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刻蚀制备表面纳米多孔NiMoCu电解水析氢催化剂 被引量:2
1
作者 兰高力 葛性波 梁梓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207,共6页
电解水制氢是一项制取绿色氢能的重要技术,开发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作为电极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电解水反应包括阴极的析氢反应和阳极的析氧反应,以Ni_(74)Mo_(6)Cu_(20)三元合金条带为前驱体,采用电化学脱合金技术制备了一种用于析... 电解水制氢是一项制取绿色氢能的重要技术,开发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作为电极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电解水反应包括阴极的析氢反应和阳极的析氧反应,以Ni_(74)Mo_(6)Cu_(20)三元合金条带为前驱体,采用电化学脱合金技术制备了一种用于析氢反应的表面纳米多孔NiMoCu电解水析氢催化剂,并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设备对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多孔NiMoCu电极材料在1mol/L KOH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析氢性能,仅需要90mV、227mV的过电位就能达到10mA/cm^(2)、100mA/cm^(2)的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析氢反应 电化学催化 电极材料 NiMo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溶性P(AM-NaAA-NIDA)的合成及溶液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珊 苟绍华 +3 位作者 刘通义 张勤 何双江 来安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9-684,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Na AA)、1-(2-N-丙烯酰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DA)为单体,在氧化还原体系下进行自由基胶束共聚合成了一种水溶性三元共聚物P(AM-Na AA-NIDA),并通过FTIR、1HNM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发...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Na AA)、1-(2-N-丙烯酰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DA)为单体,在氧化还原体系下进行自由基胶束共聚合成了一种水溶性三元共聚物P(AM-Na AA-NIDA),并通过FTIR、1HNM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发现,2 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能(120℃:黏度保留率为21.18%;1 000 s-1:黏度保留率为17.22%)及抗盐性能(12 000 mg/L Na Cl溶液:黏度保留率为20.33%)。相比30℃,该聚合物在120℃的黏度保留率为21.18%;在室内模拟岩芯驱替实验中,该聚合物提高采收率达17.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1-(2-N-丙烯酰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 流变性 抗盐性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AHAPAM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志宇 李鹏飞 +3 位作者 饶政 何帆 全红平 李卓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9-295,共7页
为获得耐温性能良好的疏水缔合聚合物,以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N,N-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原料制备了一种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AHAPAM。通过测定AHAPAM溶液的黏度优化了AHAPAM的制备条件,研究了AHAPAM的... 为获得耐温性能良好的疏水缔合聚合物,以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N,N-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原料制备了一种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AHAPAM。通过测定AHAPAM溶液的黏度优化了AHAPAM的制备条件,研究了AHAPAM的耐温抗盐性能。结果表明,在DMAAC-18和SSS摩尔分数分别为1.5%和0.6%、单体质量分数25%、引发剂((NH4)2S2O8与Na HSO3摩尔比1.2∶1)加量0.2%、反应温度45℃、p H值为9、反应时间6 h的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得的AHAPAM的临界缔合浓度值为0.19%。AHAPAM浓度高于临界缔合浓度时,聚合物疏水链间以分子间缔合为主并形成空间网状结构。AHAPAM的抗温性能良好,0.50%AHAPAM溶液在120℃、170 s^(-1)下剪切1.4 h的黏度约为90 m Pa·s。AHAPAM的抗盐性能较好,在氯化钠和氯化钙加量为18%和15%时,AHAPAM溶液的黏度约为330 m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制备 耐温性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替液黏度对多层非均质油藏聚驱吸液剖面返转及驱油效果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园 叶仲斌 +3 位作者 陈洪 李保振 康晓东 杨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9-553,共5页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现象,通过模拟渤海某油藏的地质条件,从不同黏度的同质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层的分流率出发,研究了聚合物溶液黏度对注聚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浓度为1500 mg/L的剪切后黏度分别为30.5 m P...