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冬
王英民
+1 位作者
王永凤
徐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8-63,共6页
块状搬运复合体是深水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状搬运沉积对深水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研究发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边界变...
块状搬运复合体是深水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状搬运沉积对深水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研究发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边界变化大,内部常见滑块、推覆体和杂乱反射;块状搬运复合体往往不是油气勘探的首先目标,但可形成潜在的深水地层圈闭,同时还可以作为盖层和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搬运复合体
滑块
推覆体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
16
2
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1 位作者
李冬
徐强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8-33,共6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特征,分析其对深水陆坡及海盆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指出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
油气勘探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天然堤—溢岸沉积
被引量:
44
3
作者
李冬
王英民
+2 位作者
王永凤
徐强
王杰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9-694,共6页
中央峡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面积较广,内部天然堤—溢岸沉积发育。深水天然堤—溢岸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深受油气工业界的关注。为了指导中央峡谷的油气勘探,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剖面以及均方根振幅属性对中央峡谷内...
中央峡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面积较广,内部天然堤—溢岸沉积发育。深水天然堤—溢岸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深受油气工业界的关注。为了指导中央峡谷的油气勘探,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剖面以及均方根振幅属性对中央峡谷内部天然堤—溢岸沉积的形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天然堤—溢岸的沉积模式,并对其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天然堤—溢岸沉积在剖面上呈"海鸥翼"状,平面上位于水道充填的两侧并平行于水道的延伸方向;古地貌低位置控制了天然堤—溢岸沉积在峡谷中的位置,并在古地貌起伏变化区提供了池状可容纳空间,为天然堤—溢岸沉积提供了沉积场所,而在以倾斜为主的地区没有可容纳空间,天然堤—溢岸沉积不发育;天然堤—溢岸沉积可形成岩性圈,如闭配合断层、"气烟囱"等可形成油气聚集,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堤—溢岸
古地貌
琼东南盆地
中央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龙马溪组页岩气散失过程、能力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
12
4
作者
唐令
宋岩
+5 位作者
姜振学
唐相路
李卓
李倩文
常佳琦
孙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47,共11页
研究页岩气的散失过程、散失能力及其控制因素对于揭示页岩气的成藏机理、指导页岩气的勘探选区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现场解吸实验模...
研究页岩气的散失过程、散失能力及其控制因素对于揭示页岩气的成藏机理、指导页岩气的勘探选区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现场解吸实验模拟页岩气散失过程,并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有机碳含量测试、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温吸附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等室内研究手段,定性分析页岩气的散失过程,定量评价页岩气的散失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页岩气散失能力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该转换带龙马溪组上、下段页岩的页岩气散失过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后者的散失能力明显低于前者;(2)页岩气散失能力主要由温度、压力及岩石属性等决定,其中温度、压力是最主要的外在因素;(3)有机质含量是决定页岩气散失能力的最主要内在控制因素,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页岩比表面积增大、吸附能力增强,页岩气散失能力降低;(4)页岩气散失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岩石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石英含量、黄铁矿含量与散失能力呈负相关关系,长石含量与散失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碳酸盐矿物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与散失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盆缘转换带
早志留世
页岩气
散失过程
散失能力
主控因素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地质力学方法对不同结构断层破碎带封闭性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M区为例
被引量:
7
5
作者
王则
商琳
+1 位作者
龚丽荣
王彤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3-900,共8页
断层封闭性对确定油气藏的分布意义重大,断层破碎带在地表露头容易识别,但在地下难以鉴别。在对断层破碎带进行识别和发育模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获得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再结合三轴应力试验得到的岩石静态参数对其进行校正,...
