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田卤水提锂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保磊 张雪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97,共17页
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需求的迅猛增长,油气田卤水因丰富的锂含量而成为一种潜在资源。系统评述了油气田卤水提锂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直接提锂技术(DLE)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需求的迅猛增长,油气田卤水因丰富的锂含量而成为一种潜在资源。系统评述了油气田卤水提锂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直接提锂技术(DLE)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沉淀法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且易受卤水中杂质离子的干扰;吸附法对高镁锂比卤水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但现有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有限;膜分离法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但膜污染问题制约其长期运行稳定性;萃取法提取效率较高,但有机溶剂挥发可能引发环境风险;DLE技术兼具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但其工业化应用仍受限于技术成熟度不足。基于当前技术瓶颈,未来研究应重点开发高选择性、大容量的新型吸附材料,研制抗污染、长寿命的分离膜材料,优化萃取体系以提高选择性和环境安全性,并加强DLE技术的工程化验证;同时,建议推动“油气+锂”资源协同开发模式,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提锂成本,促进油气田卤水提锂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提锂 沉淀法 吸附法 膜分离法 直接提锂技术(D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油油藏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2
作者 黄丽娟 李茂恒 +4 位作者 裴树峰 陈志伟 周小淞 李宗法 刘家旭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注空气采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水驱后小井距稀油油藏注空气开发的热效应问题,开展了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管含油饱和度、注气量、点火温度是影响热驱前缘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和... 注空气采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水驱后小井距稀油油藏注空气开发的热效应问题,开展了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管含油饱和度、注气量、点火温度是影响热驱前缘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在含油饱和度30%~45%、气体加热温度300℃和注气强度4~6 L/min的条件下,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300~400℃的高温反应前缘,采收率达到74%。此外,在较低的注空气强度下,火烧前缘不稳定,通过注富氧空气有利于原油的氧化反应,同时提高火线温度,但反应消耗的油量较多,降低了实际采收率。油田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低渗、低含油饱和度地层内维持较高的空气通量和火线温度,以实现强化热驱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现场实施注空气强化热驱工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油油藏 注空气 热驱 燃烧管实验 点火温度 注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暂堵压裂裂缝起裂扩展实验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孔祥伟 许洪星 +1 位作者 时贤 陈杭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SD区块盒8段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常规压裂裂缝形态单一等问题,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考虑缝内流体压降,结合盒8段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开展暂堵压裂裂缝与初次压裂裂缝在整个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学研究。计算分析了...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SD区块盒8段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常规压裂裂缝形态单一等问题,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考虑缝内流体压降,结合盒8段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开展暂堵压裂裂缝与初次压裂裂缝在整个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学研究。计算分析了不同裂缝走向、井斜角、方位角等参数对压裂裂缝参数的影响规律,起裂压力随井斜角和方位角的增加而减小;起裂角随井斜角增加而减小直至为0°,随方位角先增加而后减小。通过制备人工水泥试样,利用大尺寸真三轴物模实验系统模拟了暂堵压裂中新缝起裂及其转向行为,评价了不同井斜角、方位角下新缝起裂、转向及延伸行为和起裂压力及裂缝改造面积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井斜角增大,初次及二次起裂压力呈减小的趋势,裂缝更易转向且改造面积越大。井斜角相同时,裂缝起裂压力随井筒方位角增加而逐渐减小,裂缝改造面积随方位角增加而增大。方位角90°螺旋射孔相比方位角0°螺旋射孔形成的裂缝更为复杂,定面射孔可调控水平井破裂压力及初始破裂位置,初始破裂产生于射孔井筒界面、孔道中部等不同位置,控制射孔射角介于75°~90°。研究结果为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暂堵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 暂堵压裂 起裂扩展 破裂压力 起裂角 裂缝改造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开采压裂用减阻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亭 何美琪 +2 位作者 李少明 吴清苗 赵佳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014-7023,共10页
