源性抗氧化信号通路。而且,这些通路之间可以协同作用抵抗氧应激损伤并促进细胞存活。对内皮衰老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理解有助于提供防治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衰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天然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年四季 黄黎 +2 位作者 王栩 邬于川 袁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天然噬菌体展示文库并对文库进行鉴定。方法:从未经主动免疫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用直接PCR及半巢式PCR扩增人抗体重链(VH)及轻链(Vκ和Vλ)可变区基因。采用改进的重叠延伸PCR法将VH... 目的:构建人源性天然噬菌体展示文库并对文库进行鉴定。方法:从未经主动免疫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用直接PCR及半巢式PCR扩增人抗体重链(VH)及轻链(Vκ和Vλ)可变区基因。采用改进的重叠延伸PCR法将VH基因和VL(Vκ和Vλ)基因连接成人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将scFv文库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载体pCANTAB-5E中,电转化E.coliTG1,构建单链抗体文库。结果:采用直接PCR和半巢式PCR扩增得到42条VH基因片段,16条Vκ基因片段,18条Vλ基因片段。混合的VH和VL等摩尔比连接后,产生的单链抗体文库基因大小为750bp左右;转化后构建了文库容量为1.35×108的单链抗体文库。BstNⅠ酶切分析文库中的单链抗体基因结果显示,酶切得到的scFv指纹图谱均不相同。结论:构建的抗体文库多样性好,可用于多种人源性单链抗体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噬菌体抗体文库 重叠延伸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姿 刘佳佳 +4 位作者 姚富丽 何浩 羊建 谢华福 何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PMN)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PMN死亡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MN在自发性凋亡与ONO-AE-24...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PMN)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PMN死亡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MN在自发性凋亡与ONO-AE-248刺激下亚细胞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以5mmol/L的ONO-AE-248刺激PMN12h后,电镜观察绝大多数PMN的多叶核融合为单叶核,核质疏松,核膜分层、起泡甚至破裂,核质溢出,但细胞膜较完整,细胞器无明显改变。以荧光染料DAPI标染活细胞核,ONO-AE-248刺激后,PMN表现为多叶核融合成大而模糊的球形,核染色密度较低;ONO-AE-248刺激的PMN死亡仍有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翻。ONO-AE-248刺激组与自发性凋亡组PMN在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和细胞质内的染色性均有明显差异。结论ONO-AE-248在体外能刺激人PMN发生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这一刺激过程不影响自发性凋亡的PMN细胞膜PS的外翻,并且细胞核和线粒体的改变是其早期最为显著的形态学改变,提示二者可能是ONO-AE-248刺激的靶标和早期的药物反应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AE-248 中性粒细胞 线粒体 凋亡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抑郁大鼠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霓 高云 +1 位作者 俞虹 白毅平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抑郁大鼠手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SD大鼠36只,选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建立抑郁模型,分为手术治疗组和帕瑞昔布钠组,各15只。帕瑞昔布钠组分别于手术前1 h,手术后8 h,第2,3天腹腔注射帕瑞昔...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抑郁大鼠手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SD大鼠36只,选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建立抑郁模型,分为手术治疗组和帕瑞昔布钠组,各15只。帕瑞昔布钠组分别于手术前1 h,手术后8 h,第2,3天腹腔注射帕瑞昔布钠5 mg獉kg-1;手术治疗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旷场、糖水消耗实验评价抑郁状态,Morris水迷宫评价学习认知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情况。结果帕瑞昔布钠组和手术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9.98±8.93),(47.15±10.87)s(P<0.05);空间探索时间分别为(24.17±8.52),(20.96±9.58)s,(P<0.05);海马IL-1β表达分别为(350.73±28.04),(423.35±26.81)ng·L-1(P<0.05);IL-6表达分别为(72.86±6.82),(79.26±4.19)ng·L-1(P<0.05);帕瑞昔布钠组水平、垂直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均P<0.05),糖水消耗、糖水偏爱均比手术治疗组明显增加,纯水消耗显著减少(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改善老年抑郁大鼠短期手术后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区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抑郁症 炎症反应 认知功能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4、IL-13蛋白表达及抗IL-4、IL-13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青 黄黎 +2 位作者 郭夕源 叶迎春 年四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表达IL-4和IL-13蛋白,从人源单链抗体文库中分别筛选抗IL-4和抗IL-13单链抗体。