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田卤水提锂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保磊 张雪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97,共17页
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需求的迅猛增长,油气田卤水因丰富的锂含量而成为一种潜在资源。系统评述了油气田卤水提锂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直接提锂技术(DLE)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需求的迅猛增长,油气田卤水因丰富的锂含量而成为一种潜在资源。系统评述了油气田卤水提锂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直接提锂技术(DLE)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沉淀法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且易受卤水中杂质离子的干扰;吸附法对高镁锂比卤水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但现有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有限;膜分离法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但膜污染问题制约其长期运行稳定性;萃取法提取效率较高,但有机溶剂挥发可能引发环境风险;DLE技术兼具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但其工业化应用仍受限于技术成熟度不足。基于当前技术瓶颈,未来研究应重点开发高选择性、大容量的新型吸附材料,研制抗污染、长寿命的分离膜材料,优化萃取体系以提高选择性和环境安全性,并加强DLE技术的工程化验证;同时,建议推动“油气+锂”资源协同开发模式,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提锂成本,促进油气田卤水提锂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提锂 沉淀法 吸附法 膜分离法 直接提锂技术(D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倾斜微裂缝对横波衰减影响的实验
2
作者 周庆文 伍东 +5 位作者 蔡明 章成广 陈渊博 林旺 张远君 李治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4,共9页
针对灰岩储层微裂缝精细评价难题,基于声传播原理,开展了不同裂缝条件(裂缝倾角、裂缝张开度)下的声波物理实验,建立了灰岩裂缝参数表征模型,定量分析了裂缝倾角、裂缝张开度对横波衰减的影响,并将模型在渤海湾盆地曹妃甸地区古近系沙... 针对灰岩储层微裂缝精细评价难题,基于声传播原理,开展了不同裂缝条件(裂缝倾角、裂缝张开度)下的声波物理实验,建立了灰岩裂缝参数表征模型,定量分析了裂缝倾角、裂缝张开度对横波衰减的影响,并将模型在渤海湾盆地曹妃甸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灰岩储层微裂缝岩心声波物理实验设计了0,25°,40°,55°和70°等5组不同倾角的人造裂缝岩心;以25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300μm,400μm,500μm和1000μm共9张PET薄膜作为9种不同的裂缝张开度;维持声波频率为250 kHz,对5组岩心分别测量9个裂缝张开度条件下的横波波形,每组实验都连续采集32道波形数据,通过噪声滤除程序对32道波形滤波并叠加得到效果最佳波形信号。②实验结果显示,横波衰减受裂缝影响大,衰减趋势随裂缝张开度增大而减小,衰减系数随着裂缝张开度的增大呈对数规律增大,当裂缝张开度小于等于300μm时,衰减系数的变化更敏感;裂缝张开度相同条件下,裂缝倾角为0~40°时,横波衰减系数随裂缝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而当裂缝倾角大于40°时,衰减系数随裂缝倾角的增大而增大。③基于实验得到裂缝倾角θ分别为0,25°,40°,55°和70°时,衰减系数α与裂缝张开度w的表征模型α=c ln w+b(式中c,b为常数),当θ为0~40°时,常数c逐渐减小,分别为1.9904,1.6133和0.9322;当θ为55°~70°时,常数c逐渐上升,分别为1.3751和1.3801。④利用裂缝参数表征模型计算的渤海湾盆地曹妃甸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裂缝张开度与电成像测井得到的裂缝张开度相对误差为4.57%,平均绝对误差为5.5μm,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横波衰减 裂缝倾角 裂缝张开度 裂缝参数反演模型 阵列声波测井 灰岩 沙河街组一段 曹妃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府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砂中找储”识别技术
3
作者 熊文浩 张冲 +3 位作者 陶云贺 周新波 韩华洋 张文艺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天府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具有岩性复杂、砂体致密、储集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缺乏一套系统的储层识别方法。由岩性识别的曲线重构法计算的裂缝综合参数、粒度表征参数,与声波时差测井参数一起作为储层识别的3个特征参数,利用Stack... 天府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具有岩性复杂、砂体致密、储集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缺乏一套系统的储层识别方法。由岩性识别的曲线重构法计算的裂缝综合参数、粒度表征参数,与声波时差测井参数一起作为储层识别的3个特征参数,利用Stacking集成策略,融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器等3个子算法模型进行超参数寻优,结合岩心及测试资料提取特征参数,建立储层识别的二分类模型——“砂中找储”模型。此模型在验证集中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91%。该模型在目标区块验证井的识别结果与试油结论及生产动态资料吻合,证明了该模型在天府气田须家河组的适用性,为同类型储层的快速识别和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Stacking集成算法 储层识别 须家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检测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许辉群 桂志先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4期7-10,135,共4页
