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光照环境下基于面部特征点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朱艳 谢忠志 +2 位作者 于雯 李曙生 张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2-289,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在低光照环境下有较高适应性和识别精度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用深度视觉传感器获取驾驶员驾驶图像,用人脸跟踪算法实时提取面部特征点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对眼睛和嘴巴轮廓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眼睛和嘴巴开合度归一化指标... 提出了一种新型在低光照环境下有较高适应性和识别精度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用深度视觉传感器获取驾驶员驾驶图像,用人脸跟踪算法实时提取面部特征点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对眼睛和嘴巴轮廓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眼睛和嘴巴开合度归一化指标,提取了眨眼频率、眨眼平均时长、眼睛闭合总时长、打哈欠频率、打哈欠总时长、低抬头频率等6个疲劳识别特征数据。基于数据统计序列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识别模型,构建疲劳状态检测系统。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低光照环境下的疲劳驾驶识别精度达到了90%,识别时间约为13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疲劳驾驶识别 深度视觉传感器 卷积神经网络 低光照环境 面部特征点 归一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研究 被引量:100
2
作者 曹元军 李曙生 卢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54,共5页
高职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需要依靠“岗课赛证”融通为发力点,有效促进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岗课赛证”融通的学理逻辑,即以产业学院为育人载体,以产业的“岗位”标准为起点,将产教融合的“课”作为融通的重点进行打造,并使其成为... 高职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需要依靠“岗课赛证”融通为发力点,有效促进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岗课赛证”融通的学理逻辑,即以产业学院为育人载体,以产业的“岗位”标准为起点,将产教融合的“课”作为融通的重点进行打造,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课”,实行“课证”融通、“课赛证”融通,培养高素质操作技能型、技术技能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融通于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融通的标准贯穿于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融通中间过程规范管理是“岗课赛证”融通的现实基础。而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在“外环境”和“内环境”两方面需要增强再适应性,针对融通程度与产业发展不同步、强制约束缺乏、对标建设不足的问题重新定位,实施现代学徒制,构建产业学院责权利制度,遵循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双重治理,以适应产业发展变化的新业态、新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岗课赛证 融通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五融合”构建高职产业学院“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21
3
作者 曹元军 李曙生 朱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0,共5页
产教融合是一项国家层面的职教改革整体制度安排。文章结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产教融合从理念走向制度供给落地的实际举措,即以建设“五融合”为重要特征的高水平产业学院为抓手,分析了高职产业学院“五业”横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 产教融合是一项国家层面的职教改革整体制度安排。文章结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产教融合从理念走向制度供给落地的实际举措,即以建设“五融合”为重要特征的高水平产业学院为抓手,分析了高职产业学院“五业”横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学理逻辑及其长效机制的建构,以此有力促进产业学院的课程、教师队伍的改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融合” 高职产业学院 “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荣 张斌 李曙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3-96,共4页
文章指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专业变迁,机电类专业群改革步伐明显落后于区域产业发展,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应基于动态化构建、柔性化协调和特色化发展专业群和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拓展"的课程体系,有... 文章指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专业变迁,机电类专业群改革步伐明显落后于区域产业发展,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应基于动态化构建、柔性化协调和特色化发展专业群和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拓展"的课程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专业群 课程体系 动态化 柔性化 特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分解的阶次跟踪方法研究
