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教育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建设转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宇 乔勇 李高建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数字教育时代,名师工作室在建设转型方面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体现在建设理念、教师能力、教研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面对新挑战,名师工作室要基于数字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实现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从个体发展向团队发展转... 数字教育时代,名师工作室在建设转型方面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体现在建设理念、教师能力、教研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面对新挑战,名师工作室要基于数字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实现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从个体发展向团队发展转变、从课堂教学向学科教学转变,从而进一步推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建设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素养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高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40-43,共4页
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需要以教师素养为支撑,这是由教师职能使然及学生发展需要和素养作用所决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具备高阶思维观念,也需要其对高阶思维的全面理解,掌握一定思维... 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需要以教师素养为支撑,这是由教师职能使然及学生发展需要和素养作用所决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具备高阶思维观念,也需要其对高阶思维的全面理解,掌握一定思维训练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等。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及其他管理主体需要结合以上素养要求,提升教师思想认知层次,培养其高阶思维观念;全面解释思维关联问题,扩展教师思维知识;加强教师思维方法培训,增强其思维训练的专业性;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形成思维训练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素养 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宇 李高建 于亚楠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41,共5页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教研队伍建设和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是完善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随着“双减”政策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教研队伍建设和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是完善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随着“双减”政策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传统的教研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但目前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存在专业素养不高、培训体系不健全、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需要不断提高教研队伍的综合素养、强化教研队伍的专业发展、建立完善的教研员培养机制。对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着力解决当前教研存在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基础教育 教研队伍建设 教研员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教研室开展智慧教研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宇 张衍伟 +1 位作者 李高建 尹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步入数字教育时代,以虚拟教研室为服务平台,智慧教研为核心驱动的新质教育形态受到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以虚拟教研室的构成要素、功能模块为内涵和技术基础,并从教师与教育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智慧教研的价值意蕴,同时... 步入数字教育时代,以虚拟教研室为服务平台,智慧教研为核心驱动的新质教育形态受到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以虚拟教研室的构成要素、功能模块为内涵和技术基础,并从教师与教育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智慧教研的价值意蕴,同时解析了从技术瓶颈、教师接受度以及资源投入和管理等方面所带来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智慧教研的实施路径,包括虚拟教研室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教师培训和支持以及教研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智慧教研 教研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建设的文化自觉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亚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6-39,共4页
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本质是指对特定文化的肯定、选择和促进。校本课程建设者要在课程中用不同方式体现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发展之意,校本课程要体现教育实践的文化性,课程文化本质要在建设中彰显,课程是学生文化自觉培养... 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本质是指对特定文化的肯定、选择和促进。校本课程建设者要在课程中用不同方式体现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发展之意,校本课程要体现教育实践的文化性,课程文化本质要在建设中彰显,课程是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条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促进本土文化传承发展。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文化底色不浓、文化追求不明、文化视角缺失、文化启蒙缺乏等文化自觉缺失的问题。校本课程建设中渗透文化自觉的具体路径包括:在目标彰显上,追求本土文化传承创造;在内容体现上,重视本土文化课程融入;在行动表征上,进行本土文化实践;在原则体现上,积极对待本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本土文化 文化自觉 教育实践 传承与创造 课程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方 李传章 +4 位作者 邓敏军 黄良美 韦锋 潘汉城 梁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9-574,共6页
为了解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根据2015-2021年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达标情况、时空变化和主要超标因子等。监测结果表明:2015-2021年,广西672个村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 为了解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根据2015-2021年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达标情况、时空变化和主要超标因子等。监测结果表明:2015-2021年,广西672个村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78.42%。水质达标率年际波动较大,为68.35%-88.89%。每年各季度之间水质变化明显,一、四季度水质优于二、三季度,且各季度达标率明显高于同年总体达标率。超标村庄空间分布较广,超标因子相对集中,主要为粪大肠菌群、总磷等,表现出与农村农业面源污染较强的相关性。桂东地区水质达标率较高,在88%以上,而桂西、桂南较低。综上,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但不稳定,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 监测 评价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