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相声艺术的戏剧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建华 李宗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8-12,共5页
相声并非简单的"语言艺术"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相声注重"相"和"声"的结合,戏剧表演技法是其主要手段。相声源于滑稽戏并最终回归滑稽戏,像生是相声源头,体现了相声的艺术特性。相声要塑造乡下人、傻子... 相声并非简单的"语言艺术"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相声注重"相"和"声"的结合,戏剧表演技法是其主要手段。相声源于滑稽戏并最终回归滑稽戏,像生是相声源头,体现了相声的艺术特性。相声要塑造乡下人、傻子、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等戏剧性形象。群口相声、相声剧和子母哏等已经接近严格的戏剧艺术。相声取笑的手段"乔"和"戏弄"戏剧性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 相声艺术 戏剧艺术 本体 戏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市民形象塑造看老舍的文化心态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素英 刘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5-148,共4页
老舍的小说构筑了一个独特的现代市民社会。透过老舍笔下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和世事变迁,可以看出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清醒认识,也可以看到老舍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独特的文化心态。他一方面深感民族的愚弱而神往古老民族在现代... 老舍的小说构筑了一个独特的现代市民社会。透过老舍笔下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和世事变迁,可以看出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清醒认识,也可以看到老舍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独特的文化心态。他一方面深感民族的愚弱而神往古老民族在现代意识的拯救下获得新生,一方面又对古老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衰败表现出难以按捺的焦灼;他既站在现代意识层面上重新审视传统文明,又从传统文明的角度批评现代文明带来的人性沦丧;他既抨击古老民族血液中的沉淀物,又力图让传统美德溶进时代潮流中去,从而显示出他在新旧交替时代的觉醒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市民形象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终归”的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孟昭水 陈祥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
现代汉语副词"终归"来源于古汉语中状中式偏正词组"终归"。本文在描写词组"终归"用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辨别其重新分析是否已经完成的形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副词"终归"成词的大致年代。
关键词 终归 重新分析 形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自清散文女性意象探源 被引量:2
4
作者 田瑞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朱自清散文隽永清新,诗意充盈,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女性意象的恰当运用。坚持散文"意在表现自己"的朱自清借助女性意象,表达了他的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人格操守和内敛、中和、清纯、高洁的审美志趣。朱自清对女性意象的钟... 朱自清散文隽永清新,诗意充盈,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女性意象的恰当运用。坚持散文"意在表现自己"的朱自清借助女性意象,表达了他的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人格操守和内敛、中和、清纯、高洁的审美志趣。朱自清对女性意象的钟爱,一是其文化心理中的传统女性化审美意识的自发流露,一是以娇美容姿否定丑恶世态、用娴静温馨对抗孤独灭绝的自觉追求,是二者相互交织的必然结果。正是朱自清对女性意象的自觉追求,彰显了他矢志不渝的"狷者"人格,并对现代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女性意象 狷者 身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的迷惘:199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解读
5
作者 王晓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156,共4页
1990年代,中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意义上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导师死了:价值缺失,精神... 1990年代,中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意义上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导师死了:价值缺失,精神困惑;二、市场:是天堂还是地狱;三、权力:是大路还是坟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1990年代 知识分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