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现象,通过模拟渤海某油藏的地质条件,从不同黏度的同质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层的分流率出发,研究了聚合物溶液黏度对注聚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浓度为1500 mg/L的剪切后黏度分别为30.5 m Pa·s和130.8 m Pa·s的异质聚合物(HPAM和HAPAM)溶液段塞组合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聚合物驱时吸液剖面返转时机将提前,低渗透层分流率先升后降,并且分流率的峰值会增大,注入聚合物溶液黏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提高采收率。对于渤海某油田,过炮眼后聚合物溶液黏度控制在15~30 m Pa·s范围之内较为合适。高黏度HAPAM溶液对非均质油藏改善效果要强于低黏度HPAM溶液,但其相应的注入压力也更高,对于海上正在实施聚合物驱的某多层非均质油藏,采用高黏-低黏异质聚合物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对非均质油藏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油藏非均质 分流率 吸液剖面返转 聚合物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分子油溶性降黏剂的合成及降黏性能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全红平 李鹏飞 +1 位作者 黄志宇 张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0-155,共6页
利用环氧氯丙烷、邻苯二酚、硬脂酰氯反应得到一种小分子油溶性降黏剂,通过单因素法对降黏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单体n(环氧氯丙烷)∶n(邻苯二酚)∶n(硬脂酰氯)=4∶4∶2、主链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8 h、接枝... 利用环氧氯丙烷、邻苯二酚、硬脂酰氯反应得到一种小分子油溶性降黏剂,通过单因素法对降黏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单体n(环氧氯丙烷)∶n(邻苯二酚)∶n(硬脂酰氯)=4∶4∶2、主链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8 h、接枝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0 h、促进剂Na OH质量分数为1. 4%。降黏剂质量分数为500μg/g时测得降黏剂的降黏率为52. 36%。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及激光粒度仪分析了降黏剂对沥青质和胶质溶液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降黏剂能减小沥青质和胶质在溶液中的粒径,增大沥青质和胶质在溶液中分散性。屈服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降黏剂有效地提高了稠油的流动性能,降低了稠油的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剂 稠油 沥青质 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膦酸基两性离子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苟绍华 费玉梅 +4 位作者 张勤 罗浩 罗威 王婷婷 谢文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NADA)以及1-二甲胺基烯丙基膦酸(DMAAP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水溶性两性离子共聚物驱油剂(ANND),对其进行了FTIR结构表征,考察了NADA与DMAAP...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NADA)以及1-二甲胺基烯丙基膦酸(DMAAP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水溶性两性离子共聚物驱油剂(ANND),对其进行了FTIR结构表征,考察了NADA与DMAAPA的加量和配比、引发剂加量、温度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探究了共聚物的耐盐、抗温、流变等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ANND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相同条件下,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进行对比,2 000 mg/L的共聚物ANND溶液在25℃、剪切速率500 s-1时的表观黏度为28.46 m Pa·s,而黏均相对分子量为1×107的HPAM溶液表观黏度为23.10 m Pa·s;当温度为100℃、剪切速率为170 s-1时,ANND溶液的表观黏度为40.48 m Pa·s,而HPAM溶液为31.31 m Pa·s;在80℃下老化10 d后,ANND黏度保留率为38%,高于同等条件下的HPAM(17%);在抗盐性实验中,2 000 mg/L共聚物ANND溶液在质量浓度为30 000 mg/L的Na Cl、2 000 mg/L的Mg Cl2和Ca Cl2溶液中的表观黏度分别为28.9、32.1和30.7m Pa·s,优于HPAM(9.8、17.7和16.3 m Pa·s)。在模拟驱油实验中,ANND的采出率为55.67%,高于HPAM驱(48.94%)和水驱(4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共聚物 膦酸 表观黏度 耐温抗盐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环糊精结构四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苟绍华 赵鹏 +3 位作者 彭川 张勤 王博乐 宋雨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4-669,共6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二烯丙基胺甲磺酸钠(SDMS)、6-O-烯丙基-β-环糊精(DPTD)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元共聚物AA/AM/SDMS/DPTD。