方法:采用RT-PCR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mRNA中扩增IL-4和IL-13 cDNA;构建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 目的:表达IL-4和IL-13蛋白,从人源单链抗体文库中分别筛选抗IL-4和抗IL-13单链抗体。方法:采用RT-PCR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mRNA中扩增IL-4和IL-13 cDNA;构建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鉴定。以生物素化的IL-4和IL-13为抗原从前期构建的人源抗体文库中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分别筛选抗IL-4和抗IL-13人源单链抗体(scFv)。结果:扩增的IL-4 cDNA大小为280 bp,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27 kD左右。扩增的IL-13 cDNA大小为252 bp,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25 kD左右。分别以生物素化的IL-4和IL-13蛋白为抗原,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人源抗体文库进行3轮富集后,分别有大约37%的scFvs与IL-4有结合特性,有约27%的scFvs与IL-13有结合特性。筛选了4株分别与IL-4和IL-13结合能力强的单链抗体进行了Western blot鉴定和测序。结论:成功筛选到抗IL-4和抗IL-13人源性单链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4 IL-13 人源单链抗体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Pd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催化3-甲基吡啶加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曦 唐斌 +1 位作者 陈碧琼 余录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制备了Ru-Pd(4∶1)/C(负载量为5%)双金属负载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压等条件对3-甲基吡啶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Ru-Pd(4∶1)/C催化剂对3-甲基吡啶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在(Ru+Pd)∶底物=1∶200(摩尔比),反应温度150℃... 制备了Ru-Pd(4∶1)/C(负载量为5%)双金属负载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压等条件对3-甲基吡啶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Ru-Pd(4∶1)/C催化剂对3-甲基吡啶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在(Ru+Pd)∶底物=1∶200(摩尔比),反应温度150℃,氢压4 MPa,还原反应3 h,3-甲基吡啶1 mL,乙醇4 mL的条件下,3-甲基吡啶转化率达100%,3-甲基哌啶的选择性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d/C 双金属催化剂 3-甲基吡啶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萎缩症蛋白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凋亡中的作用及rhEPO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小平 邹礼乐 +3 位作者 董文斌 李清平 翟雪松 康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萎缩症蛋白(OPA1)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中的表达变化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干预的影响。方法将HK-2分为对照组、窒息组和rhEPO组,以新生儿重度窒息后24 h血清作为攻击因素,光镜... 目的探讨视神经萎缩症蛋白(OPA1)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中的表达变化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干预的影响。方法将HK-2分为对照组、窒息组和rhEPO组,以新生儿重度窒息后24 h血清作为攻击因素,光镜及投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HK-2线粒体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HK-2细胞活力,免疫组化检测HK-2的OPA1表达。结果对照组及rhEPO组HK-2生长良好,窒息组HK-2发生凋亡相关改变。与对照组HK-2的细胞活力(0.74±0.08)相比,窒息组细胞活力(0.41±0.06)明显降低,而rhEPO组细胞活力(0.60±0.08)则较窒息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HK-2的OPA1表达(0.47±0.02)相比,窒息组细胞OPA1表达(0.21±0.02)显著降低,而rhEPO组(0.36±0.02)较窒息组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rhEPO组HK-2的线粒体结构完整,可见线粒体嵴;窒息组HK-2的线粒体嵴消失,膜肿胀,空泡变性。结论 rhEPO可能通过增加OPA1表达而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萎缩症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儿窒息 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传梅毒误诊为新生儿出血症18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饶晓红 田强 朱红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梅毒 胎传 出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鹅观草属3种植物的核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海清 丁春邦 周永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90-1594,共5页
