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二次运移地球化学常用参数变化规律的新认识——石油二次运移模拟实验的启示和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汇彤 张大江 +3 位作者 张水昌 宋孚庆 王培荣 张禹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2-347,共6页
为了利用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正确判断油气二次运移方向,运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油气运移模拟实验,对收集的样品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芳烃色谱-质谱、烷基酚类化合物及中性氮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油在通过输导... 为了利用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正确判断油气二次运移方向,运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油气运移模拟实验,对收集的样品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芳烃色谱-质谱、烷基酚类化合物及中性氮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油在通过输导层的运移过程中,具有和色谱(色层)过程同样的效应,在地层中运移的组分(除饱和烃族组分外)含量都不是单调地降低或者升高,而是有一个富集的过程。将化合物相对浓度曲线和化合物比值曲线合成一张图,则可根据化合物相对浓度和比值的关系正确判断运移的方向:二者一致升高的方向或者一致降低的方向就是油气运移的方向;如果二者不一致,那么降低的一方的变化方向就应是油气运移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油气二次运移 地质色层效应 地球化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地球化学作用 被引量:44
2
作者 黄海平 张水昌 苏爱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8-284,共7页
原油组成虽然受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控制 ,但运移过程中和成藏后的次生变化可以彻底改变其原来的面貌。原油排出后遭受的溶解和吸附作用对集聚原油的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油藏温压条件的变化、断层活动、剥蚀、地震或盖层微渗漏... 原油组成虽然受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控制 ,但运移过程中和成藏后的次生变化可以彻底改变其原来的面貌。原油排出后遭受的溶解和吸附作用对集聚原油的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油藏温压条件的变化、断层活动、剥蚀、地震或盖层微渗漏等导致的运移分馏作用对原油组成的影响更为重要。运移分馏作用可以产生衍生凝析油和残余油。衍生凝析油中轻组分非常富集 ,且通常聚集在较浅的储层中 ;而残余油中富含高分子量化合物 ,尤以含蜡量增加较为明显。可见凝析油和高蜡油的形成并非单纯由母源和成熟度控制 ,认识到运移分馏作用的影响有助于人们避免对地化资料的错误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蜡油 凝析油 气洗作用 地质色层效应 运移分馏 油气运移 聚集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包裹体中气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岩生气模拟实验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天然气来源 被引量:20
3
作者 米敬奎 王晓梅 +1 位作者 朱光有 何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9-86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下古生界地层包裹体气体与气藏中气体地球化学性质对比表明:上古生界气藏中气体与包裹体中气体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气藏中气体的地球化学性质能代表成藏初期气体的原始特征;而下古生界气藏中气体与包裹体中气体的地球化... 鄂尔多斯盆地上、下古生界地层包裹体气体与气藏中气体地球化学性质对比表明:上古生界气藏中气体与包裹体中气体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气藏中气体的地球化学性质能代表成藏初期气体的原始特征;而下古生界气藏中气体与包裹体中气体的地球化学性质差别很大,下古生界气藏中的气体与下古生界源岩模拟生成气体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下古生界气藏中的气体不能代表来自下古生界源岩产生天然气。结合前人关于奥陶系源岩的模拟生成天然气、包裹体中气体以及靖边气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来源于奥陶系的天然气应具有δ13C1<-38‰、δ13C2<-28‰的特征。下古生界地层包裹体中气体与气藏中气体地球化学性质对比表明,下古生界气田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的变化范围也比甲烷碳同位素的变化范围大很多,乙烷碳同位素不适合作为判断靖边气田天然气来源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以上古生界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平均值(-32.90‰)与下古生界δ13C1<-38‰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平均值(-39.04‰)分别作为上、下古生界来源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的界限值,通过简单计算认为靖边气田大约85%的天然气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包裹体气体碳同位素 气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在油气源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米敬奎 张水昌 何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性质虽然不及单个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能更准确地反映油气源及成藏方面的信息,但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分析仍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比较可靠的利用包裹体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及鄂... 