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NXA2、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钱静 张婷婷 陈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156例(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8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156例(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8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XA2、ADAMTS4。TIA患者入院后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评估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对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16.636、25.358,P均<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发现,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者76例、颈动脉斑块稳定或无颈动脉斑块者80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发生率为48.72%(76/156)。单因素分析发现,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与年龄、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卒中风险及血清ANXA2、ADAMTS4水平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卒中风险增加以及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升高为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780、0.874,血清ANXA2、ADAMTS4水平联合预测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AUC大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151、3.326,P均<0.05)。结论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升高是导致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对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膜联蛋白A2 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老年脑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
2
作者 林梦 丁俭 +1 位作者 练学淦 杨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评估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在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4年1~8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RIC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RIC组接... 目的评估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在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4年1~8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RIC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RIC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RIC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安慰性干预。比较2组血肿吸收和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RIC组7 d血肿吸收率为(44.80±14.40)%,高于对照组的(38.50±20.80)%,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IC组与对照组第30天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2分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50.0%vs 35.0%,P>0.05)。RIC组袖带勒痕、皮肤出血点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0.0%vs 0.0%,P<0.01;45.0%vs 0.0%,P<0.01),但未观察到皮肤瘀斑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IC治疗在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尽管它有促进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改善的潜在趋势,但短期疗效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安全 预后 远隔缺血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8-OHdG、COR、IL-18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婷婷 钱静 宗亚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272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非抑郁组170例、抑郁组102例,其中,7分≤HAMD评分<17分... 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272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非抑郁组170例、抑郁组102例,其中,7分≤HAMD评分<17分为轻度抑郁、17分≤HAMD评分<24分为中度抑郁、HAMD评分总分≥24分为重度抑郁。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8-OHdG、COR、IL-18。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入法)分析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卒中后抑郁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独居比例、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NIHSS评分及血清8-OHdG、COR、IL-18水平高,而ADL评分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OHdG、COR、IL-18、NIHSS评分均为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P均<0.05)。重度抑郁患者血清8-OHdG、COR、IL-18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P均<0.05),中度抑郁患者血清8-OHdG、COR、IL-18水平高于轻度抑郁患者(P均<0.05)。8-OHdG、COR、IL-18联合预测卒中后抑郁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8-OHdG、COR、IL-18水平升高,三者水平变化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三者联合检测对卒中后抑郁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脑卒中 8-羟基脱氧鸟苷酸 皮质醇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丁立东 徐运 +3 位作者 茆华武 肖章红 刘颖 陈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6例,又根据DWI结果分为DWI阳性组73例和DWI正常组89例。结合DWI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WI正常组比较,DWI阳性组TIA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和(或)运动障碍、心房颤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以及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WI阳性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较DWI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DWI检查结果 ,对其风险的评估,将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代谢综合征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丁立东 刘颖 +4 位作者 茆华武 肖章红 杭小芳 陈珏 柯开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TIA患者275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TIA合并MS组(MS组)146例和TIA未合并MS组(非MS组)129例,根据ABCD^2评分...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TIA患者275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TIA合并MS组(MS组)146例和TIA未合并MS组(非MS组)129例,根据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MS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过量饮酒、体重指数、空腹血糖、TG、TC、LDL-C、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MS组,而HDL-C明显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ABCD^2评分,低危16例(11.0%),中危94例(64.4%),高危36例(24.7%),非MS组低危40例(31.0%),中危69例(53.5%),高危20例(15.5%),MS组低危患者较非MS组低危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中危和高危患者较非MS组中危和高危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3.7%、15.8%、22.6%,非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6.2%、7.8%、8.5%。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IA合并MS患者ABCD^2评分为中危和高危明显多于TIA未合并MS患者,且低危、中危、高危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血压 肥胖症 血脂异常 高血糖症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红梅 康小燕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2期59-59,共1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运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运用NIHS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5例效果理想,3例不理想。结论:运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时在溶栓前...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运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运用NIHS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5例效果理想,3例不理想。结论:运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时在溶栓前、中、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临床应用及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志梅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下肢周径...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下肢周径、D-二聚体浓度变化改善情况。结果: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患者的下肢周径、D-二聚体浓度变化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俊华 陆小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6例患者分为常规磁共振组和磁共振弥散成像组... 目的 :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6例患者分为常规磁共振组和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扩张血管治疗和抗凝治疗等常规治疗。在进行治疗期间,为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检查进行监测,为常规磁共振组患者使用常规磁共振扫描检查进行监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其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并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显著,可准确地检查出其脑缺血病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 常规磁共振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 治疗期间 监测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穿刺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中的应用
9
作者 马霞 冯国琴 王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4期63-64,6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置管,观察组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置管,观察组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1),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13.13±4.58)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10±0.92)d(P<0.01)。观察组无痛19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2例,对照组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时采用PICC置管,可延长置管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尼莫地平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津、玉液穴位冰刺激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晓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4S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金津、玉液穴位冰刺激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Vitalstim治疗仪,电极循穴位放置于两侧... [目的]观察金津、玉液穴位冰刺激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Vitalstim治疗仪,电极循穴位放置于两侧人迎、上廉泉旁。治疗组30例金津、玉液穴位冰刺激,患者坐位,海绵棒在2~8℃冰水浸泡10s,纱布拉住患者舌尖,海绵棒对腭弓和咽喉部、前基底部轻轻拍打,注意不要引起恶心反应。再用海绵棒对金津、玉液两个穴位进行刺激,令患者吞咽几次、做咀嚼运动,伸舌、缩舌练习,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津、玉液穴位冰刺激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金津、玉液穴位冰刺激 理疗 康复训练 洼田俊夫饮水试验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小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 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FES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升,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升其肢体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偏瘫 功能性电刺激 肢体功能 影响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cy、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10.8±5.3)分低于对照组的(13.7±6.1)分, ADL评分(79.0±2.9)分高于对照组的(62.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均得到改善,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氯吡格雷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
13
作者 康小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6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NIHSS及ADL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受涛 毛新蕾 孙丰 《安徽医学》 2002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的诊断。方法 对 2 4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 ,病程呈进行性发展 ,肯定ALS为 17例 ,拟诊ALS 6例 ,可能ALS1例。结论 临床症状、体征以...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的诊断。方法 对 2 4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 ,病程呈进行性发展 ,肯定ALS为 17例 ,拟诊ALS 6例 ,可能ALS1例。结论 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肌电图是诊断ALS的依据。肌电图和肌活检是ALS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肌电图 核磁共振 ALS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ys-C、IL-1β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洪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究用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 目的:探究用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模组和研究组。常模组28例患者采用司来吉兰进行治疗,研究组28例患者用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C、IL-1β、尿酸(UA)、脂联素(APN)、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几丁质酶样蛋白-40(YKL40)的水平、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的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ys-C、IL-1β、UA、sTNFR-1、YKL40的水平均低于常模组患者,其血清APN的水平高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UPDRS评分和PDQ-39评分均低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常模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8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其血清Cys-C、IL-1β、UA、sTNFR-1、YKL40、APN的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来吉兰 美多芭 帕金森病 胱抑素C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