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影响下页岩岩石的声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熊健 黄林林 +2 位作者 刘向君 周文 梁利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43,共9页
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温处理后页岩岩样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温度对页岩岩石声波特性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高温影响下页岩岩石动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作用温度低于400℃时,温度对页岩表观颜... 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温处理后页岩岩样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温度对页岩岩石声波特性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高温影响下页岩岩石动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作用温度低于400℃时,温度对页岩表观颜色和物理性质影响较小,而当作用温度超过400℃时,页岩表观颜色逐渐由黑色变为灰白色,且页岩质量下降快、体积膨胀率上升快,造成页岩密度下降快;随着温度增加,页岩声波速度不断下降,且声波主频不断下降,而页岩声波衰减系数不断增大,且声波衰减系数对页岩热损伤效应的敏感性更强;随着温度增加,页岩损伤因子增大,同时,页岩动态泊松比也呈增大趋势,而页岩动态弹性模量、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高温 声学特性 动弹性参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调剖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春 伊向艺 卢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08,142,共3页
CO2驱油在很多油田得到了应用,但其气窜、波及系数低、采出程度不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泡沫调剖应用的关键是选择性能优良的起泡剂,文章基于草舍油田特点及表面活性剂对比试验,选择表面活性剂YFP-2作为起泡剂。封堵实验结果表明,阻力因... CO2驱油在很多油田得到了应用,但其气窜、波及系数低、采出程度不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泡沫调剖应用的关键是选择性能优良的起泡剂,文章基于草舍油田特点及表面活性剂对比试验,选择表面活性剂YFP-2作为起泡剂。封堵实验结果表明,阻力因子大于2.4,产生的泡沫足够稳定,能有效地起到封堵作用;残余阻力因子大于1.64,表明经过泡沫流甚至经过后续水驱的岩心中仍然保持一定的流动阻力,具有使流动介质转向的能力。因此YFP-2可用于草舍油田CO2泡沫调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泡沫 调剖 起泡剂 阻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以峰探1井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明盈 孙豪飞 +5 位作者 叶玥豪 王嘉先 宋金民 王宇峰 邱玉超 陈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133-147,共15页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积相横向变化大,川北地区发育一套海相黑色页岩。以川东北峰探1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和甲烷吸附等方法,对页岩气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川东北地区...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积相横向变化大,川北地区发育一套海相黑色页岩。以川东北峰探1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和甲烷吸附等方法,对页岩气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川东北地区吴家坪组发育两套黑色页岩,吴二段发育一套滨岸潮坪相黏土质灰黑—黑色页岩,脆性指数低,可压裂性弱;吴三段发育一套深水陆棚相黑色硅质、钙质页岩,脆性指数高,可压裂性强。②吴二段页岩有机质丰度平均值为1.41%,黑色页岩厚度较薄,有机碳含量大于2%,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吴三段页岩有机质丰度平均值为3.52%,黑色页岩厚度26 m,有机碳含量大于2%,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均达到过成熟阶段。③吴家坪组二段页岩储集空间主要以黏土矿物之间粒间孔和微裂缝为主,有机质孔相对不发育,孔隙体积0.0066 cm3/g,以介孔为主、微孔次之,含气性为1.5190 cm3/g;吴家坪组三段页岩储集空间主要以有机质孔为主,孔隙体积平均为0.0141cm3/g,孔隙以微孔为主、介孔次之,含气性平均为2.3070 cm3/g,孔隙结构和含气性受有机质丰度控制明显,矿物组分对其没有明显控制作用。④吴二段页岩气地质条件相对较差,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弱;吴三段页岩气地质条件较好,含气性和有机质丰度优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显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晚二叠世 黑色页岩 页岩气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期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跃杰 谢静平 +3 位作者 袁海锋 高兆龙 汪晓星 阳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69-79,共11页
蜀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与开发的老工业气区,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储层类型多、气藏小而多且分布复杂等特征。本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试分析方法、激光拉曼的分析技术,结合岩石岩相特征,明确蜀... 蜀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与开发的老工业气区,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储层类型多、气藏小而多且分布复杂等特征。