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泵输送掺稀稠油性能的实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曦 刘霞 +3 位作者 薛润斌 邓道明 李洪福 韩龙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73-2976,2987,共5页
原油长输管道上的外输泵能耗巨大,在多年的使用之后,其特性曲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有必要对泵性能曲线进行校核。根据相关规范,本文对某原油管线上的3种外输离心泵展开了现场工业实验,测试了它们输送掺稀稠油(黏度为199.5mm2/s、190... 原油长输管道上的外输泵能耗巨大,在多年的使用之后,其特性曲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有必要对泵性能曲线进行校核。根据相关规范,本文对某原油管线上的3种外输离心泵展开了现场工业实验,测试了它们输送掺稀稠油(黏度为199.5mm2/s、190.2mm2/s)的性能,绘制了实际的扬程-流量曲线和效率-流量曲线。基于离心泵出厂时的性能曲线和现场实验的油性,利用相关式换算得到离心泵输油时的理论性能曲线。与输水时相比,离心泵输送掺稀稠油时最高效率点效率下降了21.8%~31.2%。比较离心泵的实际性能曲线和理论性能曲线表明:对于同样流量点,使用多年的离心泵的效率降低了1.5%~9.8%;离心泵扬程也有1%~10%不等的损失,并且随着流量增大,扬程下降幅度越大。现场测试得到的泵性能特性曲线为日后输油泵的工艺计算和能耗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稀稠油 长距离输送 现场实验 离心泵 性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除油实验装置设计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陆洋 张帆 +3 位作者 王寒 张钰垚 户凯 王圣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59,共4页
为提供一种耗能小,可靠性好、除油效率高、操作简便的气浮除油实验装置,对当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与工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比了各种气浮法的优缺点,采用直接成泡技术,自行设计研制了室内气浮实验装置,并对该装置处理低浓度含油污水的性... 为提供一种耗能小,可靠性好、除油效率高、操作简便的气浮除油实验装置,对当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与工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比了各种气浮法的优缺点,采用直接成泡技术,自行设计研制了室内气浮实验装置,并对该装置处理低浓度含油污水的性能及除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清水剂500 mg/L,气浮时间20 min,进气流量1.5 L/min,微孔孔径20μm的条件下,除油效率最高。研制的直接成泡浮选装置简单易行,既适合用于室内实验使用,也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气浮法 气浮装置 除油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黏结柔性管道抗拉铠装层腐蚀机理与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严飞 江楠 +3 位作者 何明畅 侯富恒 王春莎 张左旻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8-188,共11页
非黏结柔性管道是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装备,在海水环境中,抗拉铠装层发生腐蚀会对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明确抗拉铠装层腐蚀机理、对柔性管道的检测和对抗拉铠装层的腐蚀评估十分重要。抗拉铠装层腐蚀与环空的气体环境和水环境有关,... 非黏结柔性管道是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装备,在海水环境中,抗拉铠装层发生腐蚀会对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明确抗拉铠装层腐蚀机理、对柔性管道的检测和对抗拉铠装层的腐蚀评估十分重要。抗拉铠装层腐蚀与环空的气体环境和水环境有关,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检测环空,可以帮助判断其腐蚀情况,并为腐蚀疲劳寿命评估和应对策略制定提供参考。针对抗拉铠装层腐蚀机理、非黏结柔性管道检测、腐蚀疲劳寿命评估和腐蚀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指出机理研究和检测评估方法的不足,为国内柔性管道抗拉铠装层腐蚀研究和完整性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黏结柔性管道 抗拉铠装层 腐蚀机理 腐蚀疲劳寿命 腐蚀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弯矩影响的含腐蚀缺陷X80管道失效内压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严飞 阎宇峰 +3 位作者 夏通璟 董绍华 侯富恒 宗优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3,共6页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弯矩影响下含腐蚀缺陷X80管道失效内压与腐蚀缺陷深度、长度、宽度等参数的相关性,并给出相应的失效内压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弯矩,腐蚀缺陷尺寸(深度、长度和宽度)等均会对含腐蚀缺陷高钢级管道的失效内压产...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弯矩影响下含腐蚀缺陷X80管道失效内压与腐蚀缺陷深度、长度、宽度等参数的相关性,并给出相应的失效内压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弯矩,腐蚀缺陷尺寸(深度、长度和宽度)等均会对含腐蚀缺陷高钢级管道的失效内压产生影响,给出的弯矩影响下含腐蚀缺陷高钢级管道的失效内压预测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管道的失效内压,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缺陷 管道 失效内压 弯矩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伦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的复杂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屈曲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严飞 阎宇峰 +4 位作者 敖川 贾鲁生 侯富恒 高志浩 刘瑞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4,178,共10页
