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钢新区3号高炉两段式炉身生产操作浅析
1
作者 贾彬 高冰 +2 位作者 单庆林 苑洪滨 李振铠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唐钢新区3号高炉针对高球比炉料结构及冶炼特点,炉型设计采用两段式炉身结构,上段炉身角为79.56°,下段炉身角为82.58°。两段式炉身结构具有能适应高球比冶治炼、有利于发展边沿气流、削弱上部调剂效果、降低上部压差等冶炼特... 唐钢新区3号高炉针对高球比炉料结构及冶炼特点,炉型设计采用两段式炉身结构,上段炉身角为79.56°,下段炉身角为82.58°。两段式炉身结构具有能适应高球比冶治炼、有利于发展边沿气流、削弱上部调剂效果、降低上部压差等冶炼特点。3号高炉现阶段入炉球团矿比例在40%左右,生产实践表明:炉型采用两段式炉身结构,能有效缓解高球比冶炼时,因球团矿还原膨胀导致的透气性差的问题;但是对大矿批冶炼不利,应选择合适的布料矩阵,随着入炉球团矿比例的提升,需加强对煤气流的控制,尤其是边沿气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两段式炉身 高球比 矿批 煤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连轧过程大梁钢变形抗力预报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宝良 Ahmed elmi Sahal +4 位作者 崔熙颖 令狐克志 么洪勇 邝霜 李学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6,共8页
为解决某钢厂热连轧机组轧制700L大梁钢时因变形抗力预报精度低导致成品带钢板形质量较差的问题,首先,根据实际轧制压力等历史生产数据确定带钢的变形抗力,然后对热连轧机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回归,得到适用于该机组的变形抗... 为解决某钢厂热连轧机组轧制700L大梁钢时因变形抗力预报精度低导致成品带钢板形质量较差的问题,首先,根据实际轧制压力等历史生产数据确定带钢的变形抗力,然后对热连轧机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回归,得到适用于该机组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同时将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建立GA-BP神经网络变形抗力预报模型,进一步将优化后的传统数学模型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的变形抗力结果代入系统轧制力模型中,其模型计算误差分别为6%和3%。将GA-BP神经网络变形抗力模型应用到现场后,700L大梁钢的板形合格率由原来的91.7%提高到了99.3%,板形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神经网络 变形抗力 轧制力 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面柱碰撞条件下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结构优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涛 李宁宁 +3 位作者 李卓 李奇奇 陈少伟 张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1030,共10页
将动力电池短路失效分析引入电动汽车侧面柱碰撞研究中,利用动态拓扑优化方法对某电池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拓扑结果搭建具有更佳承载路径的新型电池系统结构,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厚度分布进行优化。相比于原结构,新结构在不增大... 将动力电池短路失效分析引入电动汽车侧面柱碰撞研究中,利用动态拓扑优化方法对某电池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拓扑结果搭建具有更佳承载路径的新型电池系统结构,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厚度分布进行优化。相比于原结构,新结构在不增大质量的情况下极大地减小了侧面柱碰撞后电池系统的结构变形和电池短路失效,显著提高了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侧面柱碰撞安全 电池系统结构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MPa级热轧高强钢在剪切加工过程中分层开裂的原因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颖 周朝刚 汪云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77,共5页
700MPa级热轧高强钢板在剪切加工过程中于剪切断面出现分层开裂现象,采用形貌和显微组织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微区成分分析、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分层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强钢中由成分偏析造成的严重的铁素体-珠光体带状... 700MPa级热轧高强钢板在剪切加工过程中于剪切断面出现分层开裂现象,采用形貌和显微组织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微区成分分析、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分层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强钢中由成分偏析造成的严重的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是出现分层开裂的直接原因,在裂纹尖端变形区域中大尺寸第二相粒子或夹杂物附近的微小孔洞的长大加剧了裂纹的扩展;通过控制连铸机起车速度、稳定浇铸速度,调整扇形段辊缝的精度,采取各种提高钢液洁净度的措施后,该高强钢在剪切加工过程中未再出现分层开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高强钢 分层开裂 夹杂物 成分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激光焊接DP780高铝双相带钢表面印迹产生原因
5
作者 刘颖 周朝刚 +3 位作者 汪云辉 王书桓 艾立群 王海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1,共6页
