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化运营模式下成品油管道输送能力分配
1
作者 沈亮 倪玮隆 +2 位作者 许玉磊 梁永图 郭晓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8,共9页
针对已有研究多是对管输能力与单托运方需求平衡场景下的能力分配,提出的方法难以解决管输能力与多托运方需求不平衡下的能力协调问题,充分考虑不同托运方的需求委托,以托运方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管输能力与托运方需求不匹配的... 针对已有研究多是对管输能力与单托运方需求平衡场景下的能力分配,提出的方法难以解决管输能力与多托运方需求不平衡下的能力协调问题,充分考虑不同托运方的需求委托,以托运方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管输能力与托运方需求不匹配的能力分配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国内某成品油管道,可以获得满足各托运方委托的分配方案。此外,在保证油品交付偏差量小于5%、交付时间偏差小于2 h的前提下,提出了两种参考指标,可帮助管道管理人员对所获得的多种分配方案进行优选。研究成果对于市场化运营模式下成品油管道输送能力的科学分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市场化模式 托运方委托 输送能力分配 协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的CCS源汇匹配规划研究
2
作者 焦玉博 王玮 +1 位作者 陈杰 李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4期31-37,共7页
碳捕集与封存(CCS)的开展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其中碳源与碳汇的合理匹配至关重要。通过管道以超临界态输送CO_(2)是实现源汇匹配的重要方式,有必要在源汇匹配分析中考虑管道输送边界约束。通过综合考虑源汇点容量、碳减排目标、... 碳捕集与封存(CCS)的开展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其中碳源与碳汇的合理匹配至关重要。通过管道以超临界态输送CO_(2)是实现源汇匹配的重要方式,有必要在源汇匹配分析中考虑管道输送边界约束。通过综合考虑源汇点容量、碳减排目标、超临界管道输送条件等因素,重点分析了源-汇、源-源-汇两种典型连接模式对CCS源汇匹配优化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管道中间增压方式融入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CCS源汇匹配规划研究提供相关依据。结果表明:在考虑超临界CO_(2)管输因素影响后,所分析规划区内部分源点、汇点因无法满足CO_(2)管输约束而无法形成源汇匹配。对比源-汇、源-源-汇两种模式,源-源-汇模式能够起到提升规划区注碳量的效果,在与源-汇模式一致的CO_(2)注入量基础上,源-源-汇模式表现出更优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源汇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起点压力预测
3
作者 牛鹏涛 杜渐 +5 位作者 潘诗元 徐宁 耿宇 李焯超 梁永图 李欣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2期36-41,48,共7页
准确的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压力计算是油气集输管道优化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关键,目前缺乏完全普适的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的压力预测方法。为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针对西北S油田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起点压力预测模型... 准确的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压力计算是油气集输管道优化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关键,目前缺乏完全普适的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的压力预测方法。为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针对西北S油田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起点压力预测模型。针对现场某混输管道建立PIPESIM模型,基于实际的管内流体物性、管道边界条件等参数,模拟了大量运行数据;为防止模型过拟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将数据随机打乱,并基于预测误差损失函数训练模型。以RMSE、MAE、R2为评价指标,对比了SVM、DT、RF、XGBoost、BP和GA-BP这6种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取得了该混输管道起点压力最准确的预测结果,其决定系数达到了0.9996,RMSE和MAE分别为1.5319和1.1420,表明模型的拟合能力优良,具有优越的学习能力和自适应拟合能力。该预测模型可用于油田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的压力监测,有效提高油田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管道 油气水三相流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压力预测 GA-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热收缩带补口安装温度优化研究
4
作者 宋薇 郭晓疆 +2 位作者 李硕 梁帅 周嘉伟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管道热收缩带补口施工和工艺评定中,安装温度的制定是热收缩带安装工艺控制难点,多依靠现场经验。为研究安装温度对于多相材料的匹配性,开展底漆涂层—热熔胶—搭接区防腐层多相材料实验研究,对热熔胶环球软化点、黏流温度、多相材料... 在管道热收缩带补口施工和工艺评定中,安装温度的制定是热收缩带安装工艺控制难点,多依靠现场经验。为研究安装温度对于多相材料的匹配性,开展底漆涂层—热熔胶—搭接区防腐层多相材料实验研究,对热熔胶环球软化点、黏流温度、多相材料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表面接触角、剥离强度及耐热水浸泡后的剥离强度进行测定,确定热熔胶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可通过测试漆涂层—热熔胶—搭接区防腐层表面张力确定防腐补口中热收缩带最佳安装温度;耐热水浸泡120天后的剥离强度破坏状态能更准确评价热熔胶粘结性能;该热收缩带的最佳安装温度是底漆涂层表面安装温度大于85℃,搭接区PE表面温度大于110℃,胶层加热温度110~130℃。该研究成果可为热收缩带防腐补口施工技术提供指导,保障管道长期安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收缩带 表面张力 剥离强度 安装温度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油气管道输送系统设备能效监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国豪 管维均 +4 位作者 徐洪敏 许铁 张轩 翟星月 赵国星 《石油石化节能》 2016年第11期10-13,共4页
