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稠油油藏开采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啸枫 张烈辉 冯国庆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39,共3页
我国西部K油藏为浅层稠油油藏,油层平均埋深240 m,属于边缘氧化型稠油油藏。针对K油藏开发过程中注入蒸汽波及的效率低,热连通不充分,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选择该油藏有代表性的井组,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油藏连续汽驱、间歇汽... 我国西部K油藏为浅层稠油油藏,油层平均埋深240 m,属于边缘氧化型稠油油藏。针对K油藏开发过程中注入蒸汽波及的效率低,热连通不充分,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选择该油藏有代表性的井组,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油藏连续汽驱、间歇汽驱、低干度汽驱等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经济因素和最终采收率确定了合理的开发方案为高注汽强度的间歇汽驱,注汽强度80~100 m3/d,注汽周期为6个月。数值模拟结果对油田实际开发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比 数值模拟 蒸汽驱 历史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蚀岩板三维激光扫描仪 被引量:7
2
作者 赵仕俊 陈忠革 +1 位作者 伊向艺 朱江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24,共3页
针对酸蚀岩板表面形貌复杂的特点和测量精度高的要求,设计了一款用于酸蚀岩板形貌测量的三维激光扫描仪。重点研究了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结构,三维激光扫描原理、应用软件结构和功能。此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对酸蚀岩板表面形貌进行快速、精... 针对酸蚀岩板表面形貌复杂的特点和测量精度高的要求,设计了一款用于酸蚀岩板形貌测量的三维激光扫描仪。重点研究了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结构,三维激光扫描原理、应用软件结构和功能。此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对酸蚀岩板表面形貌进行快速、精确地扫描,扫描软件可以对扫描所得点云数据进行导入、导出、缩放和旋转等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扫描装置所得的数据可定量分析岩石裂缝的酸化效果,为岩石裂缝渗透率测量和酸化作业工程设计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 酸蚀岩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定量评价井壁稳定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梁利喜 许强 刘向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井壁稳定性的准确评价对优化井身结构、优选完井方式、提高固井质量、提高测井解释精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井壁稳定归根结底是井周应力状态与地层岩石强度的平衡关系问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从受力与材料强度两方面出发,应用统... 井壁稳定性的准确评价对优化井身结构、优选完井方式、提高固井质量、提高测井解释精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井壁稳定归根结底是井周应力状态与地层岩石强度的平衡关系问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从受力与材料强度两方面出发,应用统一处理平衡方程与破坏准则,分析了井周的应力分布,得出在与原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为90°和270°处,井壁最易坍塌;夹角为0°和180°处,井壁最易破裂。进而提出了井壁的坍塌评价系数Sc和破裂评价系数Sf,当Sc=1或Sf=1时,井壁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Sc>1、Sf>1时,井壁稳定,且值越大,井壁越稳定。井壁坍塌评价系数和破裂评价系数为评价井壁稳定性提供了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稳定 应力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井连接段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欣袁 练章华 +1 位作者 林铁军 江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分支井作为一种能够更加有效地开采油气藏的钻井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普遍推广。然而在应用该技术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井壁稳定性就是其中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分支井连接段的三维模型,综合考虑各向... 分支井作为一种能够更加有效地开采油气藏的钻井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普遍推广。然而在应用该技术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井壁稳定性就是其中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分支井连接段的三维模型,综合考虑各向异性地应力,流体对岩石骨架的影响和方位角、倾角变化等,得出连接段附近的应力–应变和渗流场分布规律。并根据摩尔–库仑准则,利用有限元后处理程序图形化了井壁稳定的预测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当支井方位角为90,即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时连接段井壁最稳定;井眼直径和连接段位置深度对井壁稳定性影响较小;后期生产压差过大也会增大裸眼完井井壁失稳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井 流固耦合 井壁稳定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某油井地应力剖面的测井构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利喜 许强 刘向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地应力计算分析是井壁稳定性评价、油气井出砂预测、套管损坏变形分析、射孔设计优化以及压裂施工设计的前提与基础。海上油气井的垂向应力,由海水压力、未测井段岩层压力以及已测井段岩层压力三部分引起。在分析密度随深度变化趋势的... 地应力计算分析是井壁稳定性评价、油气井出砂预测、套管损坏变形分析、射孔设计优化以及压裂施工设计的前提与基础。海上油气井的垂向应力,由海水压力、未测井段岩层压力以及已测井段岩层压力三部分引起。在分析密度随深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确定了未测井段岩层压力;依据压裂曲线,利用破裂压力孔隙弹性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在两个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弹性应变量;并基于地应力的组合弹性经验关系模型,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并构建了南海某油井的地应力剖面,为该井开发过程的出砂预测、套管损坏变形分析以及射孔设计优化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测井 水力压裂 海上油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二叠系阳新统大断裂封闭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洪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3-406,426,共5页
