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油气二次运移地球化学常用参数变化规律的新认识——石油二次运移模拟实验的启示和思考 |
王汇彤
张大江
张水昌
宋孚庆
王培荣
张禹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2
|
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地球化学作用 |
黄海平
张水昌
苏爱国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1 |
44
|
|
3
|
利用包裹体中气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岩生气模拟实验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天然气来源 |
米敬奎
王晓梅
朱光有
何坤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4
|
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在油气源对比中的应用 |
米敬奎
张水昌
何坤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5
|
地球系统演化对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
张水昌
王华建
苏劲
王晓梅
何坤
柳宇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6
|
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一)——烃源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物标志物特征 |
陈建平
梁狄刚
王绪龙
邓春萍
薛新克
靳涛
宋孚庆
钟宁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4
|
|
7
|
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类与典型原油油源 |
陈建平
梁狄刚
王绪龙
邓春萍
薛新克
靳涛
宋孚庆
钟宁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4
|
|
8
|
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陈建平
王绪龙
邓春萍
梁狄刚
张越迁
赵喆
倪云燕
支东明
杨海波
王屿涛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31
|
|
9
|
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油源(三)——油源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
陈建平
梁狄刚
王绪龙
邓春萍
薛新克
靳涛
宋孚庆
钟宁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9
|
|
10
|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天然气勘探潜力(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资源潜力 |
陈建平
李伟
倪云燕
戴鑫
梁狄刚
邓春萍
边立曾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4
|
|
11
|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朱扬明
苏爱国
梁狄刚
程克明
彭德华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2
|
|
12
|
江汉盆地原油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
王培荣
张大江
肖廷荣
宋孚庆
蔡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13
|
柴达木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岩时代判识 |
朱扬明
苏爱国
梁狄刚
程克明
彭德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5
|
|
14
|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响应 |
付勇
周文喜
王华建
谯文浪
叶云涛
江冉
王晓梅
苏劲
李迪
夏鹏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5
|
|
15
|
塔里木盆地油区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王大锐
白玉雷
贾承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16
|
姥鲛烷、植烷立体异构体的色谱分离及地球化学意义 |
徐冠军
帅燕华
王培荣
张大江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7
|
渤海湾地区下古生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王大锐
冯晓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57
|
|
18
|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兼论滇黔桂地区寻找生物气田的可能性 |
王大锐
罗槐章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2
|
|
19
|
区分渤中坳陷三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组合 |
王培荣
张大江
宋孚庆
徐冠军
李友川
傅宁
郭永华
|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
2004 |
49
|
|
20
|
油藏开发地球化学技术研究的新动态——石油开采过程的地球化学 |
侯读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