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YOLOv5s-SimAM-ASFF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及智能穿戴设备研发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瑾秋 张来斌 +3 位作者 胡洋柏 储胜利 孙秉才 黎泽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004-7012,共9页
油气钻采井场情况复杂且安全隐患种类多,为提高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精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首先,为解决图片背景复杂,识别难度加大的问题,在骨干网络引进SimAM注意力机制;其次,为解决隐患类型的... 油气钻采井场情况复杂且安全隐患种类多,为提高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精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首先,为解决图片背景复杂,识别难度加大的问题,在骨干网络引进SimAM注意力机制;其次,为解决隐患类型的尺度差异较大且一张图片中存在多种尺度的问题,用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替换原有特征融合方式;最后,通过与其他模型进行比对来验证改进模型的隐患识别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模型识别平均精确值提高了10.4%,对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为解决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视频监控识别的限制,研发一套智能穿戴设备,有效提高了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便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钻采井场 安全隐患 图像识别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及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宫运华 张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5,共7页
为避免因应急失效导致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问题,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分析国内外27起油气管道事故中的应急失效原因。依据扎根理论(GT)统计编码分析结果,得到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 为避免因应急失效导致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问题,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分析国内外27起油气管道事故中的应急失效原因。依据扎根理论(GT)统计编码分析结果,得到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构建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关系网络,利用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关联方向指数分析识别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中的核心因素及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媒介作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包含政府及应急部门因素、运营商组织因素、运营商不安全监督、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5个层次。应急失效原因细分为16个最底层因素,其中,政府及应急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应急救援不力、制度漏洞、管道运营商监督不充分、技术环境、技能失误等9个因素属于核心因素;技能失误、制度漏洞、技术环境、运营商监督不充分为高关联度因素;管道运营商的制度漏洞、程序漏洞、技术环境、监督不充分、资源管理不当和决策失误为强媒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事故 应急失效原因 社会网络分析(SNA) 分类模型 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损伤监测及预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来斌 武胜男 林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深水开发的关键设施,水下生产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然而高压低温环境、强腐蚀性流体及动态载荷等复杂因素显著增加了系统损伤与泄漏的风险;现有监测与预警技术也面临着工况耦合、噪声干扰和精度不足等挑战。系统分析水下生产系统的潜在损伤模式和机制,综述水下油气开采泄漏监/检测、识别与预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出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增强高效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能力、推动智能化转型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建议,进一步促进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智能监测与早期预警技术的发展,助力实现深水油气开采的安全、高效、智能与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生产系统 检测与监测技术 损伤分析技术 定位技术 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生产智能安全运维:内涵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来斌 王金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3,共9页