通过介绍"十二五"期间油气长输管道系统各类主要耗能设备能效监测情况,分析了耗能设备运行效率变化趋势和主要参数合格率,输油泵、加热炉、天然气压缩机组的平均运行效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反映了"十二五"期间能效监... 通过介绍"十二五"期间油气长输管道系统各类主要耗能设备能效监测情况,分析了耗能设备运行效率变化趋势和主要参数合格率,输油泵、加热炉、天然气压缩机组的平均运行效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反映了"十二五"期间能效监测工作为节能管理和节能措施的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研究给出了主要耗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对应采取的建议措施,为"十三五"期间节能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供了方向和技术措施,有助于促进油气管道系统节能运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耗能设备 节能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影响的管道输送场站系统用能评价分析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国豪 侯磊 +3 位作者 王志国 薛孟 项新耀 杜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用能评价分析方法对系统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实际用能分析除了需要考虑能量分析外,还需要考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影响;基于能量利用和环境效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构建新的用能评价分析模型,提出温室气... 用能评价分析方法对系统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实际用能分析除了需要考虑能量分析外,还需要考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影响;基于能量利用和环境效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构建新的用能评价分析模型,提出温室气体排放过程的虚拟能计算方法;利用所建模型对原油输送场站典型工艺系统进行用能分析,考虑输入及输出过程虚拟能对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效应的用能分析,系统及设备(单元)虚拟效率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能 用能分析方法 环境效应 模型构建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腐蚀缺陷输氢管道失效压力计算方法
7
作者 陈严飞 尹意 +4 位作者 倪恒 刘瑞昊 江楠 钟榕锋 向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2期55-64,共10页
输氢管道工程建设必须考虑氢环境引起的管道氢脆损伤与管道腐蚀缺陷的共同影响,腐蚀是管道最常见的缺陷形式,而氢脆现象会造成管线钢材料性能劣化,因此含腐蚀缺陷输氢管道存在较大的爆破失效风险,而现有的腐蚀管道评价标准均未考虑氢损... 输氢管道工程建设必须考虑氢环境引起的管道氢脆损伤与管道腐蚀缺陷的共同影响,腐蚀是管道最常见的缺陷形式,而氢脆现象会造成管线钢材料性能劣化,因此含腐蚀缺陷输氢管道存在较大的爆破失效风险,而现有的腐蚀管道评价标准均未考虑氢损伤影响。通过建立含腐蚀缺陷输氢管道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含腐蚀缺陷输氢管道的爆破失效过程,分析得到了腐蚀长度和深度与径厚比对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较大,腐蚀宽度影响较小。基于敏感性分析、标准对比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含腐蚀缺陷输氢管道失效压力的计算方法。相关结论为含腐蚀缺陷输氢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氢管道 氢损伤 腐蚀缺陷 失效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油气输送管道系统主要耗能设备节能监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国豪 侯磊 +5 位作者 魏甲强 王雷 杨杨 徐姗 潘腾 李东阳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9期36-41,46,共7页
输油泵机组、加热炉、锅炉、天然气压缩机组是我国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的关键设备,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设备,总装机容量超过9 000 MW,总体耗能十分巨大,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水平对管输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影响巨大。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油气... 输油泵机组、加热炉、锅炉、天然气压缩机组是我国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的关键设备,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设备,总装机容量超过9 000 MW,总体耗能十分巨大,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水平对管输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影响巨大。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油气输送管道系统三类七种主要耗能设备的总体节能监测数量和依据标准的变化情况,确定各类耗能设备实际运行效率变化情况和主要能效指标参数合格率,详细说明七种主要耗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建议采取的措施。针对目前节能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面临国家双碳政策发展机遇挑战,“十四五”期间重点应在智慧管网背景下,做好节能监测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开展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实时监测系统开发应用,同时加大能效数据规律研究,盘活能效数据资产的价值,从而为管输企业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作出更大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耗能设备 节能监测 标准 智慧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气输送软管内部流体渗透规律研究进展