针对含复杂形状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屈曲压力计算难的问题,本研究中采用同伦分析方法对含复杂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屈曲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进而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海底管道屈曲压力的计算方法... 针对含复杂形状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屈曲压力计算难的问题,本研究中采用同伦分析方法对含复杂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屈曲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进而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海底管道屈曲压力的计算方法。结果显示:同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计算含复杂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屈曲压力,在相同情况下抛物线形腐蚀管道的临界屈曲压力大于椭圆形管道的临界屈曲压力。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腐蚀海底管道屈曲压力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工程现场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腐蚀缺陷 屈曲压力 同伦分析方法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互换性综合实验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韩一学 李汉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5,共4页
随着城镇燃气多气源供应格局的形成,不同气源之间互换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民用大气式燃烧器,设计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研究的燃气互换性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动态配气系统和灶具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配气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即配即用、... 随着城镇燃气多气源供应格局的形成,不同气源之间互换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民用大气式燃烧器,设计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研究的燃气互换性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动态配气系统和灶具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配气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即配即用、数字化灵活配气、连续可调,尤其在测定燃具适应域时独具优势;解决了现有系统占地面积大、混气不均、滞后性大、排空浪费气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互换性 多组分动态配气 精度高 响应速度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苗 李凌波 +3 位作者 左志恒 张丽 江璐鑫 苏怀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5,共9页
为改善成品油管道系统生产运行监测过程中不能自动识别部分运行状态,以及异常工况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应用智能工况识别方法,构建具有实时监测能力的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模型。首先,采用逻辑规则判别方法,并根据成品油管道系统中... 为改善成品油管道系统生产运行监测过程中不能自动识别部分运行状态,以及异常工况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应用智能工况识别方法,构建具有实时监测能力的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模型。首先,采用逻辑规则判别方法,并根据成品油管道系统中的事件日志补充数据标签;其次,按照工况的起止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段,并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提取不同工况的子序列及其特征;然后构建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模型,并与随机森林(RF)、自适应提升(AdaBoost)、支持向量机(SVM)、时间序列森林(TSF)、随机区间谱系森林(RISF)和序列学习器(SEQL)等6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其识别效果;最后,以某真实成品油管道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TSF模型对阀门开关、阀门内漏、清管和甩泵4种工况的识别精确度最高,且更适合短期内运行工况的识别;而AdaBoost模型的识别精确度在95%的置信区间内所含真实值的概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成品油管道 运行工况 工况识别 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单腐蚀和群腐蚀缺陷高强钢管道失效压力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严飞 董绍华 +4 位作者 敖川 娄方宇 张宏 李昕 周晶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9,共7页
腐蚀是引起油气管道破坏的重要原因,群腐蚀是常见的缺陷形式。文章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对单腐蚀缺陷高强钢油气管道的失效压力进行了分析,回归了单腐蚀管道失效压力计算公式,考虑群腐蚀轴向和环向未腐蚀区域的影响,提出了群腐蚀管道失效... 腐蚀是引起油气管道破坏的重要原因,群腐蚀是常见的缺陷形式。文章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对单腐蚀缺陷高强钢油气管道的失效压力进行了分析,回归了单腐蚀管道失效压力计算公式,考虑群腐蚀轴向和环向未腐蚀区域的影响,提出了群腐蚀管道失效压力计算方法,给出了群腐蚀缺陷高强钢管道失效压力计算实例,并与实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证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复杂腐蚀缺陷高强钢油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管道 群腐蚀 失效压力 剩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卸料管道保冷层厚度优化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兆慈 冷明 +3 位作者 李光让 刘照辰 吴鑫 陈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2,共5页
