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州市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与土壤改良利用措施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艳蓉 缪辰 许爱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5期260-261,共2页
为了掌握泰州市姜堰区耕地地力以及各等级耕地分布情况,对中低等级土壤改良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县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全区耕地地力共分为4个等级,通过对耕地地力... 为了掌握泰州市姜堰区耕地地力以及各等级耕地分布情况,对中低等级土壤改良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县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全区耕地地力共分为4个等级,通过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得出中低产田分布区域、面积和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提出土壤改良利用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姜堰区的农业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地力评价 成因 改良措施 江苏泰州 姜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市姜堰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与小麦配方施肥推荐研究
2
作者 缪辰 戴稳兵 +1 位作者 王艳蓉 宋亚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23-225,228,共4页
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平台,在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用特尔斐法选取了影响本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因子,构建小麦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体系选取p H值、耕层厚度、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障碍层位置、剖面构型、质地和障碍层类... 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平台,在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用特尔斐法选取了影响本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因子,构建小麦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体系选取p H值、耕层厚度、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障碍层位置、剖面构型、质地和障碍层类型等9个评价因子构建指标层,建立3个准则层。构建指标层和准则层的层次分析模型,同时构建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采用回归模型原理计算出小麦适宜度指数。根据适宜度指数,综合考虑累积曲线形态和当地生产实际,将耕地分为最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3类。最适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5.35%,一般适宜占74.65%,不适宜为0。根据适宜度指数,结合小麦施肥参数,制定4个小麦配方,即N-P2O5-K2O分别为13-10-12、12-16-12、20-10-10、20-15-10。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习惯施肥减少氮肥投入39 kg/hm2,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的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耕地适宜性评价 小麦 数字化施肥 江苏泰州 姜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堰区“稻-鳖”共生种养模式技术及效益
3
作者 杨顺宏 吴惠秋 《江西农业》 2022年第20期66-67,共2页
“稻-鳖”共生种养模式是稻田综合种养的一项重要模式,需要种植和养殖两方面的技术支撑,具有稳粮增效、提高农产品品质等优点,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姜堰区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探索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稻-鳖”共生种... “稻-鳖”共生种养模式是稻田综合种养的一项重要模式,需要种植和养殖两方面的技术支撑,具有稳粮增效、提高农产品品质等优点,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姜堰区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探索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稻-鳖”共生种养模式,实现水稻亩产400千克,产出大米280千克,效益4480元;鳖年均亩效益7000元以上,“稻-鳖”合计年均亩收益11000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生 技术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堰区利用间作控制小麦蚜虫实现农药减量的示范试验初报
4
作者 王红梅 顾月萍 吴惠秋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22-123,134,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间作模式对小麦蚜虫的调控作用,田间持续调查小麦单作田、小麦与葱蒜间作田、小麦与油菜间作田中小麦蚜虫的发生动态和发生数量。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蚜量较少,各间作方式有蚜株率和百株蚜量没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小麦生育... 为了探讨不同间作模式对小麦蚜虫的调控作用,田间持续调查小麦单作田、小麦与葱蒜间作田、小麦与油菜间作田中小麦蚜虫的发生动态和发生数量。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蚜量较少,各间作方式有蚜株率和百株蚜量没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蚜量逐渐增加,表现为从小麦抽穗后田间蚜虫数量激增,麦蒜(葱)间作田和麦油间作田的蚜虫发生数量均低于单作麦田。从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的防治次数来看,蚜虫单作田需防治蚜虫2次,麦油间作田和麦蒜(葱)间作田仅需防治1次,每667 m^(2)可减少人工及农药成本12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间作模式 蚜虫 农药减量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小麦穗期病害防控推广药剂残留风险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炜枫 闫晓阳 +3 位作者 葛玉林 张海燕 韩凯 刁春友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0期50-52,共3页
