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VC/PVDF/PMMA共混膜的研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6,共6页
采用剪切黏度法对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稀溶液黏度法对各共混配比的相容性进行预测.对相容性较好的PVC/PVDF/PMMA共混体系由相...
采用剪切黏度法对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稀溶液黏度法对各共混配比的相容性进行预测.对相容性较好的PVC/PVDF/PMMA共混体系由相转化法制备共混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共混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对共混膜的水通量、拉伸强度、伸长倍数和接触角进行测量,发现共混改性后,共混膜的水通量、韧性及亲水性较PVC膜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对不同组成共混膜的透水率和拉伸强度的比较,发现配比为6∶1∶3的共混膜水通量和拉伸强度都较好,因此该体系的最佳配比为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
稀溶液黏度法
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混膜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相分离方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34,共6页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热致相分离TIPS、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与热致相分离TIPS相结合)及PEG分子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为200,400,600,加入量分别达到15%,18%,20%时,在常温下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方式将由DIPS变为DIPS与TIPS相结合或单纯的TIPS;通过TIPS得到的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为海绵状,表面比较粗糙,水通量较DIPS和DIPS与TIPS结合得到的膜稍低,截留率和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EG分子量对TIPS得到的膜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由DIPS得到的膜,由致密皮层与指状大孔构成,由DIPS与TIPS相结合得到的膜,除了皮层与指状大孔外,还有海绵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PVDF/PMMA共混膜
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
热致相分离(TIPS)
添加剂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VC/PVDF/PMMA共混膜的研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泰安市岱岳区环保局
出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6,共6页
文摘
采用剪切黏度法对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稀溶液黏度法对各共混配比的相容性进行预测.对相容性较好的PVC/PVDF/PMMA共混体系由相转化法制备共混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共混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对共混膜的水通量、拉伸强度、伸长倍数和接触角进行测量,发现共混改性后,共混膜的水通量、韧性及亲水性较PVC膜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对不同组成共混膜的透水率和拉伸强度的比较,发现配比为6∶1∶3的共混膜水通量和拉伸强度都较好,因此该体系的最佳配比为6∶1∶3.
关键词
相容性
稀溶液黏度法
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混膜改性
Keywords
miscibility
dilute solution viscometry
PVC/PVDF/PMMA
blending modification
分类号
TQ325.3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相分离方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泰安市岱岳区环保局
出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34,共6页
文摘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热致相分离TIPS、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与热致相分离TIPS相结合)及PEG分子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为200,400,600,加入量分别达到15%,18%,20%时,在常温下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方式将由DIPS变为DIPS与TIPS相结合或单纯的TIPS;通过TIPS得到的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为海绵状,表面比较粗糙,水通量较DIPS和DIPS与TIPS结合得到的膜稍低,截留率和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EG分子量对TIPS得到的膜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由DIPS得到的膜,由致密皮层与指状大孔构成,由DIPS与TIPS相结合得到的膜,除了皮层与指状大孔外,还有海绵状结构.
关键词
PVC/PVDF/PMMA共混膜
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
热致相分离(TIPS)
添加剂
PEG
Keywords
PVC/PVDF/PMMA blending membrane
diffusion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induced separation
additive PEG
分类号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VC/PVDF/PMMA共混膜的研制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相分离方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