本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试分析方法、激光拉曼的分析技术,结合岩石岩相特征,明确蜀南地区茅口组包裹体发育与分布特征,以及油气充注期次,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①蜀南地区茅口组存在4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在古油藏、古油气藏、古气藏的形成时期,以及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气藏调整阶段;②第Ⅰ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95~113℃,为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末期,是古油藏形成时期;③第Ⅱ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21~135℃,为液态烃与少量气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早侏罗世时期,是古油气藏形成时期;④第Ⅲ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集中分布在160~195℃,为气态烃与少量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中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时期,为古气藏的形成时期;⑤第Ⅳ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35~160℃,充注时间为新近纪至今,气烃充注主要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导致古气藏发生调整,为现今气藏的形成阶段,其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第Ⅲ期油气充注时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茅口组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 成藏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机器人偏心流道冲蚀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晓华 代继樑 +1 位作者 朱海燕 赵建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为解决大位移水平井连续油管钻井管柱屈曲的难题,提出了钻井液驱动的"钻井机器人+动力钻具"的连续油管钻井新方法。依据机器人外形尺寸、水力压耗、内部结构、加工制造等优化设计出了三段式偏心圆流道结构。提出了三段式偏心... 为解决大位移水平井连续油管钻井管柱屈曲的难题,提出了钻井液驱动的"钻井机器人+动力钻具"的连续油管钻井新方法。依据机器人外形尺寸、水力压耗、内部结构、加工制造等优化设计出了三段式偏心圆流道结构。提出了三段式偏心圆流道冲蚀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钻井机器人三段式偏心圆流道流固耦合冲蚀数值模型,分析了粒径参数、速度参数等对冲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其次,开展了钻井机器人偏心流道冲蚀实验,校准了钻井机器人三段式偏心圆流道流固耦合冲蚀数值模型;基于此进一步开展了钻井机器人三段式偏心圆流道数值仿真研究。研究表明,钻井机器人三段式偏心圆流道最佳倾角为5°,当流道壁厚5 mm时,偏心流道寿命超过300 h,满足一般井下工具的工作寿命要求;流道主要冲蚀点位置和冲蚀形态数值仿真与实验基本符合。研究为钻井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促进连续油管钻井技术在大位移水平井的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钻井 钻井机器人 流道设计 冲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悬浮支撑剂技术在长庆致密气压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宪文 杨波 +5 位作者 赵倩云 王文雄 张浩 古永红 叶亮 胡楚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滑溜水压裂液对致密储层伤害较低,但携砂能力弱,难以实现高砂比、长距离携砂,造成支撑缝面积远低于改造缝面积。通过气悬浮支撑剂技术,对支撑剂表面进行特殊改性,使其具有吸附气泡的能力,吸附气泡后的支撑剂体积密度大幅降低,运移能力... 滑溜水压裂液对致密储层伤害较低,但携砂能力弱,难以实现高砂比、长距离携砂,造成支撑缝面积远低于改造缝面积。通过气悬浮支撑剂技术,对支撑剂表面进行特殊改性,使其具有吸附气泡的能力,吸附气泡后的支撑剂体积密度大幅降低,运移能力大幅增强。室内实验表明,经气悬浮剂改性的20/40目及以下粒径的支撑剂,在常温、常压、黏度为15 mPa·s的滑溜水中可100%悬浮,观察2 h无沉降。动态输砂实验表明支撑剂在裂缝中呈整体均匀铺置,高温高压条件下气泡仍能对支撑剂有效悬浮。岩心伤害实验表明,破胶液和含气悬浮剂的破胶液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率接近,且均低于10%,说明气悬浮剂不会对储层带来明显的附加伤害。该气悬浮支撑剂压裂技术在长庆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致密砂岩气藏开展了7口井先导实验,以黏度9~15 mPa·s的滑溜水在5 m^(3)/min排量下施工,压后产量为邻井常规压裂的1.2~1.9倍。气悬浮支撑剂将对压裂液黏度的需求从40~80 mPa·s的线性胶降至10 mPa·s左右的滑溜水,大幅降低了对压裂液黏度的依赖,从而降低了储层伤害,同时增加裂缝铺置效率,有利于提高单井产量及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悬浮支撑剂 滑溜水 压裂 支撑剂改性 低伤害压裂 致密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井壁裂缝起裂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天寿 彭念 +1 位作者 陈平 邓智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9,共13页
为了弄清层状页岩各向异性对井壁裂缝起裂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系龙马溪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角度下页岩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实验,明确了页岩弹性和抗张强度各向异性特征,建立了考虑页岩各向异性的水平井井壁裂缝起裂力... 为了弄清层状页岩各向异性对井壁裂缝起裂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系龙马溪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角度下页岩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实验,明确了页岩弹性和抗张强度各向异性特征,建立了考虑页岩各向异性的水平井井壁裂缝起裂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井壁裂缝起裂规律。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各向异性、地应力比值、抗张强度各向异性和孔隙压力对裂缝起裂压力影响显著,而泊松比各向异性影响较小;弹性模量各向异性、地应力比值对裂缝起裂位置和起裂倾角影响显著,而泊松比各向异性、抗张强度各向异性和孔隙压力的影响较小;井壁裂缝起裂力学行为与井眼方位密切相关,当井眼方位靠近最大或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时,井壁裂缝起裂力学行为差异随井眼方位的变化较小;当井眼方位同时远离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时,井壁裂缝起裂力学行为差异随井眼方位的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水平井钻井井漏预防和水力压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平井 井壁裂缝 各向异性 起裂压力 起裂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酸压后产能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宋毅 伊向艺 +1 位作者 卢渊 李春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82-84,共3页
