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地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现状及预后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永年 黄亚兰 +5 位作者 邓金兰 邱燕燕 黄秋燕 刘江福 郭如意 高艺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通过对泉州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现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为AIDS机会性感染的科学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172例AIDS合... 目的通过对泉州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现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为AIDS机会性感染的科学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172例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机会性感染情况,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将独立预测因素引入R软件,根据各因素回归系数绘制预后Nomogram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对该模型的区分度进行标定,利用校准图阐明Nomogram预测的预后与实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决策曲线(DCA)对Nomogram模型的临床效用进行验证。结果172例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中,机会性感染共有8种,其中细菌性肺炎占比最高,达54.65%,其次为口腔白斑,占51.74%,肺孢子菌肺炎占43.60%,带状疱疹占28.49%,肺结核占21.51%,感染性腹泻占19.7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12.79%,巨细胞病毒感染最低,仅占10.4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8~39岁人群居多。年龄、感染种数、基因型耐药、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校准曲线及DCA显示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有效性,且精准区分度较好。结论年龄、感染种数、基因型耐药、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因素是影响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因子,而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能发挥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和有效性,为临床早识别、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预测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的耐药基因及分子分型
2
作者 林玉玲 陈清清 +4 位作者 彭芃芃 邱慧娜 胡丽萍 闫小利 张建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RCF)的检出率、分布特点、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20—2023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分离CRCF的药敏结果,验证菌株耐药表型,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RCF)的检出率、分布特点、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20—2023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分离CRCF的药敏结果,验证菌株耐药表型,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同源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同时携带bla VIM-1、bla NDM-1的CF17菌株。结果共检出非重复弗劳地柠檬酸杆菌119株,其中CRCF 27株,占22.7%。CRCF主要分离自神经外科和泌尿外科,标本类型主要是中段尿;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均敏感,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成功复苏的22株CRCF耐药表型均阳性,均携带耐药基因,其中17株(77.3%)携带单耐药基因,包括14株bla NDM-1,2株bla KPC-2,1株bla NDM-5;5株(22.7%)同时携带双耐药基因,包括同时携带bla KPC-2、bla NDM-1(共3株),同时携带bla NDM-1、bla IMP和同时携带bla VIM-1、bla NDM-1(各1株);共检出8个ST型,ST116、ST532分别有8、6株。CF17为ST116,携带的bla VIM-1、bla NDM-1位于不同的质粒上,分别为IncA、IncX3。结论CRCF以多重耐药为主,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bla NDM-1,部分菌株同时携带双耐药基因,以ST116和ST532为主,CF17是目前已知国内首次分离报告同时携带bla VIM-1及bla NDM-1耐药基因的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bla NDM-1 bla VIM bla IMP ST116 ST532 耐药性 碳青霉烯耐药基因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模板法制备的金属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少斌 张一帆 +2 位作者 黄惠南 林志强 陈伟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7-572,共6页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其功能也得到全面的研究。由于蛋白质外壳和金属内核,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制备的金属复合纳米材料拥有很好的稳定性、高荧光特性、优良的催化活性、环保的制备过程和潜在的多功能特性。...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其功能也得到全面的研究。由于蛋白质外壳和金属内核,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制备的金属复合纳米材料拥有很好的稳定性、高荧光特性、优良的催化活性、环保的制备过程和潜在的多功能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牛血清白蛋白-金属复合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包括已开发的种类、制备方法、性能、生物检测及临床相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金属复合纳米材料 荧光 模拟酶 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生物传感器特异性检测胆碱及其相关物质
4
作者 何少斌 吴钢伟 +1 位作者 王小龙 陈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由于胆碱及其相关物质缺少电活性、发色或荧光基团,使其检测较为困难。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学者们发现用纳米材料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拥有优秀的稳定性、特异性、荧光和催化活性且制备过程环保,并在诸多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 由于胆碱及其相关物质缺少电活性、发色或荧光基团,使其检测较为困难。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学者们发现用纳米材料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拥有优秀的稳定性、特异性、荧光和催化活性且制备过程环保,并在诸多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近几年基于纳米生物传感器特异性检测胆碱及其相关物质的方法,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传感器 胆碱 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