油气生产系统具有运维风险高、事故影响大的特点。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油气生产系统发展成互联互通、多领域交互的信息物理智能系统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选择。因此,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油气生产过程中复杂多样、潜在未知的安... 油气生产系统具有运维风险高、事故影响大的特点。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油气生产系统发展成互联互通、多领域交互的信息物理智能系统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选择。因此,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油气生产过程中复杂多样、潜在未知的安全风险,提高油气生产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提升生产效率,针对油气生产系统智能化过程中呈现出的安全问题,在智能安全运维技术关键要素基础上,结合油气生产行业典型生产场景,从运维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体系构建。研究结果表明:(1)明确了智能安全运维技术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安全运维技术的关键要素以及存在问题与挑战,构建了“1-2-3-4-5-6”油气生产系统智能安全运维技术体系,将6大关键技术赋能油气生产关键要素,实现了油气生产系统本质安全;(2)智能安全运维技术在油气生产上、中、下游的钻井开采、储存运输、炼油化工等典型生产场景中积极推进状态监测、健康管理、风险评估、智能预警等技术的应用实施;(3)针对数字化转型下油气生产系统特点,提出了未来将打造智能决策、主动预防、全面安全的智能安全运维技术,助力油气生产领域安全建设,推动了油气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结论认为,开展油气生产系统智能安全运维技术体系研究,有助于油气生产领域的安全建设,不仅为实现无故障油气生产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世界油气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产系统 安全运维 智能化 数字化 动态感知 事前预防 全过程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油气生产复杂系统信息物理攻击识别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瑾秋 张来斌 +1 位作者 李瑜环 李馨怡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53-3062,共10页
在数据驱动的复杂油气生产系统中,存在故障数据干扰攻击识别的问题,忽视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的故障数据对攻击检测的影响,则难以及时防御攻击或解决故障。因此,为了提高复杂油气生产系统中信息物理攻击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 在数据驱动的复杂油气生产系统中,存在故障数据干扰攻击识别的问题,忽视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的故障数据对攻击检测的影响,则难以及时防御攻击或解决故障。因此,为了提高复杂油气生产系统中信息物理攻击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无向图联合检测方法。首先,对复杂油气生产系统中的关键传感器拓扑化形成无向图,建立传感器之间的连接关系并捕捉数据交互。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检测传感器系统异常原因,并选择接收站低压泵及接收站储罐系统作为示例验证,前者的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均高于99%,后者F1分数高于99%,其余均高于97%。与传统方法K均值聚类相比,本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鲁棒性和完整性,有助于防范攻击和生产事故,保障油气生产系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油气生产复杂系统 信息物理攻击:异常检测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进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来斌 谢仁军 殷启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共11页
深水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技术争夺的制高点,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面临更恶劣的深水海洋环境、更复杂的浅层地质灾害、更具挑战的深层地质条件和更苛刻的深水油气开采工况,致灾机理复杂,作业风险极高,探索适用于南... 深水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技术争夺的制高点,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面临更恶劣的深水海洋环境、更复杂的浅层地质灾害、更具挑战的深层地质条件和更苛刻的深水油气开采工况,致灾机理复杂,作业风险极高,探索适用于南海深水油气开采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是确保深水油气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针对深水油气开采面临的海洋环境、浅层灾害、深层地质、气井开采等四大挑战,通过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形成了具有南海特色的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体系,包括深水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深水浅层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深水钻井井控与应急救援、深水油气开采设施安全检测及监测等关键技术,指出超深水、深水深层、深远海等待勘探领域亟需解决复杂井作业风险高、关键核心装备和工程软件依赖进口、深水安全环保要求极高、数字智能化转型迫切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持续追求本质安全、推进关键装备和工程软件的国产化、增强高效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智能化保安全等发展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实现南海深水油气安全、高效、自主、可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开采 风险评估 安全控制 海洋环境 浅层建井 深水井控 结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结构损伤涡流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7
