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侨乡泉州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月云 许红峰 叶健芬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为依据,就泉州市体育场地总量、面积、种类、结构、分布、投资构成、经济成分、开放程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体育场地各项主要指标位居福建省前列;区域经济格局和体育发展战略是居住小区体育场地... 以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为依据,就泉州市体育场地总量、面积、种类、结构、分布、投资构成、经济成分、开放程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体育场地各项主要指标位居福建省前列;区域经济格局和体育发展战略是居住小区体育场地建设滞后的主要因素;单位自筹是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社会捐赠是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重要补充,民营企业和华侨捐赠是社会捐赠的主要渠道;区域经济模式、乡族观念、侨缘禀赋是影响体育场地经济成分特殊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地 场地建设 泉州市 侨乡 体育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格局 社会捐赠 区域经济模式 经济成分 投资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侨乡泉州体育场地经济成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许月云 许红峰 叶建芬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等,依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在全面分析侨乡泉州体育场地总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投资金额等基础上,就泉州及各县市区体育场地经济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集体经济成分比例较高...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等,依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在全面分析侨乡泉州体育场地总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投资金额等基础上,就泉州及各县市区体育场地经济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集体经济成分比例较高,各种民间资本以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形式存在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体育场地之中是侨乡泉州体育场地经济成分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模式、乡族观念、侨缘禀赋是侨乡泉州体育场地经济成分特殊性的“内源因子”;单位自筹是侨乡泉州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社会捐赠是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重要补充,民营企业和华侨捐赠是社会捐赠的主渠道;集体经济成分体育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水平、产业特色、地理位置、侨区分布等是影响侨乡泉州各县市区体育场地经济成分比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乡 体育场地 经济成分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与发展对策研究--以侨乡泉州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许月云 戴维红 +1 位作者 许科 范宝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25,共4页
采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等,以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和2006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例,对泉州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与结构、供给主体、供给机制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供给总量不足、品质不高、种类单一;供给主... 采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等,以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和2006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例,对泉州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与结构、供给主体、供给机制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供给总量不足、品质不高、种类单一;供给主体以单位自筹为主,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为辅;供给机制缺乏公共政策的支持,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建立。加强公共政策制定、构筑公共财政体制、构建中心供给模式、建立供给决策机制和供给的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保障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核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体育公共产品 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以泉州市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月云 陈霞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以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泉州市体育场地数量、规模、投资、类型、位置分布等进行横纵比较。研究表明:泉州体育场地数量居福建省首位,但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及增速均...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以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泉州市体育场地数量、规模、投资、类型、位置分布等进行横纵比较。研究表明:泉州体育场地数量居福建省首位,但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及增速均低于全省水平;体育场地建设投资居全省首位,增速高于全省水平,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是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体育场地类型居全省第3位,体育场地相对集中于乡镇/村和校园,公园、居住小区比较匮乏。泉州区域经济结构、文化习俗拓展了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来源,优良传统、运动偏爱推进了体育场地提档升级;但应对人口的快速增长体育场地规划性不足,体育场地资源配置明显滞后是影响体育场地建设发展的主要原因。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优化公共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加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插体"工程,增强城市公共空间体育功能;创新体育场馆建设投资模式,拓宽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主体等是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地 区域体育 场地建设 发展水平 发展路径 泉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的STP与营销策略——以泉州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志丹 许月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1,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11家泉州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的STP以及营销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泉州体育用品上市公司产品定位于中端市场,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于18~25岁的年轻人及运动爱好者,努力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专业化、时尚...