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及利亚阿斯南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古地震事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虢顺民 P.Tapponnier +4 位作者 陈志泰 M.Meghaoui 向宏发 B.Mever 才树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89-398,463,共10页
阿斯南7.5级地震的主破裂属于挤压-剪切性质.在断层逆冲盘和尾端,发育大量平行或斜交于主断面的次生张性裂缝.主破裂带长36km,垂直位错量1.5—2m,水平位错量1.5m. 地震破裂带上发育许多古地震、古断错.根据各种断错参数的测量和对比分析... 阿斯南7.5级地震的主破裂属于挤压-剪切性质.在断层逆冲盘和尾端,发育大量平行或斜交于主断面的次生张性裂缝.主破裂带长36km,垂直位错量1.5—2m,水平位错量1.5m. 地震破裂带上发育许多古地震、古断错.根据各种断错参数的测量和对比分析,发现同级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约为59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破裂 古断错 阿尔及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西大滩段断层气(Rn,CO_2)的释放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陈侠 徐锡伟 +7 位作者 F Perrier P Richon 陈桂华 Y Klinger J-M Nocquet C Romieu 张晓清 常振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5-909,共5页
通过在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断层气测试,首次获取了该断裂带中Rn和CO2的释放量。在2004年开挖的2~3m深的探槽内,氡浓度可达20732Bq.m-3,氡发射率可达433mBq.m-2.s-1,远高于在地表的氡浓度505~2380Bq.m-3与氡发射率7~28.19mBq... 通过在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断层气测试,首次获取了该断裂带中Rn和CO2的释放量。在2004年开挖的2~3m深的探槽内,氡浓度可达20732Bq.m-3,氡发射率可达433mBq.m-2.s-1,远高于在地表的氡浓度505~2380Bq.m-3与氡发射率7~28.19mBq.m-2.s-1(地表氡发射率均值为14.7mBq.m-2.s-1,与世界平均值相当)。从而我们推断该断裂具有从上部第四系覆盖物到深部花岗岩之间的良好连通性。在地表CO2的析出率平均值为18.9g.m-2.d-1,与通常的背景值相当,在探槽中和距离断层1km的地方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但是在断层北侧3km处的一个近乎直立的千枚岩小山上,CO2的析出率却很高,为421g.m-2.d-1,同时该处氡的发射率也高,达503mBq.m-2.s-1,因此,有必要在该断裂附近进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活动断裂 西大滩段 断层气 氡气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余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从GDSN长周期波形资料中提取1999年集集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力生 G.Patau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1999年 9月 2 0日 17h 4 7minUTC(北京时间 9月 2 1日 0 1h 4 7min)中国台湾省南投县集集镇发生MW7.6地震 ,随后又发生许多中强余震 .我们从这些余震中选择了MW6 .1和MW6 .2两次余震分别作为经验格林函数 ,并从包括IRIS ,GEOSCOPE和CDS... 1999年 9月 2 0日 17h 4 7minUTC(北京时间 9月 2 1日 0 1h 4 7min)中国台湾省南投县集集镇发生MW7.6地震 ,随后又发生许多中强余震 .我们从这些余震中选择了MW6 .1和MW6 .2两次余震分别作为经验格林函数 ,并从包括IRIS ,GEOSCOPE和CDSN在内的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的长周期波形资料中提取了主震的震源时间函数 .对于发生在 9月 2 2日的MW6 .1余震 ,有 2 6个台站的 78条记录的 97对震相清晰可用 ;对于发生在 9月 2 5日的MW6 .2余震 ,有 2 4个台站的 72条记录的 81对震相清晰可用 .对于每个台站 ,从P和S两种震相中提取震源时间函数 ,分别称之为P波震源时间函数和S波震源时间函数 .这样 ,利用两次余震从长周期波形资料中共提取了 178个震源时间函数 .从这些震源时间函数可以看到 ,除在特殊方位的几个震源时间函数由于主震和余震的震源机制的差别引起较大的畸变外 ,大多数台站的震源时间函数都具有相似性 ;同时 ,其形状随方位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两种特征都是对所提取的震源时间函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客观反映 .通过分析确认 ,这次地震由两次子事件构成 ,总持续时间约 2 6s .第二次事件比第一次事件晚大约 7s ,第一次事件的矩释放率比第二次事件大 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集地震 长周期波形 震源时间函数 经验格林函数 余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喀喇昆仑断裂活动构造研究进展综述(英文)
4
作者 Marie-Luce CHEVALIER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54,共18页
喀喇昆仑断裂系(KF)位于青藏高原西缘,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从帕米尔高原至尼泊尔西部延绵1 000多km。长期以来,对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起始时间、总位移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滑移速率以及断层两端的精确位置等问题,都存在较大争议。为... 喀喇昆仑断裂系(KF)位于青藏高原西缘,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从帕米尔高原至尼泊尔西部延绵1 000多km。长期以来,对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起始时间、总位移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滑移速率以及断层两端的精确位置等问题,都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更好的了解喀喇昆仑断裂现今的运动学特征及其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陆内碰撞造山带的关系,确定喀喇昆仑断裂的滑移速率历史以及它随时间和/或空间的变化规律是极其重要的。目前研究表明,从现今的大地测量学尺度到几个百万年的地质学尺度,喀喇昆仑断裂走滑速率的变化范围为3~10 mm/yr。本论文对断裂各段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阐述了获得晚第四纪以来走滑速率的方法,回顾了喀喇昆仑断裂在大地测量学、晚第四纪以及地质学等不同时间尺度的走滑速率,并重点讨论了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的走滑速率。然后,确定了喀喇昆仑断裂北端的精确位置、讨论了其运动学意义和地震灾害效应。鉴于喀喇昆仑断裂具有长期的活动历史、规模巨大、运动速率较高,我们认为即使板块内部小尺度的似连续变形非常发育,板块模型依然可以很好的解释由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造成的喜马拉雅北部的岩石圈变形。喀喇昆仑断裂、阿尔金断裂、昆仑断裂及龙木错—郭扎错断裂等青藏高原周缘的主要走滑断裂对青藏高原向东的挤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断裂 青藏高原西部 滑移速率 晚第四纪 构造地貌 活动构造 宇宙成因核素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