近年来,农业生产上陆续推广了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等单剂或复配剂用来防控小麦穗期病害。监测药剂残留风险,可为其安全科学使用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在兴化市,2019年在兴化市、姜堰区、句容市3地,分别开展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 近年来,农业生产上陆续推广了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等单剂或复配剂用来防控小麦穗期病害。监测药剂残留风险,可为其安全科学使用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在兴化市,2019年在兴化市、姜堰区、句容市3地,分别开展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单剂或复配剂一次和二次施药,并于收获前10d和3d二次采集麦穗。检测采集麦穗结果表明,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3种药剂施药1次残留风险极低;二次施药,戊唑醇、氟环唑如果安全间隔期在34d以上,风险较低,如果在28d以上,则氟环唑有超标风险;丙硫菌唑二次施药,无论高中低剂量都有较高的残留超标风险。由此建议在防治小麦穗期病害需要施用2次以上药剂的情况下,第1次可以使用氟环唑、丙硫菌唑等药剂,第2次应避免施用丙硫菌唑、氟环唑等药剂,应施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残留风险低的药剂,以控制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期病害 防治药剂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羊肚菌菌株栽培对比试验
6
作者 马政 钱小华 杨扬 《上海蔬菜》 2025年第4期87-89,共3页
为筛选适宜泰州市姜堰地区栽培的羊肚菌优良菌株,作者对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高原红羊肚菌3个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种在形态特征和产量上存在差异。六妹羊肚菌子实体为短粗型,七妹羊肚菌和高原红羊肚菌则为... 为筛选适宜泰州市姜堰地区栽培的羊肚菌优良菌株,作者对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高原红羊肚菌3个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种在形态特征和产量上存在差异。六妹羊肚菌子实体为短粗型,七妹羊肚菌和高原红羊肚菌则为细长型;产量方面,六妹羊肚菌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547.72 kg),其次为七妹羊肚菌(每667 m^(2)产量为530.71 kg),高原红羊肚菌产量最低。综上所述,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产量高且性状表现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区域适应性,姜堰及周边地区种植户可优先考虑这两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栽培对比 菌株 产量 经济性状 姜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拌种对小麦增产效果初探
7
作者 王福乾 钱志君 李爱国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15-116,147,共3页
为探明使用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拌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特于2022年—2023年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安全,且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来提高小麦产量。与... 为探明使用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拌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特于2022年—2023年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安全,且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来提高小麦产量。与使用清水拌种相比,每100 kg小麦种子分别使用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10、20、30、40 g拌种,小麦每667 m^(2)实际产量分别增加2.01%、8.04%、10.63%、1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卟吩铁 小麦 拌种剂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麦智慧无人播种正位深施肥机试验分析
8
作者 翟步顺 刘晨 +3 位作者 移小丽 王洵 宋亚 李艳 《江苏农机化》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解决稻茬秸秆还田达不到农艺要求、小麦播种精度偏低、施肥量不匀等难题,提高稻茬土壤小麦耕播作业质量,2021年泰州市姜堰区引进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辅助驾驶2BFZW-16型稻茬麦智慧无人播种正位深施肥机,组织开展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为解决稻茬秸秆还田达不到农艺要求、小麦播种精度偏低、施肥量不匀等难题,提高稻茬土壤小麦耕播作业质量,2021年泰州市姜堰区引进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辅助驾驶2BFZW-16型稻茬麦智慧无人播种正位深施肥机,组织开展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一次作业可完成稻秸秆全量还田、化肥深施、小麦精量播种、镇压开沟等多道工序,且针对不同类型土壤的作业质量、可靠性、适应性均达到了考核要求,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麦 智能辅助驾驶 智能播施 作业质量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奇 吴爱国 +2 位作者 钱普祥 张荔 许莉 《北方水稻》 CAS 2015年第5期32-34,共3页
在姜堰区水稻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钵苗机插是一种有利于水稻高产超高产的机械化栽培新技术,发挥了手栽秧龄大、苗质优的优势,栽后发苗快、无植伤,利于优化群体结构,高产潜力大,高产关键技术:培育... 在姜堰区水稻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钵苗机插是一种有利于水稻高产超高产的机械化栽培新技术,发挥了手栽秧龄大、苗质优的优势,栽后发苗快、无植伤,利于优化群体结构,高产潜力大,高产关键技术:培育壮苗,精确施肥、重施分蘖肥、促花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种植 水稻 超高产 特征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姑双膜水畦早春育苗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安林海 仲子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52,共2页
慈姑双膜水畦早春育苗属于无土育苗,切断了有些病害土壤传播的途径;在育苗过程中,采用清澈的河水或井水,加上覆盖透光性较好的棚膜,育苗方式比较简单;不仅苗齐、苗匀、苗壮,而且省地、省力、省时。
关键词 早春育苗 井水 双膜 慈姑 无土育苗 土壤传播 育苗过程 育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菱角—草莓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小华 仲子忠 +1 位作者 林肖剑 马政 《上海蔬菜》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近年来,设施草莓连作障碍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姜堰区草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轮作是预防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我们采取菱角与草莓进行水旱轮作,有效解决了大棚草莓的连作障碍,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大棚草莓 高效栽培 水旱轮作 技术 菱角 连作障碍 合理轮作 有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鸡粪发酵料双孢蘑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余红 钱小华 +1 位作者 李继显 朱玉银 《蔬菜》 2022年第11期50-54,共5页
