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文献在测算房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无法反映房地产业真实发展水平。本文选取污染物排放量作为非理想产出,运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伴随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文献在测算房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无法反映房地产业真实发展水平。本文选取污染物排放量作为非理想产出,运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中国31个省份的房地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进行测度,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生产率的多种因素加以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7年,我国房地产业GTFP总体呈上升态势,且增速缓慢,东部地区的房地产业GTFP增长速度总体高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增速则与全国均值基本持平,整体态势保持平稳;技术进步所引发的"增长效应"是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而技术效率所带来的"追赶效应"则影响较小;从现实因素考虑,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与投资回报率对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资本强度与生产率的增长呈现负相关,劳动生产率对其则无明显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环境规制和生产率之间大致呈倒"U"型关系,合理的环境规制所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成本负向效应,因此"波特假说"在中国房地产业成立。展开更多
绿色发展是协调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式,绿色发展正逐渐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人类发展的重点。我国经济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状态,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而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绿色高效是我国城市转...绿色发展是协调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式,绿色发展正逐渐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人类发展的重点。我国经济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状态,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而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绿色高效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采用超效率非期望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效率并探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然后与未考虑碳排放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评价绿色发展效率以及演化趋势和特征,并运用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ai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technology)方法识别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流域碳排放量逐年递增,碳排放对绿色发展效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环境的约束下,下游的绿色发展效率值降幅明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各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下游>上游>中游的分布特征;从影响因素上看,产业结构、科研投入、对外开放、环境规制和植被覆盖率对碳排放视域下的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过度排放方面,其中环境问题主要是碳排放问题,正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提高绿色效率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后,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碳中和愿景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保证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更强有力的保护生态环境,更好的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展开更多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前提下,提出生态需水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预测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据此在生态需水确权的基础上进行流域预留水权确权,并在水权确权的基础上探索水权期权交易模式下预...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前提下,提出生态需水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预测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据此在生态需水确权的基础上进行流域预留水权确权,并在水权确权的基础上探索水权期权交易模式下预留发展水权再配置方案,实现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规避水权买卖双方风险,为跨流域特殊水权的确权与再配置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受气候、政策的影响区域生态需水量呈现出较大变化;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天津和河北不具备自备预留发展水量的能力,需要依靠流域调度中心的统一协调;流域调度中心可以根据预测年预留发展水量的使用风险情况进行价格方案的灵活配置,实现预留发展水量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展开更多
文摘伴随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文献在测算房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无法反映房地产业真实发展水平。本文选取污染物排放量作为非理想产出,运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中国31个省份的房地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进行测度,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生产率的多种因素加以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7年,我国房地产业GTFP总体呈上升态势,且增速缓慢,东部地区的房地产业GTFP增长速度总体高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增速则与全国均值基本持平,整体态势保持平稳;技术进步所引发的"增长效应"是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而技术效率所带来的"追赶效应"则影响较小;从现实因素考虑,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与投资回报率对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资本强度与生产率的增长呈现负相关,劳动生产率对其则无明显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环境规制和生产率之间大致呈倒"U"型关系,合理的环境规制所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成本负向效应,因此"波特假说"在中国房地产业成立。
文摘绿色发展是协调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式,绿色发展正逐渐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人类发展的重点。我国经济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状态,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而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绿色高效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采用超效率非期望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效率并探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然后与未考虑碳排放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评价绿色发展效率以及演化趋势和特征,并运用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ai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technology)方法识别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流域碳排放量逐年递增,碳排放对绿色发展效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环境的约束下,下游的绿色发展效率值降幅明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各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下游>上游>中游的分布特征;从影响因素上看,产业结构、科研投入、对外开放、环境规制和植被覆盖率对碳排放视域下的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过度排放方面,其中环境问题主要是碳排放问题,正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提高绿色效率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后,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碳中和愿景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保证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更强有力的保护生态环境,更好的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文摘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前提下,提出生态需水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预测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据此在生态需水确权的基础上进行流域预留水权确权,并在水权确权的基础上探索水权期权交易模式下预留发展水权再配置方案,实现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规避水权买卖双方风险,为跨流域特殊水权的确权与再配置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受气候、政策的影响区域生态需水量呈现出较大变化;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天津和河北不具备自备预留发展水量的能力,需要依靠流域调度中心的统一协调;流域调度中心可以根据预测年预留发展水量的使用风险情况进行价格方案的灵活配置,实现预留发展水量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