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储层中小断裂、裂缝以及砂体的边界识别是一个难题。储层断裂的级别决定油气运移通道及储层产能,裂缝及砂体的边界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有重要意义。由于砂体边界的响应以及不同级别断层和裂缝的响应具有多级尺度,其识... 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储层中小断裂、裂缝以及砂体的边界识别是一个难题。储层断裂的级别决定油气运移通道及储层产能,裂缝及砂体的边界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有重要意义。由于砂体边界的响应以及不同级别断层和裂缝的响应具有多级尺度,其识别和成像在地震资料中用常规方法难以实现。针对这一问题,运用边缘检测技术对这些特定边缘进行识别。该方法为储层提供不同尺度的观测与成像,将信息科学中成熟的方法应用到地震数据处理中,并为地震资料解释与储层的描述提供新的手段。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边缘检测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及实现流程,介绍了边缘检测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分析,认为做好边缘检测必须做好滤波处理以及保边界处理,然后根据实际区块选择合适的边缘检测方法、滤波方法以及保边界处理算法进行边缘检测研究,最后结合区块的实际钻测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信息融合,最终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砂体 多尺度 边缘检测 滤波 模型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和ICA的油气勘探大地电磁噪声消除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小玲 唐新功 蒋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0-750,共11页
大地电磁(MT)信号中的噪声会严重影响大地电磁勘探的观测数据,导致后续反演、解释工作出现严重偏差,影响油气勘探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带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噪声消除方法。该方法将... 大地电磁(MT)信号中的噪声会严重影响大地电磁勘探的观测数据,导致后续反演、解释工作出现严重偏差,影响油气勘探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带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噪声消除方法。该方法将经验模态分解(EMD)中的CEEMDAN方法与盲源分离(BSS)中的ICA方法进行有效结合。首先,利用改进的端点检测技术识别电磁信号中的有噪声信号分段;其次,利用CEEMDAN方法对其进行分解,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固有模态分量(IMF)分量并进行ICA处理,达到消除噪声的目的;然后,利用获得的独立分量对有用MT信号进行逆向重构;最后,将未受噪声污染的MT信号与去噪后的有用MT信号进行拼接,获得最终的消噪后的完整MT信号。对合成信号和实测MT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MT信号中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带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独立分量分析(ICA)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海 徐耀辉 +3 位作者 李阳 黄凌松 吕奇奇 刘忠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5,共15页
【目的】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广泛发育陆源海相烃源岩,陆源有机质是其主要的母质来源。为了探究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陆源有机质的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陆源有机质沉积模拟实验。【方法】通过... 【目的】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广泛发育陆源海相烃源岩,陆源有机质是其主要的母质来源。为了探究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陆源有机质的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陆源有机质沉积模拟实验。【方法】通过碳硫分析仪检测总有机碳含量,结合3D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实验条件下陆源有机质搬运沉积过程的动态定量表征。【结果】(1)在三角洲平原,陆源有机质主要在河道漫溢处、废弃河道、砂坝背流面等部位局部富集,剖面上主要以透镜型、断续型、互层型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有机质平面上呈席状展布,剖面上以厚度较大的条带型分布;(2)陆源有机质在缓坡三角洲体系搬运距离较远,随着三角洲沉积厚度逐渐增大,三角洲初始坡度对陆源有机质搬运距离的影响减小;(3)水动力强度和波浪是影响有机质搬运距离的重要因素,水动力越弱越有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低能环境中存在有机质局部富集区。波浪会阻止有机质向前搬运并在三角洲前缘形成多个砂坝,有机质沉积于坝间凹槽呈环带状;(4)在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内,从三角洲平原到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区域的有机碳含量逐步升高,进入陆架区,随着搬运距离的继续增大,有机碳含量减少。【结论】通过深入研究陆源有机质的富集部位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水槽实验模式下陆源有机质沉积模式,这对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油气探勘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有机质 3D激光扫描 沉积模拟 沉积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幼娟 马洪涛 +5 位作者 邓锋 孙力 羊丹 汪勇 金燕 林格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5,共7页