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性质虽然不及单个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能更准确地反映油气源及成藏方面的信息,但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分析仍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比较可靠的利用包裹体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及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储层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砂岩包裹体中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与目前保留下来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一致,目前保留下来的原油来源于中、上奥陶统源岩;鄂尔多斯盆地龙探1井下古生界盐下包裹体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部气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有较大差别,乙烷同位素差别更大,它不能反映天然气的来源。包裹体中与气藏中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来源主要是煤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包裹体 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源对比 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演化对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水昌 王华建 +3 位作者 苏劲 王晓梅 何坤 柳宇柯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9-773,共15页
以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古生界为例,详细论述了地球系统演化和多圈层相互作用对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探讨超大陆散聚和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盆地“源-储-盖”叠置发育和匹配程度,以及温压系统和断裂输导体系控... 以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古生界为例,详细论述了地球系统演化和多圈层相互作用对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探讨超大陆散聚和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盆地“源-储-盖”叠置发育和匹配程度,以及温压系统和断裂输导体系控制的油气生成和富集机制,发现华南和塔里木陆块同步漂移过程中,两次经过低纬度哈德里环流带的热带辐合区(ITCZ),均形成了优质烃源岩;提出深部构造活动和地表气候演变共同控制了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类型和发育层位,形成了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寒武系—二叠系和二叠系—三叠系的多个油气系统。源-储-盖匹配程度、烃源岩母质类型、盆地深部热体制和跨构造期埋深-隆升过程,联合控制油气从生成到富集的全过程,形成了台缘带近源充注成藏、高能滩远源断裂连通成藏、走滑破裂带立体成藏3种油气富集模式,最终促使四川盆地超深层多层系天然气富集和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共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演化 圈层相互作用 古生界 海相超深层油气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一)——烃源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物标志物特征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建平 梁狄刚 +5 位作者 王绪龙 邓春萍 薛新克 靳涛 宋孚庆 钟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4,共5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 4套烃源岩 ,其中 ,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大 ,是最好也是最主要的烃源岩 ;三叠系烃源岩次之 ;侏罗系和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 ,丰度变化大 ,生烃潜力低于二叠系和三叠系。这 4套烃源岩在埋藏浅的地区...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 4套烃源岩 ,其中 ,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大 ,是最好也是最主要的烃源岩 ;三叠系烃源岩次之 ;侏罗系和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 ,丰度变化大 ,生烃潜力低于二叠系和三叠系。这 4套烃源岩在埋藏浅的地区尚处于未成熟或低成熟阶段 ,但在阜康凹陷均达成熟%D高成熟阶段 ,具备了生成大量原油的热演化条件。 4套烃源岩抽提物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差异明显 ,二叠系烃源岩以富含 β 胡萝卜烷、伽马蜡烷、C2 8和C2 9甾烷、几乎不含重排甾烷以及C2 7甾烷含量很低为主要特征 ;三叠系抽提物以富含Ts、C2 9Ts和重排甾烷以及伽马蜡烷含量低为主要特征 ;侏罗系烃源岩抽提物碳同位素明显重于二叠系和三叠系 ,δ13 C值一般大于 -2 8‰ ,Pr/Ph值一般大于 3 .0 ,以富含五环萜烷、C2 9甾烷和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 7和C2 8甾烷为主要特征。图 3表 2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侏罗系 三叠系 二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类与典型原油油源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建平 梁狄刚 +5 位作者 王绪龙 邓春萍 薛新克 靳涛 宋孚庆 钟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8,共5页
根据准东地区各油田原油的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等,可将该地区原油分为5类。第一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值一般小于—30‰,Pr/Ph值一般小于2.0,富含β-胡萝卜烷、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以及C_(28)、C_(29)甾烷,而C_(27),甾烷含... 根据准东地区各油田原油的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等,可将该地区原油分为5类。第一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值一般小于—30‰,Pr/Ph值一般小于2.0,富含β-胡萝卜烷、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以及C_(28)、C_(29)甾烷,而C_(27),甾烷含量很低、几乎不含重排甾烷,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与第一类原油类似,但特别富含Ts、C_(29)TS和重排甾烷,而伽马蜡烷含量低,与三叠系烃源岩的亲缘关系很好;第三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明显重于第一、第二类原油,δ^(13)C值一般大于—28‰,且Pr/Ph值一般大于3.0,富含五环萜烷和C_(29)甾烷,而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_(27)和C_(28)甾烷含量低。三环萜烷中以低碳数的C_(19)、C_(20)三环萜烷为主,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第四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3类原油之间,与4套已知烃源岩均没有明确的油源关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特别重,δ^(13)C值一般大于—25‰,与其它原油差异很大,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原油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侏罗系 三叠系 二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1