9
作者 姚佳锐 侯磊 +2 位作者 喻西崇 李焱 孙磊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海洋柔性管道作为我国实现海上油气自主开发急需的关键技术装备,由于其结构及材料特点,无法避免内部流体的渗透,国内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渗透带来的后果尚不明确,研究方法尚不成熟。从输送软管内部气体的渗透行为出发,阐明渗透可能... 海洋柔性管道作为我国实现海上油气自主开发急需的关键技术装备,由于其结构及材料特点,无法避免内部流体的渗透,国内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渗透带来的后果尚不明确,研究方法尚不成熟。从输送软管内部气体的渗透行为出发,阐明渗透可能引起的危害;对目前国内外软管渗透的数学模型、实验方法、现场测试手段三种研究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比评价输送软管流体渗透量的预测模型,阐述未来模型构建应当囊括的因素;材料实验应侧重不同工况下的材料渗透性质,样管及原型实验应侧重模拟屏蔽效应等影响渗透的因素;系统梳理现有的现场测试手段,认为测试应重点向环空剩余体积连续监测、环空流体组分检测和外包覆层破损检测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输送软管 气体渗透 环空检测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凹陷厚壁深海管道压溃失效模式和压溃压力预测方法
10
作者 侯富恒 陈严飞 +4 位作者 贾鲁生 张琦 吴祖明 刘宇 王春莎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明确含凹陷深海管道的压溃失效规律,准确预测其压溃压力显得尤为重要。文中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考虑球形压头和楔形压头引发的凹陷形状的影响,对凹陷管道压溃失效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将凹陷最深处的椭圆度作为描述凹陷缺陷严重程... 明确含凹陷深海管道的压溃失效规律,准确预测其压溃压力显得尤为重要。文中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考虑球形压头和楔形压头引发的凹陷形状的影响,对凹陷管道压溃失效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将凹陷最深处的椭圆度作为描述凹陷缺陷严重程度的控制参数,得到径厚比和椭圆度等参数对压溃失效模式和压溃压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凹陷厚壁深海管道压溃压力的计算公式,可以为含凹陷深海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管道 凹陷 椭圆度 压溃失效 完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天然气管道管存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慧杰 孙旭 +2 位作者 迪娜尔·波拉提 刘巍俊 郭珍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天然气管道在日常运行中存在管道输差问题,而管存量的计算误差是影响输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准确计算天然气管道管存量,以西气东输乌石化支线天然气管道为例,应用管存计算基本公式及天然气管道流动水力、热力方程对稳态管存量进行微元... 天然气管道在日常运行中存在管道输差问题,而管存量的计算误差是影响输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准确计算天然气管道管存量,以西气东输乌石化支线天然气管道为例,应用管存计算基本公式及天然气管道流动水力、热力方程对稳态管存量进行微元段优化计算,提出一种分段稳态管存计算方法,通过SPS和TGNET两款仿真软件进行解法验证,并考察上游压力、温度变化对输气管道管存、稳态恢复时间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变化范围小,不会对管存产生显著影响,而压力对管存影响较大,压力变化幅度为23.2%,对应的管存变化幅度为28.72%;恢复时间随首站温度和压力的瞬态变化幅度增大而增加,不利于现场进行稳态管存值计算采样,最大恢复时间为112.3 h。设定恢复时间为2 h和3 h后进行管存计算,首站压力变化下与稳态管存计算结果误差最大为6.8%,首站温度变化下的误差最大为1.5%。该研究结果可为管存计算方法研究和现场管存采样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管存 分段稳态计算 SPS TG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区域安全防护技术评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永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7期10-12,共3页
为了保证管道安全平稳运行,避免第三方入侵,油气长输管道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各站场关键区域的安全防护系统。通过明确各种安全防护技术的性能指标和适用性,结合油气管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综合考虑探测率、误报率、成本、可维修性等相关... 为了保证管道安全平稳运行,避免第三方入侵,油气长输管道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各站场关键区域的安全防护系统。通过明确各种安全防护技术的性能指标和适用性,结合油气管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综合考虑探测率、误报率、成本、可维修性等相关因素,选择适宜的防护技术才能保证管道的安全使用。实际应用表明,没有一种技术能满足所有站场的安防需求,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和部位采取不同的安防技术,最终通过多技术联动形成一个闭合的站场周界防护系统,因此,油气管道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需要根据各站场风险的等级结合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站场 周界 风险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大涡模拟的输气管道流致振动分析方法及应用
