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97
1
作者 崔凤军 杨永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它的组合类型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因此对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估是极为重要的,其评价结果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利用环境承载力定量表... 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它的组合类型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因此对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估是极为重要的,其评价结果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利用环境承载力定量表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由经济效益、环境资源产出率和环境资源满足度三因子集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矩阵转换评价方法。以本溪市作为实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产业结构极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成堆积中不同粒径主要化学元素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得福 彭淑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本文将基本未经历风化的黄土和成壤较强的古土壤分离成 6个粒级后进行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主要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比值随颗粒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考虑到各元素化学活动性和研究区自然条件 ,指出黄土—古土壤全岩的SiO2 /Al2 O3 、... 本文将基本未经历风化的黄土和成壤较强的古土壤分离成 6个粒级后进行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主要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比值随颗粒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考虑到各元素化学活动性和研究区自然条件 ,指出黄土—古土壤全岩的SiO2 /Al2 O3 、Fet/Al2 O3 和SiO2 /TiO2 (>5 μm)分子比反映了原始风尘颗粒大小 ,而古土壤和黄土Fe2 O3 /FeO值的差异更多地反映风尘堆积区的化学风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 粒度 风化 黄土 古土壤 分布规律 古气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质量与环境承载力 被引量:22
3
作者 崔凤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71-77,共7页
环境质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标志环境科学发展成熟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采用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纠正了关于环境质量的非常态认识,界定了作为判断环境与发展是否协调的尺度──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并从科学层次、哲学层次及技术层次三方面论... 环境质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标志环境科学发展成熟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采用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纠正了关于环境质量的非常态认识,界定了作为判断环境与发展是否协调的尺度──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并从科学层次、哲学层次及技术层次三方面论述了它们的联系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环境承载力 环境素质 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乔平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8-19,共2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埋藏特征分析 ,评述了对不同地质—水文地质类型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前景 ,指出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对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地下水资源 分布特征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鲁芳 韩万国 +4 位作者 朱世宏 孟华 王衍用 刘龙泉 邓剑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8,共4页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郭鲁芳:浅谈旅游市场营销的任务韩万国:"客人是上帝"续议朱世宏:从《"上帝"永远是正确的》说起孟华:旅游景区内交通建设的三个误区王衍用:不能把引景空间商业化刘龙泉:导游解说词应加强科学性邓剑斌:旅游科...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郭鲁芳:浅谈旅游市场营销的任务韩万国:"客人是上帝"续议朱世宏:从《"上帝"永远是正确的》说起孟华:旅游景区内交通建设的三个误区王衍用:不能把引景空间商业化刘龙泉:导游解说词应加强科学性邓剑斌:旅游科学的研究亟待规范浅谈旅游市场营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引景空间 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科学 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 随意支配的收入 服务人员 旅游者 企业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晚第三纪红土的形态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卫华 彭淑贞 赵庆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43-47,共5页
对甘肃西峰地区晚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风成典型黄土的化学元素、矿物组成和矿物颗粒形态特征研究揭示出 ,该区红土下部 (6 .2MaB .P .前 )是红化的土壤物质与其它物质一起经流水搬运再堆积的产物 ;中部 (6 .2~ 3.4MaB .P .)未发现再搬... 对甘肃西峰地区晚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风成典型黄土的化学元素、矿物组成和矿物颗粒形态特征研究揭示出 ,该区红土下部 (6 .2MaB .P .前 )是红化的土壤物质与其它物质一起经流水搬运再堆积的产物 ;中部 (6 .2~ 3.4MaB .P .)未发现再搬运的痕迹 ,是风尘堆积经风化和间歇性地下水位波动作用所形成的 ;上部 (3.4~ 2 .6MaB .P .)是典型的风尘堆积 -土壤序列。由于干旱区的存在是黄土高原风尘堆积的前提条件 ,该区大规模风尘物质的堆积起始于 6 .2MaB .P .前后 ,由此我们认为早在晚第三纪作为源区的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干旱化发展趋势已经相当明显 ,而且这种变化特征对黄土高原沉积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形态学 黄土高原 晚第三纪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