靖边气田属低孔、低渗、低压气藏,为了建产及提高增产效果,首次进行了交联酸携砂酸压工艺实践。经过数口井的实践发现,压裂后的产能变化比较大,受到的影响因素复杂。为了分析各种因素对压后产能的影响程度,运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 靖边气田属低孔、低渗、低压气藏,为了建产及提高增产效果,首次进行了交联酸携砂酸压工艺实践。经过数口井的实践发现,压裂后的产能变化比较大,受到的影响因素复杂。为了分析各种因素对压后产能的影响程度,运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压后产能的主控因素。该方法计算简单、对样本质量要求不高、分析结果比较准确,对选井选层、压裂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砂酸压 产能 影响因素 灰色系统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地区灯影组岩石微相研究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侯明才 何亮 +1 位作者 徐胜林 汤智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2,共12页
上扬子地区灯影组可以作为优质储层已经被油气勘探所证实。但是,由于灯影组储层的展布规律一直不清楚,制约了对灯影组的进一步勘探。基于镇巴地区鹿池灯影组剖面,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微相研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深入探讨了... 上扬子地区灯影组可以作为优质储层已经被油气勘探所证实。但是,由于灯影组储层的展布规律一直不清楚,制约了对灯影组的进一步勘探。基于镇巴地区鹿池灯影组剖面,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微相研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深入探讨了镇巴地区灯影组的沉积环境。研究表明,镇巴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石微相有:泥-粉晶云岩、残余砂屑云岩、叠层石云岩、凝块石云岩、微生物黏结砂屑云岩、泥质粉砂岩、泥质云岩和含云质硅质岩。研究区灯影组沉积环境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两次海侵-海退旋回,灯一段-灯二段和灯三段-灯四段分别为两个相对完整海侵-海退序列。相对于灯二段,灯四段海平面振荡更频繁,可能与拉张活动在灯四期更活跃有关。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表明,灯影组的沉积古环境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整体而言,灯影期大致是一个海水盐度下降,温度上升,含氧量逐步增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微相 沉积环境 灯影组 震旦系 镇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采输全流程中水合物生成及抑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青春 汪洋 +4 位作者 任阳 李延霞 李杨 邵子越 申小冬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11期49-57,共9页
川东北高含硫气藏在开采、生产和集输过程中,极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严重制约了高含硫气井的安全高效开发。水合物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实际生产中,天然气组分、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等都会对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 川东北高含硫气藏在开采、生产和集输过程中,极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严重制约了高含硫气井的安全高效开发。水合物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实际生产中,天然气组分、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等都会对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条件产生影响,其中硫化氢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低温高压和高硫化氢含量是水合物生成的重要原因。高含硫天然气一旦生成水合物,水合物颗粒会快速运移和聚集,极易在井筒、井口、场站、集输管线节流部位形成冰堵。自由水、硫化氢含量、节流效应、温度、压力及残余物等都会对水合物堵塞造成影响,其中自由水是形成高含硫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关键因素。高含硫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措施主要分为热力学防治和动力学防治,破除水合物生成的热力学条件是水合物防治的关键,开发高效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是水合物防治的热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天然气水合物 相平衡条件 硫化氢含量 冰堵 自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小层水平井对比及其构造三维可视化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欧成华 杨晓 +2 位作者 梁成钢 黄毅 朱海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0,共7页
页岩气建产区是以平台+水平井的井工厂模式运营的,利用水平井开展页岩小层对比及其结构与构造建模,在目前还是一项亟待攻关的技术难题。在解析页岩小层结构特征基础上,建立了页岩小层分层模式和水平井测井多井三维可视化对比方法,依靠井... 页岩气建产区是以平台+水平井的井工厂模式运营的,利用水平井开展页岩小层对比及其结构与构造建模,在目前还是一项亟待攻关的技术难题。在解析页岩小层结构特征基础上,建立了页岩小层分层模式和水平井测井多井三维可视化对比方法,依靠井-震结合,实现了页岩小层结构与层面构造的三维建模,形成了井工厂模式下页岩气建产区小层结构与层面构造三维可视化表征新技术。成功完成了四川盆地W页岩气田某典型建产区6个页岩小层分层模式的建立、水平井多井可视化对比,以及页岩小层结构与7个小层层面构造模型的建立。在证实该技术实用性及可靠性的同时,还为研究区后期的精细化生产管理提供了构造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小层 井工厂模式 水平井小层对比 三维可视化表征 构造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组对比测试在注水方案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闫长辉 陈青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3,0+4,共3页