确立了该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IR)对该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聚合物具有较好...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二烯丙基胺甲磺酸钠(SDMS)、6-O-烯丙基-β-环糊精(DPTD)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元共聚物AA/AM/SDMS/DPTD。确立了该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IR)对该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温、抗盐、流变性能:在120℃时,2 000 mg·L^(-1)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保留率为58.8%;在10 000 mg·L^(-1)的NaCl浓度下,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达到10.6%;在1 000s^(-1)的剪切速率条件下,2 000 mg·L^(-1)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保留率可以达到10.2%。通过室内模拟岩芯驱替实验表明,该聚合物能够将模拟原油采收率提高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剂 Β-环糊精 抗温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酯盐型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利民 李世伟 +4 位作者 侯映天 苟绍华 王鹏 郑彩英 蒯念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以2-(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乙基亚硫酸内盐(MAPES)和双烯丙基十二烷基苯磺酰胺(DDBSA)为功能单体,在(NH_4)_2S_2O_8-NaHSO_3引发体系下改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制备了一种水溶性亚硫酸内盐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驱油剂AM/AA/MAPE... 以2-(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乙基亚硫酸内盐(MAPES)和双烯丙基十二烷基苯磺酰胺(DDBSA)为功能单体,在(NH_4)_2S_2O_8-NaHSO_3引发体系下改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制备了一种水溶性亚硫酸内盐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驱油剂AM/AA/MAPES/DDBSA。通过黏弹性、耐温抗盐抗剪切等流变测试以及室内模拟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两性离子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能力,结果表明了在同等条件下,0.2 wt%亚硫酸内盐型共聚物溶液比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具有更好的增黏性(845.3 m Pa.s)、抗剪切性(1000 s^(-1),94.2 m Pa·s)、耐温性(100℃,94.8 m Pa·s),抗老化性(80℃下进行10天的老化性测试,黏度保留率达到25%)以及抗盐性(NaCl:30 g·L^(-1),81.8 m Pa·s;MgCl-2和CaCl_2:3 g·L^(-1),77.4、77.9 m Pa·s)。0.2 wt%共聚物溶液在模拟油藏环境下(地层水矿化度:9374.13 mg·L^(-1),油藏温度75℃),提高采收率(EOR)达到了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酯内盐 两性离子聚合物 流变性能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驱封窜用CO_(2)/N_(2)响应性纳米分散体系的研制
9
作者 赖南君 郝丹 +2 位作者 朱元强 石伟 唐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4,共8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波及效率低和气窜的问题,合成一种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来控制气窜指进,增加CO_(2)驱的波及范围;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合成的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进行表征研究,在分散条件下对其进... 针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波及效率低和气窜的问题,合成一种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来控制气窜指进,增加CO_(2)驱的波及范围;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合成的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进行表征研究,在分散条件下对其进行粒径分析、响应性、吸附量、分散稳定性等系统研究,并采用岩心流动装置对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分散体系进行驱油模拟实验,结果表明,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符合预期设计。分散条件下,响应性纳米SiO_(2)平均粒径为58.8 nm,具有CO_(2)/N_(2)响应性,CO_(2)吸附量可达到196.8 mmol/g,有一定的分散稳定性。3 PV的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分散体系在渗透率为5.8 mD的岩心中,封堵率为89.38%,提高采收率为15.15%,最终采收率为53.44%;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分散体系通过去质子化状态下颗粒团聚,封堵地层中的气窜通道,增加低渗流通道的驱油效果。CO_(2)/N_(2)响应性纳米SiO_(2)分散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地封堵地层中的气窜通道,而且能提高CO_(2)驱油的波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窜 提高采收率 封堵 CO_(2)/N_(2)响应性 纳米SiO_(2)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咪唑啉基偕胺肟化聚合物合成及其对Cu(Ⅱ)吸附性能