5
作者 魏仕华 蔺梦雄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4-1612,共9页
摆线针轮减速器组成零部件繁多、构成复杂,工作时噪声干扰大且多在变转速、往复的复杂工况下工作,因此,难以准确提取其内部的故障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与阶次跟踪分析的方法,对摆线针轮减速器进行... 摆线针轮减速器组成零部件繁多、构成复杂,工作时噪声干扰大且多在变转速、往复的复杂工况下工作,因此,难以准确提取其内部的故障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与阶次跟踪分析的方法,对摆线针轮减速器进行了故障诊断。首先,对采集到的时域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进行了等角度域差值采样,得到了振动信号的等角域平稳信号;然后,对等角域信号进行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了若干个固有模态分量(IMFs),计算了各个固有模态分量的峭度值,选取目标模态分量进行了信号重构;接着,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故障信号的阶次图;最后,根据减速器的传动方式、各零部件的模数,计算出了各主要部件的故障阶次,对比减速器在故障前后阶次图的能量峰值进行了故障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包含故障信息的固有模态分量,实现从等时域信号到等角域信号的转换,并提取摆线针轮减速器的滚针故障阶次(8.37阶),故障准确率达到99.6%,可实现摆线针轮减速器在非平稳工况下的故障特征识别,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针轮减速器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阶次跟踪分析 故障诊断 变转速工况 固有模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耕刀用65Mn钢表面渗铬工艺优化及其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玉凤 王宏宇 +2 位作者 王荣 陈康敏 袁晓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6-160,共5页
针对大耕深旋耕作业对旋耕刀提出的表硬心韧的要求,将表面渗铬处理引入旋耕刀制造中,以渗层厚度和表面硬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旋耕刀用65Mn钢的渗铬工艺参数,考察了最优工艺参数下渗铬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旋耕刀现有工艺(淬火+低温回... 针对大耕深旋耕作业对旋耕刀提出的表硬心韧的要求,将表面渗铬处理引入旋耕刀制造中,以渗层厚度和表面硬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旋耕刀用65Mn钢的渗铬工艺参数,考察了最优工艺参数下渗铬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旋耕刀现有工艺(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65Mn钢表面渗铬处理的最优工艺为950℃×9h;经渗铬处理后,65Mn钢表面形成厚度达14.7μm、硬度达1 786.8 HV0.1的连续且致密的渗铬层,其耐磨性较65Mn钢淬火+低温回火处理提高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刀 工艺优化 耐磨性 65MN钢 渗铬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大耕深旋耕刀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荣 王宏宇 +2 位作者 金镜 袁晓明 曹秀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139,共4页
通过对现有 R245旋耕刀的建模及静力学分析,以旋耕刀主导用材之一65Mn 的屈服强度为依据,确定了R245旋耕刀所承受的极限载荷与工作载荷。采用等比例放大的方法,以 GB/T5669-2008规定的 R245旋耕刀结构为基础,设计了刀尖回转半径为... 通过对现有 R245旋耕刀的建模及静力学分析,以旋耕刀主导用材之一65Mn 的屈服强度为依据,确定了R245旋耕刀所承受的极限载荷与工作载荷。采用等比例放大的方法,以 GB/T5669-2008规定的 R245旋耕刀结构为基础,设计了刀尖回转半径为300mm 旋耕刀(其耕深可达20~22cm),同时以同比例放大确定了 R300旋耕刀的极限载荷与工作载荷,基于 ANSYS 软件对所设计的 R 300旋耕刀在工作载荷下的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重点对其刀刀柄尺寸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刀柄厚度增加到25mm、刀柄宽度增加到40mm后,R300旋耕刀不仅在工作载荷下不会失效而且在极限载荷下也不会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刀 大耕深 优化设计 刀柄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辊预弯与连续滚弯成形的机理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艳 胡捷飞 +2 位作者 许光辉 王健波 李曙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5,共7页
