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钱继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院胸外科2008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96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6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6例,167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9.60%,例次感染率...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院胸外科2008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96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6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6例,167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9.60%,例次感染率为20.9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59.28%,99/167),其次为上呼吸道(15.57%,26/167)、手术切口(10.18%,17/167)和泌尿道(5.39%,9/167)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住院时间≥15 d、手术持续时间≥3 h、气管导管留置时间≥5 h、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功能障碍等)、术前行放(化)疗、应用中心(或外周)静脉置管、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肿瘤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慧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2011年9月15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当日应查住...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2011年9月15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当日应查住院患者325例,实查321例,实查率98.77%。发生医院感染15例,1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7%,例次现患率为4.98%。现患率较高的科室有化疗一科(19.05%)、妇瘤科(14.29%)、中医科(10.00%)和呼吸科(4.44%)。抗菌药物当日使用率为47.98%(154/32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37.50%;其次为皮肤软组织(18.75%)和胃肠道(12.50%)。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加强对高危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和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医院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测定的意义
3
作者 申洪达 李洪巯 +1 位作者 窦建明 乔荣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8期778-778,共1页
近年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研究引人注目。我们采用鼠成纤维细胞(L929)生物学活性法测定了ALL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现报告如下。 一、... 近年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研究引人注目。我们采用鼠成纤维细胞(L929)生物学活性法测定了ALL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3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sub>1</sub> 14例,L<sub>2</sub> 15例,L<sub>3</sub> 4例)为住院患者,均经临床、血象及骨髓细胞学检查而确诊。治疗按联合化疗程序进行,常规标准确定诱导缓解疗效标准。对照组为3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方法采用L929细胞生物学活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缓解 鼠成纤维细胞 NECROSIS 联合化疗 献血员 骨髓细胞学检查 生物学活性 常规标准 临床资料 健康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满孝蕊 玄鸿雁 +1 位作者 李增云 聂文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率,筛选出合适的羽扇豆醇作用浓度。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740 Y-P组(PI3K激活剂)、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以羽扇豆醇和740 Y-P分组干预后,采用单丹磺酰戊二胺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空泡生成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雷帕霉素(Rapa)、羽扇豆醇高剂量+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羽扇豆醇、Rapa和3-MA分组干预后,采用MTT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侵袭情况;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II/LC3I、苄氯素1(Beclin-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细胞淋巴瘤2(Bcl-2)、波形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Rap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3-M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羽扇豆醇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诱导保护性自噬,从而促进子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侵袭,激活自噬可减弱羽扇豆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53腺病毒联合中药治疗小鼠腹水瘤的疗效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开通 戚晓东 +3 位作者 黄灵 杨之斌 姜乃佳 翟红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p53腺病毒(简称Ad-p53)注射液联合中药得力生及消癌平治疗小鼠腹水瘤的协同作用。方法建立昆明小鼠H22肝癌腹水瘤模型,建模48h后分组分别给予Ad-p53、中药得力生和消癌平或两药联用。用药1周后检测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瘤... 目的探讨p53腺病毒(简称Ad-p53)注射液联合中药得力生及消癌平治疗小鼠腹水瘤的协同作用。方法建立昆明小鼠H22肝癌腹水瘤模型,建模48h后分组分别给予Ad-p53、中药得力生和消癌平或两药联用。用药1周后检测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瘤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瘤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Ad-p53、得力生、消癌平单药治疗组,除体重以外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d-p53+得力生和Ad-p53+消癌平组的腹围增长率、腹水量、瘤细胞计数、晚期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少于各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Ad-p53、得力生和消癌平均可抑制H22细胞生长并减少腹水形成,Ad-p53与中药得力生、消癌平联合腹腔内给药对治疗腹水瘤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基因治疗 得力生 消癌平 腹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住院日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于青 林琳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16,共2页
目的:合理选择平均住院日计算方法。方法:用算术平均数法、中位数法和几何均数法分别计算2001年和2002年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结果:2年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的住院日频数均呈正偏态分布,对所有研究... 目的:合理选择平均住院日计算方法。方法:用算术平均数法、中位数法和几何均数法分别计算2001年和2002年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结果:2年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的住院日频数均呈正偏态分布,对所有研究病例的住院日取对数值后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用3种方法分别计算该研究病种的平均住院日,结果算术平均数分别为7.1天和7.6天,中位数分别为6.0天和7.0天,几何均数分别为6.3天和6.6天。结论:计算平均住院日用几何均数法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住院日 频数分布 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 几何均数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光明 高允生 +1 位作者 龙慧兰 郗新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抗癌药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张光明,高允生,龙慧兰,郗新军(山东省泰安市肿瘤医院,泰安271000)在癌症的化学治疗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达80%~90%[1]。近年来,随着顺铂(DDP)及以顺铂为主的各种联合方案的广泛... 抗癌药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张光明,高允生,龙慧兰,郗新军(山东省泰安市肿瘤医院,泰安271000)在癌症的化学治疗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达80%~90%[1]。近年来,随着顺铂(DDP)及以顺铂为主的各种联合方案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特别是重度呕吐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呕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阴骶前冲洗引流器的制作与应用
8
作者 付晓云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37-37,共1页
直肠癌Miles术,对盆腔创伤较大,术后常有渗液、渗血,如引流不畅会诱发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骶前冲洗引流是否充分、彻底、有效,直接影响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的预后。鉴此,笔者自行设计会阴骶前冲洗引流器,
关键词 直肠癌 MILES手术 骶前引流 自制引流器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手术线束盒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宪红 钱继杭 +1 位作者 王焕霞 郑慧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0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手术 缝线 医用手术线束盒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无菌持物钳筒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宪红 钱继杭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91-91,共1页
目前,临床使用的无菌持物钳大多采用干燥保存法,常用的无菌持物钳筒盖上有一缺口,用于露出无菌持物钳把手。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容易通过活动筒盖上的缺口沉降落人持物钳筒内,造成无菌持物钳污染。为此,我们于2010年5... 目前,临床使用的无菌持物钳大多采用干燥保存法,常用的无菌持物钳筒盖上有一缺口,用于露出无菌持物钳把手。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容易通过活动筒盖上的缺口沉降落人持物钳筒内,造成无菌持物钳污染。为此,我们于2010年5月研制了一种医用无菌持物钳筒,经过近2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物品 无菌操作 医用无菌持物钳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银体温计篮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宪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74-75,共2页
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为住院患者测量体温,目前测量体温常用的是水银体温计[1-2].为避免患者间交叉感染,体温计每次用后均需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3],再清水冲洗,然后晾干或擦干备用,以保证患者安全.此过程中,由于消毒液对皮肤黏... 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为住院患者测量体温,目前测量体温常用的是水银体温计[1-2].为避免患者间交叉感染,体温计每次用后均需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3],再清水冲洗,然后晾干或擦干备用,以保证患者安全.此过程中,由于消毒液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工作人员防护不当易造成皮肤损伤[4];但若采取防护措施又可能增加医疗成本.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还要清点体温计的数量,体温计数量多时则因堆放一起而不容易清点;存放时多个体温计混在一起还易碰撞造成损坏.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于2011年10月研制了一种水银体温计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1120413802.7),经过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银体温计 存放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