国内LNG接收站卸料管道保冷层多为组合式保冷,保冷层普遍存在着材料浪费的问题。为此,应用Ansys Workbench(AWE)工作平台分别建立了LNG接收站典型的外径为40 in、10 in(1 in=25.4 mm)卸料管道保冷层传热及优化模型。在满足使用要求及设... 国内LNG接收站卸料管道保冷层多为组合式保冷,保冷层普遍存在着材料浪费的问题。为此,应用Ansys Workbench(AWE)工作平台分别建立了LNG接收站典型的外径为40 in、10 in(1 in=25.4 mm)卸料管道保冷层传热及优化模型。在满足使用要求及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对保冷层组合厚度进行优化模拟,并分析了保冷材料热导率受温度变化影响时,其对管道保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40 in管道每1 000 m可节省投资156万元,10 in管道每1 000 m可节省投资25.62万元;在设计时,如不考虑保冷层热导率随温度变化而采用平均热导率计算,保冷层厚度设计偏保守。对组合保冷材料交接点处温度及各类输入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优化后管道各类指标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内层保冷材料厚度对总投资及热流密度影响最大,大气温度对交接点处温度影响最大。该优化模拟结果及基于AWE工作平台流程化设计优化方法可为LNG管道保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卸料管道 保冷层 优化设计 变热导率 ANSYS WORKBENCH 硬质聚氨酯泡沫 泡沫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气管道水合物形成概率计算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道明 涂多运 +2 位作者 董勇 庚琳 宫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70-2275,共6页
水合物的生成给湿气管道流动安全带来隐患,管道流动安全评价对于保障安全生产和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湿气管道内水合物形成概率的计算是湿气管线流动安全评价的基础。选择管道入口参数为随机因素,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法,选用较高精度... 水合物的生成给湿气管道流动安全带来隐患,管道流动安全评价对于保障安全生产和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湿气管道内水合物形成概率的计算是湿气管线流动安全评价的基础。选择管道入口参数为随机因素,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法,选用较高精度的Har-PR预测酸性天然气含水量,在湿气管线水力和热力计算基础上,按Chen-Guo模型计算水合物形成条件,以实际流动温度和水合物形成温度之差建立概率极限状态方程,采用组合概率法计算管线的水合物形成概率。分析环道入口数据认为,入口压力、温度符合正态分布,流量符合最大极值分布。示例计算表明: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都影响着湿气管道的水合物形成概率;湿气管道的水合物形成概率对不同随机工艺参数的敏感性不同;单随机变量样本数和组合随机变量样本总数同时影响着全线的水合物形成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湿气 流动安全 两相流 相平衡 水合物 形成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强化效应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研究
11
作者 陈严飞 张娟 +1 位作者 张宏 蔡峰峰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0-427,共8页
文章基于线性强化材料模型,推导了轴向拉力作用下海底管道极限弯矩承载力解析解,给出了海底管道在轴向拉力与弯矩载荷同时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的近似解,编制了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计算程序BCP。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对,验证了解析方法的正... 文章基于线性强化材料模型,推导了轴向拉力作用下海底管道极限弯矩承载力解析解,给出了海底管道在轴向拉力与弯矩载荷同时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的近似解,编制了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计算程序BCP。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对,验证了解析方法的正确性。结论表明考虑应变强化效应的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结算结果更为合理,该文可为海底管道的结构强度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极限弯矩承载力 应变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水阶段含蜡原油不加热集油温度下限确定
12
作者 熊建华 段志刚 +5 位作者 陈剑峰 于乐 康玉阳 孙韶峰 秦远智 黄启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5-267,共13页
