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蝇蛹冷藏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寄生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忠 史卫峰 +2 位作者 叶恭银 胡萃 于爱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4-826,829,共4页
目的研究蝇蛹冷藏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寄生和繁殖的影响。方法观察丽蝇蛹集金小蜂对4℃冷藏三种蝇蛹的寄生率、出蜂率、平均出蜂数和丽蝇蛹集金小蜂后代的雌蜂比。结果冷藏后,三种蝇蛹的寄生率、出蜂率、平均出蜂数和丽蝇蛹集金小蜂后代的... 目的研究蝇蛹冷藏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寄生和繁殖的影响。方法观察丽蝇蛹集金小蜂对4℃冷藏三种蝇蛹的寄生率、出蜂率、平均出蜂数和丽蝇蛹集金小蜂后代的雌蜂比。结果冷藏后,三种蝇蛹的寄生率、出蜂率、平均出蜂数和丽蝇蛹集金小蜂后代的雌蜂比均显著低于对照蛹,考查指标与冷藏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蝇蛹冷藏可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蛹 冷藏 丽蝇蛹集金小蜂 寄生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ORCH感染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于爱莲 张丰雪 +2 位作者 黄庆玉 李新华 陈秀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反复流产患者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TORCH)感染与 TNF、IL- 6含量的关系 ;探讨反复流产患者的发生机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6例流产患者、2 0例早孕妇女及 2 0例非孕妇女血清中TORCH- I... 目的 研究反复流产患者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TORCH)感染与 TNF、IL- 6含量的关系 ;探讨反复流产患者的发生机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6例流产患者、2 0例早孕妇女及 2 0例非孕妇女血清中TORCH- Ig M、TNF、IL- 6的水平。结果 流产组 TORCH感染率和 TNF、IL- 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 TNF、IL- 6含量升高明显 ,TNF、IL- 6水平在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反复流产与 TORCH感染有关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可能存在着病毒间的相互作用 ,加重流产的发生 ;TNF、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细胞因子 病原体 TO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与HSV-2gD模拟抗原表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焦凤萍 刘莉 +2 位作者 于爱莲 王玉 于广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4-656,共3页
目的:研究串联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HSVP6和pcDNA3.1-IL-18-HSVNP6对机体的免疫效果。NP6为与HSV-2gD模拟抗原P6最相似的天然抗原表位序列(Accession Number:E00394)。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18、pcDNA3.1-IL-18-... 目的:研究串联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HSVP6和pcDNA3.1-IL-18-HSVNP6对机体的免疫效果。NP6为与HSV-2gD模拟抗原P6最相似的天然抗原表位序列(Accession Number:E00394)。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18、pcDNA3.1-IL-18-HSVP6和pcDNA3.1-IL-18-HSVNP6肌内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眼眶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IFN-γ及IL-18含量;末次免疫后一月,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脾脏,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HSVP6免疫小鼠后可刺激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诱导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8。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HSVP6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为构建更加有效的HSV-2DNA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IL-18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模拟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子强 赵晓辉 +2 位作者 于爱莲 李栋 李晓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泰安市 附红细胞体病 啮齿类动物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不育患者生殖系感染、NO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于爱莲 杨春贵 +1 位作者 张丰雪 李亚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71,共4页
目的 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男性生殖系感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导致不育的机理 ;精浆一氧化氮的含量、IL - 1、IL - 2、IL - 6、IL - 10、IL - 12、TNF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在男性不育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选择 86例男性不育患... 目的 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男性生殖系感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导致不育的机理 ;精浆一氧化氮的含量、IL - 1、IL - 2、IL - 6、IL - 10、IL - 12、TNF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在男性不育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选择 86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PCR技术检测各组精浆中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DNA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精浆与血清中一氧化氮的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5种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结果 男性不育伴有病原体感染组精浆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为 135 4 2 μmol/L和 12 0 86 μmol/L ,明显高于男性不育无病原体感染组与对照组。且一氧化氮的含量与精子存活率、活动率呈负相关 ,而与畸形率呈正相关。不育患者精浆内细胞因子的变化为有病原体感染且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升高者IL - 1、IL - 6、TNF的含量高于无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 ,尤其是IL - 1和TNF(P <0 0 1) ,其次是IL - 6 (P <0 0 5 )。IL - 10和IL -12的含量下降 ,IL - 2R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经相关分析发现精浆一氧化氮的含量与TNF呈正相关 (A =14 89,B =0 4 5 ,r=0 6 4 ) ,与IL - 10呈负相关 (A =17 0 8,B =- 0 0 6 ,r =- 0 5 6 )。结论 生殖系病原体感染影响体内一氧化氮、细胞因子的产生 ,使各细胞因子间网络平衡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不育 生殖系感染 NO 细胞因子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2gD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焦凤萍 刘莉 +2 位作者 王玉 于爱莲 于广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在前期筛选的HSV-2gD模拟抗原表位序列P6的基础上,以pcDNA3.1(-)为载体、IL-18为佐剂,构建P6与IL-18串联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将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观察免疫效果。方法:采用串联简并引物PCR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I... 目的:在前期筛选的HSV-2gD模拟抗原表位序列P6的基础上,以pcDNA3.1(-)为载体、IL-18为佐剂,构建P6与IL-18串联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将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观察免疫效果。方法:采用串联简并引物PCR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IL18-P6和pcDNA3.1-IL18,以酶切、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CHO细胞进行瞬时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6的表达情况。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肌内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眼眶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IFN-γ及IL-18含量;末次免疫后1个月,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脾脏,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构建的串联重组质粒pcDNA3.1-IL18-P6和pcDNA3.1-IL18经酶切及测序显示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经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可证实模拟抗原表位序列P6具有近似天然序列的生物学活性。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HSV P6免疫小鼠后可刺激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诱导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8。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重组质粒pcD-NA3.1-IL18-P6,其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为构建更加有效的HSV-2DNA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白细胞介素-18 模拟抗原表位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2gD模拟抗原表位、HBsAg与IL-18融合蛋白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7
作者 焦凤萍 郑绮菡 +2 位作者 于爱莲 王玉 于广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5-307,311,共4页
目的:研究串联重组核酸疫苗pc(pcDNA3.1)-S(HBsAg)-P6-IL18和pc(pcDNA3.1)-S(HBsAg)-NP6-IL18对机体的免疫效果,P6是我们前期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的HSV-2gD的模拟抗原表位,NP6为与HSV-2gD模拟抗原表位P6最相似的天然抗原表位序列... 目的:研究串联重组核酸疫苗pc(pcDNA3.1)-S(HBsAg)-P6-IL18和pc(pcDNA3.1)-S(HBsAg)-NP6-IL18对机体的免疫效果,P6是我们前期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的HSV-2gD的模拟抗原表位,NP6为与HSV-2gD模拟抗原表位P6最相似的天然抗原表位序列。方法:分别将空质粒pcDNA3.1(阴性对照组)和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S-P6-IL18和pc-S-NP6-IL18肌内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眼眶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IFN-γ及IL-18含量;末次免疫后一月,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脾脏,用刀豆蛋白A刺激淋巴细胞,采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重组核酸疫苗pc-S-P6-IL18和pc-S-NP6-IL18免疫小鼠后可刺激血清特异性抗体(抗HBsAg抗体和抗HSV-2gD模拟表位抗体)的产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可诱导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8,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重组核酸疫苗pc-S-P6-IL18和pc-S-NP6-IL18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用于今后预防HBV和HSV-2感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IL-18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