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商业的社会史研究:北京成文厚(1942-1952)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晓萍 蓝克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1,共12页
国家政府与商人的关系具有某种重要性,国家政府对商人和商业活动的政策也会影响社会进程。不过一般认为,商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很难生存,但北京现代商业史却提供了另外的事实:市民和移民社会身份的断裂,反而使商户的行业成为城市社会... 国家政府与商人的关系具有某种重要性,国家政府对商人和商业活动的政策也会影响社会进程。不过一般认为,商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很难生存,但北京现代商业史却提供了另外的事实:市民和移民社会身份的断裂,反而使商户的行业成为城市社会的主要个体身份标志,行业技艺和现代专业知识传承成为城市社会分层的新基础,促成了城市商业经济现代化的发轫。为此,需要考察北京商业的行业化取向,及其成为城市社会分层和城市社会网络的新成分的具体过程与动力,北京老字号"成文厚"的个案因此具有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府与商人 社会史 北京成文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学角度建构关于“正义”的理论--读《论正当性:价值的经济》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伟 王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8,158,共10页
波当斯基和泰弗诺的《论正当性:价值的经济》是一本关于"正义/正当性"的社会学理论著作,对其后的法国新社会学和西方当代社会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这项研究与政治哲学、传统社会学的关系来理解其理论渊源,重点介绍... 波当斯基和泰弗诺的《论正当性:价值的经济》是一本关于"正义/正当性"的社会学理论著作,对其后的法国新社会学和西方当代社会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这项研究与政治哲学、传统社会学的关系来理解其理论渊源,重点介绍其六个"城邦"的理论模型、现实中运用的四种策略,并从范式、方法论、分析路径三方面归纳其贡献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价值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大革命中的暴力与恐怖 被引量:5
3
作者 帕特里斯.葛尼斐 马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5,共7页
"恐怖时代"一词和恐怖手段的使用与1789年大革命同时产生。1789年的政治文化,甚至在其自由的主张里,都蕴含着一些潜在的专制主义与不自由,最终转化成1793年的情形。此外,恐怖也出于事后看来难以理解的集体激情,活跃的激情力... "恐怖时代"一词和恐怖手段的使用与1789年大革命同时产生。1789年的政治文化,甚至在其自由的主张里,都蕴含着一些潜在的专制主义与不自由,最终转化成1793年的情形。此外,恐怖也出于事后看来难以理解的集体激情,活跃的激情力量以暴力反对大革命中真正的或假象的敌人。然而,在大革命的恐怖中,意识形态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革命逐渐升级是出于言论的不断激进,是真正的"激进化的竞赛",在此过程中多个势力同时寻求合法性与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恐怖 暴力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转向”的再思考:替代空间艺术实践的多元维度(1970s—1990s) 被引量:1
4
作者 庞贻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8,I0003,共6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已成为艺术生产和展览制作中的关键要素。替代空间随之崭露头角,成为既定艺术体制之外进行实验的重要平台。本文以空间概念的发展为线索,论述替代空间如何突破已有的艺术类别和经验,将静态的空间转变为艺术生产中... 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已成为艺术生产和展览制作中的关键要素。替代空间随之崭露头角,成为既定艺术体制之外进行实验的重要平台。本文以空间概念的发展为线索,论述替代空间如何突破已有的艺术类别和经验,将静态的空间转变为艺术生产中的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空间 机构批判 物质性 关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家话等比句的类型学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吕珊珊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75,共16页
蔡家话是一个以SVO为主要语序的类汉语分析型语言,归属不详,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北部的威宁和赫章。文章从类型学角度出发,介绍蔡家话三种等比句并参照Haspelmath(2017)的框架对这三种句型进行分类。
关键词 蔡家话 等比句 基准标记 程度标记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书编撰与1980年以来的变革 被引量:3
6
作者 Jean-YvesGrenier 韦遨宇 端木美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49-59,共11页
本文讨论了二战以后西方史学编撰的两大支柱及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对历史研究两大支柱的批判。通过这些批判 ,西方史学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体 ,从宏观史学到微观史学的转向以及对历史事件研究的回归。
关键词 史学 编撰工作 宏观史学 微观史学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理类型学角度分析汉语方言短时体结构的语法特征
7
作者 刘博洋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63,共16页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境内的十大方言(共645个方言点),从地理类型学的角度分析归纳汉语方言短时体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初步确定汉语方言中主要有四种指示短时体的结构类型(七种次类型):类型I-a“Ⅴ-(一)-Ⅴ”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类...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境内的十大方言(共645个方言点),从地理类型学的角度分析归纳汉语方言短时体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初步确定汉语方言中主要有四种指示短时体的结构类型(七种次类型):类型I-a“Ⅴ-(一)-Ⅴ”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类型I-b“Ⅴ-Ⅴ-(儿)”发现于晋语和部分中原官话;类型Ⅱ-a“Ⅴ-(一)-下”主要发现于湘语、赣语和客家话;类型Ⅱ-b“Ⅴ-给-下”主要分布于晋语、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此外,类型Ⅲ“Ⅴ-(Ⅴ)-者”主要用于闽南话,而类型Ⅳ-a“圪-Ⅴ-圪-Ⅴ”和类型Ⅳ-b“圪-Ⅴ-一-下”主要用于晋语。依据汉语方言短时体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我们将汉语方言划分为东北地区(类型I-a),中部过渡地区(类型Ⅱ-a),西南、东南和远南地区(类型Ⅰ-a和Ⅱ-a)以及西北地区(类型Ⅱ-a和Ⅱ-b)。此分区旨在明确汉语方言南北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汉语方言的东西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短时体 地理类型学 动词重叠 动补结构 西部官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