为降低压裂施工摩阻,提高非常规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在系统调研国内外关于压裂用减阻剂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减阻剂的类型和减阻机理,分析了减阻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减阻剂的现场应用情况和减阻剂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减阻剂未来的... 为降低压裂施工摩阻,提高非常规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在系统调研国内外关于压裂用减阻剂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减阻剂的类型和减阻机理,分析了减阻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减阻剂的现场应用情况和减阻剂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减阻剂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减阻剂主要存在成本高、性能不稳定、减阻机理不明确的问题;低成本、对储层伤害低、减阻性能高效的多功能型纳米复合减阻剂将是未来减阻剂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对减阻剂的全面研究,可为目前减阻剂性能的提升、新型减阻剂的研发和非常规油气的开采提供可行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减阻剂 减阻机理 纳米复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环糊精修饰的抗高温降滤失剂
5
作者 马超 刘怡麟 +2 位作者 唐嘉婧 周旭 刘超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深井及超深井油气勘探开发对钻井液降滤失剂的抗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β-环糊精具有的锥状环台形特殊刚性稳定结构和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吸附能力,通过马来酸酐(MAH)接枝β-环糊精(β-CD),同时引入高温稳定性优良的3-(三甲氧基... 深井及超深井油气勘探开发对钻井液降滤失剂的抗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β-环糊精具有的锥状环台形特殊刚性稳定结构和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吸附能力,通过马来酸酐(MAH)接枝β-环糊精(β-CD),同时引入高温稳定性优良的3-(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KH_(570)),并与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了耐高温降滤失剂(LY-1)。通过测定含3%LY-1钠基膨润土基浆的高温高压滤失量,优选LY-1的最佳合成条件;采用凝胶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LY-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LY-1对基浆滤失量和流变性的影响,并和常用的3种抗高温降滤失剂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LY-1的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单体质量的1%,单体SSS、KH_(570)、DMDAAC、MAH-β-CD的质量比为15∶3∶2∶15,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LY-1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589,在284~453℃的总热失质量约为35.98%,在300℃内具有较好的耐温特性。LY-1在高温下的降滤失性能良好,在基浆中加入3%LY-1,200℃下热滚16 h后的基浆滤失量由143 mL降至12 mL,降低率为91.6%。LY-1对基浆流变性能的影响较小,降滤失性能和抗温性能均优于常用的3种抗高温降滤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降滤失剂 抗高温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粉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及应用
6
作者 李亭 吴清苗 +5 位作者 羊丹 曾思佳 赵佳乐 何美琪 周卓 杨佳昊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针对储层体积压裂过程中大量微裂缝未得到充分有效支撑的问题,优选出具有更小粒径、更优悬浮性能的微粉支撑剂,通过Fluent软件研究该支撑剂在复杂裂缝中的运移铺置规律,利用FracMan软件对比70/140目陶粒支撑剂和微粉支撑剂的压裂效果。... 针对储层体积压裂过程中大量微裂缝未得到充分有效支撑的问题,优选出具有更小粒径、更优悬浮性能的微粉支撑剂,通过Fluent软件研究该支撑剂在复杂裂缝中的运移铺置规律,利用FracMan软件对比70/140目陶粒支撑剂和微粉支撑剂的压裂效果。研究表明:微粉支撑剂主要铺置在次级裂缝中,总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分布形态;在一级分支缝中大量微粉支撑剂处于悬浮运移状态,仅200目微粉支撑剂发生了沉降,且沙堤平衡高度和面积较小,未形成有效沙堤;微粉支撑剂的铺置规律受粒径影响较大,当支撑剂目数从200目增加至600目时,在二级和三级分支缝中的砂堤平衡高度和砂堤面积逐渐增加,当支撑剂目数达到800目时,由于其粒径过小,大量支撑剂颗粒处于悬浮运移状态,不能沉降堆积成有效砂堤,容易造成近井端微裂缝支撑不充分的情况;与70/140目陶粒支撑剂相比,微粉支撑剂的运移距离更远,更容易进入次级裂缝和微裂缝中;微粉支撑剂可使压裂改造缝网更加复杂,页岩储层改造体积可增加17.71%,储层改造效果显著。该研究可为微粉支撑剂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体积压裂 支撑剂运移 导流能力 微粉支撑剂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区深层压力突变成因及预测方法