DP780高铝(铝质量分数在0.55%~0.70%)双相钢经热轧、头尾激光焊接、酸洗、冷轧后,其带钢表面出现印迹,通过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硬度分析研究了印迹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在DP780双相钢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中的铝元素发生氧化形成氧化铝,... DP780高铝(铝质量分数在0.55%~0.70%)双相钢经热轧、头尾激光焊接、酸洗、冷轧后,其带钢表面出现印迹,通过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硬度分析研究了印迹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在DP780双相钢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中的铝元素发生氧化形成氧化铝,氧化铝未能在酸洗中有效清除;在冷轧时硬质氧化铝造成工作辊损伤,从而在带钢表面形成印迹。提高焊接速度、酸液浓度和酸洗温度能完全消除带钢表面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双相钢 激光焊接 酸洗 焊缝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压下率对双辊铸轧硅钢形变和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超 沙玉辉 +1 位作者 张芳 左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1-1316,共6页
2.0 mm厚双辊铸轧Fe-2.8%Si-0.8%Al硅钢带坯进行直接冷轧和退火,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率样品的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特征.形变织构主要由α(〈110〉//RD),γ(〈111〉//ND)和λ(〈001〉//ND)纤维织构组分构成,其取向密度峰值分别位于{001... 2.0 mm厚双辊铸轧Fe-2.8%Si-0.8%Al硅钢带坯进行直接冷轧和退火,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率样品的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特征.形变织构主要由α(〈110〉//RD),γ(〈111〉//ND)和λ(〈001〉//ND)纤维织构组分构成,其取向密度峰值分别位于{001}〈110〉,{111}〈110〉和{001}〈110〉-〈210〉.随压下率提高(40%-90%),各主要形变织构组分增强,压下率为60%时,剪切带特征最显著.再结晶织构包含Goss({110}〈001〉),Cube({001}〈100〉),λ,{113}〈361〉和{111}〈112〉等织构组分.随压下率提高,再结晶机制由剪切带形核主导转变为形变带和晶界形核主导,导致再结晶Goss组分减弱,而{113}〈361〉,Cube,λ以及{111}〈112〉再结晶织构组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压下率 无取向硅钢 双辊铸轧 形变织构 再结晶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温度对双辊铸轧硅钢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超 张芳 +2 位作者 沙玉辉 柳金龙 左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71-7075,共5页
采用宏微观织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轧制温度对双辊铸轧Fe-2.8%Si-0.8%Al硅钢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室温和200℃轧制样品形变织构均由α(〈110〉∥RD)、γ(〈111〉∥ND)和λ(〈001〉∥ND)纤维织构组成,但200℃轧制显著减弱α、... 采用宏微观织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轧制温度对双辊铸轧Fe-2.8%Si-0.8%Al硅钢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室温和200℃轧制样品形变织构均由α(〈110〉∥RD)、γ(〈111〉∥ND)和λ(〈001〉∥ND)纤维织构组成,但200℃轧制显著减弱α、λ形变织构,增强γ形变织构特别是1/4层的{111}〈110〉织构。200℃轧制时,剪切带数量增多、储能增强,从而促进了Goss({110}〈001〉)、Cube({001}〈100〉)再结晶晶粒分别在γ和{111}〈110〉形变基体剪切带的大量形核,γ再结晶晶粒在晶界少量形核以及Goss和Cube再结晶晶粒的增多,有效抑制了γ织构。λ织构的变化由Cube和{001}〈110〉的变化共同决定,在1/4层,Cube织构显著增强导致λ织构的增强;在中心层,Cube略微增强而{001}〈110〉显著减弱导致λ织构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轧制温度 双辊铸轧 形变织构 再结晶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smo材料失效准则的圆盘剪剪刃应力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宽 夏明生 +3 位作者 刘靖宝 王朝 王秋雨 任素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116,共7页
为了研究圆盘剪剪切过程中带钢的失效过程、圆盘剪剪刃受力以及不同因素对上剪刃所受应力的影响,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圆盘剪三维模型,并引入Gissmo材料失效准则分别计算分析了不同侧向间隙、重叠量和上剪刃刃角下的上剪刃所受应力。结... 为了研究圆盘剪剪切过程中带钢的失效过程、圆盘剪剪刃受力以及不同因素对上剪刃所受应力的影响,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圆盘剪三维模型,并引入Gissmo材料失效准则分别计算分析了不同侧向间隙、重叠量和上剪刃刃角下的上剪刃所受应力。结果表明,上剪刃刃角对上剪刃所受应力的影响最为明显,上剪刃所受应力随上剪刃刃角的增大而减小。侧向间隙对上剪刃所受应力存在一定影响,当侧向间隙为0.5 mm时,圆盘剪上剪刃所受应力最小。重叠量对圆盘剪上剪刃所受应力的影响不明显。最后,将仿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对比,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际生产整体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smo 失效准则 圆盘剪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 MPa级大梁钢W撑开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声洲 周朝刚 +2 位作者 段紫晴 赵定国 汪云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87,共6页
高强度低合金钢板产品的质量稳定一直是汽车用户和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屈服强度为700 MPa级的高强汽车大梁钢板。本文利用光镜、电镜和EBSD观察分析了不同成分的700 MPa级大梁钢W撑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晶界取向和钢中析出相。... 高强度低合金钢板产品的质量稳定一直是汽车用户和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屈服强度为700 MPa级的高强汽车大梁钢板。本文利用光镜、电镜和EBSD观察分析了不同成分的700 MPa级大梁钢W撑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晶界取向和钢中析出相。结果表明,铌钛微合金化强化的700 MPa级大梁钢较单钛强化的大梁钢晶粒细小均匀,折弯过程中的止裂能力强;加工变形过程中大尺寸的氮化钛周围产生的应力集中,形成孔洞并成为裂纹源;单钛强化的W撑开裂的直接原因是晶界处大量的析出相和板条贝氏体组织降低了局部塑性,导致折弯过程中局部产生变形裂纹。上述结果说明了挂车W撑加工过程开裂的原因,为后续大梁钢的成分设计和使用环境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 显微组织 晶体取向 析出相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热轧马氏体钢的开发和组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嘉楠 汪云辉 +1 位作者 李永亮 陈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7-29,34,共4页