13
作者 蔺港归 孙旭 +5 位作者 刘紫铖 唐煌 肖军 舒悦 蒋万飞 温凯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随着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压力和输量的不断增加,输气管道流致振动问题日益突出。剧烈的振动会导致压气站管道结构疲劳破裂,发生燃烧或爆炸等恶性事故,给站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瞬态流场内的气流脉动量,提出站场管... 随着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压力和输量的不断增加,输气管道流致振动问题日益突出。剧烈的振动会导致压气站管道结构疲劳破裂,发生燃烧或爆炸等恶性事故,给站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瞬态流场内的气流脉动量,提出站场管系抑振措施,研究出一种基于大涡模拟的输气管道流致振动分析方法。首先,将高精度大涡模拟方法引入高压气体管流计算,并利用经典拉瓦尔喷管流动模型验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考查滤波模型的影响;然后,通过基于有限元法的CAESARⅡ软件建立管道结构模型并开展模态分析;最后,对管道开展流-固耦合共振风险评价。为验证该方法对于实际管道流致振动问题的适应性,针对我国某输气站场压缩机进口管道振动问题开展了数值分析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振动分析结果与现场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输气管道 流致振动 气流脉动 压缩机进口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防腐补口自动除锈机的研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长江 乐天 +2 位作者 尹铁 马志锋 张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0,99,共4页
针对现有油气管道防腐补口施工中开放式管道表面处理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劳动强度大、粉尘危害工人健康、砂料浪费严重及过程质量难以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油气管道防腐补口自动除锈机。该除锈机为三瓣式开合结构,主要由浮... 针对现有油气管道防腐补口施工中开放式管道表面处理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劳动强度大、粉尘危害工人健康、砂料浪费严重及过程质量难以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油气管道防腐补口自动除锈机。该除锈机为三瓣式开合结构,主要由浮动式旋转机构、限位机构、横向行走机构和除静电机构组成,工作过程为"弓"字形轨迹除锈。试验及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油气管道防腐补口自动除锈机结构合理、性能稳定、操作简单、野外适应能力强,除锈连续无遗漏,除锈质量等级大于Sa 2.5级,每道口的平均除锈时间为8 min,可有效节约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防腐补口 自动 除锈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输油气管道裂纹失效案例调研 被引量:16
15
作者 雷铮强 王富祥 +2 位作者 陈健 王婷 郑洪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10期9-13,共5页
裂纹是管道的一种严重缺陷,可导致管道的突然开裂失效。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管道裂纹失效案例调研,对比分析了北美地区国家及国内油气管道裂纹失效情况。结合典型失效案例从管道裂纹类型、失效原因等角度梳理了管道裂纹失效的主要风险类... 裂纹是管道的一种严重缺陷,可导致管道的突然开裂失效。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管道裂纹失效案例调研,对比分析了北美地区国家及国内油气管道裂纹失效情况。结合典型失效案例从管道裂纹类型、失效原因等角度梳理了管道裂纹失效的主要风险类型、管控经验及相关法规标准,为国内油气管道裂纹失效的风险分析和相关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裂纹 失效案例 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管网公司旗下成品油管道运营模式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宫敬 于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7-91,共5页
2019年12月9日国家管网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大型油气管网从石油、石化等企业中分离,开启独立运行的新阶段。成品油管道是油气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原油、天然气管网一同划入管网公司也将面临运营模式的重大转变。从成品油... 2019年12月9日国家管网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大型油气管网从石油、石化等企业中分离,开启独立运行的新阶段。成品油管道是油气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原油、天然气管网一同划入管网公司也将面临运营模式的重大转变。从成品油管道运营模式入手,分析不同模式成品油管道的差异,说明了我国成品油管道转型与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成品油管道的变革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运营模式 混油处理 分储分输 智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性的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劲军 宇波 +1 位作者 于鹏飞 韩东旭 《石油科学通报》 2016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停输后再启动失败(业内俗称凝管)是含蜡原油管道运行的主要风险。本研究将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引入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建立了基于管道停输及再启动过程非稳态传热与非稳态流动的再启动失效数学模型,发展了高效、稳... 