7
作者 何淼 周长铖 +4 位作者 王志远 王涛 谢海涛 高阳 吴芯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机制以及岩性对压力突变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剔除高丰度有机质和纳米级有机孔隙影响的校正参数,考虑不同层位成压机制、岩性变化、岩石力学性质、岩石传导属性及岩石体积属性的多源因素影响,建立适用于深部压力突变地层的孔隙压力预测新模型。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区深部地层不同层段的成压机制和岩性显著差异性是导致压力突变的主要成因,平湖组中部压力激增主要由烃源岩的生烃作用以及非烃源岩的压力传递导致,平湖组下部压力反转主要由非烃源岩的构造挤压导致;结合研究区4口井实测数据,验证新模型的预测误差带小于5.0%,平均误差仅为2.3%,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压力突变 成压机制 多源因素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E和LSTM神经网络的深部未钻地层可钻性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亮 李晓明 +1 位作者 纪慧 楼一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64,共9页
在制定深部地层钻进提速方案时,对地层可钻性进行钻前预测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精度低,难以满足钻井设计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AE和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模型对深部未钻地层的可钻性进行预测。并将SAE-LSTM... 在制定深部地层钻进提速方案时,对地层可钻性进行钻前预测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精度低,难以满足钻井设计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AE和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模型对深部未钻地层的可钻性进行预测。并将SAE-LSTM组合模型的训练时间和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单一的LSTM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SAE-LSTM组合模型预测地层可钻性训练用时最短,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误差最小,拟合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0.08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189,决定系数R^(2)为0.966,其RMSE和MAPE最小,R 2最大,较其他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该方法为地层参数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能改善以往预测方法在处理复杂地层问题时预测效率低、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层钻探 岩石可钻性 预测模型 栈式自动编码器 LSTM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水平井工程甜点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进 吴雷泽 +3 位作者 游园 黄晓凯 聂彬 张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0,共5页
针对涪陵页岩气水平井多段分簇射孔压裂时加砂量符合率低、产气量低的问题,提出了寻找水平段工程甜点、并结合地质甜点进行压裂优化设计的方法。首先利用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资料,拟合得到涪陵页岩气藏横波时差计算模型,再结合密度、自... 针对涪陵页岩气水平井多段分簇射孔压裂时加砂量符合率低、产气量低的问题,提出了寻找水平段工程甜点、并结合地质甜点进行压裂优化设计的方法。首先利用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资料,拟合得到涪陵页岩气藏横波时差计算模型,再结合密度、自然伽马等测井资料,利用地应力剖面计算软件求取涪陵页岩气藏水平井水平段的岩石力学参数,然后通过分析已压裂井段产气剖面测试结果与岩石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得到涪陵页岩气藏工程甜点参数为:水平应力差小于8 MPa、脆性指数0.45~0.50。焦页30-1HF井采用了工程甜点与地质甜点相结合的压裂设计方法,其压裂施工压力平稳,总液量和总砂量符合率较好,压后无阻流量88.54×104 m3/d,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工程甜点与地质甜点相结合的压裂设计方法,能够提高涪陵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的加砂量符合率和产气量,有助于实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工程甜点 测井数据 脆性指数 焦页30-1HF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元的二氧化碳驱模拟及窜流通道预测方法
10
作者 徐云峰 刘伟 +1 位作者 赵辉 陈奇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径追踪算法表征节点间连通性,同时运用同步随机扰动逼近算法进行历史拟合,实现模型参数的自动反演。结果表明:在概念算例中,模型历史拟合精度达95.17%,单次模拟耗时仅为23.33 s,计算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网格方法的140.28 s;在实际油藏应用中,累产油和累产气的拟合精度分别达到96.1%和94.2%,单井日产油和日产气的平均拟合精度为91.21%;模型能够有效识别RA0050井组中的气窜通道,与示踪剂监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全组分模型 连接元法 流动路径追踪 气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力作用下井下杆管柱轴向力检测方法
11
作者 马少华 王旱祥 +4 位作者 唐健 车家琪 苑得鑫 宋富远 肖光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3,共9页