作者 郑文培 孙小茹 王梓凯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2,共11页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焊缝处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焊缝受力复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产生疲劳裂纹,导致泄漏甚至爆炸事故,小口径接管的结构损伤检测对压力容器安全服役具有重要的意义。涡流热成像技术可远距离检测...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焊缝处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焊缝受力复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产生疲劳裂纹,导致泄漏甚至爆炸事故,小口径接管的结构损伤检测对压力容器安全服役具有重要的意义。涡流热成像技术可远距离检测大视野范围内的物体,特别适合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这类结构复杂的对象。基于涡流热成像技术对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进行损伤检测,针对接管尺寸小、结构复杂的特点设计了新型线圈。利用SolidWorks构建小口径接管和线圈模型,采用COMSOL进行电磁-热耦合模拟分析,研究在弧形双线圈的激励下小接管焊缝缺陷周围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及线圈的适配性。模拟中探究相贯线扫描模式的热像方法,实现缺陷信号在相贯线维度的智能检测,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缺陷长度的定量检测。同时,利用实验模拟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在弧形双线圈激励下,仿真结果表明缺陷区域与非缺陷区域的温度差最大可达10℃,而在实际测试中约为5℃,均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尺寸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 涡流热成像检测 激励线圈 焊缝缺陷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因果逻辑的智能井控应急风险分析
8
作者 郑文培 宋诗冉 +3 位作者 周涛涛 唐成 魏军会 唐桃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井口溢流应急响应是井控工作的关键,涉及复杂的人员、程序和装备动态交互,若应急响应不及时,溢流可能演变为井喷,导致灾难性事故。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因果逻辑的溢流应急响应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以高压采气井口溢流的智能井控系统... 井口溢流应急响应是井控工作的关键,涉及复杂的人员、程序和装备动态交互,若应急响应不及时,溢流可能演变为井喷,导致灾难性事故。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因果逻辑的溢流应急响应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以高压采气井口溢流的智能井控系统及人员应急响应为研究对象,构建事件序列图模型,通过故障树分析关键事件的失效,并用贝叶斯网络表征各基本事件的动态交互,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压采气井口溢流应急响应失效的频率0.00683/(井次·10^(4)m),失效节点是未及时发出停止作业及立即关井警报,其中人员作业的不确定性是造成响应失败的主要原因。使用基于混合因果逻辑的智能井控应急风险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应急流程中多因素的动态交互进行全面量化分析,为井控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 井口控制 应急响应 混合因果逻辑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矫正磁化和机器学习的管道应力检测技术研究
9
作者 党赫 张来斌 +3 位作者 樊建春 高富民 李睿 陈闻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3,共7页
为解决管道因初始磁化状态差异而导致的磁法定量应力检测难题,使用自研应力检测装置,对有无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受拉X80钢试样表面正交向多维磁信号进行采集并分析,基于提取的磁特征参数,采用冠豪猪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CPO-SVR)... 为解决管道因初始磁化状态差异而导致的磁法定量应力检测难题,使用自研应力检测装置,对有无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受拉X80钢试样表面正交向多维磁信号进行采集并分析,基于提取的磁特征参数,采用冠豪猪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CPO-SVR)建立应力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直流偏置的正弦交变矫正磁化场能够有效削弱试样初始磁化状态差异,重复试验的最大偏差仅为未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24.0%;磁探头的差分测量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信号测量精度,还能够消除因试样边缘效应带来的信号干扰;所建立的应力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精度,最小绝对误差为3.907 3 MPa。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磁法应力检测技术发展提供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安全 应力检测 力磁耦合 激励磁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事故人因致因路径研究
10
作者 韦敏 史永晋 +2 位作者 范志炜 荆琦 熊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为探究油气管道事故人因因素及其关键致因路径,基于人因事故链防控油气管道事故,以油气管道事故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为基础,统计分析了70起油气管道事故。在此基础上,首先,运用卡方检验和让步比法探讨了相邻层级人因因素之间... 为探究油气管道事故人因因素及其关键致因路径,基于人因事故链防控油气管道事故,以油气管道事故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为基础,统计分析了70起油气管道事故。在此基础上,首先,运用卡方检验和让步比法探讨了相邻层级人因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事故致因路径;然后,运用社会网络模型描述了非相邻层级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提出用统计结果OR值代替专家打分作为因素间边权重赋值标准,通过对度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的分析,考虑非相邻层级因素的事故关键致因路径;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防控措施。