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淋巴滞留性脑水肿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玉社 牛敬忠 +3 位作者 夏作理 韩丹春 杨明峰 公丕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 :探讨淋巴滞留性脑水肿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脑淋巴引流的方法 ,建立淋巴滞留性脑水肿模型 ,观察其行为变化 ,并从术后不同时间取脑标本 ,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及TUNEL染色光镜观察、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结... 目的 :探讨淋巴滞留性脑水肿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脑淋巴引流的方法 ,建立淋巴滞留性脑水肿模型 ,观察其行为变化 ,并从术后不同时间取脑标本 ,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及TUNEL染色光镜观察、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自术后第 2天动物出现明显行为改变 ;脑膜及脑组织肿胀、充血 ,小血管壁外膜及Virchow Robin间隙增宽 ,内含大量水肿液 ,毛细血管基底膜肥厚 ,神经元固缩、凋亡或肿胀、坏死 ,胶质细胞增生 ,硬脑膜表面凹凸不平 ,水肿明显。上述变化以术后 5天最显著。结论 :脑淋巴引流阻断后 ,可以导致淋巴滞留性脑水肿 ,其发病机制与 3种传统类型的脑水肿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淋巴滞留性脑水肿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与缺血耐受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敬军 陈青 孙思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 :观察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与缺血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 ,应用尼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染色 ,观察海马锥体细胞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及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染色的改变。结果 :脑缺血... 目的 :观察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与缺血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 ,应用尼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染色 ,观察海马锥体细胞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及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染色的改变。结果 :脑缺血组 ,CA1区锥体细胞几乎全部丧失 ,只见很少量的细胞残存 ,零星散在分布 ;预缺血组 ,CA1区锥体细胞少部分丧失 ,大部分幸存。对照组有少量微弱的GFAP染色阳性细胞 ;脑缺血组有些GFAP染色阳性细胞 ,多为弱阳性 ;预缺血组GFAP染色反应明显增多、增粗 ,且染色深染。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机能的改变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细胞 海马 缺血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孙保亮 夏作理 +1 位作者 杨明峰 葛宝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银杏叶制剂 (GB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早期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假手术组 (SO组 )、SAH组和SAH +GBE组大鼠检测 2 4h内局部脑血流量 (rCBF)、脑组织内皮素 - 1(ET - 1)含量和Ca含量改变 ,并对海马CA1区组织作... 目的 :探讨银杏叶制剂 (GB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早期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假手术组 (SO组 )、SAH组和SAH +GBE组大鼠检测 2 4h内局部脑血流量 (rCBF)、脑组织内皮素 - 1(ET - 1)含量和Ca含量改变 ,并对海马CA1区组织作光镜检查。结果 :SAH组于术后rCBF迅速而持续降低 ,脑组织ET - 1含量和Ca含量在诱导SAH 1h后均显著高于SO组 ,3d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受损。SAH +GBE组的上述改变均较轻。结论 :GBE可减轻SAH后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缺血 大鼠 银杏叶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滞留性脑水肿大鼠神经元形态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玉社 夏作理 +2 位作者 杨明峰 公丕欣 韩丹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6-358,T004,共4页
目的 :探讨淋巴滞留性脑水肿发病过程中神经元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采用结扎颈部浅、深淋巴管并摘除相应淋巴结的方法 ,复制Wistar大鼠的淋巴滞留性脑水肿模型 ,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取脑组织 ,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d出现脑... 目的 :探讨淋巴滞留性脑水肿发病过程中神经元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采用结扎颈部浅、深淋巴管并摘除相应淋巴结的方法 ,复制Wistar大鼠的淋巴滞留性脑水肿模型 ,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取脑组织 ,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d出现脑组织水肿 ,顶叶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可见到神经元的凋亡及坏死两种形态学改变 ,以术后 5 - 7d最显著。结论 :脑淋巴引流阻断可导致淋巴滞留性脑水肿 ,神经元的凋亡及坏死是其主要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淋巴滞留性脑水肿 神经元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短暂脑缺血海马区cGMP的合成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敬军 夏作理 房玉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 :观察脑缺血常温组与亚低温组对海马区cGMP合成的影响。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 ,应用免疫荧光法染色 ,观察海马CA1区cGMP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常温组海马本部有许多cGMP强阳性及中等强度细胞 ,脑缺血亚低... 目的 :观察脑缺血常温组与亚低温组对海马区cGMP合成的影响。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 ,应用免疫荧光法染色 ,观察海马CA1区cGMP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常温组海马本部有许多cGMP强阳性及中等强度细胞 ,脑缺血亚低温海马本部cGMP阳性细胞较常温组减少 ,且cGMP阳性细胞的显色较弱。结论 :脑缺血亚低温减少了海马本部cGMP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海马 亚低温 CG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N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敬军 房玉珍 +1 位作者 夏作理 高允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荧光法探讨硝普钠介导海马不同区cGMP合成及分布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敬军 陈青 +1 位作者 房玉珍 夏作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NO对海马不同区cGMP合成及分布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 硝普钠使海马本部放射层及分子层cGMP合成增加,cGMP主要分布在散在的细胞体及曲张的纤维中。齿状回与海马本部不同,多... 目的 探讨外源性NO对海马不同区cGMP合成及分布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 硝普钠使海马本部放射层及分子层cGMP合成增加,cGMP主要分布在散在的细胞体及曲张的纤维中。齿状回与海马本部不同,多型细胞层的cGMP阳性细胞数量减少且强度变弱,较对照组增加了一些中、小圆型的cGMP阳性细胞分布在齿状回各层。结论 海马本部与齿状回部对外源性NO的敏感性不同,两者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信号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海马 环磷酸鸟苷 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检测L-NNA对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cGMP合成的影响
8
作者 张敬军 陈青 +1 位作者 夏作理 房玉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 探讨 N G硝基 L精氨酸( L N N A) 对沙土鼠海马区c G M P 合成的影响。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法染色。结果  L N N A 能抑制海马区c G M P 的合成。结论... 目的 探讨 N G硝基 L精氨酸( L N N A) 对沙土鼠海马区c G M P 合成的影响。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法染色。结果  L N N A 能抑制海马区c G M P 的合成。结论  L N N A 是一氧化氮合酶强有力的抑制剂,从而抑制了 N O 的产生及其介导的c G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NA 脑缺血 海马 环磷酸鸟苷 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制剂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明志 孙保亮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S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银杏叶制剂 药理作用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