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先群 蒋敏华 +3 位作者 毛堂芬 李丽 董颖苹 徐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油菜 固体培养基 高温处理 静置培养 通气状况 胚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胚亚麻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康庆华 关凤芝 +10 位作者 吴广文 徐涵 黄文功 刘岩 孙中义 张利国 吴建忠 姜卫东 赵东升 程丽丽 宋喜霞 《中国麻业科学》 2011年第4期179-182,201,共5页
本文对多胚亚麻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遗传、诱导及多胚苗的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种质创新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选出株高、纤维含量及多胚率等表现不同的株系19个,创制多胚种质115份,本研究对亚麻种质多胚性保持、... 本文对多胚亚麻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遗传、诱导及多胚苗的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种质创新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选出株高、纤维含量及多胚率等表现不同的株系19个,创制多胚种质115份,本研究对亚麻种质多胚性保持、提高及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同时,还对多胚亚麻育种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胚亚麻 种质资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先群 蒋敏华 +3 位作者 毛堂芬 李丽 董颖苹 徐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7-43,共7页
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遗传育种和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影响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因素较多,尤其是生长在大田环境下的植株,小孢子发育不一致,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产生频率低,因此形态发生诱导率低仍然是限制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一... 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遗传育种和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影响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因素较多,尤其是生长在大田环境下的植株,小孢子发育不一致,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产生频率低,因此形态发生诱导率低仍然是限制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问题。为此,深入和全面了解影响小孢子形态发生能力及再生体系的各种因素,掌握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有助于优化油菜小孢子的再生体系、促进油菜育种。本文总结了油菜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应用分子技术克服小孢子离体形态发生障碍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游离小孢子 离体培养 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野生蕉抗寒特性的形态学与生理生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丹 黄玉吉 +5 位作者 朱宁 刘范 田娜 徐涵 程春振 赖钟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5,共10页
【目的】探究三明野生蕉(Musa itinerans)抗寒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三明野生蕉为材料,以不耐寒‘天宝蕉’(Musa acuminata‘Tianbaojiao’)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比二者的叶片组织结构和在4℃低温处理24 h前后的表型变... 【目的】探究三明野生蕉(Musa itinerans)抗寒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三明野生蕉为材料,以不耐寒‘天宝蕉’(Musa acuminata‘Tianbaojiao’)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比二者的叶片组织结构和在4℃低温处理24 h前后的表型变化。同时,比较低温处理前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三明野生蕉海绵组织较薄,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更高。低温处理后,三明野生蕉叶片挺立、无损伤,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冷害对其光合系统损伤不明显;低温处理前后,三明野生蕉SOD、POD和PPO活性和Pro含量均显著高于‘天宝蕉’。低温会导致三明野生蕉PP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天宝蕉’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室温条件下,三明野生蕉CAT活性与‘天宝蕉’差异不大,低温处理后却显著高于‘天宝蕉’。【结论】三明野生蕉在低温处理前后的表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不大,推测三明野生蕉抗寒特性与较高的CTR、抗氧化酶活性和Pro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野生蕉 细胞结构紧密度 叶绿素荧光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高CRISPR/Cas基因编辑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苗 李蓉 +3 位作者 鲁瑶 林玉玲 赖钟雄 徐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06-2015,共10页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为功能基因的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基因组编辑效率成为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点,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结合 CRISPR/Cas 系统的作用原理、晶体结构,着重介绍目前提高编辑效率的最新研...