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滕支梅 朱尚 +2 位作者 薛寒 黄劲华 孔旭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5-1412,共8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4匹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4匹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且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以是否发生CLABSI为因变量,将匹配后两组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匹配CLABSI组患者42例,非CLABSI组患者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高[OR=1.217,95%CI(1.094~1.357),P<0.001]、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OR=1.273,95%CI(1.157~1.400),P<0.001]及股静脉置管[OR=6.846,95%CI(1.511~31.014),P=0.013]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2例CLABSI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6株)。结论高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股静脉置管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严格落实CLABSI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倾向性评分匹配 危险因素 CLAB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梅海峰 梁宗敏 +1 位作者 叶纪录 朱志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71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53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CRRT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53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CRRT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CRRT。以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0反映感染情况,以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反映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情况,以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7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反映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前WBC、PCT、CRP、TNF-α、IL-1β、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 WBC、PCT、CRP、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 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心率为(80.3±7.2)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5.3±7.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7,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血乳酸水平(1.05±0.36)mmol/L,低于对照组(1.51±0.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4,P<0.05)。两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感染状况,控制机体炎性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组织灌注,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