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DG和CBR的化工过程风险评价
1
作者 陈文涛 杨茗铠 +2 位作者 王文和 宋宏伟 孙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为全面高效率分析与评价化工过程风险,设计开发基于符号有向图(SDG)与案例推理(CBR)的化工过程风险分析与评价辅助系统,并集成保护层分析(LOPA)和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基础验算功能,实现风险的半定量化分析和评价。此外,利用CBR技术实现... 为全面高效率分析与评价化工过程风险,设计开发基于符号有向图(SDG)与案例推理(CBR)的化工过程风险分析与评价辅助系统,并集成保护层分析(LOPA)和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基础验算功能,实现风险的半定量化分析和评价。此外,利用CBR技术实现对化工过程历史案例经验的有效保存与复用,提高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评价辅助系统的使用功效。采用该系统开展丙烯氧化制取丙烯酸化工工艺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与企业自主风险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SDG-CBR耦合推理机制突破传统HAZOP对人工经验的依赖,实现危险识别从定性到半定量转变,提高评估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有向图(SDG) 案例推理(CBR)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化工过程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工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晋 任晋楠 +2 位作者 蒋晋 程彦斌 齐东川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70,共8页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承载整个评价对象的安全状态,通过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可提高企业的安全级别。化工工艺安全评价指标数据量大、数据维度高、数据稳定性强,存在相近评价指标分级区分不正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高其安全评价相似指标...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承载整个评价对象的安全状态,通过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可提高企业的安全级别。化工工艺安全评价指标数据量大、数据维度高、数据稳定性强,存在相近评价指标分级区分不正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高其安全评价相似指标的系统分辨率。结合化工工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化工工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采用“两两对比、遍历求解”的策略对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进行系统优化,提出自适应评价指标数据规模的调节系数ρ值的确定方法,并以水煤浆气化工艺为案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化工工艺安全评价指标重要性进行分析时,相似评价指标间区分度更大;与原模型相比,优化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使系统灰色关联度的分辨率提高了15%,增加了安全评价工作的正确率。该模型对具有相同数据特点的化工工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具有一定参考作用,为更有效地评估化工企业的安全状态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工艺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自适应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对含重烃煤层气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向开军 段玉龙 刘力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191,共8页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与利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其抽采过程中频繁发生的爆炸事故对整个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探究多孔材料对含重烃煤层气爆炸的阻火...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与利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其抽采过程中频繁发生的爆炸事故对整个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探究多孔材料对含重烃煤层气爆炸的阻火性能和衰压效果,利用自主搭建的气体爆炸动力实验平台开展体积分数为9.0%的甲烷/乙烷混气爆炸实验,对比研究空管和多孔材料作用下甲烷/乙烷混气爆炸火焰动态变化及压力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材料厚度或孔隙度的改变对爆炸火焰波和压力波有显著影响。小孔隙度组合低厚度的多孔材料淬火失效,充当湍流元件加速火焰波传播,爆炸加剧,火焰最大速度提升78.41%;加大孔隙度或增加厚度后多孔材料成功阻隔火焰波,使其仅在上游传播;多孔材料固相结构占比增加,压力波得到衰减,最大衰减幅度为25.38%。1 cm-60 PPI组合工况抑爆效果最佳,故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量多孔材料孔隙度和厚度对阻爆效果的双重影响,以减少因多孔材料选型不当造成的淬火失效进而导致重烃煤层气爆炸加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烃煤层气 爆炸特性 多孔材料 淬火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细水雾-滑移装置对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段玉龙 卜云兵 +3 位作者 龙凤英 李元兵 黄俊 俞树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3-89,共7页
为进一步探究多种抑爆技术之间的协同抑爆效应,在自行搭建的100 mm×100 mm×1000 mm方形管道爆炸试验平台上,开展无压力(0 MPa)与低压力(0.1、0.2 MPa)氮气-细水雾、不同弹性系数(0.42、0.81 N/mm)限位滑移装置共同作用下甲烷... 为进一步探究多种抑爆技术之间的协同抑爆效应,在自行搭建的100 mm×100 mm×1000 mm方形管道爆炸试验平台上,开展无压力(0 MPa)与低压力(0.1、0.2 MPa)氮气-细水雾、不同弹性系数(0.42、0.81 N/mm)限位滑移装置共同作用下甲烷爆炸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含氮气的细水雾与滑移装置耦合影响,“郁金香”形火焰结构发育受阻;滑移装置使燃烧区形成可变容受限空间,其体积大小与火焰传播速度成正比;各工况爆炸超压均出现衰减,且已燃区衰减率稍大于未燃区,2种弹性系数下0.1 MPa氮气-细水雾作用时,已燃区超压峰值分别下降12.92%和16.07%,未燃区超压峰值分别下降11.97%和1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爆炸 氮气 细水雾 滑移装置 可变容受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雾喷洒时间对滑移装置下甲烷爆炸特性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段玉龙 龙凤英 +2 位作者 黄俊 俞树威 卜云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1,共8页
为提升滑移装置抑爆效果,在方形管中通入体积分数为9.5%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分析细水雾协同不同弹性系数滑移装置作用下,水雾起始喷洒时间对预混气体爆炸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先喷、指尖喷出现坡形火焰二次加速火焰传播,爆炸反应加剧,水... 为提升滑移装置抑爆效果,在方形管中通入体积分数为9.5%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分析细水雾协同不同弹性系数滑移装置作用下,水雾起始喷洒时间对预混气体爆炸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先喷、指尖喷出现坡形火焰二次加速火焰传播,爆炸反应加剧,水雾不同程度充当障碍物加速火焰传播和碰壁断链,缩短火焰熄灭时间;后喷细水雾障碍物作用微弱,利用吸热降温作用抑制火焰传播,熄灭耗时相对较长。在爆炸超压方面,0.22 N/mm、0.42 N/mm 2种弹性系数滑移装置协同作用,先喷情形超压峰值增幅分别为9.25%、16.55%,指尖喷情形则高达88.71%、77.37%,促爆效果明显。后喷有一定的抑爆作用,超压峰值降幅分别为7.11%、2.93%。综上,后喷的抑爆效果优于先喷和指尖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甲烷/空气预混气体 爆炸 滑移装置 细水雾 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