结果表明:仅考虑相邻层级因素关联关系时,油气管道事故致因路径有5条,而通过引入非相邻层级因素关联关系,能够定位出关键事故致因路径为“组织氛围不良-监督不充分-技术环境差-技能差错”;根据人因因素在关键事故致因路径的传递过程,能够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系列化防控措施。油气管道事故关键人因致因路径的确定和研究,为更有效地阻断事故致因链条,防范油气管道事故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致因路径 管道事故 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模型 相关性分析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论事故分析模型的油气智慧管道系统信息物理风险辨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瑾秋 李瑜环 +1 位作者 张来斌 李馨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272-6280,共9页
为了辨识油气智慧管道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通过基于系统论事故分析模型(systems-theoretic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的方法,对油气智慧管道系统的信息物理安全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首先,系统综合分析了油气智慧管道... 为了辨识油气智慧管道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通过基于系统论事故分析模型(systems-theoretic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的方法,对油气智慧管道系统的信息物理安全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首先,系统综合分析了油气智慧管道涉及的设备、设施、工艺、元件,评估其安全性。其次,通过建立STAMP模型,深入分析了各层级、元件之间的反馈信息与控制动作,形成了明确的控制反馈回路,突显了元件之间的关联与控制关系。在此基础上,系统辨识出了潜在的信息风险因素,推导并构建了可能发生的系统失效场景。以天然气输气首站油气智慧管道系统为例,研究验证了基于STAMP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直观地描述了元件之间的关联与控制关系,而且从物理层功能安全的角度全面考虑了信息风险,特别凸显了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s,PCS)及易受攻击的操作员站。与传统方法相比,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将信息物理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率提升至80%以上,提高了40%以上,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安全措施冗余设计,提高了安全风险管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智慧管道系统 信息物理安全 智能化风险辨识 STAMP 天然气输气首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仪表预测性维护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成城 王金江 +2 位作者 张来斌 王凯 邬长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智能仪表是大型工业过程和复杂装备系统传感与控制的“神经”,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传统的智能仪表通常作为测量工具监测工艺过程和重点装备的运行状态,本体故障的忽视极易导致采集数据不准确、不可靠,影响工业过程... 智能仪表是大型工业过程和复杂装备系统传感与控制的“神经”,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传统的智能仪表通常作为测量工具监测工艺过程和重点装备的运行状态,本体故障的忽视极易导致采集数据不准确、不可靠,影响工业过程管控效率,也易导致操作人员误判,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文中通过对智能仪表预测性维护的技术架构进行解析,建立了机理分析、数据采集、特征分析、故障自检、异常检测、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的技术路线,同时,从复杂工业过程视角将智能仪表分解为“传输”、“传感”和“传递”,总结了仪表本体级和系统级预测性维护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智能运维、安全仪表风险管控、信息安全风险管控3种典型应用场景,推演了诊断自组态和云边协同架构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可为智能仪表及系统运维由离线向在线、由预防性维护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仪表 预测性维护 异常检测 故障诊断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大数据驱动的核电厂实时概率安全分析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涛涛 刘彩霞 +1 位作者 王大林 张来斌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6,共7页
概率安全分析(PSA)是保障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方法之一,现有PSA方法多依靠有限的数据和专家经验开展静态的安全风险量化,难以精确反映核电厂运行阶段真实动态风险。核电厂运行过程中已实时收集并存储了大量可用来记录和描述系统安全状... 概率安全分析(PSA)是保障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方法之一,现有PSA方法多依靠有限的数据和专家经验开展静态的安全风险量化,难以精确反映核电厂运行阶段真实动态风险。核电厂运行过程中已实时收集并存储了大量可用来记录和描述系统安全状态的安全大数据,其信息提取和PSA融合需求迫切,本文对安全大数据在核电厂安全保障中的地位进行介绍,并分析总结安全大数据驱动的核电厂实时概率安全分析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安全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全面分析核电厂实时运行风险,将由安全大数据转换而来的安全信息与现有概率安全分析方法有机融合以实现准确可信的核电厂实时安全分析是未来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安全分析 实时安全评估 人工智能 安全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井口RTU控制系统安全评估
