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1信号在乳腺癌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传伟 李连宏 +3 位作者 柳雅玲 范姝君 王波 孙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与CK5、CK8在乳腺癌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tch1、CK5、CK8在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结果Notch1在浸润性导管癌75%(72/96)表达;CK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17.7%(17/96)呈现阳性;CK8在浸润...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与CK5、CK8在乳腺癌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tch1、CK5、CK8在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结果Notch1在浸润性导管癌75%(72/96)表达;CK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17.7%(17/96)呈现阳性;CK8在浸润性导管癌中92.7%(89/96)表达。5例CK5+/CK8-表型病例中,有1例Notch1阳性;12例CK5+/CK8+表型病例中,4例伴Notch1阳性;77例CK5-/CK8+表型病例中,有67例伴Notch1的表达,并且Notch1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这种免疫表型的分化模式呈相关关系(P=0.000)。结论Notch1信号在乳腺上皮干细胞恶性转化中表达上调,Notch1基因可能是一种癌基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分化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干细胞 NOTCH1 CK5 CK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ORCH感染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于爱莲 张丰雪 +2 位作者 黄庆玉 李新华 陈秀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反复流产患者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TORCH)感染与 TNF、IL- 6含量的关系 ;探讨反复流产患者的发生机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6例流产患者、2 0例早孕妇女及 2 0例非孕妇女血清中TORCH- I... 目的 研究反复流产患者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TORCH)感染与 TNF、IL- 6含量的关系 ;探讨反复流产患者的发生机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6例流产患者、2 0例早孕妇女及 2 0例非孕妇女血清中TORCH- Ig M、TNF、IL- 6的水平。结果 流产组 TORCH感染率和 TNF、IL- 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 TNF、IL- 6含量升高明显 ,TNF、IL- 6水平在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反复流产与 TORCH感染有关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可能存在着病毒间的相互作用 ,加重流产的发生 ;TNF、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细胞因子 病原体 TO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微波固定在组织制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新成 李亚鲁 +2 位作者 柳雅玲 刘锦华 邱玉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3,207,共2页
关键词 微波固定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新生大鼠发育期间额叶皮质突触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慧英 李善刚 +3 位作者 崔海庆 石运芝 张树鹏 李亚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用 7日龄 Wistar大鼠制成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 ,从生后 7d到成年分 8个时间段对突触的质量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结果显示 :脑损伤后鼠的额叶皮质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密度明显降低 ( P<0 .0 5 ,P<0 .0 1) ;突触的体视学参数表面积密... 用 7日龄 Wistar大鼠制成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 ,从生后 7d到成年分 8个时间段对突触的质量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结果显示 :脑损伤后鼠的额叶皮质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密度明显降低 ( P<0 .0 5 ,P<0 .0 1) ;突触的体视学参数表面积密度和面数密度降低 ;突触后膜致密层变薄 ( P<0 .0 5 ,P<0 .0 1)。实验结果提示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损伤后额叶皮质内突触质和量的改变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还表明神经纤维及突触有代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大鼠 发育期间 额叶皮质突触质量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培养与贴壁培养对乳腺癌MCF-7细胞形态及CD44、CD2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露 李传伟 +4 位作者 于爱莲 王兆辉 牛丽婷 吴开祥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9-971,975,共4页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变化。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株同时进行第一代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悬浮细胞及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收集...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变化。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株同时进行第一代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悬浮细胞及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收集贴壁细胞及第二代悬浮细胞,对其表面分子CD24及CD44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亚群的细胞数量。结果悬浮细胞以大小不等的微球方式进行生长,并在第二代悬浮培养中维持此生物学特性;贴壁细胞呈单层贴壁簇状生长。与贴壁细胞相比,CD44分子在悬浮细胞中表达含量增高,CD24分子表达含量减少。CD44+/CD24-/low表型细胞在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7.0±0.43)%和(40.1±1.05)%(P<0.05);CD44+/CD24+表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1.7±0.39)%和(57.2±0.75)%(P<0.05)。结论悬浮培养法可使乳腺癌MCF-7细胞株贴壁细胞去分化,可富集CD44+/CD24-/low表型的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干细胞 悬浮微球细胞 CD44’ CD24 - low表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 p21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伟 王学春 张金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12-312,共1页
rasp21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1李伟2王学春1张金池近几年的研究表明,rasp21的表达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rasp21的表达,以探讨ras... rasp21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1李伟2王学春1张金池近几年的研究表明,rasp21的表达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rasp21的表达,以探讨rasp21与肝癌发生及恶性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癌旁肝组织 ras-p2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染色法在肥大细胞与胃癌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柳雅玲 李亚鲁 +2 位作者 王美清 侯刚 东野圣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2-563,共2页