T813K-TK715井区是塔河油田的重点含油气井区,多口井在石炭系油气显示活跃,但砂体展布不明。在地震资料上,T813K-TK715井区储层响应特征不明确,且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不整合面强反射屏蔽下伏储层反射信息,使得剥蚀线附近地层圈闭难以刻画... T813K-TK715井区是塔河油田的重点含油气井区,多口井在石炭系油气显示活跃,但砂体展布不明。在地震资料上,T813K-TK715井区储层响应特征不明确,且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不整合面强反射屏蔽下伏储层反射信息,使得剥蚀线附近地层圈闭难以刻画。文中结合工区地质特征,建立二维地震和楔状地层模型,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得到正演模拟结果,利用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有效压制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不整合面强反射,削弱了其对下伏砂体反射的屏蔽作用,增强了地层底部反射的连续性,并且提高了地震剖面识别尖灭点的精度,为塔河油田T813K-TK715井区识别强反射屏蔽背景下的薄砂体及地层尖灭点提供了新思路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波分解与重构 正演模拟 尖灭点识别 卡拉沙依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器偏心对纵横波衰减影响的正演实验
8
作者 张远君 伍东 +4 位作者 廖茂杰 石学文 蔡明 章成广 唐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9-2347,共9页
近年来,水平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藏以及海上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水平井测井在影响因素校正、资料处理和解释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仪器偏心对水平井声波测井响应影响的问题,开... 近年来,水平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藏以及海上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水平井测井在影响因素校正、资料处理和解释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仪器偏心对水平井声波测井响应影响的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提取了不同偏心率条件下的模式波的能量参数,分析了模式波能量随仪器偏心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仪器处于偏心状态时,模式波的能量均与仪器偏心率呈现类似负指数关系;仪器偏心率与模式波的能量衰减系数呈现S形曲线变化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仪器偏心对水平井声波测井响应的影响规律并为进一步开展仪器偏心对阵列声波测井响应影响校正方案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声波仪器 仪器偏心 物理模拟实验 数值模拟 模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式持气率计和反距离加权算法在水平井气—水两相流持气率评价与成像中的应用
9
作者 郭海敏 吴玉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5,共8页
在气—水两相流动中,由于气相与水相在井筒内常出现分层或非均匀分布,传统测量仪器在应对不同流型和相分离现象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为克服上述局限性,可采用模块化的多相流传感器组合,如阵列式电容持率仪(CAT)、阵列式电阻率持率... 在气—水两相流动中,由于气相与水相在井筒内常出现分层或非均匀分布,传统测量仪器在应对不同流型和相分离现象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为克服上述局限性,可采用模块化的多相流传感器组合,如阵列式电容持率仪(CAT)、阵列式电阻率持率仪(RAT)、阵列式涡轮流量仪(SAT)以及阵列式持气率计(GAT),实现灵活配置,从而提升测井系统的适应性与测量效率。尤其是GAT,利用光学传感器在多种工况下进行多次测量,有效提高了测量结果的鲁棒性和分辨率。文中评估了GAT和RAT在不同流量和含水率条件下的持气率测量表现,并采用反距离加权(IDW)算法对测得的持气率分布数据进行插值成像。实验结果表明,GAT在成像效果、测量精度以及低到中等含水率和高流量工况下的适应性方面均优于RAT,为水平井气—水两相流的产出剖面解释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水平井 光学传感器 阵列式持气率计 持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PSPNet的电成像测井裂缝自动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科 肖小玲 +1 位作者 张翔 林茂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91-2702,共12页
针对裂缝特征提取困难导致裂缝分割精度低、网络参数量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PSPNet(pyramid scene parseing network)网络用于自动识别电成像测井图像中的裂缝。首先将PSPNet中的骨干网络替换为优化的MobileNetV3网络,减少网... 针对裂缝特征提取困难导致裂缝分割精度低、网络参数量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PSPNet(pyramid scene parseing network)网络用于自动识别电成像测井图像中的裂缝。首先将PSPNet中的骨干网络替换为优化的MobileNetV3网络,减少网络参数量和计算量;其次,引入渐进特征金字塔(asymptotic feature pyramid network,AFPN),用于增加多尺度信息的交互,增强对细小裂缝的识别能力;接着,引入多深度卷积头转置注意力(multi-depthwise Conv head transposed attention,MDTA)进行全局特征的提取,提升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最后,采用Focal Loss和Dice Loss组合相加作为损失函数,以解决数据集类别占比不平衡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SPNet网络对电成像测井裂缝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与PSPNet网络相比,mIoU(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提升了3.17%,mPA(mean pixel accuracy)提升了6.38%。