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水中34种新兴污染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快速筛查 被引量:3
1
作者 吕琛山 曹艺璇 +5 位作者 穆哓茜 崔海燕 王涛 尉志文 贠克明 胡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技术快速筛查地表水中34种新兴污染物的方法。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 目的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技术快速筛查地表水中34种新兴污染物的方法。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前处理条件,样品经Oasis~? HLB和Oasis~? MCX固相萃取柱串联富集萃取。萃取物采用Kinetex~? EVO C18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Q-TOF-MS “fullscan”和“targeted MS/MS”模式检测34种新兴污染物,建立34种新兴污染物母离子、子离子及保留时间的数据库。结果 地表水中34种新兴污染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7。检出限为0.2~10 ng/L,回收率为81.2%~119.2%,日间精密度为0.78%~18.70%。将方法应用于多份地表水样品的检测,共检出6种新兴污染物,质量浓度为1.93~157.71 ng/L。结论 该方法能简单、快速地对地表水中的多种痕量级新兴污染物进行筛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化学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地表水 新兴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能基因mRNA推断损伤时间的指标同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杜秋香 朱细燕 +2 位作者 董塔娜 杨璨羽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索大鼠骨骼肌挫伤后PUM2、TAB2、Cx45、CHRNA1四个不同功能基因mRNA表达在个体间的同质性高低。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 目的探索大鼠骨骼肌挫伤后PUM2、TAB2、Cx45、CHRNA1四个不同功能基因mRNA表达在个体间的同质性高低。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上述PUM2、TAB2、Cx45、CHRN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计算每个损伤组不同个体间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并比较CV极值、累积变异度、集中趋势(XCV)和离散趋势(CVCV)。结果 PUM2、TAB2 mRNA在多个时间点出现较大CV,而Cx45、CHRNA1 mRNA的CV较小。累积变异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UM2 mRNA、CHRNA1 mRNA、TAB2 mRNA和Cx45 mRNA。PUM2 mRNA相对表达量的CVCV高于TAB2、Cx45、CHRN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TAB2、CHRNA1、Cx45 mRNA间相对表达量的CV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生物过程调控作用的PUM2、CHRNA1 mRNA相对表达量个体间同质性最低,其次为TAB2 mRNA,参与细胞结构组成的Cx45、CHRNA1 mRNA相对表达量个体间同质性较高,在今后筛选用于损伤时间推断的mRNA指标时应注意其功能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RNA 信使 骨骼 损伤时间推断 同质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线来源的生物样本采集、DNA提取及STR分型
3
作者 李泽琴 原芳 +2 位作者 刘娜 严江伟 张更谦 《法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牙线样本采集方式、DNA提取方法、保存条件及取样部位对样本STR分型成功率的影响,评估使用过的牙线作为个体识别生物学证据来源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剪取法、棉签擦拭法和植绒拭子擦拭法采集牙线样本,应用Che... 目的通过分析牙线样本采集方式、DNA提取方法、保存条件及取样部位对样本STR分型成功率的影响,评估使用过的牙线作为个体识别生物学证据来源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剪取法、棉签擦拭法和植绒拭子擦拭法采集牙线样本,应用Chelex法、过柱法和磁珠法提取DNA,使用Qubit试剂盒和人类DNA分型试剂盒(白金)进行DNA定量以及STR分型。对保存环境(温湿度、紫外辐射)和取样部位(线部、柄部)DNA浓度以及STR分型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平均DNA质量浓度、基因座检出率和STR分型准确率3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直接剪取法采集效能最高、棉签擦拭法次之、植绒拭子擦拭法效能最低,通过直接剪取法获得的样本平均DNA质量浓度大于(4.94±1.87)ng/μL,基因座检出率和STR分型准确率达到100%。无论采用直接剪取法、棉签擦拭法或植绒拭子擦拭法采集的样本,通过磁珠法提取DNA,其3项关键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优于过柱法和Chelex法。环境条件对样本DNA分析有较大影响,尤其是55℃/50%RH放置35 d的样本STR分型准确率下降至(81.82±12.31)%,暴露于紫外辐射12 h的样本STR分型准确率下降至(55.46±34.31)%。从牙线柄部所提取DNA的平均浓度极低,STR分型准确率仅为(30.91±27.35)%。结论选用棉签擦拭或直接剪取牙线样本线部,并配合磁珠法提取DNA,能最大程度保证DNA浓度与质量。此外,检材需避光保存于低温低湿环境并避免紫外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STR分型 样本采集 DNA提取 牙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