针对泰州地区早期双孢蘑菇生产培养料堆腐发酵用工量大、发酵堆腐不彻底,导致播种后不发菌或杂菌污染的现象,特引入利用小麦秸秆+鸡粪发酵料的双孢蘑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将浸泡过的麦草、鸡粪进行机械搅拌、添加石膏、补水、间隔送... 针对泰州地区早期双孢蘑菇生产培养料堆腐发酵用工量大、发酵堆腐不彻底,导致播种后不发菌或杂菌污染的现象,特引入利用小麦秸秆+鸡粪发酵料的双孢蘑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将浸泡过的麦草、鸡粪进行机械搅拌、添加石膏、补水、间隔送风、巴氏灭菌消毒等操作,不仅能使培养料缓慢升温,平衡料温,而且便于机械化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同时产生的污水可引入混料池得到重复使用,对周边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同时实现较高产量双孢蘑菇产量达26~32 kg/m^(2),且生产过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全程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双孢蘑菇 鸡粪 绿色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西瓜—秋茬慈姑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仲子忠 季兴华 钱小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3期78-79,共2页
根据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地区实际生产现状,研究集成一套适宜当地生产的设施春季大棚西瓜—秋茬慈姑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时定植、肥水管理、温度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栽培管理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西瓜 慈姑 大棚 一年二茬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粳9108机插高产配套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爱国 张荔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2期48-49,56,共3页
笔者通过试验、示范、调查分析,总结出南粳9108机插高(超)产栽培技术,提出南粳9108高(超)产栽培策略和配套管理技术意见。
关键词 南粳9108 机插秧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艳蓉 《上海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提高秸秆利用水平,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的地位和作用,并总结了相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秸秆 还田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西瓜—莲藕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肖剑 马政 宋亚 《上海蔬菜》 2016年第2期72-74,共3页
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连作障碍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实践证明,绝大部分设施旱生蔬菜基地适当种植水生蔬菜,可淹杀危害旱生蔬菜的病虫草害,淋洗化感物质,有效治理土壤盐渍化。
关键词 水旱轮作 西瓜品种 病虫草 西瓜生长 大棚西瓜 连作障碍 蔬菜基地 水生蔬菜 生态效益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小华 钱宏俊 《上海蔬菜》 2017年第1期57-58,共2页
姜堰区桥头镇种植香菇历史悠久,远近闻名,2016年香菇栽培面积100多hm^2、产量13500t左右,产品销往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现将香菇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香菇 栽培面积 桥头镇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生产条件下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吴爱国 路志坚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78,共2页
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水稻种植大户在南粳9108机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模生产件下南粳9108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南粳9108 机插 高产 规模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品种宁杂1818机播机收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吴茂平 丁桂珍 +3 位作者 颜冬梅 杨红梅 杨佳凤 高莉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5期201-202,共2页
阐述宁杂1818特征特性,根据在姜堰区的栽培表现,集成宁杂1818机播机收高产栽培技术,为油菜持续发展提供技术途径。适宜在生态类型相似区域种植。
关键词 宁杂1818 特征特性 机播机收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琨 袁洁 +7 位作者 叶佳敏 于倩倩 黄卉 汪吉东 朱国鹏 徐聪 张辉 张永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甘薯(Ipomoea batatas L.)是一种适应性强、高产、多用途的粮食作物,对AMF的依赖性较强。为探究接种AMF对甘薯全生育期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以徐薯28和与之能建立良好共生...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甘薯(Ipomoea batatas L.)是一种适应性强、高产、多用途的粮食作物,对AMF的依赖性较强。为探究接种AMF对甘薯全生育期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以徐薯28和与之能建立良好共生关系的幼套近明球囊霉为试验材料,设接菌和不接菌两个处理,将大田与盆栽试验相结合,利用盆栽试验分析接种AMF对甘薯全生育期的茎叶生长状况、块根膨大、植株生物量和根际效应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验证AMF对甘薯收获期块根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降低了分枝结薯期、旺长期和薯块膨大期的茎叶鲜重;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旺长期和薯块膨大期的根冠比;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缓效钾的根际效应,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和旺长期块根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增加了全生育期块根鲜重。相比不接菌根,收获期的单株产量在盆栽试验中增加了32.58%,大田试验中增加了23.05%。因此,接种AMF能促进根际土壤中的钾活化,促进养分吸收的同时,抑制养分和干物质向地上部分配,协调了源库发展,促进了块根形成与膨大,并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丛枝菌根真菌 源库关系 根际效应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