油田开发初期,井口采出液含水率较低,管流在集输过程中极易形成W/O乳状液,当集油温度降低时,蜡分子析出,凝油大量黏附积聚在管道内壁,导致井口回压升高,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堵管等事故,对降温输送产生了巨大阻碍。因此针对低含水阶段含蜡... 油田开发初期,井口采出液含水率较低,管流在集输过程中极易形成W/O乳状液,当集油温度降低时,蜡分子析出,凝油大量黏附积聚在管道内壁,导致井口回压升高,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堵管等事故,对降温输送产生了巨大阻碍。因此针对低含水阶段含蜡原油开展不加热集油温度下限研究,本文提出不加热集输温度边界条件判定方法,对于开发初期油田不加热集输工艺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室内可承压模拟罐装置进行了低含水含蜡原油粘壁实验,对低含水阶段含蜡原油的粘壁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凝点、含水率、剪切速率是影响粘壁温度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低含水阶段含蜡原油不加热集输粘壁温度预测模型,利用油田现场环道实验装置进行了验证,误差在2℃范围内,满足工程运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水阶段 油包水乳状液 不加热集输 粘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状液体系中气体水合物成核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东旭 刘成 +2 位作者 宋乐春 黄启玉 王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07-3020,共14页
乳状液中气体水合物成核行为研究可用于评估油-气-水体系在亚稳态下稳定存在的时间,对低温环境下多相混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和水合物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成为深水管道流动安全保障的重点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着眼于油水乳... 乳状液中气体水合物成核行为研究可用于评估油-气-水体系在亚稳态下稳定存在的时间,对低温环境下多相混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和水合物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成为深水管道流动安全保障的重点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着眼于油水乳状液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的成核过程,总结了实验研究中水合物成核速率的量化方法,细致分析和比较了当前研究中诱导期定义方法的异同,梳理了温度、压力、扰动强度、含水率和原油组分等环境条件和体系组成对水合物成核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及水合物成核速率预测模型。总体来看,油水乳状液中水合物的成核行为已经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和模型定量描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诱导期定义方法的统一和模型的工程化应用等方面仍需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未来,应逐步建立统一的诱导期定义标准和更为普适性的诱导期预测模型,借助谱学仪器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加深对水合物成核过程分子尺度信息的认识,更加深入理解水合物成核机理并逐渐实现量化模型的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保障 气体水合物 油水乳状液 成核行为 诱导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直径天然气-凝析液管流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道明 董勇 +3 位作者 涂多运 张强 宫敬 李清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96-3101,共6页
前人提出的平界面和曲界面模型大多是基于低压、小管径、水平或接近水平管道空气-水条件的实验数据得来的,如何选择长距离、高压、大直径、起伏地形天然气-凝析液管道水力计算模型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高压、大直径、起伏地形条... 前人提出的平界面和曲界面模型大多是基于低压、小管径、水平或接近水平管道空气-水条件的实验数据得来的,如何选择长距离、高压、大直径、起伏地形天然气-凝析液管道水力计算模型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高压、大直径、起伏地形条件下的天然气-凝析液混输管线,运用相态与物性、水力、热力耦合的计算方法对分离流的气-液平界面和曲界面机理模型进行了适用性比较研究。将平界面和曲界面模型下的几何关系和摩阻系数计算相关式运用于实际的高压天然气-凝析液长距离地形起伏管道中,对比水力热力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认为平界面模型较曲界面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高压、大直径天然气-凝析液两相流管线的压降和积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凝析液 分离流 平界面 曲界面 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连续泄漏扩散过程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兆慈 张文花 +1 位作者 郑梅 吴鑫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58-165,共8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LNG管线连续泄漏和扩散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管内压力、泄漏孔径和环境风速条件对LNG连续泄漏及扩散过程的影响,分析气云随时间扩展过程中的燃烧爆炸范围和低温冻伤范围的变化。研究结果对LNG设施的安全管理具有... 利用FLUENT软件对LNG管线连续泄漏和扩散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管内压力、泄漏孔径和环境风速条件对LNG连续泄漏及扩散过程的影响,分析气云随时间扩展过程中的燃烧爆炸范围和低温冻伤范围的变化。研究结果对LNG设施的安全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容式LNG储罐传热分析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兆慈 郭保玲 +1 位作者 吴鑫 郑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32-137,共6页
LNG储罐储存介质与环境温度存在较大温差,保冷和罐体结构复杂。以全容式LNG储罐为例分析储罐各部分的传热计算方法,建立了储罐罐体的二维和三维稳态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罐壁、罐底及各连接部位的温度场分布图,并进行了分析。研... LNG储罐储存介质与环境温度存在较大温差,保冷和罐体结构复杂。以全容式LNG储罐为例分析储罐各部分的传热计算方法,建立了储罐罐体的二维和三维稳态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罐壁、罐底及各连接部位的温度场分布图,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LNG储罐的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传热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液滴直径测量软件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平 陈树仁 +1 位作者 崔琳 万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7-50,240,共5页
