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
1
作者 田洪军 《广东蚕业》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起步开局之际,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调研工作的开展,是对脱贫攻坚和“十三五”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实践总结,是对全县茶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症结的“把脉问诊”。通...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起步开局之际,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调研工作的开展,是对脱贫攻坚和“十三五”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实践总结,是对全县茶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症结的“把脉问诊”。通过调研工作,探讨了全县茶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劳务、融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法,为全县茶产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促进全县茶产业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茶产业 产业发展 专题调研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县古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
作者 田洪军 陈玲 +5 位作者 田景涛 黄亚琴 徐代华 王威锐 杨琦宏 杨虎彪 《广东蚕业》 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镇榨子村一带的野生古茶树资源开展普查、挂牌、统计、建档等工作,筛选出23个古茶树单株进行扦插繁育,再优选出2个株系,分别命名为“沿河古茶1号”、“沿河古茶2号”,并以本地品种“黔茶1号...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镇榨子村一带的野生古茶树资源开展普查、挂牌、统计、建档等工作,筛选出23个古茶树单株进行扦插繁育,再优选出2个株系,分别命名为“沿河古茶1号”、“沿河古茶2号”,并以本地品种“黔茶1号”为对照进行农艺性状、生化成分、感官审评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沿河古茶1号”、“沿河古茶2号”的叶片均向上着生,百芽重均高于“黔茶1号”,适合机械采摘。茶多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4.07%、25.76%,均具有高茶多酚的特点,制成的红茶品质均优于“黔茶1号”,香气突出,产量高,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既可作为茶叶新产品的开发原料,也可作为优秀的茶树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沿河古茶1号 沿河古茶2号 育种材料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县白叶一号种植现状与栽培管理技术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虎彪 《广东蚕业》 2024年第6期94-96,共3页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种植特色农作物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途径。白叶一号是一种优良的茶树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沿河县不断扩大白叶一号种植面积,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已经成为白叶一号的核心...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种植特色农作物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途径。白叶一号是一种优良的茶树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沿河县不断扩大白叶一号种植面积,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已经成为白叶一号的核心产区之一。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其种植效益和品质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调查和研究了沿河县白叶一号种植现状和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沿河县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河县 白叶一号 种植现状 栽培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县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探究
4
作者 杨虎彪 《广东蚕业》 2024年第11期14-16,共3页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地,古茶树资源丰富。文章以沿河县古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义,介绍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概况,分别提出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策略建议和开发利用策略建...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地,古茶树资源丰富。文章以沿河县古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义,介绍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概况,分别提出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策略建议和开发利用策略建议,以期为促进当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河县 古茶树 种质资源 保护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酚类和嘌呤类代谢表型的沿河古茶树红茶适制性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方仕茂 戴宇樵 +4 位作者 杨婷 田小强 田洪军 刘忠英 潘科 《茶叶通讯》 2021年第3期456-461,共6页
本试验基于化学成分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贵州省沿河县古茶树不同树型、产地和季节的茶样内含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乔木型茶鲜叶咖啡碱、可可碱、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显著高于灌木型,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 本试验基于化学成分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贵州省沿河县古茶树不同树型、产地和季节的茶样内含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乔木型茶鲜叶咖啡碱、可可碱、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显著高于灌木型,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显著低于灌木型;基于19化合物×69样品的数据矩阵提取累计解释方差大于82%的前3个主成分,基本实现对沿河县4个乡镇的茶样区分;季节和加工因素对古树红茶中咖啡碱含量影响不显著,春茶中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及茶黄素总量均高于对照和秋季茶样,秋茶酯型儿茶素(16.72 mg/g)显著低于古树春茶(44.20 mg/g)。本研究可为沿河古茶树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树型 多酚类 咖啡碱 适制性 红茶 沿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FLD靶向分析古茶树游离氨基酸积累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方仕茂 张拓 +4 位作者 杨婷 田小强 田洪军 刘忠英 潘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0-1077,共8页
游离氨基酸是贡献茶汤鲜味的主要物质。乔木型和灌木型古茶树茶鲜叶经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的干茶,其鲜味特征突出,但目前对古茶树茶鲜叶及制成的干茶中游离氨基酸的积累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结合化... 游离氨基酸是贡献茶汤鲜味的主要物质。乔木型和灌木型古茶树茶鲜叶经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的干茶,其鲜味特征突出,但目前对古茶树茶鲜叶及制成的干茶中游离氨基酸的积累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靶向分析乔木型、灌木型古茶树及福鼎大白茶鲜叶和干茶样品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茶鲜叶和干茶样品中茶氨酸含量最高,且在乔木型和灌木型古茶树鲜叶中存在显著差异;干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减少,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茶鲜叶样品游离氨基酸含量聚类明显,而干茶则呈现重叠或分散特征。不同树型古茶树鲜叶游离氨基酸积累存在差异,加工可改变游离氨基酸代谢,促进红茶品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红茶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游离氨基酸 鲜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MS分析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科 方仕茂 +4 位作者 刘忠英 杨婷 戴宇樵 田小强 杨胜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0-496,共7页
选取不同树型古茶树鲜叶样品15个及红茶样品13个,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探究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古茶树鲜叶和红茶中共检出10种可溶性糖,大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7.01±7.77)、(1... 选取不同树型古茶树鲜叶样品15个及红茶样品13个,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探究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古茶树鲜叶和红茶中共检出10种可溶性糖,大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7.01±7.77)、(16.20±2.46)mg·g^(-1),中小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12.61±4.89)、(10.39±0.73)mg·g^(-1);大叶种鲜叶中葡萄糖、D-果糖、D-阿拉伯糖、L-鼠李糖、D-山梨醇、蔗糖的含量与中小叶种鲜叶的差异显著;与鲜叶相比,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红茶中葡萄糖和D-果糖等单糖的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显著减少.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古茶树红茶甜醇滋味的特征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茶叶加工 可溶性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