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叶中的生物碱及其对5-HT 2A和5-HT 2C受体的激动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豪 刘艳芳 +2 位作者 王委 芮海云 董好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56-661,721,共7页
对荷叶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调脂减肥活性研究。本研究结合传统酸提碱沉法与现代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技术,从荷叶中分离、纯化到11个生物碱,分别被鉴定为N-氧基原荷叶碱(1)、原荷叶碱(2)、莲碱(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4)、荜茇宁... 对荷叶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调脂减肥活性研究。本研究结合传统酸提碱沉法与现代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技术,从荷叶中分离、纯化到11个生物碱,分别被鉴定为N-氧基原荷叶碱(1)、原荷叶碱(2)、莲碱(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4)、荜茇宁(5)、巴婆碱(6)、O-去甲基荷叶碱(7)、N-去甲基荷叶碱(8)、荷叶碱(9)、衡州乌药碱(10)和亚美罂粟碱(11),其中,化合物1、4和5为首次从荷叶中分得。测试所得化合物对5-HT_(2A)和5-HT_(2C)受体的激动作用,结果表明11个生物碱对5-HT_(2A)受体均具有一定的激动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荷叶调脂减肥的可能药效基础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生物碱 5-羟色胺受体 调脂 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产地鹅不食草药材质量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巍 杨海峰 +2 位作者 陈毓 王豪 陈晓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3-1583,共11页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鹅不食草质量差异,提高鹅不食草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以Waters XTerra MS C18柱为色谱柱,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鹅不食草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鹅不食草质量差异,提高鹅不食草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以Waters XTerra MS C18柱为色谱柱,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鹅不食草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槲皮素、山柰酚、3-甲氧基槲皮素、山金车内酯D、山金车内酯C、小堆心菊素C、短叶老鹳草素A、羽扇豆醇、β-谷甾醇和蒲公英甾醇含量。对16批鹅不食草多指标成分定量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对不同产地鹅不食草药材进行分组和综合质量评价。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挖掘影响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方法学验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1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96.88%~100.1%之间(RSD<2.0%)。CA结果显示16批鹅不食草聚为3类。PCA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10.187和2.059,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8.361%和15.839%,表明前2个主成分代表鹅不食草94.200%信息量,对鹅不食草质量评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FA结果显示16批鹅不食草样品主成分综合得分在-1.451~1.344,其中浙江和江苏产鹅不食草综合得分较高,排名居于前5位,湖北、湖南和广东产鹅不食草综合得分排名居中,贵州和四川产鹅不食草综合得分排名靠后。OPLS-DA结果显示短叶老鹳草素A、异绿原酸A、小堆心菊素C、槲皮素、山金车内酯C是影响鹅不食草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所建立的HPLC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鹅不食草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可用于不同产地鹅不食草的整体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因子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OR信号通路探究附子提取物联合葛根素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陈巍 陈晓兰 +2 位作者 王群 周思杨 王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9-1400,共2页
氧化应激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1]。附子提取物具有心肌保护作用[2]。葛根素是中药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3]。目前,附子提取物和葛根素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文探讨附子提取物联合葛根素对过氧化氢诱... 氧化应激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1]。附子提取物具有心肌保护作用[2]。葛根素是中药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3]。目前,附子提取物和葛根素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文探讨附子提取物联合葛根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提取物 葛根素 H9C2细胞 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耳草总黄酮联合抗生素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气道炎症的缓解作用
4
作者 陈巍 陈晓兰 +3 位作者 周思杨 解肖羽婷 王豪 杨海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18-5527,共10页
【目的】探讨佛耳草总黄酮联合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和脂多糖(LPS)诱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并从相关蛋白和基因层面探究其相关抗炎机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佛耳草总黄酮联合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和脂多糖(LPS)诱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并从相关蛋白和基因层面探究其相关抗炎机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氨茶碱组、佛耳草总黄酮组、抗生素组、佛耳草总黄酮+抗生素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气管滴注肺炎克雷伯菌和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肺炎克雷伯菌和脂多糖同法处理。COPD造模12周确认成功后,治疗组大鼠每天分别给予氨茶碱(50 mg/kg BW)、佛耳草总黄酮(50 mg/kg BW)灌胃处理,头孢他啶(200 mg/kg BW)肌内注射处理,佛耳草总黄酮+抗生素组大鼠同时给予佛耳草总黄酮(50 mg/kg BW)和头孢他啶(200 mg/kg BW)处理,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不做处理。连续治疗7 d后,采用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大鼠呼气峰流量(PEF)、吸气峰流量(PIF)、0.3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3/FVC)。分别采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大鼠肺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组织细胞凋亡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脏组织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肺脏组织中MMP-2、MMP-9及TIMP-1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肺脏组织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EF、PIF、FEV0.3/FVC、Bcl-2、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TUNEL阳性率,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MMP-2、MMP-9、TIMP-1及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氨茶碱组、佛耳草总黄酮组、抗生素组、佛耳草总黄酮+抗生素组大鼠PEF、PIF、FEV0.3/FVC、Bcl-2、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TUNEL阳性率,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MMP-2、MMP-9、TIMP-1及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佛耳草总黄酮组及抗生素组相比,佛耳草总黄酮+抗生素组大鼠PEF、PIF、FEV0.3/FVC、Bcl-2、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TUNEL阳性率、Bax、Cleaved Caspase-3、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MMP-2、MMP-9、TIMP-1、IL-1β、IL-6、TNF-α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佛耳草总黄酮和抗生素联用对减轻COPD大鼠气道炎症损伤具有显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二者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炎症反应、降低Th17/Treg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耳草总黄酮 抗生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细胞凋亡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豪 李厚峄 +4 位作者 洪叶 杨欢 燕宇 魏锐 董好岩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第5期31-34,共4页
综述了茶叶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防治中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包括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血压、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辐射、抗疲劳、抗龋齿、保肝、降糖都诸多活性,以期为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综述了茶叶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防治中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包括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血压、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辐射、抗疲劳、抗龋齿、保肝、降糖都诸多活性,以期为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生物活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