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陷盆地断层圈闭含油气有效性综合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付晓飞 宋宪强 +3 位作者 王海学 刘海涛 汪顺宇 孟令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686,共10页
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为例,基于断层分段生长历史、油藏精细解剖和地球化学示踪综合分析,建立断层圈闭含油气有效性评价体系。应用转换位移/离距和位移梯度法落实断层圈闭解释的可靠性。应用最大断距相减法恢复断层形成演化历史,进而厘... 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为例,基于断层分段生长历史、油藏精细解剖和地球化学示踪综合分析,建立断层圈闭含油气有效性评价体系。应用转换位移/离距和位移梯度法落实断层圈闭解释的可靠性。应用最大断距相减法恢复断层形成演化历史,进而厘定断层圈闭形成时间有效性。基于歧口凹陷歧南地区已知油藏“断层泥比率-过断层压力差”定量关系求得断层侧向封闭临界断层泥比率为20%,构建基于“断距-砂地比与烃柱高度”关系定量评价图版。基于油藏精细解剖和储集层定量荧光示踪测试结果研究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中亚段盖层适用于泥岩涂抹系数法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泥岩涂抹系数临界值为3.5;古近系东营组二段盖层适用于断接厚度法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临界断接厚度为70~80 m。综合断层圈闭空间解释有效性、形成时间有效性、侧向封闭有效性、垂向封闭有效性等4个因素,建立歧口凹陷断层圈闭含油气有效性综合评价图版,是断层圈闭风险性评价的依据。图15表1参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圈闭 分段生长 封闭机理 再活动断层 有效性评价 裂陷盆地 渤海湾盆地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琦 孙永河 +4 位作者 付晓飞 张万福 李熹微 王有功 彭贤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双断-双向滑脱-背倾半地堑”结构,南部为“多断-单向滑脱-复式半地堑”结构;冀中坳陷南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基底演化(中生代)、初始裂陷演化(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强裂陷演化(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弱裂陷演化(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及后裂陷演化(馆陶组沉积时期以来)5个阶段;冀中坳陷南部经历了基底NNE向构造体系向新生代NE向构造体系的转换,区域中—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变化是冀中坳陷多方位复杂构造形成的原因;冀中坳陷南部构造转换作用通过影响洼槽迁移进而影响有效烃源岩分布,通过控制砂体入盆通道影响储层砂体展布,构造变换过程中主干断层位移梯度变化导致横向背斜形成指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构造体制转换形成的不同规模变换构造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断层活动性 构造转换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动态种群策略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3
作者 杜睿山 井远光 +3 位作者 付晓飞 孟令东 张豪鹏 王紫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5-854,共10页
针对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多样性和收敛性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种群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种群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取决于档案中的资源,从而调节种群数量.一方面,通过基于网格技术的局部扰动添加粒子,以增加粒子的局... 针对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多样性和收敛性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种群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种群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取决于档案中的资源,从而调节种群数量.一方面,通过基于网格技术的局部扰动添加粒子,以增加粒子的局部搜索能力,提高算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为防止种群规模过度增长,利用非支配排序和种群密度控制种群规模,以加快算法搜索进度,避免过早收敛.选取5种对比算法在测试函数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收敛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种群 粒子群优化 多目标优化 多样性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和改进金字塔的水下小目标检测
4
作者 杜睿山 王紫珊 +1 位作者 孟令东 井远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6,共9页
针对水下目标检测任务中小目标特征信息少和受水下环境影响导致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改进金字塔的水下小目标检测算法,记为SF-Bi-YOLOv8.以YOLOv8为框架,设计一种加强全局特征提取能力的Swin-Fa模块对YOLOv8的... 针对水下目标检测任务中小目标特征信息少和受水下环境影响导致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改进金字塔的水下小目标检测算法,记为SF-Bi-YOLOv8.以YOLOv8为框架,设计一种加强全局特征提取能力的Swin-Fa模块对YOLOv8的骨干网络最后一个C2f层进行改进,提高了模型的小目标检测能力;将特征融合网络的特征金字塔结构替换为简化型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结构(weighted 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以更好地学习多尺度特征;采用线性区间映射Focaler-IoU的方式重构检测头的损失函数,从而关注难易样本,加速边界框回归.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下检测目标(detecting underwater objects,DUO)数据集上,SF-Bi-YOLOv8算法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阈值为0.50时的平均精度达到0.862,较原YOLOv8提高了0.023,IoU阈值从0.50到0.95时的平均精度提高了0.036.研究结果可为水下目标检测任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水下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YOLOv8 注意力机制 特征金字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盖层耦合封闭机理及断层圈闭油气聚集模式 被引量:19
5
