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南部日喀则蛇绿岩中角闪岩的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1
作者 张艳成 李旭平 +6 位作者 麻少婷 杜龙 王晓曼 孔凡梅 魏贵东 张书凯 SCHERTL Hans-Peter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藏南雅江带中段蛇绿岩中产出的角闪岩是支撑蛇绿岩侵位的变质底板。追溯其源区特征有助于深刻解译雅江带蛇绿岩侵位过程。对雅江带中段日喀则白朗蛇绿岩中包裹的石榴石单斜辉石角闪岩与单斜辉石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 藏南雅江带中段蛇绿岩中产出的角闪岩是支撑蛇绿岩侵位的变质底板。追溯其源区特征有助于深刻解译雅江带蛇绿岩侵位过程。对雅江带中段日喀则白朗蛇绿岩中包裹的石榴石单斜辉石角闪岩与单斜辉石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其与邻区路曲和吉定基性岩进行对比,从而厘定白朗角闪岩的源区性质和形成过程。研究显示,两种角闪岩微量元素配分型式总体与N-MORB类似,但具有K、U、Pb正异常和Nb、Ta、Ti负异常等岛弧玄武岩特征,且其Sr同位素相对正常,N-MORB明显偏移向俯冲带岛弧相关环境。此外,白朗地区两种角闪岩与路曲和吉定基性岩的εNd(t)=+7.95^+11.18,处于印度洋MORB范围内。综合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虽然两类角闪岩具有典型MORB型源区特征,但均遭受过俯冲带流体的改造。同时,日喀则蛇绿岩代表的特提斯地幔域与印度洋地幔域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现今印度洋继承了特提斯地幔域特有的地球化学属性。该研究对进一步明确新特提斯洋俯冲特征提供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日喀则蛇绿岩 角闪岩 基性岩 源区性质 SR-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矿物内部结构研究——彩色阴极发光研究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SCHERTL Hans-Peter 李旭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共14页
阴极发光(CL)方法主要应用于原位离子探针和激光剥蚀技术进行年龄测定之前的锆石研究,以及碳酸盐、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结构的分析。本研究介绍了采用热阴极发光方法分析变质矿物内部结构的优势,并结合不同岩类各变质相的常见代表性变质矿... 阴极发光(CL)方法主要应用于原位离子探针和激光剥蚀技术进行年龄测定之前的锆石研究,以及碳酸盐、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结构的分析。本研究介绍了采用热阴极发光方法分析变质矿物内部结构的优势,并结合不同岩类各变质相的常见代表性变质矿物,介绍了利用彩色阴极发光研究矿物结构的实例。一般来说,CL的产生是由激发元素如Mn、稀土元素(REE)和晶格缺陷引起的。像Fe这样的CL抑制元素的存在可以减少发光甚至完全不发光。变质矿物内部的CL彩色环带生长特征,在偏光显微镜的薄片研究中无法看到,但用彩色阴极发光方法在几秒钟内就可以识别出来。稀土元素的含量往往低于电子探针的检测限,对此,配之以分光计,阴极发光显微镜甚至可以提供化学成分的数据信息。本研究精选典型的具有彩色阴极发光结构的变质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橄榄石、镁铝榴石、钙铝榴石、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固溶体、锆石、矽线石、红柱石、蓝晶石、灰硅钙石、粒硅钙石、硬柱石、黝帘石/斜黝帘石、透辉石、硬玉/绿辉石、硅灰石、透闪石、葡萄石、绿泥石、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柯石英、玉髓等,展示了其CL显微镜下的结构特征。上述变质矿物来自不同地质环境的岩石中,如Margarita岛的高压(HP)变质岩,Dora-Maira地块(意大利)、苏鲁(中国)、Kokchetav地块(哈萨克斯坦)、西部片麻岩地区(挪威)和Pohorje(斯洛文尼亚)的超高压(UHP)变质岩,罗马尼亚的矽卡岩矿床和接触变质岩,美国内华达州的Twin Lakes和Bushveld杂岩,多米尼加共和国里约热内卢圣胡安杂岩,中国日喀则的交代岩,南非的Namaqualand、中国内蒙古的高温(HT)-超高温(UHT)变质岩,意大利Monzoni、坦桑尼亚Merelani的亚绿片岩和宝石级的黝帘石样品以及来自瑞士Campolungo的钙硅酸盐样品。矿物的内部特征主要指具有不同颜色分布的均匀无带状结构、同心环状分带结构(反映从核到边缘的元素逐渐增加或减少)、振荡环带结构、不均匀生长结构和生长过程中晶体形态变化的结构。进一步研究表明,变质结构还包括矿物的出溶结构、放射性损伤结构、变形结构、不同晶粒域出现的流体通道闭合结构以及细粒矿物的分布结构。CL方法用于薄片研究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在较低放大倍数下较全面地观察各种矿物之间及其内部的结构。此外,CL记录的是清晰的彩色图像,而不像常规使用的U/Pb年龄测定前的电子探针CL系统,只能记录锆石的黑白图像。尽管上述讨论的CL信息主要是描述性的,但在使用电子探针、离子探针、激光剥蚀以及其他光谱学或矿物流体包裹体等研究之前,可作为重要的辅助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阴极发光 变质矿物 内部结构 阴极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沉积混杂岩的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曼 李旭平 +5 位作者 孔凡梅 张艳成 孙光明 王笑 刘浩 WILLNER Arne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3,共12页
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和视剖面图模拟计算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中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和黑硬绿泥石片岩的变质特征进行研究。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峰期矿物组合为多硅白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石英+榍石,峰期条件为366... 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和视剖面图模拟计算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中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和黑硬绿泥石片岩的变质特征进行研究。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峰期矿物组合为多硅白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石英+榍石,峰期条件为366℃/6.4 kbar;黑硬绿泥石片岩峰期矿物组合为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石英+榍石+钛铁矿,峰期条件为363℃/6.1 kbar,黑硬绿泥石为峰后降温减压阶段的产物。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的沉积混杂岩变质温压条件达到了高压绿片岩相,指示俯冲深度21~23 km,地温梯度15~18℃/km,其变质特征与俯冲洋壳被上部地幔楔刮削进入增生楔系统经历变质作用形成的低级变质岩十分相似。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的沉积混杂岩在增生楔深部经历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于单一的特提斯洋洋壳向欧亚大陆南缘俯冲的构造体制之下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混杂岩 变质作用 P-T条件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