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学院文化的庄肃典雅:论1930年代北平学院文化对京派散文的影响 |
郑丽霞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
|
闽南方言文化传承的问题与对策——以泉州青少年方言认知与习得为例 |
陈燕玲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3
|
论曹植对屈骚的接受传播 |
于浴贤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4
|
五十年来台港暨海外文学史著作中“鲁迅书写”的变迁 |
古大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5
|
21世纪初文学理论建设审视 |
戴冠青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耻辱”意识与鲁迅的思想和文学生成 |
古大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7
|
地域文学的层级互动——以顺治、康熙年间晋安诗坛为讨论中心 |
翟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8
|
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 |
陈燕玲
林华东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3
|
|
9
|
曲同调殊:戏改语境中的荔镜情缘 |
黄科安
王伟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0
|
网络视域下青少年生活语言受污染问题探析 |
王进安
谢英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的语言情感与文化认同——基于“词语自由联想”实验的研究 |
陈燕玲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2
|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进程 |
戴冠青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3
|
“一带一路”视域下方言资源价值发掘——以闽南方言为例 |
王曦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4
|
由“史”入“文”——论西方传记的现代性转型 |
黄科安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5
|
闽台民间想象的相通性及其情感诉求 |
戴冠青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6
|
启蒙·革命·规训——“文艺大众化”考论 |
黄科安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7
|
“多重边缘人”的女性叙事——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
戴冠青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8
|
明嘉靖本《荔镜记》方言词缀研究 |
王曦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9
|
意识形态偏见、众声喧哗与经典认同——美国华人文化圈的鲁迅研究 |
古大勇
黄科安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
20
|
谈“V来V去” |
张虹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