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涵化与本土化:18-19世纪法国文学界对中国诗歌艺术的诠释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丽娜(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42,共19页
近代法国文学界在中国诗歌法译实践中认识到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在意义和语言形式上均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认为“诗不可译”。尽管如此,再现中国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之美仍然是法国文学界的理想。18—19世纪中国诗歌法译有三种模式:传教士...
近代法国文学界在中国诗歌法译实践中认识到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在意义和语言形式上均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认为“诗不可译”。尽管如此,再现中国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之美仍然是法国文学界的理想。18—19世纪中国诗歌法译有三种模式:传教士的索隐式翻译、专业汉学家的学术翻译和职业文学家的自由翻译。索隐式翻译是一种策略性偏离,汉学翻译力求忠实于诗歌原意,自由翻译则是创造性接受。从美学角度看,三种翻译模式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法国文学界对中国诗歌艺术的接受呈现涵化和本土化两个面相。涵化的典型案例是《玉书》发行,推动法国诗歌从格律体走向自由体;本土化表现为中国诗歌通过法语语言再现,意境符合译者所在时代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诗歌法译
索隐式翻译
汉学翻译
自由翻译
涵化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维克多·谢阁兰的《古今碑录》:一部汉法双语的“现代诗”集
2
作者
郭丽娜(译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55,共13页
维克多·谢阁兰受法国现代派艺术家的“现代意识”影响,提出“多样美学”理论。《古今碑录》是谢阁兰的代表性诗集。谢阁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植入“碑”这种中国古代文体,在诗集的布局谋篇上参考明堂的巡狩仪式,引入中国古...
维克多·谢阁兰受法国现代派艺术家的“现代意识”影响,提出“多样美学”理论。《古今碑录》是谢阁兰的代表性诗集。谢阁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植入“碑”这种中国古代文体,在诗集的布局谋篇上参考明堂的巡狩仪式,引入中国古代方位概念,把诗集分成《南面之碑》《北面之碑》《东面之碑》《西面之碑》《曲直之碑》和《中之碑》六大碑部,分别寓意“自我”“朋友”“女性”“敌人”“自然”和“多样的我”六个主题。从诗歌创作形式看,汉语碑文反宾为主,成为每首诗歌的点题之笔,而法语诗歌反而成为碑文的注解。汉语碑文和法语诗歌之间相互诠释,碑部的诗歌围绕主题书写,各碑部之间的诗歌因“他异性”而存在逻辑关联。这部用汉法双语书写的“碑体诗”诗集完美地诠释了谢阁兰的“多样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阁兰
多样美学
《古今碑录》
碑体诗
明堂
中国古代方位
他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涵化与本土化:18-19世纪法国文学界对中国诗歌艺术的诠释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丽娜(译)
机构
法国南特大学近现代文学系
中山
大学
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42,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国收藏中国西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840-1949)”
中山大学海外专家讲座项目“海外亚洲研究与跨学科对话”。
文摘
近代法国文学界在中国诗歌法译实践中认识到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在意义和语言形式上均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认为“诗不可译”。尽管如此,再现中国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之美仍然是法国文学界的理想。18—19世纪中国诗歌法译有三种模式:传教士的索隐式翻译、专业汉学家的学术翻译和职业文学家的自由翻译。索隐式翻译是一种策略性偏离,汉学翻译力求忠实于诗歌原意,自由翻译则是创造性接受。从美学角度看,三种翻译模式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法国文学界对中国诗歌艺术的接受呈现涵化和本土化两个面相。涵化的典型案例是《玉书》发行,推动法国诗歌从格律体走向自由体;本土化表现为中国诗歌通过法语语言再现,意境符合译者所在时代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
近代中国诗歌法译
索隐式翻译
汉学翻译
自由翻译
涵化
本土化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克多·谢阁兰的《古今碑录》:一部汉法双语的“现代诗”集
2
作者
郭丽娜(译注)
机构
法国南特大学近现代文学系
中山
大学
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55,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国收藏中国西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840-1949)”(19ZDA221)
2019年中山大学海外专家讲座项目“海外亚洲研究与跨学科对话”资助。
文摘
维克多·谢阁兰受法国现代派艺术家的“现代意识”影响,提出“多样美学”理论。《古今碑录》是谢阁兰的代表性诗集。谢阁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植入“碑”这种中国古代文体,在诗集的布局谋篇上参考明堂的巡狩仪式,引入中国古代方位概念,把诗集分成《南面之碑》《北面之碑》《东面之碑》《西面之碑》《曲直之碑》和《中之碑》六大碑部,分别寓意“自我”“朋友”“女性”“敌人”“自然”和“多样的我”六个主题。从诗歌创作形式看,汉语碑文反宾为主,成为每首诗歌的点题之笔,而法语诗歌反而成为碑文的注解。汉语碑文和法语诗歌之间相互诠释,碑部的诗歌围绕主题书写,各碑部之间的诗歌因“他异性”而存在逻辑关联。这部用汉法双语书写的“碑体诗”诗集完美地诠释了谢阁兰的“多样美学”理论。
关键词
谢阁兰
多样美学
《古今碑录》
碑体诗
明堂
中国古代方位
他异性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涵化与本土化:18-19世纪法国文学界对中国诗歌艺术的诠释
郭丽娜(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维克多·谢阁兰的《古今碑录》:一部汉法双语的“现代诗”集
郭丽娜(译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