14
作者 冯少波 胥志雄 +4 位作者 刘洪涛 孟祥娟 李凯欣 张宝 郑文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46-53,共8页
为了保证特高压井口的远程控制、信号传输和通讯功能在役全过程良好实现并风险可控,本文采用“风险辨识—事件树分析—不确定性分析”3步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辨识井口远程终端控制系统涉及风险源,确定各失效模式发生频率,针对评估结果... 为了保证特高压井口的远程控制、信号传输和通讯功能在役全过程良好实现并风险可控,本文采用“风险辨识—事件树分析—不确定性分析”3步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辨识井口远程终端控制系统涉及风险源,确定各失效模式发生频率,针对评估结果中重要危险场景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判断其失效概率的波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压井口远程终端控制系统中控功能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使用的风险分析方法能直观定量识别出系统内重要风险点,并给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井口 安全评估 远程终端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FM的压力容器小接管缺陷检测仿真与实验
15
作者 吴明畅 孙明 +2 位作者 郑贤英 徐航 刘景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1-147,共7页
为了解决因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结构特殊性而易发生失效的问题,减轻小口径接管在作业过程中与压力容器焊接的焊缝周围极易产生裂纹、腐蚀等严重缺陷的极大安全隐患,研究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ACFM),适用于压力容器小接管焊缝裂纹... 为了解决因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结构特殊性而易发生失效的问题,减轻小口径接管在作业过程中与压力容器焊接的焊缝周围极易产生裂纹、腐蚀等严重缺陷的极大安全隐患,研究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ACFM),适用于压力容器小接管焊缝裂纹缺陷检测的新型探头;利用SolidWorks建立压力容器小接管几何模型;进行COMSOL Multiphysics缺陷检测仿真分析;重点探讨磁芯尺寸、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提离高度等参数对检测的影响,基于以上优化后的参数开发小接管缺陷检测系统,搭建实验平台,实现集缺陷检测-信号传输-数据处理为一体的ACFM缺陷检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磁芯高度14 mm、长度24 mm、厚度5 mm;拔模度0.5°;激励电流1.5 A;线圈匝数28匝;提离高度0.6 mm的参数下,检测尺寸为长4 mm,宽0.2 mm,深0.8 mm的横向裂纹缺陷,缺陷长度仿真结果为3.9 mm,相对误差为2.5%;缺陷实验检测长度为4.14 mm,相对误差为3.5%。研究结果可为该技术在其他金属结构的损伤检测中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ACFM)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 角焊缝 缺陷检测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工况下闸板防喷器剪切失效场景探究
16
作者 李滨 武胜男 张来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01-3208,共8页
防喷器(blowout preventer,BOP)是关键的井控设备,其中剪切闸板防喷器是防止井喷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在极端工况下的剪切性能对于钻井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以某超级剪切闸板防喷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显示动力学模块开展闸板防喷器剪切数值... 防喷器(blowout preventer,BOP)是关键的井控设备,其中剪切闸板防喷器是防止井喷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在极端工况下的剪切性能对于钻井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以某超级剪切闸板防喷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显示动力学模块开展闸板防喷器剪切数值分析,将仿真结果与试验及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为探究极端工况对闸板防喷器剪切能力的影响,开展了高压工况、偏心工况和窜动工况下的钻杆接头剪切性能评估,并运用响应面方法建立了极端工况下的剪切力预测模型。基于极端工况下的剪切力预测模型和闸板防喷器的实际剪切能力,确定了极端工况下的剪切失效场景。结果表明:剪切应力理论值和仿真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3%。在剪切过程中,轴向拉压载荷越大越不利于剪切,而一定的偏移距离则有利于剪切。研究成果可以为预防闸板防喷器剪切失效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喷器(BOP) 超级剪切 极端工况 剪切力预测 剪切失效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辅助强化学习的燃气站场巡检任务分配算法
17
作者 连远锋 田天 +1 位作者 陈晓禾 董绍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5-2297,共13页
针对燃气站场机器人智能巡检过程中由于突发任务导致的巡检效率下降、任务延迟和能耗增加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数字孪生辅助强化学习的燃气站场巡检任务分配算法。首先基于多机器人、差异化任务的执行状况,建立面向能耗、任务延迟的多目标... 针对燃气站场机器人智能巡检过程中由于突发任务导致的巡检效率下降、任务延迟和能耗增加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数字孪生辅助强化学习的燃气站场巡检任务分配算法。首先基于多机器人、差异化任务的执行状况,建立面向能耗、任务延迟的多目标联合优化巡检任务分配模型;其次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对时间-能耗耦合下的巡检目标进行解耦,简化多目标联合优化问题;最后通过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和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算法,对解耦后的优化目标进行求解来构建多机器人巡检任务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任务完成率,有效地提高了多机器人系统的巡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站场 数字孪生 任务分配 李雅普诺夫 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稳机理及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18