8
作者 陈建平 王绪龙 +7 位作者 邓春萍 梁狄刚 张越迁 赵喆 倪云燕 支东明 杨海波 王屿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67,共31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分布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以Ⅱ型有机质为主,碳质泥岩和煤...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分布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以Ⅱ型有机质为主,碳质泥岩和煤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差。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轻,是盆地中最主要的烃源岩。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在盆地东部有机质丰度较高、以Ⅱ型有机质为主。侏罗系为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但以Ⅱ_2型和Ⅲ型有机质为主,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重。白垩系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有机质丰度中等,但以Ⅰ、Ⅱ型有机质为主。石炭系烃源岩目前主要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二叠系、三叠系烃源岩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在大部分地区未成熟—低成熟,只在南部与东部坳陷达到成熟—高成熟,白垩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目前也只在南部坳陷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准噶尔盆地目前发现了6大类典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很大差异。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第二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素轻(δ^(13)C<-29‰)、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第四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含量低且以C_(19)、C_(20)为主,藿烷系列丰富,伽马蜡烷极低,甾烷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十分丰富;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C_(27)、C_(28)、C_(29)甾烷呈Ⅴ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第二类原油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区域,其他类型原油均只分布于盆地局部地区。西北缘地区以第二类原油为主,可分为3个亚类;腹部地区以第二类原油为主,可分为4个亚类,还有少量第四类原油;东部地区有前4类典型原油,此外还有混合原油;南缘地区目前发现有第二、第四、第五及第六类4种典型原油,也有少量混合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烃源岩 有机质 成熟度 原油 碳同位素组成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油源(三)——油源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建平 梁狄刚 +5 位作者 王绪龙 邓春萍 薛新克 靳涛 宋孚庆 钟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4,共4页
彩南油田原油属特殊类型,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分布研究以及地质分析表明它们属于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原油。原油全油稳定碳同位素计算表明,无论是侏罗系原油与二叠系原油混合还是与三叠系原油混合,在彩南油田原油中... 彩南油田原油属特殊类型,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分布研究以及地质分析表明它们属于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原油。原油全油稳定碳同位素计算表明,无论是侏罗系原油与二叠系原油混合还是与三叠系原油混合,在彩南油田原油中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均为50%~65%。生物标志物绝对含量拟合计算表明,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平均为62%,三叠系为15%,二叠系为23%。与彩南油田原油类似的原油仅分布于阜康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以上地层中。因此,该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阜康凹陷侏罗系烃源岩,其次为二叠系和三叠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彩南油田 混合原油 油源对比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侏罗系 三叠系 二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天然气勘探潜力(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建平 李伟 +4 位作者 倪云燕 戴鑫 梁狄刚 邓春萍 边立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5,共13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发育中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和上二叠统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两套烃源岩,由于其热演化程度高,造成对烃源岩原始生烃潜力及天然气资源潜力认识不清。