为提高预弯段的成形精度,建立了侧辊位移量与预弯段成形半径的四辊预弯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滚弯变形区应力应变场的演变规律、轧辊与板材间的摩擦力对滚弯成形的影响,以及多道次滚弯成形后,板材表面塑性应变场的变化规律。... 为提高预弯段的成形精度,建立了侧辊位移量与预弯段成形半径的四辊预弯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滚弯变形区应力应变场的演变规律、轧辊与板材间的摩擦力对滚弯成形的影响,以及多道次滚弯成形后,板材表面塑性应变场的变化规律。四辊多道次滚弯试验表明,四辊预弯数值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成形半径比试验结果小,误差分别为11.2%和6.3%;板材与轧辊间的摩擦力是导致预弯段成形半径小于连续滚弯段成形半径的重要原因;多道次滚弯加工后,预弯段成形半径相对于连续滚弯段成形半径的误差,由单道次滚弯加工时的7.3%降至1.7%,预弯段的成形精度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辊滚弯 预弯 变形区 摩擦力 多道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M聚类和卷积神经网络的跌倒识别算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朱艳 李曙生 谢忠志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6-755,共10页
为了提高传统跌倒检测系统的识别准确度和运算速度,减小误报率和漏报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实时跌倒检测算法。该算法以深度视觉传感器为数据获取源,提取聚类中心点速度、高... 为了提高传统跌倒检测系统的识别准确度和运算速度,减小误报率和漏报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实时跌倒检测算法。该算法以深度视觉传感器为数据获取源,提取聚类中心点速度、高度、加速度以及夹角为跌倒识别特征向量,采用阈值分析和机器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体跌倒识别。实验表明,该算法的识别精度达到99%,运算速度为0.178 s,相对于传统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和运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检测 模糊C均值聚类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视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泵轴承润滑冷却系统稳态热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单春贤 杨敏官 王欣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6期526-530,共5页
影响熔盐泵轴承润滑冷却系统温升的因素,主要来自轴承自身的摩擦发热和高温熔盐介质传入的热流量.通过节点热流网络法建立了轴承润滑冷却系统的热平衡方程组,通过计算轴承的摩擦生成热以及润滑冷却系统的导热热阻和传热量,获得了轴承温... 影响熔盐泵轴承润滑冷却系统温升的因素,主要来自轴承自身的摩擦发热和高温熔盐介质传入的热流量.通过节点热流网络法建立了轴承润滑冷却系统的热平衡方程组,通过计算轴承的摩擦生成热以及润滑冷却系统的导热热阻和传热量,获得了轴承温度与泵转速、熔盐介质温度、润滑油流量以及进油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泵的转速以及熔盐介质温度对轴承温升影响较大,泵转速越高,轴承的发热量越严重,当泵转速从500 r/min升高到1 500 r/min,可使轴承温度升高20℃左右;当熔盐介质温度低于400℃时,对润滑系统的影响不大,当熔盐介质温度超过550℃时,轴承温度迅速升高,必须采取强制冷却措施;将润滑油进油温度控制在40℃左右、流量控制在1.5~2.5 L/min范围内,可取得最佳的润滑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泵 轴承 润滑 冷却 热计算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应力分析的弹射座椅座垫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先学 丁立 +4 位作者 王兴伟 王丽 姜昌华 周前祥 魏仕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4,145,共5页
目的研究弹射座椅座垫舒适性与坐应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测量不同厚度座椅座垫坐应力分布,探讨接触面积、最大坐应力、平均坐应力几个坐应力客观指标,并结合座垫舒适性主观量表,研究座垫舒适性与坐应力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接触面积... 目的研究弹射座椅座垫舒适性与坐应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测量不同厚度座椅座垫坐应力分布,探讨接触面积、最大坐应力、平均坐应力几个坐应力客观指标,并结合座垫舒适性主观量表,研究座垫舒适性与坐应力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接触面积、最大坐应力、平均坐应力与座垫舒适性有显著相关性,而且当座垫厚度超过4 cm后,舒适性不再明显提高。结论接触面积、最大坐应力和平均坐应力能够很好地反映座垫舒适性,可以采用这些指标对座垫舒适性进行评价,并建议采用弹射座椅的座垫厚度在4 cm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射座椅 座垫 坐应力 舒适性 接触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辊滚弯成形过程的回弹研究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艳 崔西民 +3 位作者 许光辉 李曙生 朱新庆 李德蔺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51,共8页