对禾本科小麦族拟鹅观草属物种Pseudoroegneria geniculata、P.geniculata ssp. scythica和P.geniculata ssp. pruinifera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geniculata和P.geniculata ssp. scythica为四倍体物种,P.geniculata ssp. pruinif... 对禾本科小麦族拟鹅观草属物种Pseudoroegneria geniculata、P.geniculata ssp. scythica和P.geniculata ssp. pruinifera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geniculata和P.geniculata ssp. scythica为四倍体物种,P.geniculata ssp. pruinifera为六倍体物种;P.geniculata、P.geniculata ssp. scythica和P.geniculata ssp. pruinif-er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28=18 m(2sat)+10sm(2sat)、2n=4x=28=28 m(2sat)和2n=6x=42=36 m(6sat)+6sm(2sat);P.geniculata和P.geniculata ssp. pruinifera为2A核型,而P.geniculata ssp. scythica为1A核型。研究表明:3种植物的核型存在差异;P.geniculata ssp. pruinifera的核型为首次报道,其核型明显不同于P.geniculata和P.geniculata ssp.scyth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拟鹅观草属 PSEUDOROEGNERIA geniculata P.geniculata ssp.scythica P.geniculata ssp.pruinife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种新的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曦 王钦 +2 位作者 唐斌 周锡兰 何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657-18660,共4页
[目的]研究1种新的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方法]选用选择性好、对环境无害的过碳酸钠作氧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的筛选,筛选出对甲基苯甲醚液相选择氧化的Co-Cu-Br催化体系,考察了添加不同离子对催化对甲基苯甲醚氧化合成对甲氧基苯甲... [目的]研究1种新的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方法]选用选择性好、对环境无害的过碳酸钠作氧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的筛选,筛选出对甲基苯甲醚液相选择氧化的Co-Cu-Br催化体系,考察了添加不同离子对催化对甲基苯甲醚氧化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影响。[结果]Co(Ac)2-Cu(Ac)2-KBr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在HAc溶剂,常压,65℃,n(Co)∶n(Cu)∶n(Br)=5∶1∶1,n(底物)∶n(Co+Cu+Br)=100∶1的条件下,转化率可达46.10%,生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选择性为69.50%。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适量的Zr4+或Hf4+,对甲基苯甲醚转化率可达60%左右,对甲氧基苯甲醛选择性为60%左右。同时添加Zr4+和Hf4+,当CZr4+=0.0320 mol/L,CHf4+=0.0880 mol/L时,底物转化率和醛选择性均约为70%。[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利于环保、节能,操作简单、安全的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修饰剂 Co—Cu—Br催化剂 过碳酸钠 选择氧化 对甲基苯甲醚 对甲氧基苯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家兔IL-1、IL-2、TNF-α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欧珊 李著华 +1 位作者 周乐顺 刘合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83,1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C、H、G和F组;C组不进行血液稀释,其余各组进行ANH,稀释液:H组为6%贺斯+复方乳酸钠溶液;G组为佳乐施+复方乳酸钠溶液;F组为菲克雪浓+复方乳酸钠...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C、H、G和F组;C组不进行血液稀释,其余各组进行ANH,稀释液:H组为6%贺斯+复方乳酸钠溶液;G组为佳乐施+复方乳酸钠溶液;F组为菲克雪浓+复方乳酸钠溶液。胶/晶比均为1∶2,放血量V=TBV×(Ho-Hf)/Hav,所放出的血液于放血后60-120min回输。于放血前、放血后30、60、120min、24h检测Hb、Hct和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2、IL-6和TNF-α的浓度。结果:(1)血液稀释组在ANH后各时点血清IL-1、IL-2、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C组对照差异明显(P<0.05或P<0.01);(2)H组各时点血清IL-1、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G、F组(P<0.05或P<0.01)。结论:ANH对机体的IL-1、IL-2、IL-6和TNF-α等免疫性细胞因子有上调作用。其中贺斯作为ANH稀释液引起的相关免疫指标变化小、恢复快,对机体影响小,使用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稀释 应激 血浆代用品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