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780高强钢双脉冲点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1
作者 潘进 马成 +4 位作者 佘亚东 邢承亮 牛月鹏 曹宏玮 孙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针对新研发的DH780增强成形双相钢,进行了电阻点焊工艺开发。采用双脉冲模式在3个焊接时间下分别确定最大、最小焊接电流,获得焊接工艺窗口,并对焊接工艺窗口关键工艺点的接头进行金相分析、硬度检测、拉剪和十字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焊... 针对新研发的DH780增强成形双相钢,进行了电阻点焊工艺开发。采用双脉冲模式在3个焊接时间下分别确定最大、最小焊接电流,获得焊接工艺窗口,并对焊接工艺窗口关键工艺点的接头进行金相分析、硬度检测、拉剪和十字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中熔核区域经历熔化及快速冷却转变为马氏体,热影响区可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具有粗大板条马氏体的粗晶区、具有细小马氏体的细晶区以及具有马氏体和铁素体混合组织的部分相变区,其硬度随距熔核的距离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细晶区达到最大值。焊接工艺窗口左侧边界的拉剪力明显小于右侧边界的拉剪力,各工艺点的十字拉伸力相近,同时各工艺点的拉剪力远大于其十字拉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DH780钢 焊接工艺窗口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连轧过程大梁钢变形抗力预报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宝良 Ahmed elmi Sahal +4 位作者 崔熙颖 令狐克志 么洪勇 邝霜 李学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6,共8页
为解决某钢厂热连轧机组轧制700L大梁钢时因变形抗力预报精度低导致成品带钢板形质量较差的问题,首先,根据实际轧制压力等历史生产数据确定带钢的变形抗力,然后对热连轧机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回归,得到适用于该机组的变形抗... 为解决某钢厂热连轧机组轧制700L大梁钢时因变形抗力预报精度低导致成品带钢板形质量较差的问题,首先,根据实际轧制压力等历史生产数据确定带钢的变形抗力,然后对热连轧机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回归,得到适用于该机组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同时将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建立GA-BP神经网络变形抗力预报模型,进一步将优化后的传统数学模型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的变形抗力结果代入系统轧制力模型中,其模型计算误差分别为6%和3%。将GA-BP神经网络变形抗力模型应用到现场后,700L大梁钢的板形合格率由原来的91.7%提高到了99.3%,板形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神经网络 变形抗力 轧制力 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纵轧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夹杂物变形行为和低温韧性的影响
3
作者 付璐 赵晏 +3 位作者 任帅 孙智妍 赵英利 张中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6-211,共6页
通过纵轧和横纵轧两种不同的轧制工艺,对夹杂物的数量、尺寸、形态进行控制。利用光学显微镜(OM)对不同轧制工艺下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纵轧和横纵轧对组织形态和晶粒尺寸没有明显的影响。力... 通过纵轧和横纵轧两种不同的轧制工艺,对夹杂物的数量、尺寸、形态进行控制。利用光学显微镜(OM)对不同轧制工艺下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纵轧和横纵轧对组织形态和晶粒尺寸没有明显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轧制的钢板具有相同的强度,但是横纵轧的钢板冲击性能低于纵轧的钢板,在-80℃低温下区别更加明显。利用OM和SEM对比分析了不同截面上的夹杂物,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差异最大的是MnS夹杂物。横纵轧钢板中,MnS沿轧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变形,在纵截面和横截面上尺寸分布接近,有利于减轻各向异性;但MnS的最大长度没有减小,大尺寸MnS的数量也没有减少,因此-80℃下钢板的冲击功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横纵轧 低温韧性 各向异性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脉冲电流对淬回火态GCr15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孙向阳 孙倩 马成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6-61,共6页
研究了近室温条件下低能脉冲电流处理对淬回火态GCr15轴承钢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脉冲电流处理前后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脉冲电流处理中峰值电流密度对试样显微硬度及摩擦磨... 研究了近室温条件下低能脉冲电流处理对淬回火态GCr15轴承钢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脉冲电流处理前后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脉冲电流处理中峰值电流密度对试样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脉冲电流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变化对其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峰值电流密度的增加,试样显微硬度不断下降,耐磨性先提升后降低;与未处理试样相比,当峰值电流密度为130 A/mm^(2)时,GCr15轴承钢的摩擦系数最小,磨损率由2.08×10^(-5) N^(-1)·m^(-1)降为1.67×10^(-5) N-1·m^(-1),耐磨性最优。分析认为,脉冲电流处理可促进GCr15试样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二次回火,且回火程度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加,促使回火马氏体中过饱和碳原子的析出并形成细小碳化物,进而改善GCr15轴承钢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处理 GCR15钢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对00Cr12Ni9Mo4Cu2TiAl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5
作者 徐梓真 赵英利 +2 位作者 任帅 孙智妍 张志旺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17期147-152,共6页
研究了00Cr12Ni9Mo4Cu2TiAl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电渣重熔过程中关键强化元素Ti的损耗,讨论了不同化学成分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Al保Ti”技术,经过电渣重熔过程后,Ti和Al的元素含量得到稳定控制,... 研究了00Cr12Ni9Mo4Cu2TiAl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电渣重熔过程中关键强化元素Ti的损耗,讨论了不同化学成分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Al保Ti”技术,经过电渣重熔过程后,Ti和Al的元素含量得到稳定控制,损耗率下降到4%以下。试验钢的硬度随Ti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在Ti含量为1.2wt%时,最佳时效强化温度为450℃,时间为120 min。微量元素V和Nb可以使材料强化。经1100℃/1 h固溶+450℃/2 h时效处理后,可以得到试验钢较为优异的组织和硬度,同时还具备相变硬化、加工硬化和时效强化多种强化机制,其中时效强化对试验钢的影响最大,硬度提高220 HV,占硬度总增加量的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Cr12Ni9Mo4Cu2TiAl钢 电渣重熔 固溶 时效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