停输后再启动失败(业内俗称凝管)是含蜡原油管道运行的主要风险。本研究将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引入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建立了基于管道停输及再启动过程非稳态传热与非稳态流动的再启动失效数学模型,发展了高效、稳健的随机数值模拟算法,提出了停输再启动目标安全水平的建议,实现了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的定量评价。该方法的用途包括确定停输不同时间后管道再启动失败的概率,根据目标安全水平确定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以及一定允许停输时间条件下的最低安全进站温度。与根据经验确定输油温度和允许停输时间的传统做法相比,本研究为含蜡原油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管道 停输再启动 可靠性 概率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缓解措施与评价准则评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海坤 刘震军 +2 位作者 谢涛 张鹏 陈卓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2年第6期46-49,共4页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油气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几部标准中提到的杂散电流干扰的判断准则和缓解措施,介绍了阴极保护准则的最新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认为:各国标准对于杂散电流干扰的基本认识比较一致,但是其判断准则和缓解电干扰的具体方...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油气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几部标准中提到的杂散电流干扰的判断准则和缓解措施,介绍了阴极保护准则的最新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认为:各国标准对于杂散电流干扰的基本认识比较一致,但是其判断准则和缓解电干扰的具体方法有较大的差异。电位梯度法判断杂散电流干扰可能需要附加土壤电阻率数据,安装绝缘接头的缓解措施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正电位平均值法评定准则并不能评价管道受到的电干扰腐蚀危险性。绝大多数情况下,当管地电位满足-850 mV on/off电位时,管道最大点蚀速率均可以降到0.3 mm/a以下。当管地电位不能满足-850 mV on/off电位时,需要防腐工程师根据现场测试数据评价管道遭受点蚀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直流 干扰 缓解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考核指标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然然 杨玉锋 +2 位作者 张强 张希祥 张华兵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年第7期27-31,共5页
完整性管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管道建设期完整性管理与运行期完整性管理各有特点。依据相关法规及标准,结合油气管道建设、运行期完整性管理的不同特点,针对完整性管理的各环节,建立了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考核指... 完整性管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管道建设期完整性管理与运行期完整性管理各有特点。依据相关法规及标准,结合油气管道建设、运行期完整性管理的不同特点,针对完整性管理的各环节,建立了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考核指标。对完整性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审核评价,有利于提高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完整性管理 建设期 运营期 考核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昊 张浩楠 +4 位作者 吴圣思 吴江桥 张振永 刘啸奔 张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线在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本质安全,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种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CSA Z662、PRCI-CRES、EXXON MOBIL),并对其参数选取范围性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模型预测值和96组全尺寸管道... 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线在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本质安全,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种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CSA Z662、PRCI-CRES、EXXON MOBIL),并对其参数选取范围性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模型预测值和96组全尺寸管道及宽板拉伸试验数据的差异,对各拉伸应变容量模型在不同钢级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并使用90%置信上限倒数法计算了模型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由于CSA Z662模型断裂韧性取值上限过小,导致其对于中、高钢级管线的预测值过于保守;EXXON MOBIL和PRCI-CRES模型更为完善,二者预测结果相似,并与试验结果较为相符。针对EXXON MOBIL和PRCI-CRES模型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可以明显改善模型预测结果,可将非保守预测值最大误差控制在约30%范围内,从而有效满足较为保守的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管线基于应变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焊缝 拉伸应变容量模型 本质安全 全尺寸试验 宽板试验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