作者 付晓飞 吕丁友 +4 位作者 黄江波 王改卫 孟令东 王海学 贾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了探讨常规储层和致密储层内断层封闭机理及油气聚集差异性,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为研究对象,从断裂变形机制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断裂—盖层耦合封闭机理,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内断层圈闭油气聚集模... 为了探讨常规储层和致密储层内断层封闭机理及油气聚集差异性,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为研究对象,从断裂变形机制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断裂—盖层耦合封闭机理,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内断层圈闭油气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砂岩储层内断裂带断层核发育碎裂岩和泥岩涂抹,破碎带内发育变形带,断层封闭类型为断层岩;致密火山岩储层内断裂带断层核发育无内聚力角砾岩,破碎带内发育裂缝,断层封闭类型为岩性对接。(2)断层封闭油气具有“漏水桶短板原理”,断层岩封闭烃柱高度取决于最小断层泥含量分布位置及封闭能力;岩性对接封闭烃柱高度取决于圈闭范围内最大断距和最小断距之差,具有统一油水界面。(3)致密储层断层油气藏一般为块状油气藏,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裂上升盘,且受区域性盖层控制;常规储层断层油气藏一般为层状油气藏,受局部性盖层和断层联合控制即可成藏。结论认为,断—盖耦合封闭机理的认识和油气聚集模式的建立,为不同类型储层断控型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储层 致密储层 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断层圈闭 断裂带内部结构 断裂—盖层耦合封闭 油气聚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改进残差网络和注意力的黏土矿物图像分类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睿山 陈雨欣 +2 位作者 孟令东 张桐 程佳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3-339,共7页
黏土矿物是广泛存在于沉积盆地中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获取黏土矿物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别,需要获取黏土矿物的多样性和易于分辨的特征信息,然而卷积神经网络其特征提取能力仍存在不足... 黏土矿物是广泛存在于沉积盆地中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获取黏土矿物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别,需要获取黏土矿物的多样性和易于分辨的特征信息,然而卷积神经网络其特征提取能力仍存在不足,特征表达能力亟须增强。底层特征通常包含了图像的基本信息和细节,高层次的特征图抽象程度较高,包含了更为抽象化的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以Res2Net50为主干网络,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ECA)模块使模型更关注底层特征,从而提升模型性能,最后一层采用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模块学习到不同层次的特征表示。采用混合方式同时利用了CNN的特征提取能力、Transformer的内容自注意力机制提升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取得了优于Res2Net50的性能。结果表明:提出的EM-Res2Net(ECA-MHSA-Res2Net50)对128×128像素输入的矿物识别效果更为理想,经测试识别准确率为92.85%,通过与其他模型对比分析,该研究结果证明引入ECA模块和MHSA模块后的模型能够充分提取图像的特征,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矿物识别 图像分类 多尺度特征 通道注意力 自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断层活动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琦 张万福 +3 位作者 孙永河 王有功 付晓飞 孙立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2-1191,I0009,共11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气藏类型多样,其分布特点与断层活动息息相关。为此,基于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利用伸展正断层生长指数(EI)、断层垂直断距—埋深(T-Z)曲线、反转断层反转率(RI)和滑移距离曲线分析断裂活动时期和活动强度,划分断层类型,分...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气藏类型多样,其分布特点与断层活动息息相关。为此,基于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利用伸展正断层生长指数(EI)、断层垂直断距—埋深(T-Z)曲线、反转断层反转率(RI)和滑移距离曲线分析断裂活动时期和活动强度,划分断层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断层对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长岭断陷发育断陷期活动、断陷期—拗陷期活动和长期活动(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持续活动)的弱反转、强反转四种类型断层;(2)断陷期断层控制沙河子组烃源岩和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分布;(3)断陷期—拗陷期断层不仅控制烃源岩及火山岩储层的分布,还可在源内作为中、下部气藏组合的油气输导断层;(4)长期活动弱反转断层断陷期控制烃源岩分布,在拗陷期可作为油气输导断层,反转期控制浅层圈闭的形成并对气藏进行调整;(5)长期活动强反转断层对拗陷期形成的天然气藏具有破坏作用,该类断层附近难以形成规模天然气聚集。该成果对于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断层活动特征 断层分类 控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搜索NSGA2算法的含油污水资源分配
8
作者 尚福华 张豪鹏 +1 位作者 杜睿山 解红涛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8,共7页
针对目前油田含油污水回收分配存在运营成本较大以及回收作业区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搜索NSGA2算法的含油污水资源分配方法。首先,引入采油厂回收总成本以及回收作业区负载均衡度等指标建立组合评价体系,构建了面向含... 针对目前油田含油污水回收分配存在运营成本较大以及回收作业区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搜索NSGA2算法的含油污水资源分配方法。首先,引入采油厂回收总成本以及回收作业区负载均衡度等指标建立组合评价体系,构建了面向含油污水产生方及回收作业区处理方的双角度多目标分配模型。其次,为了改善NSGA2算法计算过程中种群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并提高其收敛速度,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移民策略的局部搜索机制,使用解的密度来衡量解的稀疏度,在稀疏解和种群领先解周围进行局部搜索,引导算法快速收敛。最后,以某采油厂为例,与多个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所求解的质量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GA2算法 多目标 含油污水 资源分配 局部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距离度量的小样本矿物图像分类
9
作者 杜睿山 张轶楠 +1 位作者 孟令东 张桐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0,共8页
在复杂的地质勘探条件下准确完成矿物识别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模型能精确识别各类岩石矿物,但需要构建庞大且完备的数据集,在实际情况下难以应用。针对此问题,结合小样本学习、度量学习以及元学习训练策略,使用EM... 在复杂的地质勘探条件下准确完成矿物识别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模型能精确识别各类岩石矿物,但需要构建庞大且完备的数据集,在实际情况下难以应用。针对此问题,结合小样本学习、度量学习以及元学习训练策略,使用EMD距离度量计算图像之间的结构距离,构建一种适应于小样本矿物的图像分类模型。核心思想在于利用图块级别度量并引入交叉参考权重机制,有效减少同类差异大和背景杂乱带来的影响,优于图与图判定分类的模型。在mini-ImageNet数据集上,5-way 1-shot和5-way 5-shot设置的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至55.91%、67.58%;将算法应用于小样本黏土矿物数据集上,5-way 5-shot设置的分类准确率为92.65%。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度量学习方法的分类精度高于其他小样本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学习 度量学习 EMD距离 特征增强 矿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