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油气井工程多源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张菲菲
王茜
王学迎
余义兵
娄文强
彭冯佳
-
机构
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66,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规则井眼中岩屑运移机制及建模方法研究”(编号:52374003)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智能钻井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编号:T2021004)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鄂西页岩气长水平井智能钻井数字孪生技术及装备研究”(编号:2023BCB111)。
-
文摘
随着油气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数据量迅速增长,传统的数据融合方法已无法满足油气井工程领域对多来源、多模态数据的利用需求。为此,从油气井工程业务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多来源、多模态及多领域数据的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融合应用场景和优缺点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讨论了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空间尺度、时间尺度、边界信息和模糊信息的融合需求,提出了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油气井工程领域数据具有多来源、多模态和多领域的特征,这使得数据分析和应用极为复杂和丰富;(2)从整体融合的角度出发,结合最终目标,逐步划分数据融合过程,可提高融合过程的可执行性;(3)在油气井工程行业应用数据时,应始终注重实际应用需求,通过强化数据集成、构建融合模型、开发高性能融合架构和自适应融合方法,进而推动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数据环境和业务需求挑战。结论认为,数据融合作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问题,亟需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创新,以提升油气井工程领域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对于提升油气井工程数字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
关键词
数据特征
数据融合
数据集成
融合策略
油气井工程
油气田数字化
-
Keywords
Data characteristics
Data fusion
Data integration
Fusion strategy
Well engineering
Oil and gas field digitization
-
分类号
TE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N37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小井眼超深井井筒温度预测模型及降温方法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刘涛
何淼
张亚
陈鑫
阚正玉
王世鸣
-
机构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汇铸石油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油气与地热完井工具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深水钻井溢流智能识别与反演解释研究”(编号:51904034)。
-
文摘
顺北区块超深小井眼钻井井底高温问题突出,明确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并探讨高效降温方法对于保障该地区钻井安全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文章基于超深小井眼钻井工艺,综合考虑钻井液黏性耗散、钻柱偏心和旋转及钻头破岩等多种热源项对井筒温度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小井眼超深井的井筒瞬态传热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降温方法,然后采用MWD实测数据及商业软件Drillbench进行对比验证,本模型预测值与随钻数据更为吻合,误差在2%以内;钻柱隔热可降低井底温度33℃,钻井提速、增加排量等其它方法可使井底温度降低3~10℃,采用地面降温法的降温效率呈现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即井越深其降温能力越有限。针对单一降温方法降温效果不够显著,建议综合多种降温方法有效降低井筒温度。本研究成果可为小井眼超深井的井筒温度准确预测和降温方法优选提供理论指导。
-
关键词
井筒温度场
小井眼
降温方法
超深井
-
Keywords
temperature field
small hole
cooling method
ultra-deep well
-
分类号
TE2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