关键词 双重染色法 肥大细胞 胃癌 相关性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MMP-2、9降低CD44+/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9
8
作者 尹燕雪 李传伟 +3 位作者 于爱莲 李玲玉 曹露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目的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盐霉素培养MCF-7细胞株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MTT法筛选出引起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细胞凋亡低于IC50的浓度;Transwell技术检测MCF-7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筛选出的浓度诱导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以排除盐霉素对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Transwell技术检测该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和有血清培养中的比例分别为(86.93±0.53)%和(19.98±0.62)%(P<0.01),CD44^+ /CD24^+ 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2.68±0.59)%和(79.90±0.57)%(P<0.01);MTT法筛选出低于IC50的浓度是1、3、5、7μmol/L;Transwell技术检测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MCF-7细胞株,并随盐霉素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下调(P<0.01)。结论盐霉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下调MMP-2、MMP-9蛋白水平,从而降低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干细胞 CD44+/CD24-/low表型干细胞 盐霉素 迁移能力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贺 刘军 +3 位作者 柳雅玲 王丽 李开济 门秀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6-451,I0001,共7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含药物作用的培养基)、塞来昔布组(含不同浓度塞来昔布的培养基)、紫杉醇组(含...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含药物作用的培养基)、塞来昔布组(含不同浓度塞来昔布的培养基)、紫杉醇组(含不同浓度紫杉醇的培养基)和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含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和不同浓度紫杉醇的培养基)。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各组MCF-7细胞凋亡形态;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RK2)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蛋白的表达量。结果:Hoechst 33258染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组和紫杉醇组MCF-7凋亡细胞数增多,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MCF-7凋亡细胞最多,并随塞来昔布浓度增加而增加。MTT法检测,塞来昔布组和紫杉醇组MCF-7细胞存活率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在相同时间段内,50mg·L-1塞来昔布与30μg·L-1紫杉醇联合应用组MCF-7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独使用两药时的细胞存活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塞来昔布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紫杉醇组细胞阻滞于G2/M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细胞周期分布改变最明显,在G0/G1期及G2/M期的细胞比例均有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AnnexinⅤ/PI双染,药物刺激细胞6h后,塞来昔布组和紫杉醇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细胞早期凋亡率高于其他组(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组、紫杉醇组和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MCF-7细胞中bcl-2蛋白和p-ERK蛋白表达量均下调,塞来昔布联合紫杉醇组下调最明显;而ERK2蛋白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和紫杉醇在促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方面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紫杉醇 乳腺肿瘤 MCF-7细胞 B淋巴细胞瘤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纤维化动物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万静 郑荟 +3 位作者 杨艳 柳雅玲 苏衍萍 隋宏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7-439,共3页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由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CFTR是一种重要的氯离子通道,突变会引起CF病变,临床表现为气道黏膜纤毛...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由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CFTR是一种重要的氯离子通道,突变会引起CF病变,临床表现为气道黏膜纤毛清除率降低、细菌定殖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通过建立多种CF动物模型,可以对该病的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现着重对C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对三种动物模型(小鼠、猪和雪貂)的基本病理表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纤维化 CFTR 动物模型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燕雪 李传伟 +1 位作者 于爱莲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和有血清两种培养技术分别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并收集两种细胞,对CD24、CD44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该标...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和有血清两种培养技术分别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并收集两种细胞,对CD24、CD44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该标志物的表达差异;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亚群细胞的比例,并检测两种细胞周期的差异。结果无血清培养的细胞以大小不等的微球体形式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有血清培养的细胞以类似多边形的形式在培养液中单层贴壁生长。CD44在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24在悬浮微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减少;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CD44^+/ CD24^(-/low)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6.93±0.53)%和(19.98±0.62)%(P<0.05),CD44^+/CD24^+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68±0.59)%和(79.90±0.57)%(P<0.05)。分裂期(S)细胞在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8.85±2.26)%和(43.91±1.81)%(P<0.05);静止期(G1)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4.92±2.07)%和(39.82±1.77)%(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富集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干细胞 悬浮微球体细胞 CD44^+/CD24^-/low表型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