原油乳状液广泛存在于石油工业的各个环节中,乳状液液滴的粒径是研究其稳定性和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准确、快速地测量乳状液中液滴的直径是一切研究的基础。结合原油乳状液液滴直径测量的需要,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直径测量软... 原油乳状液广泛存在于石油工业的各个环节中,乳状液液滴的粒径是研究其稳定性和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准确、快速地测量乳状液中液滴的直径是一切研究的基础。结合原油乳状液液滴直径测量的需要,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直径测量软件。该软件由图片打开、预处理、二值化、边缘检测、直径测量五个部分构成。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便捷高效、实用性强,因此该软件为乳状液液滴直径测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图像二值化 边缘检测 直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脱硫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坤 陈宏健 陆争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6-158,共3页
为了研究DEA法在国内某页岩气的脱硫效果和规律,结合页岩气性质和DEA溶液的脱硫特性,建立了DEA法脱硫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页岩气DEA法脱硫过程中的吸收塔工作压力和贫液循环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 为了研究DEA法在国内某页岩气的脱硫效果和规律,结合页岩气性质和DEA溶液的脱硫特性,建立了DEA法脱硫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页岩气DEA法脱硫过程中的吸收塔工作压力和贫液循环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适当提高吸收塔工作压力以提高脱酸效果;提高页岩气的进塔温度可有效减少重沸器的工作负荷;吸收塔塔板数对页岩气的脱酸效果有显著影响;DEA溶液的循环量对重沸器负荷的影响很大;质量分数40%~50%的DEA溶液脱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脱硫 DEA HY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含水原油混合流动及初始沉积特性
19
作者 邢晓凯 吕朝旭 刘珈铨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3,共6页
使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对超高含水原油的流动特性和初始沉积过程进行探究。系统研究实验温度、混合流速和体积含水率对超高含水原油初始沉积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温度下原油的运动形态和初始沉积方式。初始沉积过程可分为蔓延沉积过程... 使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对超高含水原油的流动特性和初始沉积过程进行探究。系统研究实验温度、混合流速和体积含水率对超高含水原油初始沉积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温度下原油的运动形态和初始沉积方式。初始沉积过程可分为蔓延沉积过程和粘连沉积过程,根据沉积特点和压降曲线的变化趋势将初始沉积过程分为3个阶段:沉积诱导期、快速沉积期和沉积动态平衡期。通过对沉积物碳数分布的分析,得知超高含水原油初始沉积过程中,同时存在剪切剥离作用、胶凝作用和分子扩散作用。实验温度和体积含水率主要通过改变胶凝作用和分子扩散来影响初始沉积过程,混合流速通过改变剪切剥离强度来影响初始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含水原油 混合流动 初始沉积 胶凝作用 剪切剥离 分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泰勒分散法测量蜡分子扩散系数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普敏 韩善鹏 +1 位作者 李鸿英 张劲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5-612,共8页
蜡分子扩散系数是蜡沉积预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物性参数。为测量蜡分子(高碳数正构烷烃)在液相体系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建立了基于泰勒分散法的扩散系数测量装置,并对装置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探讨。采用该装置测量了丙酮水溶液、n-C6+n... 蜡分子扩散系数是蜡沉积预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物性参数。为测量蜡分子(高碳数正构烷烃)在液相体系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建立了基于泰勒分散法的扩散系数测量装置,并对装置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探讨。采用该装置测量了丙酮水溶液、n-C6+n-C7溶液以及甲醇水溶液中溶质在溶剂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以文献值对测量值进行校验,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分别以n-C18、n-C20、n-C22、n-C24、n-C26为溶质,以n-C7为溶剂,在不同温度、浓度下测量蜡分子在液相体系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并将实验测量值与Hayduck-Minhas关系式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蜡分子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增大,随溶液中蜡分子摩尔分数的增大而以指数形式减小;在相同条件下,高碳数正构烷烃的分子扩散系数低于低碳数正构烷烃的分子扩散系数。采用Hayduck-Minhas关系式的计算结果比实验测量结果平均小50%,应用于蜡沉积预测时,将低估蜡分子扩散质量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层流 传质 泰勒分散法 蜡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