此外,研究成果的参数量、计算量、权重分别比原模型减少94.3%、95.7%和93.8%。同时,开发了基于CIFLog的裂缝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对电成像测井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PNet 裂缝识别 电成像测井图像 MobileNetV3 AF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地层岩性智能识别方法与应用——以新疆轮南侏罗系岩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明 周庆文 +6 位作者 杨聪 陈枫 伍东 林旺 章成广 张远君 苗雨欣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44,共10页
【目的】岩性识别是储层精细评价的基础,传统方法一般仅用2~3种测井参数的交互关系进行岩性识别,测井信息利用率低,对于岩性测井响应差异小的地层岩性识别精度低,严重制约了老井复查效果。高效的智能分类算法CatBoost可充分挖掘多源测... 【目的】岩性识别是储层精细评价的基础,传统方法一般仅用2~3种测井参数的交互关系进行岩性识别,测井信息利用率低,对于岩性测井响应差异小的地层岩性识别精度低,严重制约了老井复查效果。高效的智能分类算法CatBoost可充分挖掘多源测井信息与岩性的关联。【方法】以新疆轮南地区侏罗系砂泥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敏感性分析选取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深浅电阻率比值、声波时差和密度5个测井参数,构建基于CatBoost算法的岩性智能识别模型。利用优化的模型处理实际井资料以进行地层岩性识别,通过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综合评估模型的岩性识别效果,并对比分析了其与随机森林和KNN算法模型的识别效果。【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轮南侏罗系大类岩性包括泥岩、砂岩和砾岩,细分岩性复杂;根据岩性敏感测井参数利用CatBoost算法建立的岩性智能预测模型对目标储层细分岩性的识别准确率达92.64%,显著高于随机森林模型的82.95%和KNN模型的70.16%,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研究区的岩性识别问题。研究成果不仅为轮南地区老井复查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复杂岩性精细识别方法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岩性识别 人工智能 CatBoost 梯度提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何文祥 杨亿前 +1 位作者 马超亚 朱圣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6-98,140,共3页
为解决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在开发中遇到的矛盾,对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地层伤害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相应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取长庆油田耿43井区和白马中区特低渗透岩心为实验样本,对敏感性、贾敏性、水锁效应以及水质伤害程度... 为解决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在开发中遇到的矛盾,对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地层伤害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相应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取长庆油田耿43井区和白马中区特低渗透岩心为实验样本,对敏感性、贾敏性、水锁效应以及水质伤害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特低渗透储层地层伤害程度一般规律及其与渗透率大小的关系,提出避免储层敏感性伤害及改善水质的措施。该研究结果对类似油田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水质伤害 特低渗储层 水锁效应 贾敏效应 耿43井区 白马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竞争技术防治油田采出水中SRB引起的腐蚀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向廷生 张飞龙 +2 位作者 王红波 关密生 朱志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3,共3页
新疆彩南油田产出水富含SRB、NRB及硫酸根离子,生产系统腐蚀严重。研究了利用SRB和NRB之间的生物竞争防止SRB引起的腐蚀的方法。在厌氧培养基中加入化学处理剂,在40℃培养7天,由N80钢片腐蚀速率确定了化学处理剂的适宜加量:现用杀菌剂... 新疆彩南油田产出水富含SRB、NRB及硫酸根离子,生产系统腐蚀严重。研究了利用SRB和NRB之间的生物竞争防止SRB引起的腐蚀的方法。在厌氧培养基中加入化学处理剂,在40℃培养7天,由N80钢片腐蚀速率确定了化学处理剂的适宜加量:现用杀菌剂(1227+戊二醛)为80 mg/L,SRB抑制剂(硝酸铵+亚硝酸钠)为1 mg/L,缓蚀剂ZC-503为20 mg/L。在彩南C2104井产出水样中加入1%磷酸氢二铵、0.1%酵母膏、适宜加量的一种或一组化学处理剂,在40℃密闭培养不同时间(4-96小时)后测SRB、NRB菌数和S2-浓度,培养120小时后测钢片腐蚀速率,结果如下:加入抑制剂可抑制SRB生长,促进NRB生长,防止S2-生成,使腐蚀速率由0.102 mm/a降至0.064 mm/a;加入缓蚀剂不影响两种菌的生长,可推后S2-的生成,使腐蚀速率降至0.038 mm/a;同时加入抑制剂和缓蚀剂可完全抑制SRB生长,防止S2-生成,促进NRB生长,使腐蚀速率降至0.035 mm/a。