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诱变法选育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莹 郭琛琛 +3 位作者 黑东燕 张伟 鲁伟 金明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为筛选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菌株,利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一次筛选的方法诱变生产菌株茂源链霉菌(Streptoymyces mobaraensis),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筛选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复合诱变的方式较单独诱变的方式效率高。经过诱变的高产... 为筛选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菌株,利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一次筛选的方法诱变生产菌株茂源链霉菌(Streptoymyces mobaraensis),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筛选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复合诱变的方式较单独诱变的方式效率高。经过诱变的高产菌株由于酶的成熟加快或者蛋白表达量增加而提高了酶活力,最高可达7.02 U/mL,比野生菌株提高了54%。进一步研究高产菌株发现,高产菌株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成熟加快,可提前24 h结束发酵;发酵液中酶原含量高,会降低发酵液中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 茂源链霉菌 硫酸二乙酯 紫外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株的高通量筛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颖 田沛霖 +5 位作者 陈佳 高红亮 鲁伟 鲁心安 常忠义 金明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7-172,共6页
【目的】用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2种方法高通量筛选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的茂原轮枝链霉菌菌株。【方法】利用紫外诱变获得茂原轮枝链霉菌突变体库后,分别利用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2种方法高通量初筛产MTG菌株,然后依次用试管和摇瓶... 【目的】用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2种方法高通量筛选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的茂原轮枝链霉菌菌株。【方法】利用紫外诱变获得茂原轮枝链霉菌突变体库后,分别利用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2种方法高通量初筛产MTG菌株,然后依次用试管和摇瓶发酵法复筛,并对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利用醋酸纤维素膜显色法从3 000株紫外诱变的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产MTG茂原轮枝链霉菌,其MTG活性为4.9U/mL,较出发株(MTG活性2.7U/mL)提高了80%。优化的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为:直径为3mm左右的单菌落接种至150μL发酵培养基中,30℃200r/min培养72h;利用该法从3 415株紫外诱变的菌株中筛选获得了2株MTG高产株,其MTG活性为5.4U/mL,较出发株(MTG活性为3.0U/mL)提高了80%。【结论】利用基于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的2种高通量筛选方法分别筛选到1株和2株高产MTG的茂原轮枝链霉菌;相较传统的选育方法,这2种高通量筛选方法都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筛选效率,缩短了选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原轮枝链霉菌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 高通量筛选 醋酸纤维素膜 96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源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文超 牛延宁 +6 位作者 金明飞 黄静 高红亮 常忠义 方莹 鲁伟 步建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7-192,共6页
【目的】探索制备高纯度茂源链霉菌原生质悬液的条件,为原生质体融合提供支持。【方法】在茂源链霉菌菌丝体一级培养不同时间(4,8,12,16,20,24,28,32,36,40,44,48h)后,称取菌丝体干质量,确定一级培养最佳时间;将一级培养的菌丝体转接... 【目的】探索制备高纯度茂源链霉菌原生质悬液的条件,为原生质体融合提供支持。【方法】在茂源链霉菌菌丝体一级培养不同时间(4,8,12,16,20,24,28,32,36,40,44,48h)后,称取菌丝体干质量,确定一级培养最佳时间;将一级培养的菌丝体转接培养二级菌丝体,在不同培养时间(13,14.5,16,17.5,19,20.5h)根据原生质体制备率、再生率的综合情况及菌丝体形态显微镜观察结果,确定二级菌丝体的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的最佳质量浓度(0,2,5,10,20g/L),根据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确定使用溶菌酶的质量浓度(2,5,8,10,20,50mg/mL)和酶解时间(1,2,3,4,5,6,7,8h),使用不同方法(500r/min离心法与双层18μm和0.45μm滤膜过滤法)分离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分离后的损耗情况进行比较,确定分离条件。【结果】茂源链霉菌一级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8h;二级菌丝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在培养基中添加5g/L甘氨酸,培养16h,溶菌酶最适质量浓度为8mg/mL,酶解3~4h;以500r/min离心分离原生质体可以获得较纯净的原生质体悬液;茂源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达97.82%,再生率最高达9.04%,纯度最高达87.53%。【结论】得到了制备高纯度的茂源链霉菌原生质体悬液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 茂源链霉菌 原生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提高产谷氨酰胺转氨酶菌株产量 被引量:5
4
作者 侯孝仑 刘雅清 +6 位作者 郭玮婷 高红亮 常忠义 步国建 鲁伟 解秀娟 金明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产谷氨酰胺转氨酶茂原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技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筛选高产菌株。方法:以溶菌酶处理茂原链霉菌获得原生质体,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通过96孔板高通量初筛、试管复筛、摇瓶验证选育高产菌株。结果:茂原... 目的:研究并建立产谷氨酰胺转氨酶茂原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技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筛选高产菌株。方法:以溶菌酶处理茂原链霉菌获得原生质体,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通过96孔板高通量初筛、试管复筛、摇瓶验证选育高产菌株。结果:茂原链霉菌形成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的菌落直径比较小,而菌丝生成的菌落直径比较大,两种形态的菌落96孔板发酵后酶活力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茂原链霉菌株制备原生质体,酶解程度、原生质体纯度、再生率有很大的差异,再生率最高可达1 804.25%,最低仅为12.76%。原生质融合后的高产菌株,选取96孔板初筛酶活力前3%的菌株进行试管发酵,得到高产菌株比例为32.2%,酶活力比亲本高22.4%,经摇瓶验证产酶比对照提高16.28%。结论: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可以初步对茂原链霉菌进行高产菌株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原链霉菌 原生质体 再生 融合 基因组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艳芳 贾彩凤 +9 位作者 何灿 康立 黄迪 成楠 宁显尚 黄静 金明飞 鲁伟 步国建 高红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76,共7页
[目的]筛选出能够产生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PG)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分类和鉴定。[方法]以carboxybenzoxy(Cbz)-Gln-Gly为唯一氮源,从来自全国各地采集到的726份土样中富集筛选能够产生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菌株,分... [目的]筛选出能够产生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PG)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分类和鉴定。[方法]以carboxybenzoxy(Cbz)-Gln-Gly为唯一氮源,从来自全国各地采集到的726份土样中富集筛选能够产生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菌株,分别从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发酵上清的脱酰胺活性。[结果]共筛选到9株产PG酶的细菌,经鉴定,其中7株为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一株为解朊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proteolyticum),另外一株为粘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gleum)。[结论]分别发酵测定9株菌的PG酶活性,产吲哚金黄杆菌ZYF120413-7发酵酶活最高,为0.7168U/m L。粘金黄杆菌D4-1-1的产酶能力最低,其酶活为0.1029U/m L。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扩大了PG酶产生菌株的来源,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产生菌 分离筛选 金黄杆菌属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