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国西部岩溶地貌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中国西南岩溶的对比 被引量:4
1
作者 章程 蒋忠诚 +2 位作者 Mahippong Worakul 蒲俊兵 吕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泰国岩溶面积约占中南半岛岩溶面积的1/4,横跨近11个纬度。泰国岩溶作用强烈,地貌奇特,类型多样,既有典型的高原坡立谷岩溶,也有典型的峰丛洼地谷地和滨海峰林岩溶地貌,因而在全球岩溶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初步查明泰国岩溶... 泰国岩溶面积约占中南半岛岩溶面积的1/4,横跨近11个纬度。泰国岩溶作用强烈,地貌奇特,类型多样,既有典型的高原坡立谷岩溶,也有典型的峰丛洼地谷地和滨海峰林岩溶地貌,因而在全球岩溶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初步查明泰国岩溶分布、典型岩溶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国岩溶发育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条件,并与中国西南岩溶作了对比,旨在推动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的对比以及全球现代岩溶的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 水文地球化学 泰国西部 中国西南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南部石笋记录的晚全新世早期水文气候变化研究
2
作者 殷建军 许琦 +6 位作者 SIRIPORNPIBUL Chaiporn SIRIPATTARAPUREENON Russarint 吴夏 唐伟 程海 宁有丰 秦正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3-581,共9页
中晚全新世气候转型期(4.2 ka事件)气候变化对全球多地古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该事件是否为一次全球性的气候事件,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针对该事件有必要开展全球范围的研究工作。文章以泰国南部洞穴石笋为研究对象,通过年代学... 中晚全新世气候转型期(4.2 ka事件)气候变化对全球多地古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该事件是否为一次全球性的气候事件,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针对该事件有必要开展全球范围的研究工作。文章以泰国南部洞穴石笋为研究对象,通过年代学研究、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重建了该区域晚全新世早期水文气候变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水文气候响应亚洲夏季风变化,晚全新世早期夏季风降水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两次年代际干旱事件(距今3850−3840年和距今3805−3795年)主要受到太阳活动减弱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水文气候变化受到热带辐合带(ITCZ)位置南北移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石笋 水文气候 晚全新世早期 泰国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9ka以来泰国湾高分辨的生物硅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
3
作者 刘璇 陈敏 +4 位作者 戚洪帅 Apitida Wasuwatcharapong Apichai Kanchanapant 王承涛 许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共9页
以2017年在泰国湾尖竹汶海岸获取的LSC05和WLE08沉积物柱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生物硅和有机碳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结果,探讨了9 ka以来泰国湾古生产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SC05和WLE08柱样中的生物硅含量分别为0.41%~... 以2017年在泰国湾尖竹汶海岸获取的LSC05和WLE08沉积物柱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生物硅和有机碳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结果,探讨了9 ka以来泰国湾古生产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SC05和WLE08柱样中的生物硅含量分别为0.41%~1.56%(平均值为0.88%)和0.60%~1.52%(平均值为1.11%),属于南海中的低值海域,主要受到区域内无上升流导致的低硅质骨骼和壳体供给量和陆源物质输入稀释的影响。将生物硅含量曲线与南亚夏季风替代指标曲线和南海区域温度异常值曲线进行对比发现,生物硅含量较高的时期所对应的海表初级生产力高值期可能是由于夏季风阶段性势力较强导致,有机碳含量曲线印证了对夏季风的响应。此外,生物硅含量曲线与格陵兰冰芯、董歌洞石笋以及阿曼Qunf岩洞石笋记录的对比结果显示,泰国湾古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尺度的环境变化具有相关性,反映了泰国湾古环境变化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古生产力 古气候 全球气候变化 泰国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净输运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鹏 刘升发 +4 位作者 杨刚 张辉 KHOKIATTIWONG Somkiat KORNKANITNAN Narumol 石学法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2,共8页
海底沉积物粒度是反映水动力格局最直接的指标,可以有效指示不同时间尺度陆源碎屑物质输运过程。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砂质粉砂及粉砂质砂为主,... 海底沉积物粒度是反映水动力格局最直接的指标,可以有效指示不同时间尺度陆源碎屑物质输运过程。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砂质粉砂及粉砂质砂为主,且粒度组成空间分区明显:北部陆架为粗粒级且分选差的残留砂质沉积区;南部内陆架为混合沉积区,以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粉砂沉积为主;丹老阶地和陆坡为细粒级且分选较好的粉砂和泥质沉积区。在此基础上选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当特征距离<0.8°时,普吉岛东南部海域存在沉积中心,研究区沉积物有向该区域汇聚的明显趋势,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主要受陆源物质供给、季节性变化的西南季风流以及潮流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 沉积过程 输运趋势 安达曼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