为此,通过研究该盆地内探井及盆地周缘剖面大量二叠系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 四川盆地二叠系发育中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和上二叠统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两套烃源岩,由于其热演化程度高,造成对烃源岩原始生烃潜力及天然气资源潜力认识不清。为此,通过研究该盆地内探井及盆地周缘剖面大量二叠系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二叠系烃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以及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排烃量、干酪根与原油裂解生成天然气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和碳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高、原始生烃潜力大,是二叠系中最主要的油气烃源岩,龙潭组煤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气源岩,上二叠统大隆组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也很高,是四川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源岩,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与原始生烃潜力低,是次要的油气源岩;(2)二叠系烃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原油3 290×10~8 t,生成天然气420×10^(12) m^3,龙潭组烃源岩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贡献率分别为80%和85%;(3)二叠系烃源岩形成的古油藏原油资源量为580×10~8 t,原油裂解气资源量为4.45×10^(12) m^3,干酪根直接生成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2.10×10^(12) m^3,天然气资源总量可达6.55×10^(12) m^3,其中原油裂解气占70%。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北部和中部—东南部是二叠系的两个生烃中心,也是最有利的二叠系油气成藏和天然气勘探区域,古油藏是最具天然气资源潜力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生烃潜力 天然气 资源量 资源潜力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2
11
作者 朱扬明 苏爱国 +2 位作者 梁狄刚 程克明 彭德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5-485,共11页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各油田 40余个原油样品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芳烃组成的基础上 ,全面剖析了该地区第三系湖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原油具有特殊的碳同位素组成和异常的生物标志物分布。其全油碳同位素偏重 ( -...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各油田 40余个原油样品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芳烃组成的基础上 ,全面剖析了该地区第三系湖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原油具有特殊的碳同位素组成和异常的生物标志物分布。其全油碳同位素偏重 ( - 2 6‰~ - 2 4‰ ) ;正构烷烃系列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水平状 ,表现出类同于海相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它们的生物标志物中正烷烃系列兼具奇碳和偶碳优势双重碳数分布模式 ;呈强植烷优势 ,Pr/Ph值大多 <0 6;伽玛蜡烷普遍异常丰富 ,C35藿烷含量高 ,表征高盐、厌氧的咸水湖相沉积环境性质。芳烃组份以萘、菲系列为主 ,而二苯并噻吩等含硫有机化合物相对含量较低 ,反映该地区咸水湖相原油源岩沉积相的特殊性。柴西各油田原油地球化学参数在区域上呈规律性变化趋势 ,与其源岩沉积相的时空变迁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湖相原油 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芳烃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原油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培荣 张大江 +2 位作者 肖廷荣 宋孚庆 蔡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原油轻烃数据库有548个中国油样的分析数据,样品基本覆盖了中国各个油区,具一定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选择江汉盆地(中国典型的盐湖相沉积盆地)原油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它们具甲苯... 目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原油轻烃数据库有548个中国油样的分析数据,样品基本覆盖了中国各个油区,具一定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选择江汉盆地(中国典型的盐湖相沉积盆地)原油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它们具甲苯含量高、(2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2,4二甲基戊烷)值高的特征,推测可能与江汉盆地独特的沉积环境有关。原油轻烃中甲苯含量高和(2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2,4二甲基戊烷)值偏高的特征有望成为判别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地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轻烃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岩时代判识 被引量:25
13
作者 朱扬明 苏爱国 +2 位作者 梁狄刚 程克明 彭德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2-279,共8页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和西部各油田60余个原油样品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组成的基础上,全面揭示了两地区原油的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源岩分析资料,应用断代生物标志物建立了识别原油源岩时代的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北缘各油田原油M...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和西部各油田60余个原油样品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组成的基础上,全面揭示了两地区原油的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源岩分析资料,应用断代生物标志物建立了识别原油源岩时代的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北缘各油田原油Mango轻烃参数K_1值波动在1.1上下,富含甲基环已烷和甲苯;正烷烃呈奇偶优势分布,姥鲛烷优势显著;反映侏罗系淡水湖沼相沉积有机质特征。