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细观模型的再生混凝土破坏数值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岳强 王丽 +1 位作者 刘福胜 安笑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8,共8页
在细观层次上视再生混凝土为非均匀六相复合材料,综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几何矢量转换技术与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方法,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的细观有限元分析方法.根据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的力学特性,利用自动动态增量非线性分析软件对单轴拉... 在细观层次上视再生混凝土为非均匀六相复合材料,综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几何矢量转换技术与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方法,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的细观有限元分析方法.根据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的力学特性,利用自动动态增量非线性分析软件对单轴拉伸、单轴压缩作用下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细观损伤过程及宏观力学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在验证了所建立再生混凝土真实细观模型合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变参数分析,讨论不同天然骨料、界面过渡区和新老硬化砂浆的力学性能对再生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骨料细观模型能更真实地模拟再生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天然骨料力学特性对再生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破损路径有较大影响,天然骨料弹性模量越大,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再生混凝土强度随新砂浆强度增大而增大,老砂浆力学性能对再生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弱于新砂浆;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处存在拉应力和剪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数值分析 数字图像 细观结构 损伤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和粉煤灰对改性橡胶粉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建飞 周庆军 +1 位作者 丛培良 陈拴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32-2037,共6页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废旧橡胶粉进行表面改性,将其按适宜比例掺入水泥砂浆,复掺一定量粉煤灰,并采用纤维进行增强,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探讨了界面改性剂在砂浆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废胶粉改性工艺及废胶粉、粉煤灰和纤维掺量对...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废旧橡胶粉进行表面改性,将其按适宜比例掺入水泥砂浆,复掺一定量粉煤灰,并采用纤维进行增强,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探讨了界面改性剂在砂浆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废胶粉改性工艺及废胶粉、粉煤灰和纤维掺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经橡胶、纤维和粉煤灰改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理论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对废旧橡胶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浆的力学性能,纤维、废胶粉及粉煤灰的复合作用使得砂浆的性能有较大地改善,尤其是水泥砂浆的韧性显著增加,干收缩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纤维 粉煤灰 橡胶粉 水泥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的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经济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桦楠 李金路 +3 位作者 高柳威 李伟超 赵廷宁 冀晓东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3期66-68,I0003,共4页
随着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的广泛应用,生态护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对生态护坡缺乏系统的经济评价体系,其价值及优势没能更直观地体现出来,影响了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对生态边坡带来的经济效益... 随着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的广泛应用,生态护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对生态护坡缺乏系统的经济评价体系,其价值及优势没能更直观地体现出来,影响了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对生态边坡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分别以吸收CO2释放O2、吸收SO2、滞尘、涵养水源、景观提升等方面的价值估算,结合工程原材料制作释放CO2造成的污染,并考虑工程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对生态护坡进行经济评价,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提出具体的定量估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当条件适合时,生态护坡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不同形式的生态护坡模式之间经济效益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生态防护 定量分析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换道行为的频谱结构识别及分类 被引量:1
4
作者 齐龙 张敏 +1 位作者 徐婷 陈亦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20-3527,共8页
为提高高速公路出口换道车辆与主流车辆之间安全性,以驾驶行为功率谱分析为基础,进行换道识别及危险特征分类。首先,采集高速公路出口车辆车头时距、速度、加速度特征数据,从车辆行驶横向、纵向运行方向计算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 为提高高速公路出口换道车辆与主流车辆之间安全性,以驾驶行为功率谱分析为基础,进行换道识别及危险特征分类。首先,采集高速公路出口车辆车头时距、速度、加速度特征数据,从车辆行驶横向、纵向运行方向计算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TTC),以得到危险冲突与一般冲突发生概率。其次,基于特征参数划分换道过程中安全状态,根据换道车辆运动学规律,对换道行为数据抽样,同时进行频谱结构分析,在定阶为10的频谱下构建行为功率谱模型,得到碰撞安全阈值。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一般冲突和严重冲突的特征量,并与实际换道数据进行匹配。最后,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危险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K-means聚类分析算法的精度较高,能有效辅助交通管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换道行为研究和高速公路出口复杂交通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交通安全 换道行为 频谱结构 K-means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声回弹地区测强曲线试验研究
5
作者 徐金涛 岳强 安笑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0,133,共4页
以泰安地区常用原材料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使用NM-3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和ZC3-A型回弹仪,通过试块超声回弹和抗压强度试验,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探究超声波振幅值、声速值和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建立以振幅值、声速值和回弹值三项... 以泰安地区常用原材料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使用NM-3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和ZC3-A型回弹仪,通过试块超声回弹和抗压强度试验,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探究超声波振幅值、声速值和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建立以振幅值、声速值和回弹值三项为指标的新型超声回弹地区测强曲线。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与振幅值、波速值和回弹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新型地区测强曲线与普通地区测强曲线相比,相对误差小,精确度更高。新型超声回弹地区测强曲线为混凝土强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间接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方便且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回弹综合法 新型测强曲线 混凝土强度 振幅 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黏结混凝土-ECC复合功能梯度构件弯曲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化强 李洪印 +3 位作者 崔志勇 孙仁娟 管延华 葛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65-1773,共9页
为控制保护层裂缝宽度,阻止有害介质侵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腐蚀锈胀等病害,提高结构物耐久性能,提出一种新型非黏结性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功能梯度构件。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层间黏结方式及纤维网增强对功能梯度构件的起裂荷载、... 为控制保护层裂缝宽度,阻止有害介质侵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腐蚀锈胀等病害,提高结构物耐久性能,提出一种新型非黏结性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功能梯度构件。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层间黏结方式及纤维网增强对功能梯度构件的起裂荷载、极限荷载、跨中位移、裂缝发展和裂缝宽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黏结方式对功能梯度构件的起裂荷载影响不大,对极限荷载影响较大。采用纤维网增强可以弥补非黏结性功能构件承载能力较低的不足。非黏结性功能梯度构件可以对裂缝更好地进行无害化分散,避免了黏结性功能梯度构件出现的局部性裂缝集中现象,构件破坏后保护层平均裂缝宽度不大于0.1mm,且未贯通保护层,可有效提高构件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黏结性功能梯度构件 四点弯曲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裂缝 纤维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拉荷载作用下UHTCC抗碳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高楠 李金路 +3 位作者 孙仁娟 高杰 卢青 田长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06-2811,共6页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UHTCC)受弯拉荷载作用下的抗碳化性能,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UHTCC试件在不同碳化龄期下、不同水灰比条件(0.26、0.30)下、不同荷载率(30%和60%)下...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UHTCC)受弯拉荷载作用下的抗碳化性能,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UHTCC试件在不同碳化龄期下、不同水灰比条件(0.26、0.30)下、不同荷载率(30%和60%)下及不同弯矩位置的抗碳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试件碳化深度逐渐增大;水灰比越大UHTCC的抗碳化性能越弱,水灰比为0.26、0.30的试件在30%荷载率下碳化28 d的深度分别为3.95 mm、7.43 mm。弯拉荷载加速了UHTCC试件的碳化进程,碳化深度随着荷载率的增大而增大,当荷载率由0增加至30%时的碳化深度增值小于荷载率由30%增加至60%时的碳化深度增值。碳化对受弯构件各弯矩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碳化深度随着弯矩的增大呈对数形式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碳化 弯拉荷载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