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为功能基因的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基因组编辑效率成为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点,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结合 CRISPR/Cas 系统的作用原理、晶体结构,着重介绍目前提高编辑效率的最新研究进展,对 CRISPR/Cas 基因编辑效率的提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基因组编辑 基因编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FN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蓉 谢析颖 +6 位作者 王雪晶 苏立遥 林玉玲 郭容芳 陈裕坤 赖钟雄 徐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为揭示兰科植物FNR基因的特性和密码子偏好性,采用DNAMAN、Codon W和SPSS软件及EMBOSS、SWISS-MODEL在线网站对17种兰科植物的FNR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区域及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科植物FNR基因普遍具有在A/T(U)与... 为揭示兰科植物FNR基因的特性和密码子偏好性,采用DNAMAN、Codon W和SPSS软件及EMBOSS、SWISS-MODEL在线网站对17种兰科植物的FNR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区域及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科植物FNR基因普遍具有在A/T(U)与G/C之间较弱的密码子偏好性;密码子的末位在A和T(U)之间存在显著的T(U)偏好性,在C和G之间存在显著的C偏好性;NADP结合域比非结合域有较小的密码子偏好性;基于CDS和氨基酸聚类结果比基于RSCU聚类更接近于植物的进化分类;自然选择的作用是导致兰科植物FNR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FNR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成分对黔白大白菜杂交种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大芹 陶莲 +2 位作者 张朝君 毛堂芬 徐涵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6期24-25,29,共3页
以2个黔白大白菜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对小孢子成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LN培养基添加13%蔗糖的培养效果最好;添加0.05 mg/L 6-BA和0.10 mg/L NAA的培养基显著提高了小孢子胚的诱导率和成熟胚的比例;NLN... 以2个黔白大白菜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对小孢子成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LN培养基添加13%蔗糖的培养效果最好;添加0.05 mg/L 6-BA和0.10 mg/L NAA的培养基显著提高了小孢子胚的诱导率和成熟胚的比例;NLN-13液体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活性碳可明显促进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对胚胎发育的同步性也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小孢子培养 培养基成分 胚状体 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耐盐性:演化和盐基因组学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涵 郭容芳 +12 位作者 张玉苗 李蓉 肖学宸 曹子谊 王姗姗 张可轩 陈晓慧 陈晓东 陈裕坤 叶炜 叶开温 林玉玲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79-1989,共11页
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盐地产出植物,因此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植物在长期演化中主要形成嗜盐植物和非嗜盐植物两类,在细胞乃至群体处理盐的机制方面发生了广泛和深度的遗传变异。鉴于发掘植物耐盐、使植物耐盐和改变植物盐... 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盐地产出植物,因此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植物在长期演化中主要形成嗜盐植物和非嗜盐植物两类,在细胞乃至群体处理盐的机制方面发生了广泛和深度的遗传变异。鉴于发掘植物耐盐、使植物耐盐和改变植物盐环境的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结合植物的演化扩展对植物耐盐的认识,从细胞机制、个体机制扩展到群体机制乃至多基因组参与的生态互作,进行以盐基因组学为视角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根据该领域的新近进展,对植物耐盐性进行演化和组学视角的回顾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植物耐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耐盐 盐基因组 宏基因组 共生总基因组 生物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几个因子对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先群 毛堂芬 +3 位作者 李丽 董颖苹 刘永翔 徐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9,共7页
为了快速纯舍杂交后代材料,提高重组基因型的选择几率,对40个杂交F1代组合进行小孢子分离培养。其中,有9个材料产生小孢子胚(占22.5%),仅4个材料(10.0%)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种植大田,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一个主要... 为了快速纯舍杂交后代材料,提高重组基因型的选择几率,对40个杂交F1代组合进行小孢子分离培养。其中,有9个材料产生小孢子胚(占22.5%),仅4个材料(10.0%)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种植大田,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4个杂交组合材料的胚胎发生率为0.08~0.86胚/蕾,平均为0.25胚/蕾。细胞学检测表明,本试验杂交组合材料的最适取样花蕾长度为3.5mm。大田取样采取切取花序,然后在4℃冰箱中插水加散射光保存4~5d不影响胚胎发生。热激培养2d后小孢子的膨大率是衡量小孢子胚胎能否发生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 胚胎发生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单倍体抗逆基因的转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康庆华 许修宏 +4 位作者 李柱钢 徐涵 关凤芝 刘文萍 张利国 《中国麻业科学》 2006年第6期291-296,共6页