建议彩南油田生产系统采用这种低费用的生物竞争和化学缓蚀结合技术防治SRB引起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防腐蚀 硫化物离子 硫酸盐还原菌(SRB) 硝酸盐还原菌(NRB) 生物竞争 污水处理 新疆彩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须家河组沉积模拟实验及大面积砂岩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晋文 刘忠保 +4 位作者 尹太举 杨威 施振生 蒲秀刚 连丽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四川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大面积分布,是整个盆地现今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随着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亟需弄清形成大片砂岩的主控因素来指导勘探和生产。为研究其成因机理,在对须家河组区域构造演化、古地貌、沉积体系等地质... 四川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大面积分布,是整个盆地现今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随着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亟需弄清形成大片砂岩的主控因素来指导勘探和生产。为研究其成因机理,在对须家河组区域构造演化、古地貌、沉积体系等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物理模拟的方法,将原型地质条件转化为物理模型,并设计模拟实验参数,通过水槽模拟实验技术进行研究。实验主要设计三个物源,通过控制流量、加沙量、地形坡降、活动底板沉降量及湖水位等参数,在水槽装置再现形成大面积砂岩的演变过程,系统研究大面积砂岩形成的主控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坡降小、不同来水特征组合、湖水频繁进退、各沉积体系间交汇及盆地沉降与沉积速率的匹配等,影响着大面积砂岩的形成。实验发现多期河道不断分汊改道,在侧向上不断迁移,纵向上受湖水位的变化表现为前积和退积,致使砂体在横向和纵向上相互拼接,导致砂岩大面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砂岩 主控因素 沉积模拟 多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勘探的地球化学指标及测井分析方法初探 被引量:90
15
作者 潘仁芳 伍媛 宋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3期6-9,28,共5页
页岩气有别于已经大量开采的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机理及赋存特征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识别页岩气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对常规天然气气藏的判别模式。总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是其重要的判别指标。通过对这些地球化学指标的认识,作为对可用地... 页岩气有别于已经大量开采的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机理及赋存特征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识别页岩气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对常规天然气气藏的判别模式。总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是其重要的判别指标。通过对这些地球化学指标的认识,作为对可用地化分析样品的补充,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这两个参数将有助于对页岩气藏的识别。总有机碳含量代表了页岩气源岩的生气潜力,成熟度则表现干酪根的演化程度,两者综合指示页岩储层中可能存在的天然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总有机碳含量 成熟度 测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正反转构造及其成藏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胡望水 柴浩栋 +2 位作者 李瑞升 徐发 葛和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东缘断裂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减弱;中中新世末的晚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中央隆起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总体反转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增强。反转作用形成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具有面积较大、圈闭完整的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同时对油气的保存及储层物性有改造作用。根据目前的勘探,西湖凹陷的3个构造反转带是寻找油气最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技术 东海西湖凹陷 正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湖相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排出油和滞留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钟鸣宇 徐建永 +5 位作者 徐耀辉 刘岩 李威 畅厚鹏 王豫昌 李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量液态烃生成,具有早期生油特点。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升高,在高成熟阶段轻烃的占比明显增大。成熟度指标中的∑三环萜烷/17α-藿烷和C_(30)莫烷/C_(30)藿烷在滞留油的成熟至高熟阶段,可作为判断成熟度的可靠参数,在排出油中变化较小;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判别指标中的C_(26)TT/C_(25)TT、C_(35)/(C_(31)-C_(35))升藿烷、(nC_(21)+nC_(22))/(nC_(28)+nC_(29))与C_(27)/C_(29)规则甾烷,在排出油中相对稳定,但在滞留油中变化较大。对比发现,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成熟度、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参数的演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性,排出油中指示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的生标参数的可靠性较高,而滞留油中指示成熟度的参数的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出油 滞留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咸水湖相烃源岩 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盘油田L95站钡锶垢成因及连续除垢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东坡 尹先清 +3 位作者 郑延成 陈武 付家新 任朝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8-602,共5页