针对井下杆管柱的轴向力测量受多种外力影响而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应力应变的叠加原理,提出拉弯扭多载荷作用下的应变模型和相应的圆台变形体,并给出由总应变计算分应变、分载荷的方法;制作径向加载装置,开展仿真试验和室内压弯组合试... 针对井下杆管柱的轴向力测量受多种外力影响而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应力应变的叠加原理,提出拉弯扭多载荷作用下的应变模型和相应的圆台变形体,并给出由总应变计算分应变、分载荷的方法;制作径向加载装置,开展仿真试验和室内压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单载荷作用下各研究点处的应变具有较好线性关系,应变模型的相对误差低于0.23%,分载荷计算值是准确的,其相对误差低于10%;此研究有助于杆管柱的寿命预测,避免井下杆管柱的断裂、密封失效等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杆管柱 轴向力 应变模型 变形体 组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A-DTC除铅性能评价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12
作者 唐嘉婧 马超 +2 位作者 倪帅 刘超 周旭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82,共6页
为防止Pb^(2+)过量流入环境对生态产生危害,利用三乙烯四胺和二硫化碳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一种含有双二硫代氨基甲酸基团(DTC)的螯合剂TETA-DTC,对比了TETA-DTC与市售螯合剂处理Pb^(2+)的性能,筛选了TETA-DTC与Pb^(2+)螯合反应的最佳条件... 为防止Pb^(2+)过量流入环境对生态产生危害,利用三乙烯四胺和二硫化碳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一种含有双二硫代氨基甲酸基团(DTC)的螯合剂TETA-DTC,对比了TETA-DTC与市售螯合剂处理Pb^(2+)的性能,筛选了TETA-DTC与Pb^(2+)螯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其螯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b^(2+)质量浓度25 mg/L、pH=5的条件下,较市售螯合剂,TETA-DTC对Pb^(2+)具有优良的去除效果,且用量更少;当Pb^(2+)质量浓度为25 mg/L时,TETA-DTC的投加量越大,螯合体系的pH越大,Pb^(2+)去除率越高,综合考虑TETA-DTC投加量60 mg/L、pH=5为螯合去除Pb^(2+)的最佳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下Pb^(2+)去除率达95.21%;分子动力学对TETA-DTC中官能团、原子与Pb^(2+)之间的径向分布模拟表明,TETA-DTC结构中C—S—S基团与Pb^(2+)的作用半径最小,作用强度最大,N1原子次之,N2原子最小,C—S—S基团是关键的螯合基团;分子动力学对不同浓度的螯合剂与Pb^(2+)之间相互作用能的模拟表明,TETA-DTC分子和Pb^(2+)之间的螯合作用较稳定,稳定性随着TETA-DTC分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螯合剂 铅离子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方法的深层煤层气井压后产能影响地质工程因素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孔祥伟 谢昕 +1 位作者 王存武 时贤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433-440,共8页
煤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和低压特征,实现煤层气工业开采主要依靠水力压裂等技术。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目前日产量小于500 m^(3)的气井占到50%以上,气井改造后增产效果不理想,气井产能主控影响因素不清楚,直接影响气井整体产能的提升。基于煤... 煤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和低压特征,实现煤层气工业开采主要依靠水力压裂等技术。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目前日产量小于500 m^(3)的气井占到50%以上,气井改造后增产效果不理想,气井产能主控影响因素不清楚,直接影响气井整体产能的提升。基于煤层气井压裂及产能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刻画了煤层气地质工程因素对压裂产能的影响程度,分析了气井压裂后产能主控影响因素。根据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产能主控因素与气井产量的关联数学模型来预测气井产能,结合气井生产数据验证了预测模型可靠性。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决策树方法,建立了已压裂井地质和工程因素对气井产能影响关系分类决策树,高含气量条件下工程因素对气井产能提升影响较小,随着含气量降低,不同工程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大,有助于优化排量、砂量及总液量等主要设计参数,丰富了煤层气压裂后产能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灰色关联方法 压裂效果 K-均值聚类算法 多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8n的花生叶片病害检测方法
14
作者 白凯 张玉杰 +2 位作者 苏邓文 秦涛 彭志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8-526,564,共10页