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11家泉州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的STP以及营销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泉州体育用品上市公司产品定位于中端市场,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于18~25岁的年轻人及运动爱好者,努力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专业化、时尚化、质量化”的产品认同感,形成了良好的营销模式;泉州体育用品上市公司进行了共性、差异化以及整合营销的营销策略.并对中国其他体育用品企业提出建议和措施: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以高科技为后盾,开发个性化产品;以体育赛事为契机,积极发展体育用品营销,打造自有品牌,塑造企业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用品 上市公司 STP 营销策略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体育场馆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侨乡泉州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月云 陈霞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51,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泉州市与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从业人员、收入支出等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泉州市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相当单一,自主运营占绝对主导地位;室内体育场...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泉州市与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从业人员、收入支出等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泉州市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相当单一,自主运营占绝对主导地位;室内体育场馆、营业性体育场馆、高危体育项目场馆、规模较大体育场馆等是泉州体育场馆从业人员配置的大户;泉州体育场馆在经营上处于盈利状态,但盈利幅度和空间较为有限。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引入"大运营"概念,推进"公建民营"运营模式等是泉州市体育场馆运营效能水平提升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馆 运营模式 人员配置 收入支出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市大型体育场馆基本服务能力的研究
7
作者 陈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3-45,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泉州市体育中心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使用的基本现状,分析开放形式、开放天数、接待人数等基本的服务能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在数量上有了显著提高,随着全国农运会的举行,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泉州市体育中心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使用的基本现状,分析开放形式、开放天数、接待人数等基本的服务能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在数量上有了显著提高,随着全国农运会的举行,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又迈上了一个台阶;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总体来讲能够满足体育竞赛与活动的需求,但是游泳馆和跳水馆建设还处于空白阶段;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效益、基本服务能力能够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但是从业人员和接待健身人数这两项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大型体育馆 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农运会对泉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期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健 曾灿文 +4 位作者 蔡衍铿 林芹芳 张达 王庆龙 杨丽红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40,共5页
2008年全国农运会将对泉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将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帮助打造城市"体育名片",推动基础设施及体育场馆建设;其次,通过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形成文明社会风尚、增强市民凝聚力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2008年全国农运会将对泉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将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帮助打造城市"体育名片",推动基础设施及体育场馆建设;其次,通过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形成文明社会风尚、增强市民凝聚力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第三,依靠合理规划和大规模投入将不断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在筹办及举办过程中形成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并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届全国农运会 体育产业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视域下全球体育秩序变革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任慧涛 易剑东 王润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1,共7页
采用文本分析、内容分析等公共政策研究方法,以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的体育议题为逻辑进路,介绍"体育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理念;通过政治学团体理论和公共政策学倡导联盟框架模型,比较分析联合国体系、奥林匹克体系及其在... 采用文本分析、内容分析等公共政策研究方法,以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的体育议题为逻辑进路,介绍"体育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理念;通过政治学团体理论和公共政策学倡导联盟框架模型,比较分析联合国体系、奥林匹克体系及其在全球体育秩序中的结构与关系,并对全球体育发展政策进行了阐释。研究认为,体育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是间接且非显性的,但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发展与社会变革,是现代政治文化赋予体育运动的新内涵,亦是全球体育治理态势的新动向。虽然在组织理念和执行准则层面有所冲突,联合国体系与奥林匹克体系在全球体育公共事务上形成了态度开放、良性竞合的新型伙伴关系。奥林匹克体系拥有体育自治权,并依靠精神感召、规制合谋与利益分享机制,控制着全球体育文化产品价值链。联合国体系借助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倡议领袖优势,通过影响成员国体育公共事务部门,将体育作为社会单元纳入到世界发展蓝图,为新的全球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动力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促进和平 体育促进发展 全球治理 体育治理 奥林匹克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策工具对《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彩娥 许月云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6-506,共11页