为提高亚麻抗逆性,尽快获得转基因纯系亚麻,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抗盐和低温胁迫基因HY15CS导入单倍体亚麻,结果获得抗性再生植株24株,从15株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中PCR检测到3株阳性植株,阳性率20%;同时进行了不同方法的... 为提高亚麻抗逆性,尽快获得转基因纯系亚麻,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抗盐和低温胁迫基因HY15CS导入单倍体亚麻,结果获得抗性再生植株24株,从15株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中PCR检测到3株阳性植株,阳性率20%;同时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单倍体检测技术的研究,确定DAPI染色可以做为快速鉴定植物体倍性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单倍体 HY15CS 转基因 DAPI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胚亚麻的胚珠整体透明与解剖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庆华 徐涵 +10 位作者 关凤芝 吴广文 孙中义 黄文功 程莉莉 姜卫东 赵东升 刘岩 吴建忠 宋喜霞 余莹 《中国麻业科学》 2011年第5期232-234,239,共4页
利用改进的整体透明技术,以观察多胚性的亚麻受精后的胚珠,同时对整体透明方法进行了讨论。方法:利用60°C 1M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植物材料,然后利用10%次氯酸钠溶液透明,于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亚麻受精后... 利用改进的整体透明技术,以观察多胚性的亚麻受精后的胚珠,同时对整体透明方法进行了讨论。方法:利用60°C 1M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植物材料,然后利用10%次氯酸钠溶液透明,于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亚麻受精后胚珠内的幼胚,通过解剖还能清楚地观察到胚珠内的双胚的排列方式;并确定供试材料的双胚的发生率为8%。讨论:与传统的整体透明和切片方法相比,本改进的整体透明方法省时省力,并且能够完成整体透明和解剖的3D数据采集,适用于多胚亚麻幼胚的观察。缺点是用DAPI染色DNA效果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胚亚麻 胚珠 整体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和生长条件下香椿种苗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
12
作者 孙蕾 徐涵 +5 位作者 孟振农 曲永赟 易琛 赵登超 王翠香 秦文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79-82,共4页
采用GB/T5009.33—2003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对香椿种子休眠期、露白期、子叶期、幼苗期等不同发育时期亚硝酸盐含量进行系统测定,同时对香椿幼苗期不同部位的亚硝酸盐含量、生长于室内和室外的香椿体内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 采用GB/T5009.33—2003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对香椿种子休眠期、露白期、子叶期、幼苗期等不同发育时期亚硝酸盐含量进行系统测定,同时对香椿幼苗期不同部位的亚硝酸盐含量、生长于室内和室外的香椿体内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香椿种子在萌发和生长过程中,其体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呈递减趋势:种子内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幼苗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露白期和子叶期幼苗的亚硝酸盐含量居中;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于室内的香椿苗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生长于室外的香椿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种苗 亚硝酸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植物基因组学与基因编辑”专题序言
13
作者 赖钟雄 徐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73-1874,共2页
动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在过去20年快速发展。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基因组DNA测序的大门,2000年基本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标志着大规模DNA测序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手段。植物基因组通常是多倍体,基因组大,杂合度高,具有高度重... 动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在过去20年快速发展。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基因组DNA测序的大门,2000年基本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标志着大规模DNA测序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手段。植物基因组通常是多倍体,基因组大,杂合度高,具有高度重复序列和全部(或部分)的基因组重复片段,因此,对植物基因组的研究远比动物困难。一些复杂的植物基因组测序在传统的Sanger法和二代测序初期几乎不可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组学 基因编辑 人类基因组计划 全基因组测序 DNA测序 序言 热带 高度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小孢子热激效应和发育潜能的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华 孙振英 +1 位作者 连勇 徐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共5页