针对花生叶片病害在复杂环境下相似特征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n模型的检测算法YOLO-ADM。首先,使用ADown模块代替部分CBS模块,降低下采样中的信息损失,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其次,将可变形注意力(Deformable attenti... 针对花生叶片病害在复杂环境下相似特征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n模型的检测算法YOLO-ADM。首先,使用ADown模块代替部分CBS模块,降低下采样中的信息损失,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其次,将可变形注意力(Deformable attention,DA)机制添加到C2f模块组成C2f-DA结构,替换了SPPF上层的C2f模块,使模型聚焦到花生叶片病害的特定区域,准确捕捉其特征;最后,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MFI Neck代替了YOLO v8n原有的颈部网络,增强了模型对不同尺度特征的融合能力。通过在花生叶片病害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准确率、召回率、mAP@0.5和mAP@0.5:0.95分别达到92.3%、91.0%、95.6%和85.2%,相比原始的YOLO v8n分别提高4.5、0.2、1.6、3.0个百分点,且模型内存占用量减少0.65 MB,参数量下降3.70×10^(5)。本算法在保证模型轻量化的前提下提升了检测能力,能够有效满足复杂环境下花生叶片病害的识别需求,为叶片病害的检测和监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叶片病害 YOLO v8n 目标检测 ADown 可变形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环空垂直上升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研究
15
作者 刘自龙 钱萧 +2 位作者 何佳 廖锐全 成晨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针对高气液比环空多相流试验研究不充分且压降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水和空气为试验介质,选择2种油套管组合(油管外径和套管内径分别为38.5 mm×62.0 mm、38.5 mm×76.0 mm),在长11.5 m的测试管内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对于... 针对高气液比环空多相流试验研究不充分且压降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水和空气为试验介质,选择2种油套管组合(油管外径和套管内径分别为38.5 mm×62.0 mm、38.5 mm×76.0 mm),在长11.5 m的测试管内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对于垂直向上的环状流,随着气液表观流速增大,总压降增大,且总压降增长幅度随着气相速度增大而一直增大;气液表观流速相同时,管道的截面积越小,摩阻压降越大。考虑环空环状流内外管两层液膜流速的差异,基于文献[1]建立了环空环状流压降计算方法,计算了液膜与管壁及液膜与气芯之间的摩阻系数;结合液膜和气芯之间的动量平衡条件,利用文献[4]给出的内外管液膜厚度比相关式,建立了新的环空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用试验数据对新模型和现有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误差小于10%,结果较为可靠,可为油套环空压力预测、气举管柱设计及油井生产工况分析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环空 气液两相流 环状流 环空压力 垂直上升管 压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制环状流的文丘里管的冲刷腐蚀特性
16
作者 钟浩 张兴凯 廖锐全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0,共8页
基于当前研究中缺少对涡流或强制环状流的文丘里管冲刷腐蚀研究的问题,根据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旋流叶片角度、入口含水率以及连续相流体流速、离散相固体颗粒的粒径与浓度,进行CFD-DEM流固耦合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文丘里管最大冲刷腐蚀率... 基于当前研究中缺少对涡流或强制环状流的文丘里管冲刷腐蚀研究的问题,根据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旋流叶片角度、入口含水率以及连续相流体流速、离散相固体颗粒的粒径与浓度,进行CFD-DEM流固耦合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文丘里管最大冲刷腐蚀率(冲蚀率)与旋流叶片倾角呈现一定的指数关系,冲蚀率随着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叶片倾角45°时达到极大值,为2.36×10^(-2) kg/(m^(2)·s)。冲蚀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先略有增大后迅速减小最后基本不变。冲蚀率随着连续相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冲蚀率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且基本呈现线性变化,而不同浓度下冲蚀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最大冲蚀率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环状流 文丘里管 颗粒运动 冲刷腐蚀 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速自生气泡沫冻胶性能评价及深部调驱机理分析
17
作者 伊先浩 柳建新 +4 位作者 肖邦彦 张昊辰 余晨硕 罗宁孜 向帅诚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0,共9页
常规堵剂用于中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时,存在注入性和封堵能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调驱效果较差。向聚合物溶液中加入产气剂氯化铵和亚硝酸钠、缓速剂、交联剂醋酸铬和表面活性剂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FM,研制了一种缓速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并考... 常规堵剂用于中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时,存在注入性和封堵能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调驱效果较差。向聚合物溶液中加入产气剂氯化铵和亚硝酸钠、缓速剂、交联剂醋酸铬和表面活性剂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FM,研制了一种缓速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并考察了该体系的产气性能、流变性能、注入性能、封堵性能,探讨该体系的深部调驱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缓速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的产气时间可达155 h以上,产气效率为77.38%;相比冻胶体系,所生成的泡沫冻胶具有更高的表观黏度、屈服应力和黏弹性。