为获得有效的消除混输管线结垢技术,分析了临盘油田L95站混输管线内的垢样和部分油井采出液水样的离子组成,研究了采出水中Ba^(2+)和Sr^(2+)在结垢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作用与结垢机理。结果表明,垢样主要成分为BaSO_4和SrSO_4(摩尔比1∶1)... 为获得有效的消除混输管线结垢技术,分析了临盘油田L95站混输管线内的垢样和部分油井采出液水样的离子组成,研究了采出水中Ba^(2+)和Sr^(2+)在结垢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作用与结垢机理。结果表明,垢样主要成分为BaSO_4和SrSO_4(摩尔比1∶1)。L95-1、L95-36等5口油井水样中的Ba^(2+)和Sr^(2+)含量较高,而L95-18、L95-12等3口油井水样中的SO_4^(2-)和Sr^(2+)含量较高,两类水样混输引起结垢。当SO_4^(2-)含量为1620 mg/L时,单一Ba^(2+)易结垢,单一Sr^(2+)较难结垢。Sr^(2+)对Ba^(2+)的结垢无明显影响,但Ba^(2+)对Sr^(2+)的结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Ba2+对Sr^(2+)结垢的促进作用是L95站混输管线严重结垢的重要原因。通过将L95站各油井水样输入结垢器中混合,同时加入SO_4^(2-)充分结垢,总结垢率可达89.87%数92.35%,可保证剩余Sr^(2+)和Ba^(2+)在混输管线内不会结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硫酸钡 硫酸锶 促进作用 除垢 临盘油田L95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检测技术在地震属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辉群 桂志先 孙赞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28,164+174,共3页
地震属性图像中有许多点的梯度振幅值比较大,而这些点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并不都是边缘点,若直接利用这些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就会降低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利用井资料确定砂泥岩分布范围,再采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求出振... 地震属性图像中有许多点的梯度振幅值比较大,而这些点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并不都是边缘点,若直接利用这些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就会降低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利用井资料确定砂泥岩分布范围,再采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求出振幅梯度幅值阈值,并依此阈值作为识别砂岩边界的标准。为了检验上述边缘检测的效果,利用正演模型模拟结果与原始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吻合很好,说明上述边缘检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BEL算子 模型正演 边缘检测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20
作者 曲彦胜 潘志强 +4 位作者 何大祥 钟宁宁 牛花朋 杨梅华 韩立国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824,共11页
莫西庄地区为准噶尔盆地腹部勘探重点区域之一,存在三工河组原油成熟度较高、饱和烃参数失真且具体油源认识不清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实验分析,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莫西庄地区为准噶尔盆地腹部勘探重点区域之一,存在三工河组原油成熟度较高、饱和烃参数失真且具体油源认识不清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实验分析,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原油样品芳烃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正构烷烃碳、氢同位素,判断其有机质来源、成熟度、沉积环境及油源。结果表明: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以菲系列化合物占主要优势,䓛、芘及苯并芘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为丰富,高等植物来源的化合物1,2,5-三甲基萘、联苯、蒽、苝等含量较少,结合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其有机质是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要生源,有少许高等植物贡献;三芴系列化合物中占一定优势的芴反映三工河组原油沉积环境以淡水沉积为主,还原性较弱;MPI-1、F_(1)和F_(2)等成熟度参数均显示三工河组原油热演化程度较高,处于高成熟阶段;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单体烃碳同位素及部分芳烃参数对比结果,指示三工河组原油与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亲缘关系较好。该结果可为明确莫西庄地区油气成藏机理及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相关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提供地球化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西庄地区 三工河组 原油 芳烃 同位素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