西部原油K_1值大多在1.2以上,轻烃中富含异构支链化合物;正烷烃系列呈奇碳优势(C_(11)~C(17))和偶碳优势(C_(18)~C_(28))双重分布模式,强植烷优势;C_(28)甾烷相对含量高(>30%);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化合物丰富,5,7,8-三甲基-/8-甲基-MTTC比值大都低于10;表征古近系—新近系咸水湖相有机质性质。奥利烷和C_(26)降胆甾烷是区分侏罗系和古近系—新近系油源油的有效断代生物标志物。侏罗系原油无奥利烷,24-/(24-+27-)降胆甾烷比值小于0.25;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含有奥利烷,24-/(24-+27-)降胆甾烷比值高于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原油地球化学 饱和烃 芳烃 断代生物标志物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响应 被引量:25
14
作者 付勇 周文喜 +7 位作者 王华建 谯文浪 叶云涛 江冉 王晓梅 苏劲 李迪 夏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548,共13页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我国华北、华南及塔里木盆地等广泛发育,但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未有定论。本文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同时期地层)不同沉积相带典型剖面中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上下层位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我国华北、华南及塔里木盆地等广泛发育,但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未有定论。本文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同时期地层)不同沉积相带典型剖面中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上下层位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识别出寒武纪早期不同沉积相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明显差异。台内凹陷相主要岩性为黑色页岩,底部为不等厚的薄层磷块岩和硅质岩或硅磷质结核,沉积的黑色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V、Ni、Mo、U等微量元素显著富集,反映了贫氧-缺氧环境,以及短暂动态的硫化环境,Mo/TOC反映了其为局限盆地特征;上斜坡相为贫氧到氧化的沉积环境,但更多地是表现为氧化的沉积环境,其中牛蹄塘期存在局部的硫化环境,沉积的黑色页岩厚度小,但有机质丰度最高,V、Ni、Mo、U等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低;盆地相为黑色硅质岩与富有机质的黑色硅质页岩间互沉积,同期沉积厚度较小,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V和U的富集程度大于台内凹陷相,而Ni和Mo的富集程度则低于台内凹陷相,指示了缺氧环境,期间伴随有贫氧和短暂的氧化环境存在,且可能存在局部的硫化环境,Mo/TOC反映了中等的局限程度。总的来说,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厚度以及微量元素富集程度等特征主要受控于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牛蹄塘组 黑色岩系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黔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油区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大锐 白玉雷 贾承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41,共4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地区发育有良好的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 ,对地表与井下的地层剖面进行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本区的无化石或少化石的灰岩层系可以进行地表与井下剖面的精确化学地层学划分与对比。地表与井下剖面均含有...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地区发育有良好的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 ,对地表与井下的地层剖面进行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本区的无化石或少化石的灰岩层系可以进行地表与井下剖面的精确化学地层学划分与对比。地表与井下剖面均含有的生屑灰岩应为同期沉积产物 ,可以作为对比标志。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 ,下石炭统巴楚组沉积时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为干热、海水蒸发量远大于补偿量的古气候环境 ,在深部海盆应具有相对较为优质的烃源岩发育的缺氧环境。进入中—晚石炭世 ,该区古气候应以湿热为主 ,海盆中淡水呈正平衡状态。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油区 碳系海相碳酸盐 同位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姥鲛烷、植烷立体异构体的色谱分离及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冠军 帅燕华 +1 位作者 王培荣 张大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1-496,共6页
4个源自不同类型沉积环境烃源岩的原油样品分别采自吐哈、大庆、塔里木和江汉油田,另有一样品采自南海SO177航次(TVG3)冷泉碳酸盐岩作对比用,它富含crocetane(2,6,11,15-Tetramethylhexadecane)和2,6,10,15,19-Pentamethylicosane(PMI)... 4个源自不同类型沉积环境烃源岩的原油样品分别采自吐哈、大庆、塔里木和江汉油田,另有一样品采自南海SO177航次(TVG3)冷泉碳酸盐岩作对比用,它富含crocetane(2,6,11,15-Tetramethylhexadecane)和2,6,10,15,19-Pentamethylicosane(PMI)。用本分析条件120m的HP-5色谱柱可将植烷与植烷的立体异构体或与crocetane分离,分离度最高达0.9,同时将姥鲛烷与meso-姥鲛烷分离。饱和烃样品中正构烷烃被络合后测定其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值,广33井样品在植烷混合峰处的δ13C值为?28.4‰(PDB),塔里木TZ-10井原油为?33.9‰(PDB)。与采自南海冷泉碳酸盐岩中crocetane的色谱保留位置、质谱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值进行对比,推测crocetane可能有两种成因:一种与甲烷菌有关,另一种与植烷的成因相同,为植烷的立体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分离前后,4个原油的姥植比(Pr/Ph)变化均不大,因此,传统姥植比(Pr/Ph)参数的指示意义仍然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姥鲛烷 植烷立体异构体 crocetane 有机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下古生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王大锐 冯晓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0-408,共9页