双河油田V上油组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水淹十分严重,必须提高注水效率,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必须准确评价注水效果。根据注水井组对比测试评价注水效果,分析注采井对应关系。通过对V上油组7个注水井组对比测试结果分析,认为V上油组... 双河油田V上油组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水淹十分严重,必须提高注水效率,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必须准确评价注水效果。根据注水井组对比测试评价注水效果,分析注采井对应关系。通过对V上油组7个注水井组对比测试结果分析,认为V上油组注水主要有能量存在亏空和注水见效不均匀两种情况,在下一步注水方案调整中采取相应的措施:V上油组V1,V8,V9,V10小层的注水强度应有所增加,V6小层向下调整,对于渗流能力较差的小层应采取酸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注水井组对比测试 注水效果 注水方案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缝洞耦合下的井筒压力及气侵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超 王睿 +4 位作者 张军义 李德红 董强伟 齐洋洋 王恒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4,共6页
岩溶缝洞性储层井筒压力预测难度大,导致在钻井过程中井漏和溢流同存,产生严重的井控风险,影响安全高效钻进。针对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岩溶缝洞性储层因重力置换导致的溢漏同层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和求解井筒与缝洞性储层耦... 岩溶缝洞性储层井筒压力预测难度大,导致在钻井过程中井漏和溢流同存,产生严重的井控风险,影响安全高效钻进。针对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岩溶缝洞性储层因重力置换导致的溢漏同层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和求解井筒与缝洞性储层耦合的气液两相流数学模型,分析了裂缝发育参数(缝宽0.4~2.8 mm,缝高260~370 mm,缝长300~600 mm)对井底气侵和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侵速率、溢流量和井底压力与缝高和缝宽正相关,对缝高最敏感、缝宽次之;三者与缝长负相关且受其影响最弱。本研究得到的模型和规律对预测和预防大牛地钻井溢漏和储层伤害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缝洞性储层 漏失 溢流 井筒压力预测 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支持向量机的裂缝分类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健 武刚 +2 位作者 聂文亮 刘松鸣 黄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对广泛存在于各类岩层中的裂缝带进行精细刻画与综合预测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的关键。为了避免多解性问题,学者们通常采用多属性对其进行综合预测,但如何有效地利用众多地震属性与裂缝带发育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对裂缝带发育状况进行准... 对广泛存在于各类岩层中的裂缝带进行精细刻画与综合预测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的关键。为了避免多解性问题,学者们通常采用多属性对其进行综合预测,但如何有效地利用众多地震属性与裂缝带发育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对裂缝带发育状况进行准确分类仍是一大难题。将近似支持向量机算法引入裂缝带的分类识别中,建立了3种刻画储层裂缝带的地震属性与井中裂缝发育信息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得出了反映裂缝带特征的最佳判别规则,利用该规则对多个属性进行综合判别,克服了单属性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裂缝带的分类精度。实例应用表明,该算法削弱了依靠单一因素识别储层裂缝带的局限性,为储层内裂缝带发育状况的准确分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分类方法 非线性模型 近似支持向量机 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井筒积液流动规律研究——以C01井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彦庆 陈青 +4 位作者 吴婷婷 曾琳娟 王玉婷 罗鑫 杨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C01井区页岩气井开采中后期,天然能量不足,井筒积液普遍,准确实时识别积液位置困难,导致排水采气工艺实施效果欠佳,故需针对井筒积液流动进行研究。方法基于C01井区积液现状,在Beggs持液率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生产数据及井筒流型对持... 目的C01井区页岩气井开采中后期,天然能量不足,井筒积液普遍,准确实时识别积液位置困难,导致排水采气工艺实施效果欠佳,故需针对井筒积液流动进行研究。方法基于C01井区积液现状,在Beggs持液率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生产数据及井筒流型对持液率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可以准确地实时识别积液位置,与生产测井剖面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实际页岩气井钻井数据建立了页岩气井的全井段几何模型,实现了气液两相流动模拟,分析了井型对积液位置的影响。结果修正的持液率模型在页岩气井中应用时,其平均相对误差为6.66%,可以为现场提供较为准确的积液位置识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倾型和上倾型页岩气水平井由于能量衰减导致造斜段易形成积液。结论应用修正的持液率模型计算积液位置显示,页岩气水平井造斜段易形成积液;数值模拟结果与修正的持液率模型应用计算结果符合,通过使用预测的生产数据可以对井筒积液位置进行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水平井 井筒积液 积液流动规律 持液率模型 积液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特征与岩溶古地貌恢复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平生 唐松 +3 位作者 孙超国 梁家驹 李天军 师晴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35-46,共12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作为四川盆地天然气重要的产层之一,其风化壳岩溶储层的贡献至关重要。通过对岩心、测井、钻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明确了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定茅二段底面为恢复基准面...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作为四川盆地天然气重要的产层之一,其风化壳岩溶储层的贡献至关重要。