从政策工具类型(X维度)和利益相关方(Y维度)两个维度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文中简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的政策工... 从政策工具类型(X维度)和利益相关方(Y维度)两个维度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文中简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的政策工具条目数分别占《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政策条目总数的比例依次为60.71%、30.36%、8.93%。我国政府和学校是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核心利益相关方,居民在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过程中是重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社会组织是边缘利益相关方。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出建议:完善环境型政策工具,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实施的精准度;细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强化该类政策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推动作用;补充需求型政策工具,增强该类政策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消费拉动作用。针对利益相关方,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针对居民和社会组织的施策要进一步平衡使用各类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场馆 向社会开放 政策工具 社会组织 全民健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新建居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需求趋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月云 许红峰 +3 位作者 叶健芬 侯京卫 许科 李蜜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淡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就城市居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需求趋向,对2002年、2003年2、004年福州市住房交易会房地产商和购房者需求者进行调查,并就城市居住的规划建设走访了有关部门。结果表明:经...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淡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就城市居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需求趋向,对2002年、2003年2、004年福州市住房交易会房地产商和购房者需求者进行调查,并就城市居住的规划建设走访了有关部门。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居住区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需求的主要因素;健全与完善法规是城市居住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的保障;安居、休闲、娱乐、运动、健康、和谐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居住区的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育 社区体育 居住区 体育设施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校园体育场地开放“反公地悲剧”的治理研究——以F省LY市为个案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慧涛 许月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47,共7页
我国校园体育场地曾陷入公共管理学的经典困境——迈克尔·黑勒的“反公地悲剧”,多元治理主体刻意采取不开放策略,导致资源闲置。调查发现(1)校园体育场地产权碎片化虽不严重,但涉及国有资产产权私有化,极难整合。(2)校长、教育局... 我国校园体育场地曾陷入公共管理学的经典困境——迈克尔·黑勒的“反公地悲剧”,多元治理主体刻意采取不开放策略,导致资源闲置。调查发现(1)校园体育场地产权碎片化虽不严重,但涉及国有资产产权私有化,极难整合。(2)校长、教育局长和地方党政领导作为治理主体代表,承担多重、模糊责任,为了防范风险,各责任主体封闭校园,禁止周边居民进入锻炼。(3)通过政策创新,校园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构建了新的多重责任机制,消除了条块管理所造成的责任模糊问题。研究认为由于我国特色所有制形式,从“产权整合”这一假设出发,探寻公有资源产权明晰化极难实现。在产权不可解的情况下,将解决思路转为“责任明晰化”,利用我国强政府的制度优势,对责任主体、内容、程序等进行整体治理,确保因条块管理而分割的公共物品之管理权、使用权等与事责统一,在解决我国公有资源闲置问题上更具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体育场地开放 反公地悲剧 治理 产权融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社会体育资源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月云 许红峰 +1 位作者 凌江 张梦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6,共6页
采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构建了由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组织管理资源等5个领域层的二级指标和28个指标层的三级指标组成的区域社会体育资源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优势实证显示:晋... 采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构建了由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组织管理资源等5个领域层的二级指标和28个指标层的三级指标组成的区域社会体育资源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优势实证显示:晋江城市社会体育资源具有良好的比较优势,其中社会体育物力资源处于优秀水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组织管理资源处于良好水平,信息资源处于一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资源 比较优势 指标体系 构建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许月云 许红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文献法、实地调查、访谈法等,就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效应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35县(区、市)59个乡镇72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同;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村居环境;为村委会广泛联系群众和村民之... 采用文献法、实地调查、访谈法等,就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效应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35县(区、市)59个乡镇72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同;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村居环境;为村委会广泛联系群众和村民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了平台;为农民的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善提供了重要条件;基本满足了村民体育活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体育治理变革的具体表现、现实挑战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志强 刘兵 任慧涛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3,共11页
