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商法治环境评价的中国思路与体系——基于法治化视角 被引量:66
1
作者 谢红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优化营商环境要从完善营商法治环境抓起,评价营商环境也要从评价营商法治环境做起。现有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普遍欠缺法治化的视角,而国内的法治评价体系又尚未对营商法治环境展开专门评价。遵循法治环境评价的思路,思考全面依法治国诸... 优化营商环境要从完善营商法治环境抓起,评价营商环境也要从评价营商法治环境做起。现有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普遍欠缺法治化的视角,而国内的法治评价体系又尚未对营商法治环境展开专门评价。遵循法治环境评价的思路,思考全面依法治国诸要素在优化营商环境场景下的特定意义,研究构建适用于中国的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体系,设置"法规政策制定环境""依法行政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社会环境"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法规政策制定环境"体现"政策最优"、以企业家为中心;"依法行政环境"反映"放改服"改革的进展;"司法环境"聚焦司法对企业家的依法保护、服务与关怀;"信用环境"指向成本最低、承诺可信、交易最安全、履约可期待的信用社会;"社会环境"对标治安良好、法律服务便利优质、政商关系既"亲"又"清"、文化氛围重商亲商的社会环境。通过设置反映中国问题、体现中国思路的具体指标,准确、客观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下的营商法治环境,为其全面评价和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法治环境 法治化视角 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作为社会救助主体的法律责任 被引量:5
2
作者 蒋悟真 游川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在现代社会救助中,社会救助的合理供给有赖于国家、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国家承担法定救助责任,一般社会主体承担道德性救助责任。社会救助法功能发挥与实现的关键在于国家及其救助责任的准确定位与实现。国家的救助责任包括给付... 在现代社会救助中,社会救助的合理供给有赖于国家、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国家承担法定救助责任,一般社会主体承担道德性救助责任。社会救助法功能发挥与实现的关键在于国家及其救助责任的准确定位与实现。国家的救助责任包括给付责任与保障责任两方面:国家给付责任的合理实现有赖于财政给付责任机制与财政垫付责任机制的完善;国家保障责任的合理实现亟需社会主体救助引导机制、国家社会救助责任监督机制以及受助主体权责程序保障机制的合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主体 国家救助责任 社会主体 社会救助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救助“救急难”机制构建问题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悟真 李其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6-242,共7页
2014年我国制定《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首次确立了"救急难"这一社会救助的重要原则和功能。然而目前相关立法与政策尚未将"救急难"机制作为一项专门的制度予以确定。构建我国社会救助"救急难"机制,需从其... 2014年我国制定《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首次确立了"救急难"这一社会救助的重要原则和功能。然而目前相关立法与政策尚未将"救急难"机制作为一项专门的制度予以确定。构建我国社会救助"救急难"机制,需从其实体机制、程序机制以及与其他相关制度间的协调机制三个维度予以挖掘,以共同织牢社会救助安全网,从而为政府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奠定理论和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救急难机制 社会控制 暂行办法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预付式消费法律规制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驰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型商业营销模式,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其对消费者与经营者都更为简便、快捷。面对纷繁复杂的预付式消费市场、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不断增多以及消费者维权困境等问题,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亟待强化和健... 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型商业营销模式,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其对消费者与经营者都更为简便、快捷。面对纷繁复杂的预付式消费市场、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不断增多以及消费者维权困境等问题,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亟待强化和健全。立足完善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构建相应的监管制度及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如完善团体诉讼制度,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等,有利于更有效保障预付式消费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在时机成熟之际制定预付式消费的专门立法,以选择"条例"的形式对其加以规制为较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付式消费 消费者权益 预付式消费凭证 消费合同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现代慈善:我国《慈善法》文本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蒋悟真 魏舒卉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7,共10页
发展民间慈善并迈向现代慈善是我国慈善法制定的目标之一。慈善法律关系作为现代慈善关系的抽象拟制,是立法者制定与完善慈善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指引。对现代慈善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进行立体阐释,慈善法的进一步完善应增进慈善法律主体的... 发展民间慈善并迈向现代慈善是我国慈善法制定的目标之一。慈善法律关系作为现代慈善关系的抽象拟制,是立法者制定与完善慈善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指引。对现代慈善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进行立体阐释,慈善法的进一步完善应增进慈善法律主体的开放性与共治性、强化对社会行善和国家促善行为的法律规制以及从静态与动态的双重视角来全面打造慈善责任机制。对慈善法律文本中蕴含的各类法律关系进行规范分析,旨在通过对慈善法律所预设的慈善逻辑秩序的规范解读,进而实现对慈善法律主体资格、行为要求与责任约束的最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现代慈善 慈善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有自然资源配置中的公众参与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阳君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1,共8页
国有自然资源配置的依据是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无论是"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还是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法属性,都为公众参与国有自然资源配置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防止政府的国有自然资源配置权"异化&... 国有自然资源配置的依据是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无论是"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还是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法属性,都为公众参与国有自然资源配置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防止政府的国有自然资源配置权"异化",实现国有自然资源的公平、公正使用。以行政过程论为基础,公众参与权主要包括国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参与权与使用许可听证权。但是,由于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公众参与权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法治建设的不足,公众的该项参与权并未真正得以实现。为此,有必要从"明确事项范围"、"完善参与程序"、"保障参与效力"、"健全参与权的司法救济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公众参与权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资源配置 公众参与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科研结余经费的类型化治理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驰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2,共10页
财政科研结余经费法律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治理理念及治理手段与当下财政科研经费治理所处的制度环境之间出现了断裂,有悖于科研规律的基本要求。财政科研结余经费主要包括基于预算管理失范导致的管理性结余、基于客观科研规律的实... 财政科研结余经费法律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治理理念及治理手段与当下财政科研经费治理所处的制度环境之间出现了断裂,有悖于科研规律的基本要求。财政科研结余经费主要包括基于预算管理失范导致的管理性结余、基于客观科研规律的实践性经费结余以及基于支出效率提升的绩效性节余。对于管理性结余应采取规范化的预算控制进路;实践性结余治理则需由科研规范治理向有效治理嬗变;对于绩效性结余,则应注重构建激励相容的治理机制,尝试赋予科研人员"结余经费索取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余经费 科研激励 规范治理 有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