设计了一种高Ms相变点的Al-Si-Mn-Cr热轧马氏体钢成分体系,进行该成分体系下1200 MPa级热轧马氏体钢的开发。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及组织形貌观察,探究Mn含量和不同卷取温度对热轧马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Mn-Cr... 设计了一种高Ms相变点的Al-Si-Mn-Cr热轧马氏体钢成分体系,进行该成分体系下1200 MPa级热轧马氏体钢的开发。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及组织形貌观察,探究Mn含量和不同卷取温度对热轧马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Mn-Cr热轧马氏体钢在400℃左右的卷取温度下,可以获得全马氏体组织,并且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马氏体组织粗化,有向贝氏体转变倾向,从而使得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以及屈服强度略微降低,伸长率升高;Mn含量的提高促进淬火马氏体相区的扩大,并通过固溶强化的作用大幅度提高试验钢的强度;1.54%Mn的试验钢在410℃卷取温度下获得最佳的强塑性配合,抗拉强度1210 MPa,屈服强度908 MPa,伸长率10.0%,满足GB/T20887.5-201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成分 Ms相变点 卷取温度 热轧马氏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坯加热温度和终轧温度对加磷IF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晓光 刘丽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3-84,88,共3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加热温度对加磷IF钢基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采用1150℃和1250℃加热时,钢板强度无明显差异。卷取温度为700℃时,1150℃和1250℃加热的钢板均不会出现屈服现象,而卷取温度为600℃时,1150℃和125...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加热温度对加磷IF钢基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采用1150℃和1250℃加热时,钢板强度无明显差异。卷取温度为700℃时,1150℃和1250℃加热的钢板均不会出现屈服现象,而卷取温度为600℃时,1150℃和1250℃加热的钢板均会出现屈服现象。热轧板边部产生表层粗晶的原因是边部温降快导致两相区轧制,将终轧温度由900℃提高至920℃时,可明显改善表层粗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磷IF钢 加热温度 屈服 表层粗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在NaCl-KCl-NaF熔盐体系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机理
12
作者 李孟星 孟祥海 +3 位作者 柳亚斌 张宏博 李欣 李运刚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5,共5页
利用等温饱合法研究了温度和熔盐组分对WO_3在NaCl-KCl-NaF熔盐体系中溶解度的影响。采用软件HSC对熔盐体系各物质间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熔盐急冷试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WO_3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700℃时,WO_3在该熔盐体... 利用等温饱合法研究了温度和熔盐组分对WO_3在NaCl-KCl-NaF熔盐体系中溶解度的影响。采用软件HSC对熔盐体系各物质间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熔盐急冷试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WO_3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700℃时,WO_3在该熔盐体系中的溶解饱和时间为6h左右,继续升高温度30℃,达到再饱和需要80min左右;WO_3的溶解度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组元NaF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其溶解机理为简单的物理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 NaCl-KCl-NaF 溶解度 溶解机理 物理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碳钢梯度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马涛 李慧蓉 +4 位作者 高建新 李孟星 张宏博 李欣 李运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94-98,共5页
采用电沉积-扩散法在碳钢表面制备铜梯度层,获得了铜/碳钢梯度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维氏硬度测试与三点弯曲试验等研究了铜扩散及热处理工艺对碳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铜在碳钢中主要沿晶界扩散,铜的扩散同时... 采用电沉积-扩散法在碳钢表面制备铜梯度层,获得了铜/碳钢梯度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维氏硬度测试与三点弯曲试验等研究了铜扩散及热处理工艺对碳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铜在碳钢中主要沿晶界扩散,铜的扩散同时限制了高温过程中碳钢晶粒的长大。经退火扩散处理制备的铜/碳钢梯度材料,表面具有同碳钢接近的硬度与抗弯强度,且随着铜扩散层深度的增加,含铜碳钢/碳钢梯度材料的表面维氏硬度值与抗弯强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梯度材料 维氏硬度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