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预防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玉凯 刘梅仕 +2 位作者 蒋云 邓小梅 王翠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7-308,共2页
我们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预防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进行了形态学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方法:选用健康青紫蓝兔40只,体重... 我们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预防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进行了形态学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方法:选用健康青紫蓝兔40只,体重22~3.0kg。随机分为假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鞘内注射 地塞米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与报告习惯的调查 被引量:16
2
作者 毛秋云 刘喜平 +1 位作者 倪军霞 张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不良事件报告习惯的状况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结构维度量表和临床护士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对泰安市10所综合医院917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得...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不良事件报告习惯的状况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结构维度量表和临床护士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对泰安市10所综合医院917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得分为16.48±3.79;临床护士不良事件报告习惯得分为36.80±19.71;患者照护风险感知对护士不良事件报告习惯具有预测性(P<0.05)。结论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与报告习惯有待提高,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对其报告习惯有影响。可通过增强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意识和能力来提高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行为,以更好地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不良事件 报告习惯 风险感知 相关性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和海马依赖性记忆 被引量:15
3
作者 苗素云 倪丽艳 +1 位作者 王利 唐吉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的情况,表现为睡眠减少或睡眠中断(sleep disruption)。SD分为完全性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和选择性睡眠剥夺(selective sleep deprivati...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的情况,表现为睡眠减少或睡眠中断(sleep disruption)。SD分为完全性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和选择性睡眠剥夺(selective sleep deprivation,SSD),后者又分为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剥夺(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depr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海马 学习记忆 食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庆莲 焦念宝 梁迎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96-397,共2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 对 142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 12h内、12~ 2 4h、2 4h~ 7d、7~ 14d进行动态CT观察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多发生在脑出血后 12h内 ,继续出...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 对 142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 12h内、12~ 2 4h、2 4h~ 7d、7~ 14d进行动态CT观察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多发生在脑出血后 12h内 ,继续出血与长期饮酒及血压有关。部位以壳核及丘脑多见。结论 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 ,增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CT检查 血肿清除术 继续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癫痫鼠脑组织环核苷酸及ATP酶的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安木 迟兆富 +2 位作者 尚伟 曹丽丽 王淑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癫痫 脑组织 环核苷酸 ATP酸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bax与Th蛋白在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和纹状体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君 秦丽晨 +1 位作者 李兴强 谢安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bax和Th蛋白表达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及PD组(PD模型3d、7d、14d、21d、28d组)。PD组均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入6-羟基多巴胺,均在处死前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bax和Th蛋白表达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及PD组(PD模型3d、7d、14d、21d、28d组)。PD组均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入6-羟基多巴胺,均在处死前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4周每分钟大于7次者为成功的PD模型。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Th蛋白的阳性细胞数。结果:PD组纹状体和黑质神经细胞存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且bax蛋白表达在PD组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细胞中3d组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h蛋白表达在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细胞中对照组为最高,在PD组很快下降。结论:6-羟基多巴胺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bax作为前凋亡蛋白在启动和诱导黑质细胞凋亡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鼠 6-羟基多巴胺 BAX 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窦血栓的CT、MR诊断
7
作者 吴化民 刘新红 +4 位作者 谢元忠 李慎江 马得廷 刘志强 韩明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窦血栓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MRI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硬脑膜窦血栓病例。结果:6例CT扫描中,4例CT平扫示上矢状窦增宽呈高密度影,2例增强扫描出现空“△”征。8例MRI平扫表现硬脑膜窦流空信号消失... 目的:探讨硬脑膜窦血栓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MRI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硬脑膜窦血栓病例。结果:6例CT扫描中,4例CT平扫示上矢状窦增宽呈高密度影,2例增强扫描出现空“△”征。8例MRI平扫表现硬脑膜窦流空信号消失,其中增强扫描6例,硬脑膜窦血栓表现为窦腔内的局限性充盈缺损,广泛性不规则狭窄,或完全闭塞。MRV显示硬脑膜窦血栓8例,表现为正常硬脑膜窦的血流信号消失,上矢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合并直窦血栓2例,左侧横窦血栓1例,左侧横窦合并乙状窦血栓1例。结论:结合CT、MRI特别是MRV的影像学表现,可准确诊断硬脑膜窦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窦血栓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斯的明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32例外伤性截瘫术后腹胀患者
8
作者 张红 宋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足三里穴 穴位注射治疗 外伤性截瘫 新斯的明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季节及年龄的关系
9
作者 孟庆莲 焦念宝 梁迎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38-338,共1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季节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