当前全球体育治理正在发生变革,具体内容涉及治理问题、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的变化。全球体育治理变革是一种渐进且复杂的过程,变革趋势是从国际体育组织自治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导致... 当前全球体育治理正在发生变革,具体内容涉及治理问题、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的变化。全球体育治理变革是一种渐进且复杂的过程,变革趋势是从国际体育组织自治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导致这种变革的动因有两种,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体育大国力量崛起对传统国际体育治理体系形成补充和修正方案;二是,欧美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力量导致国际体育民粹主义兴起,力图扭转和阻碍体育全球化进程。全球体育治理变革带来以下挑战,如全球体育治理议题不断扩展、导致全球体育治理难度加大,国际体育制度复合型要素叠加、使得全球体育治理话语冲突风险加大,国际体育规则和规范的价值共识缺失、导致国际体育治理体系冲突严重,西方国家强权政治、话语霸权盛行,导致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变革不确定风险增加。作为全球体育治理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应增强国际体育议题设置能力、切实提升全球体育治理话语权,加强国际体育话语平台建设,输出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方案,发展全球体育治理伙伴关系,共建国际体育规则规范的价值共识,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公正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体育治理 体育全球化 体育治理变革 体育话语权 中国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体育文化民众意象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戴维红 许月云 许红峰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是通过对特定城市体育文化有形载体感知而形成的城市体育文化印象。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Nvivo 8.0软件,通过开放式、关联式、选择式循序渐进编码方式,构建了由37个意象元素、12个意象要素、4个意象因...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是通过对特定城市体育文化有形载体感知而形成的城市体育文化印象。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Nvivo 8.0软件,通过开放式、关联式、选择式循序渐进编码方式,构建了由37个意象元素、12个意象要素、4个意象因子组成的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就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对958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晋江市民对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的重要度、印象程度和品质指数有不同评价,在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因子上呈现不同的意象,形成了体育产业、体育场地为特质,平民体育文化为核心,制度、行为文化为潜力的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民众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育文化 意象 民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健康促进”理念之学校体育改革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颜昶 徐丽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73,共3页
对学生体质下降、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育行为、社会环境影响、体育促进健康的方法等问题进行思考。认为,导入健康促进理念可以补足学校体育的综合干预措施,以行为干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展望了导入健康促进理... 对学生体质下降、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育行为、社会环境影响、体育促进健康的方法等问题进行思考。认为,导入健康促进理念可以补足学校体育的综合干预措施,以行为干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展望了导入健康促进理念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将发生的几大变化:1.致力于影响健康的社会和行为因素研究。2.形成体育生活方式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核心。3.以行为干预理论为依据,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4.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健康促进 体育生活方式 体育健康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侨乡乡镇体育资源配置特征及其运作场域与路径分析——社会资本视域下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绩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志丹 许月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36,共4页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晋江八百乡体育资源配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侨乡晋江乡镇体育资源配置呈现物力投资多元化、人力服务自治化、财力来源民间化、互动交流频繁化等显著特征;家族关系网络、海外关系...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晋江八百乡体育资源配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侨乡晋江乡镇体育资源配置呈现物力投资多元化、人力服务自治化、财力来源民间化、互动交流频繁化等显著特征;家族关系网络、海外关系网络、企业关系网络、体育社团关系网络是侨乡乡镇体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侨乡社会资本所依托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和文化规范是侨乡乡镇体育资源得以运作场域的基本要素;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颇具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等为侨乡社会资本网络资源的运行和共享开辟了运作和转换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乡 社会资本 体育资源 配置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城市体育形象评价模型的建构与实证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月云 张梦真 张志扬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9,235,共7页
以城市形象、城市体育形象要素结构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等构建城市体育形象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城市体育形象评价模型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良好,评价模型潜在变量、观测变量间回归路径系数大小各异... 以城市形象、城市体育形象要素结构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等构建城市体育形象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城市体育形象评价模型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良好,评价模型潜在变量、观测变量间回归路径系数大小各异,对城市体育形象的型塑力和影响力不一。晋江城市体育形象总体属于高知名度、低美誉度类型,具有一定显示度和专属性体育产业人、事、物等资源是晋江城市体育形象的核心品牌,是体育城市形象塑造、传播和营销的城市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城市体育形象 城市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体育“抓鸭”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伯余 郭学松 陈萍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7,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福建晋江安海原生态民俗体育"抓鸭"活动的体育特质、活动源起、发展历程及价值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抓鸭"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是集游泳、体操等体育项目特征为一体的体育事项;...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福建晋江安海原生态民俗体育"抓鸭"活动的体育特质、活动源起、发展历程及价值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抓鸭"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是集游泳、体操等体育项目特征为一体的体育事项;该活动由民族英雄郑成功训练水兵的一种方式演变而成;其活动的传承经历了军旅中传承及民间传承两个阶段;传承中所体现的价值有健身修心价值、娱乐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及文化传承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俗体育 抓鸭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