渤海湾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海相碳酸盐岩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区间为-10.6‰~-4.8‰,碳同位素的δ^(13)C值为-5.8‰~+1.6‰;奥陶系标准剖面(河北唐山剖面)海相碳酸盐岩的δ^(18)O值分布区间为-15.9‰~-6.0‰,δ^(13)... 渤海湾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海相碳酸盐岩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区间为-10.6‰~-4.8‰,碳同位素的δ^(13)C值为-5.8‰~+1.6‰;奥陶系标准剖面(河北唐山剖面)海相碳酸盐岩的δ^(18)O值分布区间为-15.9‰~-6.0‰,δ^(13)C值为-7.6‰~+1.2‰。中国华北地区奥陶系未出现(或未保存有)中国塔里木区与华南地区、北美大陆及瑞士等中—上奥陶统海相碳酸盐岩中碳同位素组成正向偏移现象。这表明,中国华北地区奥陶系应缺失兰代洛阶以上地层。碳同位素组成在华北地区奥陶系各组生物化石带更叠之间均有异常波动,稳定同位素地层曲线可以成为大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标志之一。据华北地区、塔里木区与华南地区的对比研究,海相碳酸盐岩中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地正向波动,可成为地质时期烃源岩形成期的宏观地球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地区 下古生界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地层学 烃源岩 中国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兼论滇黔桂地区寻找生物气田的可能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大锐 罗槐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15,共4页
陆良是我国滇黔桂地区为数不多的产出工业天然气的盆地。根据碳同位素与氦同位素以及气组成分析 ,表明该区所产天然气为典型的生物甲烷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 ,陆良盆地上第三系为气源岩 ,含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 (有机碳平均值达 1.0 ... 陆良是我国滇黔桂地区为数不多的产出工业天然气的盆地。根据碳同位素与氦同位素以及气组成分析 ,表明该区所产天然气为典型的生物甲烷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 ,陆良盆地上第三系为气源岩 ,含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 (有机碳平均值达 1.0 4% ,氯仿沥青“A”平均值达 0 .485 % ) ,热解生烃潜量均大于 0 .5。多项地化分析证明 ,生烃有机质类型为Ⅱ2 型干酪根 ,且为未成熟烃源岩。极佳的生气母质类型与丰富的有机质、低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地温适中、未成熟的烃源岩及良好的构造—岩性圈闭等因素 ,是形成陆良盆地工业性生物甲烷气藏的良好条件。在滇黔桂地区 ,存在为数不少类似陆良的构造与地球化学条件的盆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陆良 生物气 天然气勘探 地球化学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分渤中坳陷三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组合 被引量:49
19
作者 王培荣 张大江 +4 位作者 宋孚庆 徐冠军 李友川 傅宁 郭永华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渤中坳陷有东营组下段、沙河街组一段及三段等 3套烃源层。如何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区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烃源岩 ,进而确定该区的主力烃源层 ,是长期困扰有关地球化学研究者的问题之一。文中对渤中坳陷及其周边陆区 31块烃源岩样品和 35个... 渤中坳陷有东营组下段、沙河街组一段及三段等 3套烃源层。如何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区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烃源岩 ,进而确定该区的主力烃源层 ,是长期困扰有关地球化学研究者的问题之一。文中对渤中坳陷及其周边陆区 31块烃源岩样品和 35个原油样品的饱和烃、芳烃进行了色谱 质谱分析和研究 ,提出用伽马蜡烷 /C31升藿烷 (S +R)、4 甲基甾烷 /C2 9规则甾烷、三芳甾烷 /三芳甲藻甾烷和稳定碳同位素等 4个地球化学参数组合 ,可以有效地区分渤中坳陷的 3套烃源层 ,并初步确定了用于判断该区混源油的 3个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渤海 渤中坳陷 油源 蜡烷 石油地质 有机质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开发地球化学技术研究的新动态——石油开采过程的地球化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读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对注水开发的油田 ,由于向油层内大量注水 ,使地层原油粘度增加 ;注入水在与原油接触时 ,将溶解一部分地层原油中的轻质组分 ;注入水使油水乳化。随着注水井开始注水 ,造成地层的压力升高 ,从而使原油中轻分子量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原油... 对注水开发的油田 ,由于向油层内大量注水 ,使地层原油粘度增加 ;注入水在与原油接触时 ,将溶解一部分地层原油中的轻质组分 ;注入水使油水乳化。随着注水井开始注水 ,造成地层的压力升高 ,从而使原油中轻分子量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原油的产量增加 ;原油可以重新溶解蜡质 ,使得原油的蜡含量升高 ;一部分沉淀在大孔隙中的沥青质与一些可溶的沥青质松散地连接 ,在注入水驱替的过程中 ,也可以流出 ,造成生产过程中沥青质含量的增加。火烧油层则与原油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饱和烃在火烧油层中首先燃烧 ,在低温阶段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影响火烧层的前沿面 ;到了高温氧化阶段 ,沥青质发生反应 ,并释放大量的热能 ,影响火烧油层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油藏开发 注入水 火烧油层 石油开采 气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