10
作者 苟绍华 周艳婷 +3 位作者 来安康 王金 周荣彪 刘通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94-1600,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腈(AN)、1-(2-N-烯丙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PA)为原料,制备了咪唑啉基偕胺肟化聚合物AM/AO/NIPA。对其进行了FTIR、SEM和TG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聚合物AM/A... 以丙烯酰胺(AM)、丙烯腈(AN)、1-(2-N-烯丙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PA)为原料,制备了咪唑啉基偕胺肟化聚合物AM/AO/NIPA。对其进行了FTIR、SEM和TG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聚合物AM/AO/NIPA和吸附剂聚丙烯酰胺(PAM)吸附低浓度Cu2+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聚合物AM/AO/NIPA的Cu2+吸附容量受溶液pH影响不大;当聚合物AM/AO/NIPA加入量为0.05g时,在30℃、pH=5、吸附3h后,对Cu2+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溶液吸附达到平衡,此时吸附容量为37.32mg/g;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对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较好拟合。通过Langmuir模型拟合计算得到,偕胺肟化聚合物AM/AO/NIPA的Cu2+饱和吸附量为267.38mg/g,是相同条件下吸附剂PAM饱和吸附量的3倍以上。ANUAO/NIPA循环使用4次后,吸附量保留率高达9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偕胺肟化聚合物 重金属 吸附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斯油藏耐油耐盐洗井用固体起泡剂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泰滨 陈馥 +2 位作者 罗米娜 艾加伟 段培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04,共7页
目的针对尕斯油藏地层水矿化度大,凝析油含量分布广的情况,研制一种能耐高矿化度和高凝析油的固体洗井剂,以满足尕斯油藏洗井。方法基于尕斯油田水分析结果,水中Ca^(2+)含量较大,对阴离子起泡剂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影响很大。非离子... 目的针对尕斯油藏地层水矿化度大,凝析油含量分布广的情况,研制一种能耐高矿化度和高凝析油的固体洗井剂,以满足尕斯油藏洗井。方法基于尕斯油田水分析结果,水中Ca^(2+)含量较大,对阴离子起泡剂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影响很大。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起泡剂的抗盐能力优良,使用韦伯搅拌法对这3类抗盐能力优良的起泡剂进行耐盐性筛选。结果最终选出CAO-30(两性离子氧化铵型)、CAB(两性离子甜菜碱型)、YN-1(非离子烷基糖苷型)3种耐盐能力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并对3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优选出表面张力低、泡沫体积大、泡沫稳定性强的组合,其中,两性离子甜菜碱型与非离子烷基糖苷类起泡剂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羟丙基胍胶作为稳泡剂,稳泡效果良好。起泡剂的最佳质量比为:m(CAB)∶m(YN-1)∶m(HPG)=6∶9∶5。使用尿素为固定剂制成固体起泡剂,对固体起泡剂进行性能评价。结论该起泡剂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最大耐凝析油质量分数为30%,最大耐温能力为80℃,洗油污能力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复配体系 泡沫体积 半衰期 泡沫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井地带润湿调控型清洗体系的构筑与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岚骏 朱元强 +2 位作者 孙瑞珩 冯锐杰 赖南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5-120,124,共7页
针对致密砂岩油藏在水相圈闭、残留工作液、胶质沥青质沉积及油膜黏附等造成的近井壁污染问题,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马来酸酐合成了一种新型润湿调控剂(GX),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对GX进行结构表征,并探究了其在亲油岩石的表面活... 针对致密砂岩油藏在水相圈闭、残留工作液、胶质沥青质沉积及油膜黏附等造成的近井壁污染问题,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马来酸酐合成了一种新型润湿调控剂(GX),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对GX进行结构表征,并探究了其在亲油岩石的表面活性及吸附行为。以GX为核心构筑了润湿调控型清洗体系,对该体系的油膜剥离性能、降黏性能、解除水相圈闭伤害性能及储层保护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GX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为0.11 mN/m,水滴接触角由130.45°降至70.01°,说明GX可将亲油/疏水的岩石表面调控为弱亲水/水下疏油状态。清洗体系可以有效促使油膜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保护 洗井 润湿调控 油膜剥落 水相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