回弹是板材滚弯成形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板材的加工精度。为了提高三辊卷板机板材回弹后的成形质量,建立了三辊回弹理论模型,预测了板材回弹后的滚弯成形半径;利用ABAQUS仿真软件分析了滚弯变形区的应力场分布,分析了... 回弹是板材滚弯成形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板材的加工精度。为了提高三辊卷板机板材回弹后的成形质量,建立了三辊回弹理论模型,预测了板材回弹后的滚弯成形半径;利用ABAQUS仿真软件分析了滚弯变形区的应力场分布,分析了上辊下压量、轧辊与板材间的摩擦力以及多道次滚弯成形对板材回弹的影响规律;通过多道次滚弯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上辊下压量和摩擦系数的增大,板材回弹量的下降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多道次滚弯加工降低了板材回弹时的波动,提高了回弹均匀性,板材的成形质量随之提高;相较于多道次滚弯试验,三辊回弹理论模型的最大误差为8.4%,有限元模型的最大误差为6.7%,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辊卷板机 回弹 ABAQUS 多道次滚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柔性阀压电泵理论与实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俊 张建辉 +1 位作者 王颖 严秋锋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5-1010,1132,1133,共8页
根据静脉瓣结构形式,设计了一种半柔性阀压电泵。首先,介绍了半柔性阀压电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对阀体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加工了实验样机,对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为220V、频率为7Hz时,半柔性阀压电泵的... 根据静脉瓣结构形式,设计了一种半柔性阀压电泵。首先,介绍了半柔性阀压电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对阀体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加工了实验样机,对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为220V、频率为7Hz时,半柔性阀压电泵的进出口压差可达到199mm;在驱动电压为220V、频率为11Hz时,半柔性阀压电泵的实验流量为44.5ml/min。随着驱动电压的升高,工作频率与流量出现单峰与双峰的现象。该研究证明了半柔性阀压电泵具有泵的功能并可以实现有阀和无阀状态,验证了其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泵 静脉瓣 半柔性阀 压电振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飞行员座椅坐垫舒适性仿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先学 丁立 +3 位作者 王兴伟 魏仕华 周前祥 呼慧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1-245,共5页
鉴于飞行员对飞机座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人与座椅之间的应力分布这个座椅舒适性评价指标,建立了包括骨盆在内的人-座椅坐垫有限元模型,对坐姿下人与坐垫的应力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比较1g重力环境下仿真和实验坐垫上应力分布... 鉴于飞行员对飞机座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人与座椅之间的应力分布这个座椅舒适性评价指标,建立了包括骨盆在内的人-座椅坐垫有限元模型,对坐姿下人与坐垫的应力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比较1g重力环境下仿真和实验坐垫上应力分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过载下的仿真计算.分析可知仿真模型在坐应力分布和应力值大小方面与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不同过载下体内以及坐垫上应力最大值与施加的过载加速度直接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人-座椅坐垫有限元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坐垫或不同过载环境下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座椅 应力分布 过载加速度 工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职衔接协同专业群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荣 李曙生 张斌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93-96,共4页
针对日益增多的单招生源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求,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 针对日益增多的单招生源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求,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使专业群建设持续化、成效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群建设 中高职衔接 机电装备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参数对螺旋线形阀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颖 张建辉 +1 位作者 付俊 严秋锋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0-806,共7页
为了提高拟悬臂梁结构的螺旋线形阀压电泵输出性能,探讨了阀的几何参数和阀的材料参数与泵输出量之间的优化关系。首先,推导了泵流量输出与阀几何参数关系式;然后,在该理论指导下,通过多组试验研究了阀的几何参数对泵输出的量的影响关系... 为了提高拟悬臂梁结构的螺旋线形阀压电泵输出性能,探讨了阀的几何参数和阀的材料参数与泵输出量之间的优化关系。首先,推导了泵流量输出与阀几何参数关系式;然后,在该理论指导下,通过多组试验研究了阀的几何参数对泵输出的量的影响关系,得出选用适当的螺旋极角以及适当降低阀的臂宽和厚度可以提高压电泵的输出;最后,对关键元器件螺旋线形阀材料参数的选用进行了比较,得出选用较低切变模量的阀材料可以提高压电泵输出。试验结果表明:要获得较高的泵流量,阀的极角取值为1.5π、阀厚度取值为0.1mm时最佳,而流量受臂宽的影响呈单边的趋势性不明显;相同条件下,由于铍青铜的材料切变模量小于弹簧钢的材料切变模量,铍青铜阀压电泵的输出流量高于弹簧钢阀压电泵的输出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压电陶瓷 螺旋线形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仓库自动灭火装置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艳 曹元军 +2 位作者 李曙生 张开豪 陈光耀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396,共3页