通过对岩心、测井、钻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明确了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定茅二段底面为恢复基准面,采用残厚法恢复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并依据现代岩溶理论、区内微地貌形态及组合特征,对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划分,分析各类岩溶古地貌特征与岩溶储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顶部普遍存在缺失情况,并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发育各种溶蚀现象,在钻录井、测井与地震上响应特征明显;②高石梯—磨溪地区岩溶古地貌可划分为岩溶缓坡和岩溶洼地两种二级岩溶地貌单元,以及峰丛洼地、峰丘洼地、丘丛垄脊沟谷等9种三级岩溶地貌单元;③高石梯—磨溪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岩溶发育条件差异大,其中岩溶缓坡具有发育规模岩溶储层的条件,尤其在岩溶负地形周围,溶蚀及保存条件优越,优质岩溶储层更为发育,是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梯—磨溪地区 中二叠世 茅口组 古地貌恢复 残余厚度法 岩溶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东斜坡齐古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景维 唐群英 +2 位作者 吴军 路子阳 文华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7,共11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区齐古组一段开发过程中由微观非均质性引起的油气采收率低下、剩余油难以开采等问题,探究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内(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变化。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的原理,在高分辨层序地...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区齐古组一段开发过程中由微观非均质性引起的油气采收率低下、剩余油难以开采等问题,探究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内(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变化。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的原理,在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主要应用区内钻井压汞数据对储集层颗粒、填隙物以及孔喉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认为,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具有差异性,短期基准面旋回中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为底强顶弱的特征,中期基准面旋回中叠置(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为顶底强、中部弱的特征。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与物源供给之间关系的改变是造成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原始颗粒非均质性决定储集层孔喉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微观非均质性 分流河道 齐古组 阜东斜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元理论的气藏不稳定渗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波 陆正元 赵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
川西北双鱼石区块栖霞组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气藏断裂发育、边界不规则,气井不稳定渗流模型研究难度较大。基于渗流理论基本原理,建立了在构造影响条件下,复合气藏直井考虑任意边界的不稳定渗流物理与数学模型,采用点... 川西北双鱼石区块栖霞组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气藏断裂发育、边界不规则,气井不稳定渗流模型研究难度较大。基于渗流理论基本原理,建立了在构造影响条件下,复合气藏直井考虑任意边界的不稳定渗流物理与数学模型,采用点源函数等方法求解了复合气藏直井边界元基本解,利用边界元理论建立了任意外边界复合气藏直井压力响应数学模型。通过边界离散与叠加原理思想,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求取了不同参数影响下的气井无因次拟压力及其导数值,并绘制了相应的压力响应图版,划分了气井流动阶段并进行了影响参数分析。结合气藏试采井双鱼001-1井的实际情况及压力恢复动态监测资料,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现场实例运用,为后续类似复杂气藏的试井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 任意外边界 复合气藏 不稳定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过程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晓亮 陈燕萍 +4 位作者 彭思桥 王尉 李堃宇 王伟 苏桂萍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80-90,共11页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作为继寒武系产层之外重要的接力层系,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基于该区栖霞组岩心薄片观察、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等,开展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埋...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作为继寒武系产层之外重要的接力层系,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基于该区栖霞组岩心薄片观察、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等,开展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恢复结果,明确栖霞组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栖霞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成藏条件较好,具体表现为: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孔、洞、缝发育,纵向上呈薄层多期叠置的特征;②天然气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供烃为主,伴有部分中二叠统烃源岩,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在研究区南部有一定的贡献,为油气藏形成提供物质基础;③东西向走滑断裂为天然气垂向输导提供有利通道,建立源储联系,利于富集成藏;④高磨地区栖霞组气藏现今表现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藏,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古油藏→燕山期古气藏→现今气藏的演化过程,研究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较大的调整改造,表现为原位富集,高效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高磨地区 油气成藏条件 成藏过程 中二叠世 栖霞组 油气充注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