高温热激处理茄子小孢子是改变其离体发育方向的主要途径,但是热激后小孢子培养的成功率很低。本试验对热激处理0、2、4、6、8 d的小孢子进行离体培养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培养中膨大的小孢子活力最高,不膨大的小孢子逐渐死亡。热激... 高温热激处理茄子小孢子是改变其离体发育方向的主要途径,但是热激后小孢子培养的成功率很低。本试验对热激处理0、2、4、6、8 d的小孢子进行离体培养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培养中膨大的小孢子活力最高,不膨大的小孢子逐渐死亡。热激6 d的小孢子群体的膨大率最高、活力最高。诱导小孢子离体形态发生有必要游离纯化膨大的小孢子,去除衰败小孢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热激 活力 膨大率 离体形态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兰类原球茎形态建成及电子传递蛋白和凯氏带蛋白基因的极性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雪晶 李蓉 +8 位作者 王姗姗 张婧 林玉玲 陈裕坤 林争春 陈青青 叶开温 赖钟雄 徐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87-2399,共13页
以文心兰‘柠檬绿’(Oncidium hybridum‘Honey Angel’)为材料进行类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对其离体形态建成进行分析,并对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PLB)分化过程中的顶部和基部组织以及组培苗的根、茎、叶中的凯氏带... 以文心兰‘柠檬绿’(Oncidium hybridum‘Honey Angel’)为材料进行类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对其离体形态建成进行分析,并对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PLB)分化过程中的顶部和基部组织以及组培苗的根、茎、叶中的凯氏带蛋白基因CASP和电子传递蛋白基因Fd(ferredoxin)、FNR(ferredoxin-NADP+oxidoreductase)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类原球茎在分化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两极性。随着类原球茎的发育,自顶端向基部形成维管形成层,继而形成维管束;之后有叶原基产生并形成单子叶式茎尖结构和出现类原球茎胚轴的伸长,无胚根形成。类原球茎形成幼苗后植株基部有侧根的产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和在茎中高表达的CASP、FNR和Fd基因在类原球茎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存在极性的差异表达,参与了无胚根体细胞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综上所述,文心兰体细胞胚在发育过程中从弱分化器官向茎叶器官转变,形成兰花特有的非同步体细胞胚胎发育现象——类原球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类原球茎 离体形态建成 体细胞胚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茄子花药内源激素水平及温度处理对其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张玉苗 陈钰辉 +3 位作者 徐涵 刘富中 胡鸿 连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17-20,共4页
以小孢子脱分化易诱导型(DD)和脱分化不易诱导型(ND)两种类型的7个茄子品(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茄子花药内源激素的差异以及低温(4℃/2d)、变温处理(4℃/2d+36℃/6d)对花药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自然生长状态下(C... 以小孢子脱分化易诱导型(DD)和脱分化不易诱导型(ND)两种类型的7个茄子品(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茄子花药内源激素的差异以及低温(4℃/2d)、变温处理(4℃/2d+36℃/6d)对花药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自然生长状态下(CK),DD型材料小孢子单核靠边期花药内源IAA、GA3和ABA含量显著高于ND型,ZR含量显著低于ND型。经低温处理后,D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含量较高,维持在CK相同水平;而N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GA3、ABA含量均显著上升,达到DD型CK水平。经变温处理后,D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含量仍基本维持在CK相同水平;GA3、ABA含量则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而ND型材料内源IAA、GA3含量显著上升,ABA含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基因型 温度处理 花药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D2在文心兰‘柠檬绿’和拟南芥中的差异分析
17
作者 付帅 陈仕朋 +4 位作者 叶炜 林玉玲 徐涵 赖钟雄 叶开温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5期16-18,32,共4页
[目的]探究MAD2基因在文心兰‘柠檬绿’和拟南芥不同育性的株系中表达量的差异。[方法]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AtMAD2基因突变体的表型、结荚情况和花粉粒活力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综合分析拟南芥和文心兰中MAD2的表达差异。[结果]mad... [目的]探究MAD2基因在文心兰‘柠檬绿’和拟南芥不同育性的株系中表达量的差异。[方法]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AtMAD2基因突变体的表型、结荚情况和花粉粒活力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综合分析拟南芥和文心兰中MAD2的表达差异。[结果]mad2突变体的抽梗时间早于野生型约4天。果荚长度单果荚种子数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其中mad2突变体的果荚长度约为0.79 cm,单荚种子数约为7粒,野生型分别为1.07 cm、19粒。野生型拟南芥的花粉活力染色率为94%,mad2突变体的花粉活力染色率仅为69%,且拟南芥mad2突变体花粉粒部分发育异常。[结论]MAD2确实是影响花粉发育的关键基因之一,但在文心兰中育性与表达量同低,而在拟南芥中表达量增加会导致育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拟南芥 MAD2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