断层封闭性对确定油气藏的分布意义重大,断层破碎带在地表露头容易识别,但在地下难以鉴别。在对断层破碎带进行识别和发育模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获得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再结合三轴应力试验得到的岩石静态参数对其进行校正,最后利用Ansys软件,对3种断层破碎带发育模式,即断层泥、断层角砾岩和派生裂缝带的封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济阳坳陷车镇凹陷M地区断层破碎带的发育模式分为只发育派生裂缝带、断层泥不发育及结构完整的断层破碎带;结构完整的断层破碎带封闭性最好,其次为断层泥不发育的断层破碎带,而只发育派生裂缝带的封闭性最差,多为开启断层,裂缝带常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参数
常规测井
断裂带
断层封闭性
车镇凹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冬
王英民
王永凤
徐强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油气
研究中心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8-6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形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2009CB219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067)
文摘
块状搬运复合体是深水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状搬运沉积对深水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研究发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边界变化大,内部常见滑块、推覆体和杂乱反射;块状搬运复合体往往不是油气勘探的首先目标,但可形成潜在的深水地层圈闭,同时还可以作为盖层和烃源岩。
关键词
块状搬运复合体
滑块
推覆体
储层
Keywords
mass transport complex
slip block
thrust block
reservoir rock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
16
2
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李冬
徐强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油气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工作站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8-3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2009-CB219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077)
文摘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特征,分析其对深水陆坡及海盆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指出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
油气勘探
珠江口盆地
Keywords
shelf-margin delta
deepwat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天然堤—溢岸沉积
被引量:
44
3
作者
李冬
王英民
王永凤
徐强
王杰平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油气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油气
研究中心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一厂一矿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9-69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9CB219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2067)资助
文摘
中央峡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面积较广,内部天然堤—溢岸沉积发育。深水天然堤—溢岸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深受油气工业界的关注。为了指导中央峡谷的油气勘探,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剖面以及均方根振幅属性对中央峡谷内部天然堤—溢岸沉积的形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天然堤—溢岸的沉积模式,并对其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天然堤—溢岸沉积在剖面上呈"海鸥翼"状,平面上位于水道充填的两侧并平行于水道的延伸方向;古地貌低位置控制了天然堤—溢岸沉积在峡谷中的位置,并在古地貌起伏变化区提供了池状可容纳空间,为天然堤—溢岸沉积提供了沉积场所,而在以倾斜为主的地区没有可容纳空间,天然堤—溢岸沉积不发育;天然堤—溢岸沉积可形成岩性圈,如闭配合断层、"气烟囱"等可形成油气聚集,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关键词
天然堤—溢岸
古地貌
琼东南盆地
中央峡谷
Keywords
levee-overbank
ancient physiognomy
Qiongdongnan Basin
central canyon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龙马溪组页岩气散失过程、能力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
12
4
作者
唐令
宋岩
姜振学
唐相路
李卓
李倩文
常佳琦
孙玥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47,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精细描述与页岩气成藏机理"(编号:2017ZX05035002-006)
文摘
研究页岩气的散失过程、散失能力及其控制因素对于揭示页岩气的成藏机理、指导页岩气的勘探选区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现场解吸实验模拟页岩气散失过程,并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有机碳含量测试、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温吸附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等室内研究手段,定性分析页岩气的散失过程,定量评价页岩气的散失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页岩气散失能力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该转换带龙马溪组上、下段页岩的页岩气散失过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后者的散失能力明显低于前者;(2)页岩气散失能力主要由温度、压力及岩石属性等决定,其中温度、压力是最主要的外在因素;(3)有机质含量是决定页岩气散失能力的最主要内在控制因素,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页岩比表面积增大、吸附能力增强,页岩气散失能力降低;(4)页岩气散失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岩石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石英含量、黄铁矿含量与散失能力呈负相关关系,长石含量与散失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碳酸盐矿物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与散失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盆缘转换带
早志留世
页岩气
散失过程
散失能力
主控因素
有机碳含量
Keywords
SE Sichuan Basin
Basin-margin transition zone
Early Silurian
Shale gas
Diffusion process
Diffusion capacity
Controllingfactor
Total organic carb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质力学方法对不同结构断层破碎带封闭性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M区为例
被引量:
7
5
作者
王则
商琳
龚丽荣
王彤达
机构
油气
资源
探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3-9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702112)资助
文摘
断层封闭性对确定油气藏的分布意义重大,断层破碎带在地表露头容易识别,但在地下难以鉴别。在对断层破碎带进行识别和发育模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获得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再结合三轴应力试验得到的岩石静态参数对其进行校正,最后利用Ansys软件,对3种断层破碎带发育模式,即断层泥、断层角砾岩和派生裂缝带的封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济阳坳陷车镇凹陷M地区断层破碎带的发育模式分为只发育派生裂缝带、断层泥不发育及结构完整的断层破碎带;结构完整的断层破碎带封闭性最好,其次为断层泥不发育的断层破碎带,而只发育派生裂缝带的封闭性最差,多为开启断层,裂缝带常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关键词
力学参数
常规测井
断裂带
断层封闭性
车镇凹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Keywords
mechanical parameters
conventional well logging
fault zone
fault sealing performance
Chezhen Sag
Jiya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
李冬
王英民
王永凤
徐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及其油气意义
王永凤
王英民
李冬
徐强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天然堤—溢岸沉积
李冬
王英民
王永凤
徐强
王杰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龙马溪组页岩气散失过程、能力及其主控因素
唐令
宋岩
姜振学
唐相路
李卓
李倩文
常佳琦
孙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地质力学方法对不同结构断层破碎带封闭性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M区为例
王则
商琳
龚丽荣
王彤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