缓速自生气泡沫冻胶在渗透率为158×10^(-3)μm^(2)的填砂管中的注入压力仅为0.12MPa,突破压力可达到7.58MPa,封堵率为99.0%。渗透率级差为10的双管并联实验结果表明,缓速自生气泡沫冻胶在运移过程中不断增大气液比,黏弹性逐渐增强,因此具有沿程增强封堵能力的特点,可将渗透率分别为1025×10^(-3)、92×10^(-3)μm^(2)的填砂管分流率分别从95%和5%变为60%和40%,且后续水驱7 PV后对高渗管封堵能力未下降。可视化驱油实验证实缓速自生气泡沫冻胶可提高采收率29.73百分点。缓速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具有“缓速产气发泡+延缓冻胶交联+逐级增强封堵”的特点,有望应用于中低渗透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气 泡沫冻胶 深部调驱 逐级增强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藏压裂水平井综合甜点段分形评价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菊花 廉萃豪 +4 位作者 雷征东 林海 刘世铎 万有余 雷丰宇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页岩油藏综合甜点需要考虑地质和工程因素,本文提出基于常规测井曲线分形特征评价页岩油藏压裂水平井综合甜点的方法。以青海油田英雄岭页岩油藏中甜点柴平2井和柴平4井压裂水平井为研究对象,提取常规测井曲线的分形特征参数,结合压后... 页岩油藏综合甜点需要考虑地质和工程因素,本文提出基于常规测井曲线分形特征评价页岩油藏压裂水平井综合甜点的方法。以青海油田英雄岭页岩油藏中甜点柴平2井和柴平4井压裂水平井为研究对象,提取常规测井曲线的分形特征参数,结合压后产剖面监测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引入加权多重分形谱宽Δα′和加权分形维数D′,建立了基于分形表征的3类产能评价标准。计算结果表明:Ⅰ类综合甜点加权分形评价指标0.75<Δα′≤1,0<D′≤0.25;Ⅱ类综合甜点0.35<Δα′≤0.75,0.25<D′≤0.8;Ⅲ类综合甜点0<Δα′≤0.35,0.8<D′≤1。以英页2H14-2井为验证井,本方法整体准确度达72.7%,显著高于常规评价方法的30.1%准确度。该综合分形评价方法为页岩油藏综合甜点段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多重分形谱 分形维数 灰色关联分析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两相渗流流线模拟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饶翔 何旭鹏 +1 位作者 赵辉 刘怡娜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首次提出了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流线模拟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适用于全张量渗透率及非结构网格的模拟有限差分法获取高精度的压力及渗流速度分布,采用简易的流线追踪方法在二维三角网格或三维四面体网格情况下快速获取流线分布并计算流线... 首次提出了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流线模拟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适用于全张量渗透率及非结构网格的模拟有限差分法获取高精度的压力及渗流速度分布,采用简易的流线追踪方法在二维三角网格或三维四面体网格情况下快速获取流线分布并计算流线上的飞行时间分布,使用基于简化龙格库塔格式的间断伽辽金法在各一维流线上获取低数值耗散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理论上来说,相较于传统各类流线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适用于复杂油藏几何和各向异性储层,相较于仅计算网格平均饱和度的有限体积、模拟有限差分等方法,能够显著降低饱和度计算的数值耗散,相较于计算网格顶点饱和度的间断伽辽金法等高阶方法,该方法能避免强稳定性条件对时间步的限制而提高计算效率,且能进一步降低数值耗散。数值算例也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各向异性渗透率、非结构网格、复杂几何情况下具有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双重优势,且能够提供直观的流动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有限差分 流线模拟 间断伽辽金 油水两相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井排水采气用泡排剂研究进展
20
作者 范佳宝 韩薇薇 +3 位作者 刘延强 刘强 吕红苗 董三宝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507,共13页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是排除天然气井井底积液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业内已开发出多种泡排剂,但相关进展仍需要进一步梳理。文章首先介绍了泡排剂的起泡与稳泡机理,总结了泡排用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适用性,根据泡排剂构筑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是排除天然气井井底积液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业内已开发出多种泡排剂,但相关进展仍需要进一步梳理。文章首先介绍了泡排剂的起泡与稳泡机理,总结了泡排用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适用性,根据泡排剂构筑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表面活性剂复配型泡排剂、表面活性剂-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型泡排剂、超分子作用型泡排剂和刺激响应型泡排剂。文章系统介绍了各类泡排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增强泡沫性能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泡排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采气 泡排剂 泡沫性能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