在大断裂带及其附近能形成较大的储集空间,问题在于其是否封闭及封闭程度如何。文中讨论了大断裂带的成藏可能性,提出了识别断层是否封闭的3个判别标志:a)高异常地层压力;b)代表封闭环境的水型与高矿化度;c)纵向上的多产层、多压力系统... 在大断裂带及其附近能形成较大的储集空间,问题在于其是否封闭及封闭程度如何。文中讨论了大断裂带的成藏可能性,提出了识别断层是否封闭的3个判别标志:a)高异常地层压力;b)代表封闭环境的水型与高矿化度;c)纵向上的多产层、多压力系统与多种水型。这3个判别标志不仅适用于川南二叠系这样的碳酸盐岩地区,也适用于其它碎屑岩沉积区。川南地区除"通天"断层和膏盐层被剥蚀地区外,不少隐伏于地下的大断裂具良好封闭性,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阳新统 研究 封闭性 判断 遮挡 隐伏断层 断裂带 早二叠世 川南矿区 天然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力”作用下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聚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焕旭 陈世加 +4 位作者 路俊刚 刘超威 陈娟 李勇 徐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1-1351,共11页
在致密油成藏动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从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推动石油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膨胀力"与常规储层情况下浮力之间的区别。论述了在"膨胀力"作用下,石油在理想致密砂岩模型中的运移模式、... 在致密油成藏动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从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推动石油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膨胀力"与常规储层情况下浮力之间的区别。论述了在"膨胀力"作用下,石油在理想致密砂岩模型中的运移模式、运移距离及致密油藏扩张规律。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实例,建立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致密砂岩中隔、夹层及裂缝对石油运移富集的影响。分析认为:由于致密油与常规储层油藏在运移动力及运移模式上的差别,致密砂岩中隔、夹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石油的运移,造成成藏上物性较好的"空白带";在致密砂岩裂缝型油藏中,与裂缝直接接触物性较好的砂体是最具可能性的石油聚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运移动力 油气成藏 泥质隔、夹层 致密砂岩裂缝型油藏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及凝析气井连续携液模型的统一 被引量:4
8
作者 苑志旺 杨莉 +2 位作者 郭平 杨宝泉 罗银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10633-10636,共4页
气井及凝析气井积液是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关于气井连续携液模型种类繁多,且缺少富含凝析水的定向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在目前广泛采用的Li Min携液模型基础上,推导出了富含凝析水的定向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 气井及凝析气井积液是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关于气井连续携液模型种类繁多,且缺少富含凝析水的定向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在目前广泛采用的Li Min携液模型基础上,推导出了富含凝析水的定向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并将现有的气井和富含凝析水的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进行了统一。研究认为,在计算富含凝析水凝析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时,气井携水比携油困难,所以只需达到最小携水产气量即可,无需考虑油、气、水三相复杂相态变化。同时发现,由于定向气井存在着管斜角,使得定向井的临界携液流量要比直井大得多。气井及凝析气井连续携液模型的统一,极大地方便了现场工人及相关科研工作者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凝析气井 临界流量 临界速度 携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关联式预测烃气驱MMP方法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波 熊钰 +2 位作者 邓畅 百宗虎 杨浚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最小混相压力的预测是注气可行性评价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地说,确定原油与烃气最小混相压力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当实验存在困难时,可采用经验法。不同的经验方法其预测精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别。目前文献中对这些注烃气混相驱MMP预测的... 最小混相压力的预测是注气可行性评价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地说,确定原油与烃气最小混相压力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当实验存在困难时,可采用经验法。不同的经验方法其预测精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别。目前文献中对这些注烃气混相驱MMP预测的精度评价较少。在比较了多种方法后,选择了几种主要的经验关联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选取了部分国内油田的MMP实例数据,对比了各经验关联式MMP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注烃气混相驱MMP预测方面,Firoozabadi-Aziz关联式较为实用,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气混相驱 最小混相压力 经验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EM的砾岩压裂裂缝扩展三维数值模拟及主控因素分析
10
作者 徐泽昊 赵海洋 +2 位作者 刘向君 梁利喜 张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5年第5期112-123,共12页
致密砾岩油气藏资源丰富,通常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构建三维复杂缝网以提升低渗透储层产能。然而,砾岩的强非均质性导致裂缝扩展机理特殊,主控因素影响规律不明,压裂设计与裂缝形态预测面临挑战,制约高效体积改造。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 致密砾岩油气藏资源丰富,通常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构建三维复杂缝网以提升低渗透储层产能。然而,砾岩的强非均质性导致裂缝扩展机理特殊,主控因素影响规律不明,压裂设计与裂缝形态预测面临挑战,制约高效体积改造。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DEM)构建含球形砾石的非均质立方体砾岩模型,模拟压裂裂缝三维扩展过程;定量表征破坏类型、穿砾率、储层改造体积(SRV)及分形维数等关键参数。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系统分析渗透性、砾石强度、胶结面强度、水平应力差等7项影响因素与裂缝参数的相关性,结合变异系数法确定主控因素权重,并基于最小二乘法构建SRV与分形维数的多参数非线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应力特征是影响SRV与裂缝分形维数的核心控制因素,水平应力差与两者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39、-0.6117),其影响权重分别达31.2%和28.5%;砾石含量与穿砾率呈高度正相关,砾石破坏通常以Ⅰ型破坏为主,并形成低复杂度裂缝,但砾石强度提高与胶结面强度降低会诱发绕砾行为,促使裂缝分叉并提升分形维数。此外,分形维数与注入排量呈负相关,高注入排量导致形成主缝主导的简化裂缝体系;而渗透性对分形维数的敏感性(权重为11.5%)显著高于SRV(权重为6.58%),反映低渗透条件下压裂液渗流受限,抑制裂缝扩展规模,裂缝复杂度受储层渗流能力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非连续单元法 数值模拟 砾岩压裂 裂缝形态 主控因素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