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的仓库火灾监控方法。通过LabVIEW实时采集USB摄像头拍摄到的现场图像,基于像素值和边缘分割的综合识别方法来检测有无火点并判断火点的位置,利用OPC通信技术将火点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灭火装置进行自动清除火点动... 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的仓库火灾监控方法。通过LabVIEW实时采集USB摄像头拍摄到的现场图像,基于像素值和边缘分割的综合识别方法来检测有无火点并判断火点的位置,利用OPC通信技术将火点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灭火装置进行自动清除火点动作。介绍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仓库火灾发生的几率,从而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灭火装置 OPC通信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烧结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燕 程寓 +1 位作者 胡晓 陆宝春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微波烧结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制备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研究其磨削硅片的性能,利用恒压力平面磨削试验台进行一系列砂轮节块试样硅片磨削实验,分析不同的磨削工艺参数(压力、速度以及时间)下硅片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及砂轮... 微波烧结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制备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研究其磨削硅片的性能,利用恒压力平面磨削试验台进行一系列砂轮节块试样硅片磨削实验,分析不同的磨削工艺参数(压力、速度以及时间)下硅片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及砂轮节块磨削比。实验结果表明当磨削压力22N,速度450 mm/s,时间1 h时,硅片表面粗糙度值最小达到0.41μm,砂轮磨削比为0.17,微波烧结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能够满足硅片的磨削表面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金刚石砂轮 硅片 表面质量 磨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割机噪声源识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元军 陆小明 翟旭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6,共4页
针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时存在振动大噪声高的问题,以谷缘牌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运用振动速度测量方法和声强测量方法,对该联合收割机进行部件表面辐射噪声源识别的研究,获得了各主要噪声源的大小排列,并对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耳旁... 针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时存在振动大噪声高的问题,以谷缘牌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运用振动速度测量方法和声强测量方法,对该联合收割机进行部件表面辐射噪声源识别的研究,获得了各主要噪声源的大小排列,并对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耳旁噪声进行了比对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噪声 振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形流管无阀压电泵的工作原理及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娟 张建辉 +1 位作者 张泉 冯会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8-262,397,共5页
圆弧形管路中的液体在压电元件的作用下产生流动,受到离心力和哥氏力的作用。利用上述现象提出了圆弧形流管无阀压电泵,通过压电元件的逆压电效应使泵腔容积产生周期性变化,利用地球自转对流管中流体的影响,使流体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流... 圆弧形管路中的液体在压电元件的作用下产生流动,受到离心力和哥氏力的作用。利用上述现象提出了圆弧形流管无阀压电泵,通过压电元件的逆压电效应使泵腔容积产生周期性变化,利用地球自转对流管中流体的影响,使流体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流动状态的流阻不同,形成流体宏观单向流动。对原理样机进行的压差试验表明:驱动电压保持为130V不变,当驱动频率为14Hz时,压差达到最大值为17mm水柱;当驱动频率为30 Hz时,压差降至3mm水柱。压差的产生源于地球自转的哥氏力,流量或压差的大小能够反映泵结构整体的旋转速度,可望通过地球转速的测量,获得本地地理位置信息,形成导航新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阀 压电泵 圆弧形流管 流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