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营养素-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志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295,共3页
CT-1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体内多个脏器都有表达,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CT-1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尤其各种缺血、缺氧、压力变化等相关的心室肥大、重塑与CT-1有重要关系。此外,多项研究也提... CT-1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体内多个脏器都有表达,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CT-1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尤其各种缺血、缺氧、压力变化等相关的心室肥大、重塑与CT-1有重要关系。此外,多项研究也提示CT-1可能在临床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CT-1在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尚需进一步的基础研究;而CT-1的临床应用则需要更多的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营养素-1 瓣膜病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心室电风暴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国亮 陈铁男 +7 位作者 刘志刚 王正清 李秀勇 李志朋 霍莹 唐渊 李权 修宗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1-923,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心室电风暴(VES)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1-08至2015-05成人心脏术后发生VES患者36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及发生VES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心脏术后重症... 目的:总结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心室电风暴(VES)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1-08至2015-05成人心脏术后发生VES患者36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及发生VES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心脏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发生VES(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5例,瓣膜置换术5例,Bentall术2例,Marrow术1例),32例(88.89%)VES消失后脱离呼吸机并顺利出院,4例(11.11%)死于多器官衰竭。心肌缺血所致VES22例(61.11%)。32例患者随访1年,28例(77.78%)恢复窦性心律,2例(5.56%)安置心内膜永久起搏器,2例(5.56%)出现心房颤动,随访期间未发生心因性死亡病例。结论:成人心脏外科术后VES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均能找到明确病因及诱因,及时发现并迅速组建高效合作团队采取有效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除颤器 植入型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后病房内新发心房颤动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存 王青 +1 位作者 魏国芬 史春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以及诱发因素,并探讨护理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592例CABG术后转入普通病房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监护资料和病历。结果11.49%CABG术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发... 目的了解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以及诱发因素,并探讨护理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592例CABG术后转入普通病房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监护资料和病历。结果11.49%CABG术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发生心房颤动;排在前3位的诱因分别是入量相对不足、低氧血症、疲乏。结论减少诱发因素,降低心脏的应激水平,可有效避免或减少CABG术后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心房颤动 ICU 病房 诱发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吕丰 刘天军 +2 位作者 赵健 刘晓程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8-582,I0004,共6页
目的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评估其对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TMR)后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PCL)为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 目的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评估其对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TMR)后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PCL)为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采用考马斯亮蓝试剂法对支架上BSA含量及体外释放量进行测定,万能材料测定仪测定支架的力学性能,核磁波谱对支架的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制备猪慢性心肌局部缺血模型,在体评估该支架在TMR后对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结果该支架BSA吸附量为13.1μg/mg支架,30d后BSA释放量达95%,支架压缩80%时承受的应力为1.7MPa,在TMR后可保持心肌孔道通畅。结论成功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能承受心肌压力并达到缓慢控制释放药物的效果,可维持TMR后的心肌孔道通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 牛血清白蛋白 聚己内酯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支架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猪心肌梗死的心肌SPECT显像
5
作者 赵晓斌 史蓉芳 +3 位作者 唐坤 赵健 王颖 刘晓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评价心肌SPECT显像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支架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8头,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机械打孔+空白支架(对照组)、机械打孔+b-FG... 目的评价心肌SPECT显像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支架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8头,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机械打孔+空白支架(对照组)、机械打孔+b-FGF支架(单纯治疗组)、机械打孔+b-FGF支架+BM-MSCs(联合治疗组)。所有猪左前降支均被结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3组均在梗死区及周边区机械打孔并分别埋入空白支架、b-FGF支架、b-FGF支架+BM-MSCs;术后行心肌SPECT显像检测心肌血流的改变,同时还进行超声心动图、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术后6周,治疗组梗死心肌质量差值、短轴缩短率、新生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治疗组(P<0.05)。结论b-FGF缓释支架联合BM-MSCs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区域血流、促进血管生长、提高心功能;心肌SPECT显像是评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支架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少见主动脉弓畸形--永存第5对主动脉弓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6
作者 任书堂 陈元禄 +1 位作者 黄云洲 刘晓程(综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主动脉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上弥漫型狭窄合并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度发育不良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应援宁 张立仁 +2 位作者 吴学胜 靖文斌 张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27-2327,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瓣上弥漫型狭窄 发育不良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