作者 张俊杰 曹胜 +6 位作者 王俊强 帅义 周翰宸 田野 张晓兵 任运波 卢泓方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3,共8页
为研究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的弯曲失效规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参数对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极限弯矩承载能力的敏感性,揭示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稳机理。研... 为研究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的弯曲失效规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参数对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极限弯矩承载能力的敏感性,揭示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凹陷深度的增加,管道屈曲临界弯矩逐渐减小;管道屈曲临界弯矩随着管径和壁厚的增大而增大;内压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管道的屈曲临界弯矩,但当内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管道屈曲临界弯矩将会减小;划痕的长度是影响管道承载能力的主控因素,随着划痕长度的增加,对管道极限弯矩承载能力的削弱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划痕组合缺陷 管道 屈曲失稳 有限元分析 完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与系统理论融合的地下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风险评价方法
19
作者 胡瑾秋 肖慈盼 +1 位作者 许子涵 刘若昕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因井况复杂、动态交互性强,存在井筒窜气及封堵失效等高风险隐患。现有封堵井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多依赖定性分析,难以量化关键因素间的非线性影响,且传统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存在...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因井况复杂、动态交互性强,存在井筒窜气及封堵失效等高风险隐患。现有封堵井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多依赖定性分析,难以量化关键因素间的非线性影响,且传统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存在主观偏差问题。为此,基于模糊集理论改进DEMATEL算法,通过量化专家判断与引入原因度—中心度权重优化机制,构建了从系统级事故到不安全控制行为(UCA)的动态因果路径;然后结合概率阈值判定与多级风险传递分析,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定量排序与演化机理解析,最后建立了一种融合模糊逻辑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atic Theory Process Analysis, STPA)的多尺度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融合改进的模糊DEMATEL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能有效量化关键风险因素,通过引入原因度和中心度优化权重计算,显著降低了主观偏差,改进后方法的皮尔逊积矩(Pearson)相关系数优于传统模糊DEMATEL;(2)改进后的多级分析能对多个相互影响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尺度的风险评价,确定不同风险因素的优化权重、相互间的因果关系、整体概率分布和传递路径;(3)多级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揭示了不安全控制行为动态演化机制。结论认为,案例验证识别结果与施工现场实际风险高度吻合,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关键风险因素,且能够克服专家评价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为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系统精准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老井封堵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 模糊集理论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 施工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
20
作者 段礼祥 张利军 +2 位作者 樊晓萱 李兴涛 禹胜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4,共6页
在线数据的不可预知性导致往复压缩机目前的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领域自适应学习,利用多个源域建立预训练诊断模型并保存模型参数。通过在线迁移... 在线数据的不可预知性导致往复压缩机目前的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领域自适应学习,利用多个源域建立预训练诊断模型并保存模型参数。通过在线迁移学习,将多个源域共享的模型参数迁移至目标域,并在训练过程中执行在线学习任务,通过线上反馈的数据调整诊断模型。诊断模型在保留已学到知识的基础上,可在线处理目标域新增数据,能成功应对数据的不可预知性,提高了该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源域数量为3时,所提方法在2个场景下在线迁移学习诊断效果较好,平均准确率达到90%以上。研究结论可为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多源领域自适应 迁移学习 诊断模型 数据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